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蘭亭之集
春光明媚的聚會,感覺多麼快樂!其中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所記,最是令人心嚮往之。
試看群賢於暮春之初,在會稽山陰之蘭亭聚會。蘭亭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十四公里,此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因風景絕佳,乃成名流宴集之處。賓客列坐其間,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好不快哉!只是,快樂之餘,王羲之想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感慨世事之無常,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而生命短暫,此乃人人難以擺脫的宿命。王右軍透露其害怕曲終人散的寂寞,流露其因外在事物改變而產生的悲傷,怎不令讀者沉思,對人生有所感觸?
(二)宴桃李園
比起來,唐朝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所述春夜之宴,就比較灑脫了。
溫暖的春夜,李白與堂弟們聚在花朵盛放的桃李園中,飲酒賦詩,暢敘天倫,多麼愉快!所謂「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在世,如夢一場,能有多少快樂時光呢?為了彌補人生短暫的缺憾,不妨接受現實,趁生命尚未消逝,尋求快樂的生活,盡情享受。李白指出,古人秉燭夜遊,實在是有原因的。因為人生有限,這是不得不然的無奈,這種「有限」與「無奈」,古往今來,任何人都得去面對。而「秉燭夜遊」即為其中一種應對之道,李白覺得不錯,是以效法古人,也就辦了此一春夜之宴,「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這可以說表現另一種曠達的情懷。不是嗎?
(三)快樂的人
人沒有不追求快樂的,包括物質或精神層面。物質方面,尋求快樂比較容易,滿足精神的快樂則要困難些。當然,同時能夠滿足物質或精神的快樂,應該就是最快樂的人了。
知足或是清心寡欲的人,不為物質所縛,比較能夠享受人生的樂趣。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提到,最快樂的人是符合「中庸」之道者,所賺的錢足以維持獨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過一點點事情,可是不多;在社會上稍具名譽,可是不太顯著。亦如莊子所謂,成為不被世人所求的無憂無慮的人。所以說,太知名或太有錢的人,不是毫無隱私可言,就是成天想著如何賺更多的錢,連忙裏偷閒都辦不到,絕非快樂的人。平凡之人,錢夠用,擁有健康的身體,還能夠有悠閒的心情接近文學、藝術,這就是最快樂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