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校》映後座談: 過身於這語焉不詳、定義不明的人間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廖智婷(左,恬妞飾)與楊佳琳(右,沈雁飾),飾演一對品學兼優、關係親密的女性知己。劇中作文課兩人熱絡討論題目〈我的朋友〉。圖 / 國家影像中心
本場性別影展映後座談,由成大性平會與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合作促成,歷時九年,今年播映的是2021焦點女性影人——臺灣女導李美彌,於1982年出品的《女子學校》。故事開展於1980年代的屏東女中,一對風雲校園的「閨蜜」,由於過度親密的關係,遭到同儕嫉妒並構陷為「同性戀」,不只謠傳沸沸揚揚,也造成校園與家庭直接介入打壓的局面。以當今的性別意識詮釋,一目瞭然的是「同性戀」之污名化與不被理解,促使於彼時,「同性戀」一詞的標籤即足以構成具有殺傷性的指控,在整場映後座談,這也成為討論的重點。
這場映後座談,邀請身兼女性影展與台灣影像修復主要負責人──王君琦教授,以及成大臺文系同時巧合畢業於屏東女中──劉乃慈教授,構築一場對話性極強的性別對話。「女性」、「同性戀」、「後現代」,這些當代極度「政治正確」的議題,早已先行於這場電影座談,成為新時代難以却除的意識型態。筆者認為與其期待論壇如何符合預期路線──一如既往,翻轉過去對同性戀的污名與歧見,化作正向、陽光、更細緻的定義──不如撇去是非論爭,遙遠以歷史目光將之視作當代與過去的對話:意即,當年符合既定敘事風格,同時亦觸碰某種議題邊際的《女子學校》,若亦視作一種「政治正確意涵」,與今相較,集體意識如何挪動遷移?那樣溝通的邊界是溶融一體、或是異己相撞?換言之,請假想我們自未來款步而來,2021與1982年兩種(甚至多種)「政治正確」如何對話,怎樣在內涵不盡相同的語義下產生共鳴、觸及真情,才是筆者真正關心。
由是,容筆者更簡明並激進地質問:在逐漸落實後現代差異政治的當今,這場對話反映的究竟是「差異」本質的優先考量,還指趨向將人類關係與情感流動作更細密的硬性框架?重建認知框架、套用新的類型學用意是尊重差異,還是更根本地抹平各種曖昧與差異的實存?即是,當論及政治正確──「正確」本身這樣固態的詞彙──真有可能涵蓋斷裂、差異、邊緣... ...等液態式的關係,還是僅淪為另一種制式義務,桎梏我們對世間諸相的想像。

《女子學校》:在流動的視線中構築真身

1982年李美彌導演的《女子學校》,描述一對關係親密的「閨蜜」,遭同儕嫉妒與構陷成同性戀,引發連串的排擠與打壓。除了陽光普照的結局,應證健康寫實的類型片;也剝開歷史,一窺過往對同性戀的集體恐懼與忌諱。然而對筆者來說,捨棄去談語義中的歷史挪移、人物的刻板設定(比如父愛從缺、女性歇斯底里的人設),更私密與真切的共相是成長過程中,龐雜線團一般的感情,知交、忌妒、霸凌、排擠、對愛的需求... ...歷歷在目的是,角色們如何過身於人影幢幢、定義不明的青春期,摩擦血痕、收斂幻想。
廖智婷與楊佳琳,面對被構陷為「同性戀」之壓力,二人對關係有不同的見解與作風,產生爭執。
回歸文本,劇中主角廖智婷與楊佳琳喚彼此為「知己」,否定同性戀情愫。比起映後王君琦教授試圖框定兩者間的同性戀傾向,筆者更受她同時提出的另一概念──「女性凝視」啟發。然而這層凝視並非若《燃燒女子的畫像》,聚焦於女性情慾的對等,翻轉凝視關係下乍看不平衡的「觀-被觀」,抗衡父權凝視(male gaze)下物化並單向的權力優位。更甚,《女子學校》由於背景架設於本就模糊曖昧的青春期,其凝視的關係,本即是一種同時向外互望、向內塑形──在人生中,挾帶自我意識,逐步於個體與群體間的辨位──意即,筆者認為《女子學校》的女性凝視更貼近沿線摸索生命的真貌──迷霧中如何闢徑,流動中如何構築真身。

映後反思暨結論:雙重歷史場景

職是之故,請將自身抽離、景框拉開:將電影年代1982視為後台,包覆在外的座談會之2021作為主舞台,將會發現當我們目光聚集在詞語的空殼之上——比如同性戀、性取向——無論我們經歷怎樣的語意變遷,始終觸及不了真實的情感流動。觀察整場映後座談,遍地使用的標籤與提問──比如不能接受廖智婷(具同性戀趨女角)之最終悲劇、或是不滿角色從缺家庭關愛的扁平歸因(廖智婷家庭從缺母愛與父愛)、或是普遍排斥同性戀的集體恐懼──皆促使筆者尷尬於無視語境變遷與斷裂,卻硬是插足的對話。
「同性戀」足以成為惡意包圍的起始,正因其在過去的空泛指涉與不假思索。指控之所以成為指控,建立於其詞語上概括的含糊、套用,一具空殼一件外衣。那麼難道我們用以取代舊式歧視的,並非真正尊重個體差異,只是另一套固有的敘事套路、另一壓縮脈絡的意識形態嗎?劇中最令筆者深刻的是,當握有父權優勢又肩負校園權力者的班導梅老師,如何事不關己又推波助瀾:一方面壓迫女性閨蜜,一方面還對傳遞謠言的加害者質問:「妳真的明白同性戀的含義嗎?」
