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體悟﹞那些年,個案教會我的事—「有了小孩,就一定要結婚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過去大多數的人知道我是家暴社工時,

多半會出現驚訝的反應,

接著有很高的機率他們會問:

「看了那麼多負面的案例,你會不會就不敢結婚了?」

這題我不知道其他家暴社工的回答是什麼,

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至於為什麼,

我想留到這個系列最後再分享。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

那些年我在跟個案會談中經常聽到的某些信念,

不過我要先強調,以下這些想法很常聽到,

並不會只出現在遭遇親密關係暴力的人身上,

每個人其實都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那些年,我經常聽到個案說的話:

第二句:「因為不小心懷孕,就只好結婚了啊。」

raw-image


這句話一樣來自我遇到的各式各樣的個案,

有些是和男友交往不久就意外發現懷孕的年輕女孩,

(關於「安全性行為」,請參考此系列第一篇文章—
「在性愛面前,我可以如何成為更負責任的大人?」

有些則是走過適婚年齡、亟欲結婚生子的40代女子;


奉子成婚,在我們這個世代已經見怪不怪,

甚至很多交往多年、原本不打算結婚的情侶,

最後都是因為不小心懷孕而決定走入婚姻,

但是,兩個人有了小孩之後,

真的就一定要結婚嗎?

或者可以這麼問,

「結婚是附屬在生小孩之下的決定嗎?」

我個人覺得,「結婚」是比「生小孩」更為重要的決定,

因為一個家庭成立的基礎是「夫妻/夫夫/妻妻」雙方,

決定在法律上或實際層面上締結親密關係,

而非有了小孩才算是一個家庭,

當然不可諱言,我們經常聽到傳統觀念表示:

「兩個人結婚之後就是要有一個小孩,家庭才算完整」

而你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你認為的「完整」是什麼呢?

我想這時候就是在挑戰我們對於

「婚姻」、「家庭」的想像與期待了。


「結婚」跟「生子」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人生並不是A+B=C的公式,

(結婚+生子=完整的家庭)

如果把「有小孩」跟「結婚」綁在一起,

好像有了小孩之後,

為了要有完整的家庭就一定要結婚,

(有了B之後,為了要得到C,就得滿足A)

但是人生是非常複雜且多樣的,

也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在別人身上成立的公式,

不代表就是你想要的幸福,

如果不多加思考就照著公式走,

就算公式完成了,

也不一定就能夠得到幸福。

大多數我遇到的個案,

當初對於婚姻、家庭、生小孩都沒有太多想法,

他們多是照著社會價值觀或者父母的期待決定結婚,

而我聽過比較少見的情況是,

我的個案並不清楚她的先生是做什麼工作、每月多少收入,

但因為有小孩了,就還是跟對方結婚,

婚後才發現先生似乎從事特種行業、

每天早出晚歸且收入並不穩定,

個案得獨自負責所有照顧孩子跟家務的工作,

但同時又不知道先生什麼時候會拿錢回家,

最後個案發現,這不是她想過得生活。


提出這樣的例子並不是要說社會與父母的價值觀一定不好,

也不是「奉子成婚」的家庭就會發生不幸,

只是「結婚」可以說是我們人生最重要且影響深遠的大事,

我們平常找工作都會仔細去考量各項條件了,

而工作如果不適合,還可以離職,

結婚對象不適合,當然可以離婚,

但是雙方要能夠好聚好散的離婚,

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想想我們聽過的各式各樣因為離婚而鬧翻的鬼故事吧)

當然,我寫出這樣的故事,

也不是要勸大家不要結婚,

而是希望大家在結婚之前,

除了「爸媽/大家/社會說…」之外,

能夠先「回到內心聽聽自己說…」,

好好釐清自己對於「婚姻」有什麼想法?

想像中的「家庭」是什麼模樣?

並思考眼前遇到的這個伴侶,

是否能夠跟自己一起創造理想中的生活呢?

