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裝咖啡】EP.2 咖啡

更新於 2024/11/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日,許多人對於咖啡的講究更甚於食物,從咖啡豆的產地、烘焙的程度、磨粉的方式乃至沖泡時水流的大小和溫度,以及器具的選擇,無處不細節。每個環節都講求用心、方能享受一杯精心調製的美好。

或許我對於罐裝咖啡的偏執,來自於那是我人生中品嚐的第一口咖啡。罐裝咖啡如同容器一般,它濃縮、保存了我對於80-90年代的記憶;同時,它又如同一把鑰匙、一個關鍵字,讓我可以隨時從它開始,延伸、連結、召喚我的記憶,那個屬於我的80-90年代。

這便是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咖啡,你對罐裝咖啡的印象又是什麼呢?

無論咖啡廳或自家客廳、工作場域。咖啡代表的早已不是提神的飲料或是生活情調,更是一種儀式、一種生活態度;同時也是一個鮮明的象徵,標示這個時代,我們不需再為活著這件事煩惱,我們思索的是如何才能活得更好。
2021年的台北街頭,幾年前開始的咖啡風潮仍自盛行,你可以見到不斷開設的各式咖啡廳──無論是連鎖品牌,或是獨立、標榜個性的手沖店隨處可見,甚至連便利商店所販售的咖啡也不斷進化、精益求精。
觀察來往行人手上端著的咖啡,它們傳遞出這樣的訊息:我們所選擇的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品味和生活的追求。
但是,我對於罐裝咖啡仍然有著偏執般的喜好。
我必須說,我無意貶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我擁有還過得去的味蕾和鑑賞能力,也樂於享受這樣具有儀式性、質感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每日我都會拿起磨豆機,經歷這從磨粉開始便為感官帶來無窮愉悅的美好體驗。
某次和友人的閒聊中,大家談起如果有選擇,自己會選擇什麼樣的咖啡作為人生的最後一杯咖啡時,我不假思索的回答:「罐裝咖啡」。
但當友人問起為何會是那工業化、甚至是缺乏細緻層次,並且製作上也缺乏情感和溫度的罐裝咖啡時,一時之間,我竟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雖不過是日常閒聊、無足輕重的話題,但我決心找出原因,為何是罐裝咖啡?或許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得先解決另一個問題:我是如何接觸到咖啡的?什麼時間、又是在哪裡呢?為了搜尋這一個又一個答案,我穿梭在記憶的諸多片段之間;從記憶中的某一個點開始回想,然而當我延伸、連結一個又一個記憶點的時候,我發現它們慢慢匯聚,成為一個交織的面。
英國歷史學者東尼.賈德(Tony Judt)曾於其回憶錄式的著作《山屋憶往》(”The Memory Chalet”)中談到他如何在記憶中探索他對外在環境的觀察,並且對於這些外在經驗對他的影響,如何引導他展開諸般思索。
於是,我也嘗試著以類似的方式開始探索,並試圖自諸多的片段回憶中理出一個脈絡,這便是決定動手寫下系列文章的原因。
我出生於1981年,正好是台灣「十大建設」的開端。我成長的年代,正是所謂的「台灣奇蹟」為人們在生活上帶來快速改變的年代:1980-90年代。
從我所處的時代觀察,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出生得夠晚,不必經歷70-80年代中美斷交、國際情勢風雨飄搖的艱辛歲月,貧窮和缺乏安全感的戰後生活從來都不是我生活經驗中的一部分。但是,這些過去離我並不遙遠,我還能從生活和週遭景物中感受它的痕跡、從長輩口中聽到許多過往的經歷,並且能自生活態度中察覺那過去帶給他們的影響。
同時,比起90年代後出生的孩子,我出生得夠早,早到足以參與經濟快速成長、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年代;90年代時我已是個青少年,年齡已經大到足以意識和記憶環境的改變。
因此,早已成為現今青年世代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便利商店、電玩、網路,它們對我而言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我見證、經歷這些事物發展的過程,並且察覺它們又是如何改善/改變我們的生活。事實上,外在環境的轉變,以及快速改變時所伴隨的過度時期景象,它們充滿在我的成長記憶中。
我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時代中成長的。
或許我對於罐裝咖啡的偏執,來自於那是我人生中品嚐的第一口咖啡。罐裝咖啡如同容器一般,它濃縮、保存了我對於80-90年代的記憶;同時,它又如同一把鑰匙、一個關鍵字,讓我可以隨時從它開始,延伸、連結、召喚我的記憶,那個屬於我的80-90年代。
avatar-img
14會員
16內容數