不,整個劇中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旁觀當事都不理解。正是因為這種含混--情感上的模糊、性教育理解的不足--同性戀才成為具有殺傷力的詞語。回望《女子學校》不僅不過時,反而在後現代敘事穩固的當下,更能反問與點醒:那我們真的能理解嗎?在認知到語境變遷與斷裂的常態下,還能堅持這種跨時空的詮釋與對話:無論怎麼替換與擴大「前概念」的空間,人的情感是能徹底地被分門別類的嗎?
此樣橫斷,令人不免聯想傅柯的老生常談:「話語的關係並不內在於話語:這些關係並不在自身中把概念或詞語連繫起來,不在句子或命題之間建立演繹或修辭都結構。但是,也不是外在於話語的關係,限定著話語或強加給它某些形式,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強迫它陳述某些事情。因此,這些關係是話語的極限。」
若僅將目光駐留於「類同性戀」或任一標籤裡類型電影,是否因此忽視觸及真情的共鳴。或者,更直白地問,驚詫於人的時空條件造成的殊相外,如何直視「人」更筆直的情感共相──善惡愛恨喜怒哀樂──罪惡地純潔,模糊地真摯。
《女子學校》帶來的並非句點,而是問句:在單性校園裡友情與愛情的模糊邊界,有必要去劃定、或者有辦法真確歸類嗎--反之,若情感的本真即是混沌與復雜的--我們還能以一種空間式的想像,框架「摸索」階段的沿線嗎。
容筆者以《地糧》所昭示者暫結:「因為任何境地都由於我們的接近,它才逐漸得到存在,四周的景物,逐一地,在我們的行進中安排起來」, 而青春期間建構自我,如行者不知去向,如歌者不知所終 。

Reference :

▪傅柯,《知識考古學》,1969
▪紀德,《地糧》,1927
▪女性凝視:自從導演Luara Mulvayz發表關於凝視的論點後,藝術史揚起以「凝視論」為主的研究方法,結論不外乎多是女性形象如何作為一種「文化/經濟展示品」。這些展示品作用,暗示著與身體「多產」「美麗」的經濟價值。見Patricia Simons,Women in Frames: The Gaze, the Eye, the Profile in Renaissance Portraiture,1988.(「最後,是什麼形塑出這個被觀看女體的權力位置?英國女性主義電影學者蘿拉・莫薇(Laura Mulvey)透過對好萊塢電影的敘事分析,提出了「男性凝視」(male gaze)的觀點:在一個由性的不平衡所建構的世界裡,觀看的快感分為「主動/男性」和「被動/女性」,其中男性凝視將他的幻想投射在女性形象上,女性形象是按照男性目光的需要而加以改造。因此,為了營造視覺和性欲的強烈效果,她們的外表被符碼化,以便使她們看起來帶有可欲性和「可被觀看性」(to-be-looked-at-ness)。」出自:劉亞蘭,〈為何女人必須裸體才能進入大都會美術館?〉,《報導者》哲學蟲洞專欄,2019/12/28。)
▪前概念:翻譯傅柯之作之用詞,意指在傅柯奠基於結構語言學之上,比之語言內涵共時/歷時二層次之斷裂,更根本且能含括的概念基礎。這樣的說法延續其《詞與物》中將主體由言說中抹除之「人之死」的概念,亦是延續索續爾與李維史陀之結構主義概念。
▪類同性戀電影:為昨日成大映後座談,王君琦老師所提出,與其單純以同性戀電影觀《女子學校》,不如視之為「類同性戀」。一方面由於其同性議題,二方面則是導演自陳片中主事之二位亦非同性戀關係,以「類」表示,或許更為適切。近,它才逐漸得到存在,四周的景物,逐一地,在我們的行進中安排起來」, 如行者不知去向,如歌者不知所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開槍的P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史著淺析系列主要為筆者應答己身的學業回顧。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而講求「能動性」在治史上實為大不易,其細密功夫,拳拳到位,亦值得後輩神往、向學。
針對秦曼儀老師主講之《年鑑史學與新文化史:後國族史書寫與問題反思》,摘要暨數點回應。
11月初,兩場音樂會體驗留下極深的印象。 一場原住民族語,一場則是客語,兩者的邊緣性並沒有阻擋音樂如何進入人的內心。 聊以兩篇雜記紀錄。 縮圖為藏於羅浮宮,波希所繪的《愚人船》。 本來就相當喜歡這幅畫。 一邊也呼應米莎《戇仔船》專輯的出發點,若對傅柯與中世紀歐洲、精神疾病有興趣者,可自行深入。
