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究竟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古今中外,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當然,許多人因此而苦悶不已。即便找不到明確答案,每個人依然要面對生、老、病、死的歷程,各自擁有不同的人生,至於要過怎樣的人生,完全取決於每一個人所做的選擇。
人沒有不追求快樂的、有意義的人生,能夠同時滿足物質或精神的快樂,應該就是最快樂的人了。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記春日的聚會,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好不快哉!只是,快樂之餘,想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感慨世事之無常,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生命短暫乃人人難以擺脫的宿命。王右軍透露其害怕曲終人散的寂寞,流露其因外在事物改變而產生的悲傷,怎不令讀者對人生有所感觸?
比起來,唐朝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所述就比較灑脫了。溫暖的春夜,李白與堂弟們聚在花朵盛放的桃李園中,飲酒賦詩,暢敘天倫,多麼愉快!所謂「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在世,如夢一場,能有多少快樂時光呢?為了彌補人生短暫的缺憾,不妨接受現實,趁生命尚未消逝,尋求快樂的生活,盡情享受。古人秉燭夜遊,實在是有原因的。畢竟人生有限,這是不得不然的無奈,此「有限」與「無奈」,古往今來,任何人都得去面對。而「秉燭夜遊」即為其中一種應對之道,李白覺得不錯,是以效法古人,舉辦此一春夜之宴,「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這可以說表現另一種曠達的情懷。不是嗎?
無論如何,知足或是清心寡欲的人,不為物質所縛,比較能夠體會人生的樂趣。大體言,儒家入世,盡力而為;佛家出世,超脫於人世的束縛;道家則進出於人世,承認現實人生又能曠達以對,是以有所謂「儒家青年,道家中年,佛家老年」之說。可喜的是,星雲大師談人間萬事的《豁達的人生》,不拘泥於一家,能相互融通,每每讓面對如謎人生的讀者獲得指引而豁然開朗。
譬如點明「活」的意義是什麼?人到底為何而活?乃為求學而活、為生計而活、為服務而活、為修道而活,尤其要發願,為救人而活、為救世而活,若捨去救人救世的慈心悲願,世間還有什麼?再者,人生旅途上,有資糧才能走長遠的路,而什麼是人生的加油站呢?即善知識的指導、家人的合力、社會的因緣、學校的教育、宗教的信仰,且指出,發揮潛能,訓練自己的靈巧,跟平常的加油一樣,都同等重要。此外,不管人事、財務、行政等,也要懂得「化繁為簡」,複雜的事情簡單做、散亂的念頭簡單想、應酬的言詞簡單說、紛紜的人事簡單化,此理念與作法可說與現代人生的脈絡充分結合。書中也提到,《華嚴經》曰:「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心能畫出世間的美醜,畫出人間的善惡,所以「美心」最重要,凡事要往好處想、要懷感恩心、要發慈悲念、要有喜悅情。以上種種開示,怎不發人深省!
生老病死,人生之必然。可是,人生卻又如難解之謎,古今多少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宗教家莫不窮其一生,尋找人生的答案;是以凡夫俗子若能多讀哲學、文學,以及接近藝術、宗教,當可幫助自己增加智慧,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豁達的人生》一書,不賣弄文采,不故作玄虛,篇篇條理分明,譬喻貼近生活,猶如人生寶典,智慧的結晶,足以讓讀者認識自我,在情感上得到寄託、在工作上得到啟發,在心靈上得到平靜,進而擁有豁達的人生,其樂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