畢竟我們應該要先經營好跟伴侶的關係,

才有辦法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給孩子。


就像我小時候也認為長大之後就要結婚生小孩,

但是在我當了社工這幾年之後,

我透過個案的故事深刻理解到維持家庭的不易,

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足夠成熟到可以為人父母的人,

因此目前對於生小孩沒有強烈的渴望,

也不會因為快要變成高齡產婦而急著去結婚生小孩,

但內心還是期待結婚就是了(笑)

最後,社會價值觀或父母的意見固然重要,

但人生是自己要過得,

當我們越能認識自己、

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望去作出決定,

當未來發生辛苦、不如預期的挑戰時,

我們才願意負起責任去面對及處理,

否則到時候就算你說出:

「當初都是我爸媽/朋友叫我結婚的」

他們也是無法為你承擔痛苦或解決問題的。


希望我們都能夠透過探索、了解自己,

得到不被外在價值觀綑綁的做決定的自由,

進而成為能夠為自己人生負責的成熟大人。


如果你對於結婚、感情、親密關係等問題,

也有許多好奇,或者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想法,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如實成為自己》來找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秀慧的沙龍
53會員
131內容數
秀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5/04/09
在不斷追求努力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不知不覺會用許多主流社會價值的「應該」來鞭策自己; 但這些「應該」真的都是你喜歡、想做的嗎? 如果沒有深入去覺察、問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不想做這件事情?」 不僅錯失了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機會,更有可能會因為不斷經歷做不到的挫敗而變得討厭自己唷;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31
而在這個實際的好處之外,如果加入時間線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自我覺察」,我認為自我覺察還能夠為我們帶來以下的成長; ★「過去」將產生更深刻的意義 ★更能「活在當下」 ★創造出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成為自己的內在導師 為什麼「自我覺察」能夠帶來這些成長呢?以下就逐項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2024/08/19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對於「自我覺察」的定義是:「在保持心態開放的前提下,藉由不斷自問自答、自我探索的過程,把自己訓練成最了解自己的諮商師的一項心理活動。」 在心態保持開放之後,要如何進行接下來的覺察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終於寫到了今年「夫妻諮商心情小記」的最終篇了!迎接接下來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與跨年,相信有不少伴侶們都會在這些節日一起歡慶佳節,甚至有些伴侶會選擇在12月份求婚、登記結婚或者舉辦婚宴。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到底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終於寫到了今年「夫妻諮商心情小記」的最終篇了!迎接接下來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與跨年,相信有不少伴侶們都會在這些節日一起歡慶佳節,甚至有些伴侶會選擇在12月份求婚、登記結婚或者舉辦婚宴。這讓我不禁開始思考:到底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到了,自己會想結婚與生小孩的議題,身邊的人也開始會討論。就發現了每個人擁有的「決策系統」真的很不一樣。面對結婚,面對生子,你有什麼標準嗎~?
Thumbnail
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到了,自己會想結婚與生小孩的議題,身邊的人也開始會討論。就發現了每個人擁有的「決策系統」真的很不一樣。面對結婚,面對生子,你有什麼標準嗎~?
Thumbnail
2個成年人要住在一起,什麼東西、空間、情感……等都共享,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成年人了,許多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都固定了,2人各自的背景和條件也都不一樣,要和諧地住在一起,真是人性很大的考驗。因為無解,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幸福婚姻」,所以從事婚姻諮詢、顧問等行業的人永遠有生意做。 我們講到「結婚」,還是以
Thumbnail