舊疾復發時,負面的心情書寫。 縮圖是提香,〈精明的寓意〉,狼、獅、狗一體的獸,象徵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時間,所有純粹的偶然,都必須藉由時間,作用成永恆的必然。 一如病,一如傷,一如生死。
作為美國短篇小說的仿生,試圖摸索我輩青年趨同的現實生活中,碰撞荒謬的形狀。並極度不道德地以友人為原型,以茲紀念一段逝去的友誼。
把自己生活的城市跟朋友都寫入這個短篇故事裡,去表達無所事事背後的無所適從。切身到個人的、青年的、或者生命的各種固化與流動,都是那麼不清不楚的,或者無以明狀的。
史著淺析系列主要為筆者應答己身的學業回顧。 此篇摘析對象:《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一書為余英時所作,當中集合四篇獨立論文,跨時幅度從春秋戰國至魏晉南北朝。余先生側重知識份子之自覺,對照當今仍閃爍光輝。而講求「能動性」在治史上實為大不易,其細密功夫,拳拳到位,亦值得後輩神往、向學。
針對秦曼儀老師主講之《年鑑史學與新文化史:後國族史書寫與問題反思》,摘要暨數點回應。
11月初,兩場音樂會體驗留下極深的印象。 一場原住民族語,一場則是客語,兩者的邊緣性並沒有阻擋音樂如何進入人的內心。 聊以兩篇雜記紀錄。 縮圖為藏於羅浮宮,波希所繪的《愚人船》。 本來就相當喜歡這幅畫。 一邊也呼應米莎《戇仔船》專輯的出發點,若對傅柯與中世紀歐洲、精神疾病有興趣者,可自行深入。
舊疾復發時,負面的心情書寫。 縮圖是提香,〈精明的寓意〉,狼、獅、狗一體的獸,象徵著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間。時間,所有純粹的偶然,都必須藉由時間,作用成永恆的必然。 一如病,一如傷,一如生死。
作為美國短篇小說的仿生,試圖摸索我輩青年趨同的現實生活中,碰撞荒謬的形狀。並極度不道德地以友人為原型,以茲紀念一段逝去的友誼。
把自己生活的城市跟朋友都寫入這個短篇故事裡,去表達無所事事背後的無所適從。切身到個人的、青年的、或者生命的各種固化與流動,都是那麼不清不楚的,或者無以明狀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如果說陽光、空氣、水是人生裡的硬體,健康、經濟與社交就是人生裡的軟體,我很慶幸生長在寶島台灣,擁有名列前茅的硬體,而軟體就是我的人生課題。 這年代誰不知道要投資,但真正明白投資的意義與方法,卻是在我不年輕甚至是有點老,時間複利有限的時候,但起步永遠不嫌晚,做就對了。 財力有限,時間也有限,白天要
Thumbnail
女性普遍給人的印象多半是敏感、愛嘮叨、愛比較、喜歡在人背後嚼舌根⋯⋯,而女性之間的友誼也似乎比男性複雜得多,表面上看似平靜無波,實則是波濤暗湧,到底要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感到悠遊自得,確實有許多訣竅需要注意及掌握。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女子人際學》這本書中便告訴所有女性朋友不要太計較輸贏,尤
Thumbnail
適合給大家閱讀,因為和別人好好相處,是這一生幸福的關鍵!這本書作者有川真由美給予了多種人際相處的建議,包括接受批評指教、停止胡思亂想、勇敢面對事實等,相信可以為我們帶幸福養份。
Thumbnail
22歲的凱特琳·克拉克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女子籃球隊的出色表現,創造了多項女子籃球運動員的紀錄,為大學女籃賽事帶來前所未有的營收和觀眾。她得到的關注不但提升了女子比賽的地位,她的成就更激勵了許多年輕女孩。
Thumbnail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名為蕭連郎這位初入武林的菜鳥,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布袋戲公司「雷霆大公司」上班。對於生長於1960,197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布袋戲與他們生活娛樂密不可分。從金光布袋戲到電視上的霹靂布袋戲,電視上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擄獲了當年少年少女的心。
Thumbnail
關於片名   台灣片名《花漾女子》,原文片名《Promising Young Woman》,台灣譯名將時間定格在悲劇發生前,而原文片名則進一步帶我們看見另一個可能性結果
