方格精選

從Facebook到Meta:品牌觀點/傅瑞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Facebook將企業主體的名稱改為「Meta」,引起了許多討論。雖然重點在於Facebook對於「metaverse」虛擬世界的佈局和未來經營,但如果從品牌觀點分析Zuckerberg最近在訪談中的發言,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日前The Verge網站上的〈Facebook老闆為什麼要將公司改名為「Meta」〉(原文)這篇文章中,作者訪問了Mark Zuckerberg本人,詢問改名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由於是Zuckerberg本人的答覆,所以應該可以視為官方意見沒有問題。但Zuckerberg除了在訪談中的部分段落中說明了Facebook/Meta目前的方向和動機之外,多半只是從「公關新聞」角度「實問虛答」,大略解釋了一下他們目前的作法。
雖然如此,本文還是從產品發展和品牌的角度,大略討論一下這次Facebook的改變、以及必須面臨的問題。

品牌架構的移動

Meta也好、Facebook也好,都是一種品牌。既然Facebook目前是一個成功的品牌,為什麼要讓它往下「降一級」,成為Meta旗下的次級品牌?
品牌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品牌」、一種是「產品/服務品牌」。前者定義的通常是一種理想、一種願景、一個概括的描述範圍,所以字面上不一定要非常具體的與產品連結;有時候甚至會變成一個讓大眾討論「開放式問題」(如「meta究竟是什麼?」),以保留日後發展和定義的彈性。
而後者則會直接連結到產品或服務、以及目標顧客對這些商品的印象與辨識程度,所以通常意義上或字面上都會比較具體。
「Facebook」就是個好寫好記、而且意象具體的服務名稱;但當這家公司要擴展到比「社群網站」更高一層的理想和願景時,這個名稱就不一定能擔負這樣的角色。何況還有諸如Instagram和WhatsApp之類,如果把Facebook名稱強冠在前面,會變得有點怪異的產品。
所以,從品牌經營的角度來說,從「Facebook」到「Meta」的移動是理所當然,也相當容易理解的:

「連結人的技術公司」

所以在訪談中,Zuckerberg對這方面的說法是:
……我們希望有一個新的品牌形象,……以便在在方向上,能與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的未來願景一致。首先,比較高層次的目標在於「品牌識別」,其次則是一個偏向「技術和功能」性質的目標。

在高層次目標方面,雖然Facebook已經是一個指標性的社群媒體品牌,但我們做的事情已經超過這個層面;雖然人們認為我們是一家「社群媒體公司」,但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家透過創新技術,來幫助人們相互聯結的「技術公司」。

我們認為,這正是Facebook跟其他公司不同的地方;因為其他人都在努力研究的,是如何讓人與技術互動,而我們所研發的技術,則是致力於讓人們彼此互動。
這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層次移動」;簡單的說,就是相對於至今的擴展、以及未來的目標,「Facebook」這個名稱層次不夠高。
不過有趣的是,當訪問者拿先前Google將總公司改名為「Alphabet」拿來比較時,Zuckerberg就有點「實問虛答」了:
這個問題很好。不過那並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指Google改名Alphabet),我們的目的是更專注並聚焦在我們的目的上(指「成為以技術連結人們的公司」)。

建立新的品牌架構之後,人們與我們公司的關係、以及與我們的app之間的關係,就是彼此分開的。
之所以說實問虛答,是因為上面這些話字面上都不難理解,但卻都沒講清楚:為什麼同樣是改名、相信也同樣的「目標層次」的緣故,但卻「並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這一點沒有交代清楚,上下文中也沒有解釋;不過這一點相對不重要。