不定期從童書編輯的角度,分享書、工作以及編輯相關二三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年日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切開始於一段閒聊:在你的人生的最後一天,你會選擇以什麼樣一杯的咖啡作為這一天的開始? 而我的答案是:罐裝咖啡(正確來說,是伯朗咖啡、咖啡色包裝的那一款,但這到底不是一篇業配文,暫且以罐裝咖啡做為篇名)
還記得與炸雞排的初次邂逅,是在90年代初期 當時我還是個中學生,某個冬季的放學時分。一輛藍色、由貨卡改裝而成的餐車出現在校門口,一塊漆成白底、以鐵線吊掛在頂棚的鐵牌,上頭以紅色的漆寫著「炸雞排」三個字,伴隨著一股熟悉的氣味。
一切開始於一段閒聊:在你的人生的最後一天,你會選擇以什麼樣一杯的咖啡作為這一天的開始? 而我的答案是:罐裝咖啡(正確來說,是伯朗咖啡、咖啡色包裝的那一款,但這到底不是一篇業配文,暫且以罐裝咖啡做為篇名)
還記得與炸雞排的初次邂逅,是在90年代初期 當時我還是個中學生,某個冬季的放學時分。一輛藍色、由貨卡改裝而成的餐車出現在校門口,一塊漆成白底、以鐵線吊掛在頂棚的鐵牌,上頭以紅色的漆寫著「炸雞排」三個字,伴隨著一股熟悉的氣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改掉了夜裡還會喝杯咖啡的習慣,還記得很多年前,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還沒有全面普及咖啡機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夜裡忽然會想要來杯咖啡,我會開著車在城裡遊車河,只為了找杯不知道為什麼想喝的咖啡...
Thumbnail
咖啡豆推薦指南:不酸、台北、PTT、Dcard、全聯、精品、平價與手沖 咖啡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文化,也是許多人每天必備的飲品。選擇合適的咖啡豆對於提升咖啡品質至關重要。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八個方面深入探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豆,包括不酸的咖啡豆推薦、在PTT和Dcard上的咖啡豆推薦、台北的咖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沒有特別喜歡咖啡,但自從踏入社會後,咖啡都在我的生活佔據著頗重要的地位。咖啡店是我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喝咖啡不只是為自己充電,而是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你們家的早晨儀式感是什麼? 我們家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改掉了夜裡還會喝杯咖啡的習慣,還記得很多年前,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還沒有全面普及咖啡機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夜裡忽然會想要來杯咖啡,我會開著車在城裡遊車河,只為了找杯不知道為什麼想喝的咖啡...
Thumbnail
咖啡豆推薦指南:不酸、台北、PTT、Dcard、全聯、精品、平價與手沖 咖啡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文化,也是許多人每天必備的飲品。選擇合適的咖啡豆對於提升咖啡品質至關重要。在本文中,我們將從八個方面深入探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豆,包括不酸的咖啡豆推薦、在PTT和Dcard上的咖啡豆推薦、台北的咖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沒有特別喜歡咖啡,但自從踏入社會後,咖啡都在我的生活佔據著頗重要的地位。咖啡店是我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喝咖啡不只是為自己充電,而是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你們家的早晨儀式感是什麼? 我們家是從一杯咖啡開始的。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從國中起就多多少少有在喝咖啡(受交響樂之雨影響) 遙想2015左右,那時為了能在家喝拿鐵還買了一台GEE沖濃縮打奶泡,只是當時荷包深度有限,磨豆機鳥鳥的,時間又不夠,沒有好好地進一步研究充實自己的咖啡知識,後來就通通賣掉然後不了了之了 進入義大利公司之後在歐洲被各種濃縮咖啡洗禮,覺得直接喝濃縮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