  《法蘭克》當初一上映,即轟動全球,許多張梗圖不斷瘋傳,甚至是周邊產品(比如睡褲),似乎都一一向《法蘭克》以及早年的經典樂團致敬。舉凡皇后樂團、Pink Floyd、David Bowie……無不淪陷在《法蘭克》捲起的風潮裡。
Thumbnail
鬼月即將來臨,《返校》現在又開設了實境展!但,你真的了解《返校》如何用遊戲說一個感人的鬼故事嗎?面對威權體制受到的創傷,《返校》經典名句:「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遺忘」並不能讓傷痕痊癒。如果你對「遊戲」了解夠透徹,會發現《返校》已隱約給出與創傷和解的答案:「情感」通往救贖的可能。
Thumbnail
《做工的人》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不光因為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製作團隊具備品質保證,更因為演員表演、故事情節與內容的精彩,以及與現實社會的扣連、寫實性,讓討論度持續高漲。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如果說陽光、空氣、水是人生裡的硬體,健康、經濟與社交就是人生裡的軟體,我很慶幸生長在寶島台灣,擁有名列前茅的硬體,而軟體就是我的人生課題。 這年代誰不知道要投資,但真正明白投資的意義與方法,卻是在我不年輕甚至是有點老,時間複利有限的時候,但起步永遠不嫌晚,做就對了。 財力有限,時間也有限,白天要
Thumbnail
女性普遍給人的印象多半是敏感、愛嘮叨、愛比較、喜歡在人背後嚼舌根⋯⋯,而女性之間的友誼也似乎比男性複雜得多,表面上看似平靜無波,實則是波濤暗湧,到底要如何在人際關係中感到悠遊自得,確實有許多訣竅需要注意及掌握。 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女子人際學》這本書中便告訴所有女性朋友不要太計較輸贏,尤
Thumbnail
適合給大家閱讀,因為和別人好好相處,是這一生幸福的關鍵!這本書作者有川真由美給予了多種人際相處的建議,包括接受批評指教、停止胡思亂想、勇敢面對事實等,相信可以為我們帶幸福養份。
Thumbnail
22歲的凱特琳·克拉克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女子籃球隊的出色表現,創造了多項女子籃球運動員的紀錄,為大學女籃賽事帶來前所未有的營收和觀眾。她得到的關注不但提升了女子比賽的地位,她的成就更激勵了許多年輕女孩。
Thumbnail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名為蕭連郎這位初入武林的菜鳥,進入了夢寐以求的布袋戲公司「雷霆大公司」上班。對於生長於1960,197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布袋戲與他們生活娛樂密不可分。從金光布袋戲到電視上的霹靂布袋戲,電視上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擄獲了當年少年少女的心。
Thumbnail
關於片名   台灣片名《花漾女子》,原文片名《Promising Young Woman》,台灣譯名將時間定格在悲劇發生前,而原文片名則進一步帶我們看見另一個可能性結果
  《法蘭克》當初一上映,即轟動全球,許多張梗圖不斷瘋傳,甚至是周邊產品(比如睡褲),似乎都一一向《法蘭克》以及早年的經典樂團致敬。舉凡皇后樂團、Pink Floyd、David Bowie……無不淪陷在《法蘭克》捲起的風潮裡。
Thumbnail
鬼月即將來臨,《返校》現在又開設了實境展!但,你真的了解《返校》如何用遊戲說一個感人的鬼故事嗎?面對威權體制受到的創傷,《返校》經典名句:「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遺忘」並不能讓傷痕痊癒。如果你對「遊戲」了解夠透徹,會發現《返校》已隱約給出與創傷和解的答案:「情感」通往救贖的可能。
Thumbnail
《做工的人》自開播以來話題不斷,不光因為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製作團隊具備品質保證,更因為演員表演、故事情節與內容的精彩,以及與現實社會的扣連、寫實性,讓討論度持續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