人與它們的關係

而將「人們與我們公司的關係」跟「人們與我們app的關係」分開,又有什麼重要的原因和道理?
簡單的看,「人們與Meta的關係」跟「人們與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的關係」當然有所不同。如同前面提到的「企業/產品品牌」定義,前者是顧客在認同這家企業願景的前提之下,給予信任時間、金錢等和資源投入,期望公司能帶來自己想要的結果。
也就是說,這是一定程度的信賴和夥伴關係。
至於後者,則是以交易為基礎、相對比較單純的使用者或顧客關係。如果你覺得Meta公司的Instagram好用、但(例如)功能較弱的WhatsApp不好用,或許就可以改用Line;但如果你信任Meta這家公司的願景、以及在這個理念下設計的產品組合,即使旗下某個產品較弱、或是較貴,就不一定會轉換到其他競爭產品。
這一點類似現今消費者對Apple、微軟、或是Samsung這類企業的態度:你信任這個品牌、認為它的生態系比較好,就會傾向持續使用他們的產品;表面上的價格或功能,都不見得會是影響你購買決定的因素。
相對於上述幾家公司,Meta才剛要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當然會考慮以「品牌架構移動」的方式,來重新構築由系列產品所組成的未來環境,在這邊也就是所謂的「metaverse」:
(說明一下:以上是我對Meta所謂「公司與產品關係分開」的詮釋,不一定就是Zuckerberg的想法。說實在話,我也不確定他講這段話想表達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之後Meta所做的事情,可以給我們更清楚的開示。)
不過或許你會注意到,在上圖中的「改名後」部分,我並沒有如Zuckerberg所說的,將使用者與公司/產品的關係分開。
因為如圖上所示,原本幾個產品的用戶群是分開的,但彼此多少有重疊;但在改名為Meta、並且以metaverse的單一願景來整合經營用戶群、並且獲得成功之後,實際上這樣的區分就是假議題了,不會有明顯的區分了。
所以,這也是我認為還需要多觀察的地方。
舉例來說吧,豐田汽車告訴消費者「你和豐田的關係,跟你和Camry車款的關係是不一樣的」,話是有理,但消費者可能會認為這是假議題。而像Apple這樣已經建立成熟生態系的公司,還會主張「人們與Apple的關係、以及與app store的關係是不一樣的」嗎?很難想像。

結語

從純粹的企業品牌角度來說,Facebook這次的「改名」(其實應該說是品牌調整)是蠻直觀的一件事情,其實看兩張附圖就能懂了。
而在品牌背後比較大的意義是,Mark Zuckerberg終於把醞釀多年的計畫正式公開、並且落實在品牌的名稱和架構調整上。我們在2017年的〈Facebook的AR:真假難辨的「第1.5世界觀」〉一文中,就已經討論過:
很顯然的,這個「緊密社群」即使建立在以實際環境為基礎的AR上(相對於完全虛擬的VR),也仍然是在Facebook限定的技術和環境之中;所謂「延伸到線上」也還是在Facebook給的限制條件之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將真實世界延伸到線上」的說法,也是經過仔細設計的;我們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試著解讀:

* 讓我們稍微改一下說法:「將真實世界的 _____ 延伸到線上」。在這個空格中,可以填入的東西就很多了;可以是「關係」、也可以是「商務」、「情感」、「活動」、「交易」、「媒體」、「遊戲」……,只要有利可圖,就填得進去。

*「將真實世界的 _____ 延伸到線上的 _____ 」。第二個空格裡面,填的當然不會是Facebook以外的地方。

以上這兩點加起來,Zuckerberg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此外還值得研究的,是Facebook/Meta佈這個局這麼久之後,到底會端出什麼樣的好料,來讓使用者或商家願意投入這個「共榮圈」。
不過Zuckerberg在訪談中也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認為,因為需要先完成的基礎工作還很多,所以(metaverse)應該到了2020年代後半段才會真的起飛。
老闆都這麼說了,大家還先不要太急;先觀察一下、或是先做點功課更好。
因為前幾天我也寫到過:
但相對於這些(關於metaverse)「理所當然會出現」的技術進步,我比較關心的是那些(還)不能虛擬化的事情,像是這之後的社會/經濟/政治體系、都市建設(例如我從前提過的道路等公共設施需求)、人際關係、商業結構(例如無法虛擬化的農牧業和虛擬化貨幣之間的連結)、財務公平的傾斜(有/無能力從事虛擬經濟的族群)、以及監管方式等等。
而我相信,這些也都會是Zuckerberg在將整個Meta集團「all-in」這個領域之前,也必須先做好的功課。
這個題目還有很多角度可以看,讓我們之後隨著一些細節逐漸揭曉再聊。