2個成年人要住在一起,什麼東西、空間、情感……等都共享,是很不人道的事情。成年人了,許多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等都固定了,2人各自的背景和條件也都不一樣,要和諧地住在一起,真是人性很大的考驗。因為無解,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幸福婚姻」,所以從事婚姻諮詢、顧問等行業的人永遠有生意做。 我們講到「結婚」,還是以
Thumbnail
當我們從一個人自由自在的身份,進一步走入家庭,甚至有了小孩、成為父母親,我們體悟到身上的角色與任務增加,應該是會變得更負責任的,但有些人卻好像不是如此,為什麼呢? 我想關鍵有兩個,一個是,這個人是否是主動決定,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新的身份與責任? 另一個是,這個人在單身的時候,是否就能對自己的行為與人
Thumbnail
當我們從一個人自由自在的身份,進一步走入家庭,甚至有了小孩、成為父母親,我們體悟到身上的角色與任務增加,應該是會變得更負責任的,但有些人卻好像不是如此,為什麼呢? 我想關鍵有兩個,一個是,這個人是否是主動決定,並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新的身份與責任? 另一個是,這個人在單身的時候,是否就能對自己的行為與人
Thumbnail
最近跟諮商師討論到「結婚的意義」,覺得這個題目很有趣,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開始找機會向已婚的朋友詢問這一題的看法。 目前詢問的結果下來,有的論點比較沒辦法說服我;例如,結婚可以住在一起、有人互相照顧、或是生病時有人可以依靠、或是重大時刻有人可以討論等…… 可是,以上的事情,不結婚也做得到啊
Thumbnail
最近跟諮商師討論到「結婚的意義」,覺得這個題目很有趣,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開始找機會向已婚的朋友詢問這一題的看法。 目前詢問的結果下來,有的論點比較沒辦法說服我;例如,結婚可以住在一起、有人互相照顧、或是生病時有人可以依靠、或是重大時刻有人可以討論等…… 可是,以上的事情,不結婚也做得到啊
Thumbnail
奉子成婚,在我們這個世代已經見怪不怪, 甚至很多交往多年、原本不打算結婚的情侶, 最後都是因為不小心懷孕而決定走入婚姻, 但是,兩個人有了小孩之後, 真的就一定要結婚嗎? 或者可以這麼問, 「結婚是附屬在生小孩之下的決定嗎?」
Thumbnail
奉子成婚,在我們這個世代已經見怪不怪, 甚至很多交往多年、原本不打算結婚的情侶, 最後都是因為不小心懷孕而決定走入婚姻, 但是,兩個人有了小孩之後, 真的就一定要結婚嗎? 或者可以這麼問, 「結婚是附屬在生小孩之下的決定嗎?」
Thumbnail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那些年我在跟個案會談中經常聽到的思考偏誤或迷思, 不過我要先強調,以下這些話語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常聽到, 並不會只出現在遭遇親密關係暴力的人身上,每個人其實都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 第一個:「因為他都不戴保險套,所以我就懷孕了啊。」
Thumbnail
今天想來跟大家聊聊,那些年我在跟個案會談中經常聽到的思考偏誤或迷思, 不過我要先強調,以下這些話語其實在我們身邊很常聽到, 並不會只出現在遭遇親密關係暴力的人身上,每個人其實都值得好好思考一下。 — 第一個:「因為他都不戴保險套,所以我就懷孕了啊。」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生小孩?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成家後,難道非得有孩子才算完整? 今天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結婚生子」的傳統價值觀逐漸面臨挑戰,順便學習一些跟「結婚生子」相關的英文單字。
Thumbnail
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專家指出,要延緩人口老化,更該回頭關注「結婚率下降」的原因。那麼,到底為什麼要生小孩?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成家後,難道非得有孩子才算完整? 今天我們來探討,為什麼「結婚生子」的傳統價值觀逐漸面臨挑戰,順便學習一些跟「結婚生子」相關的英文單字。
Thumbnail
「婚不婚,就是孕不孕的開始」 「結婚後生小孩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 「結婚不是為了生小孩,但結婚後就會有人開始問你什麼時候要生小孩?」     與相愛的人步入禮堂,婚後生個孩子,攜手共組一個家庭,經營幸福美滿的生活,是許多伴侶嚮往的生活。但是,這真能實現嗎?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Thumbnail
「婚不婚,就是孕不孕的開始」 「結婚後生小孩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 「結婚不是為了生小孩,但結婚後就會有人開始問你什麼時候要生小孩?」     與相愛的人步入禮堂,婚後生個孩子,攜手共組一個家庭,經營幸福美滿的生活,是許多伴侶嚮往的生活。但是,這真能實現嗎?     「很愛一個人,一定要結婚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