參考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傳說中Apple會配備在14吋和16吋MacBook Pro筆電上的「M1X」處理器,在答案揭曉之後原來是功能更強的「M1 Max」與「M1 Pro」處理器。雖然Intel支持者們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但在料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了非常中肯的評論。
新人如果自認為是「千里馬」、想要得到伯樂的青睞,就必須主動爭取負責專案的機會,讓大家看到你的「能力」和「態度」。千里馬要主動爭取奔馳的機會,尤其是「第一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成功踏出第一步,後面的機會就會源源不絕的出現。
Apple在剛發表的MacBook上,採用了效能非常高、耗電非常低的新款M1 Pro和M1 Max,號稱是目前筆記型電腦上最優越的處理器。這非常棒,但對我來說都是時間一到就會出爐的麵包;我更關心的,則是未來行動電腦型態和介面的演變。
「Metaverse」是最近大家正在討論的熱門關鍵字;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它跟「NFT」之類的新名詞一樣,目前多半也只是一個討論話題而已。因為,它所預言的一些元素組合並不一定會實現;即時實現了,也不是現在想像的樣子。
在引進敏捷方法的初期,我們付出了許多時間、精神、和心力,也面對了許多亂象,直到一兩年後才慢慢步上正軌。回顧過去幾年的敏捷轉型史,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也許會改變一些做法;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讓你「早知道」,不必再走同樣的坎坷路。
許多創業者會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與「核心競爭力」無關的「核心能力」上。如果這兩者不能妥善匹配,對大企業造成的傷害還不是很大;但是對新創或小企業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是公司滅亡。
傳說中Apple會配備在14吋和16吋MacBook Pro筆電上的「M1X」處理器,在答案揭曉之後原來是功能更強的「M1 Max」與「M1 Pro」處理器。雖然Intel支持者們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但在料想不到的地方出現了非常中肯的評論。
新人如果自認為是「千里馬」、想要得到伯樂的青睞,就必須主動爭取負責專案的機會,讓大家看到你的「能力」和「態度」。千里馬要主動爭取奔馳的機會,尤其是「第一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成功踏出第一步,後面的機會就會源源不絕的出現。
Apple在剛發表的MacBook上,採用了效能非常高、耗電非常低的新款M1 Pro和M1 Max,號稱是目前筆記型電腦上最優越的處理器。這非常棒,但對我來說都是時間一到就會出爐的麵包;我更關心的,則是未來行動電腦型態和介面的演變。
「Metaverse」是最近大家正在討論的熱門關鍵字;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它跟「NFT」之類的新名詞一樣,目前多半也只是一個討論話題而已。因為,它所預言的一些元素組合並不一定會實現;即時實現了,也不是現在想像的樣子。
在引進敏捷方法的初期,我們付出了許多時間、精神、和心力,也面對了許多亂象,直到一兩年後才慢慢步上正軌。回顧過去幾年的敏捷轉型史,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也許會改變一些做法;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讓你「早知道」,不必再走同樣的坎坷路。
許多創業者會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與「核心競爭力」無關的「核心能力」上。如果這兩者不能妥善匹配,對大企業造成的傷害還不是很大;但是對新創或小企業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是公司滅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Meta公司簡介:探索數位未來的引領者 Meta(原名Facebook),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以推動人類連接、互動和數位化生活為核心使命。自2004年成立以來,Meta從一個大學生宿舍裡的社交平台,發展成為今日引領數字時代的巨頭,涵蓋社交媒體、廣告、虛擬現實等多元領域。以下是Meta公司的簡
Thumbnail
Meta創辦人祖克柏從社群媒體Facebook發跡,打著尋找回憶的旗幟,背後實則靠廣告賺進大把鈔票。隨著事業版圖逐年擴大,Meta先後併購了Instagram與WhatsApps等50間企業;然而風水輪流轉,即使祖克柏英雄出少年,在數位產業浪潮不留情的往前推進下,Meta也被迫歷經幾次轉型。
Thumbnail
Meta 執行長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布推出新版 Meta AI 助理,已整合 Meta 旗下 Instagram、Facebook、Messenger、WhatsApp 的動態貼文、聊天訊息、搜尋框中。Meta AI 能整合 Bing 和 Google 即時搜尋結果,並可生成圖像、建立 GIF 動畫。
Thumbnail
前言 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meta 加入timeline,還有第一週心得
Thumbnail
Meta Platforms 正在探索推出其人工智慧助理 Meta AI 的付費版本的可能性,因為它的目標是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市場中與其他科技巨頭競爭。該付費版本擁有潛在的高級功能,並將競爭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Thumbnail
沒有AI直接變現商業模式的 Meta 對於 AI 基建的投資胃口沒有縮小,繼續擴大。
Thumbnail
廣告銷售與人工智慧投資成為Meta關注重點當Meta Platform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META) 於星期三報告其第一季度業績時,社群媒體巨頭的廣告銷售及其對人工智慧投資的評論將成為焦點。
Thumbnail
2024年最新 富比世全球富豪榜 出爐,當多數人目光焦點都在全球首富法國奢侈品巨擘 路易威登(LVMH)集團董事長 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或是新入榜的流行小天后 泰勒絲 身上,卻鮮少人注意,Meta 創辦人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 特斯拉 執行長、X(原Tw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隨著社群平台多樣化升高,也意味著早期的社群平台,逐漸老化面臨轉型或甚至退場,例如Meta面臨勁敵Google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關鍵字」、「精準投放」的重要與關注。不少媒體在面臨「推播」轉型,時常在社群平台跟經營關鍵字上失衡。市面上大多都在針對行銷做分析說明,那麽新聞媒體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Meta公司簡介:探索數位未來的引領者 Meta(原名Facebook),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以推動人類連接、互動和數位化生活為核心使命。自2004年成立以來,Meta從一個大學生宿舍裡的社交平台,發展成為今日引領數字時代的巨頭,涵蓋社交媒體、廣告、虛擬現實等多元領域。以下是Meta公司的簡
Thumbnail
Meta創辦人祖克柏從社群媒體Facebook發跡,打著尋找回憶的旗幟,背後實則靠廣告賺進大把鈔票。隨著事業版圖逐年擴大,Meta先後併購了Instagram與WhatsApps等50間企業;然而風水輪流轉,即使祖克柏英雄出少年,在數位產業浪潮不留情的往前推進下,Meta也被迫歷經幾次轉型。
Thumbnail
Meta 執行長在社群媒體發文,宣布推出新版 Meta AI 助理,已整合 Meta 旗下 Instagram、Facebook、Messenger、WhatsApp 的動態貼文、聊天訊息、搜尋框中。Meta AI 能整合 Bing 和 Google 即時搜尋結果,並可生成圖像、建立 GIF 動畫。
Thumbnail
前言 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meta 加入timeline,還有第一週心得
Thumbnail
Meta Platforms 正在探索推出其人工智慧助理 Meta AI 的付費版本的可能性,因為它的目標是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慧市場中與其他科技巨頭競爭。該付費版本擁有潛在的高級功能,並將競爭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Thumbnail
沒有AI直接變現商業模式的 Meta 對於 AI 基建的投資胃口沒有縮小,繼續擴大。
Thumbnail
廣告銷售與人工智慧投資成為Meta關注重點當Meta Platforms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 META) 於星期三報告其第一季度業績時,社群媒體巨頭的廣告銷售及其對人工智慧投資的評論將成為焦點。
Thumbnail
2024年最新 富比世全球富豪榜 出爐,當多數人目光焦點都在全球首富法國奢侈品巨擘 路易威登(LVMH)集團董事長 阿爾諾(Bernard Arnault),或是新入榜的流行小天后 泰勒絲 身上,卻鮮少人注意,Meta 創辦人 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 特斯拉 執行長、X(原Tw
Thumbnail
過去,許多企業視Facebook為免費宣傳平臺,但現今的營銷大趨勢已然改變,Facebook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調整。儘管Facebook的主導地位備受質疑,但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它至今仍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在一般營銷策略中,很少會完全忽視Facebook的份量。
Thumbnail
隨著社群平台多樣化升高,也意味著早期的社群平台,逐漸老化面臨轉型或甚至退場,例如Meta面臨勁敵Google的崛起,使用者習慣的改變,更多的是「關鍵字」、「精準投放」的重要與關注。不少媒體在面臨「推播」轉型,時常在社群平台跟經營關鍵字上失衡。市面上大多都在針對行銷做分析說明,那麽新聞媒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