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不會吧,要電大腦?何謂電痙攣療法?

2021/11/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聽到精神醫療普遍都會想到藥物治療或心理諮商,但其實還有一個在精神醫學界舉足輕重的療法,稱為電痙攣療法(ECT)。
電痙攣療法於1930年代就為人使用,歷史相當悠久。對於重度憂鬱、合併嚴重妄想症狀的思覺失調症等難以治療的精神疾病有一定的療效。

【何謂電痙攣療法】

大抵而言,電痙攣療法即是藉由讓電流流過腦部,強制引起患者痙攣,藉此達到治療目的。

而此療法需要使用特定醫療器材,所以會在手術室(台灣視醫院而定)進行。
因此在區域性的小診所、或無法提供合適場地的小醫院無法進行。
且為了確認術後有無嚴重併發症及副作用,此療法大多需要住院治療。

【電痙攣療法的治療過程】

*此為日本醫療資訊,台灣治療過程請自行參閱各大院所
  1. 請患者平躺於手術室床上
  2. 使用儀器監測心電圖、肌電圖、腦波等數據
  3. 全身麻醉
  4. 投予肌肉鬆弛劑防止肌肉顫動
  5. 貼上一定密度的電極貼片,施以電流
  6. 等腦部痙攣持續30~60秒則結束療程
太細的內容在這邊先跳過,但治療著重在用麻醉減少病患痛苦、以及不讓痙攣發生在腦部以外的地方,所以投以肌肉鬆弛劑。
電痙攣療法乍聽駭人,但實際上低副作用、甚至被一些醫生認為比藥物安全;死亡率約五萬分之一,可謂比生小孩還有保障。
由於效果顯著,這也是為什麼需要進行這種費時又耗錢療法的原因。

【電痙攣療法有效的原因】

雖然有80年以上的歷史,但現今醫界對於電痙攣療法療效的機轉仍不了解。我們已知癲癇患者患上思覺失調症的比例相當稀少,這也被認為是ECT誕生的緣由。
在一開始被發明之後歷經了無數次動物實驗、在失敗中摸索,能夠想到如此療法的人十分不容易。
此位醫生也表示,在他從醫生涯中,實際見證了此療法的效用。例如有重鬱症患者以其它方式治療幾年都不見起色,但經過ECT幾個月的療程病情驚人好轉;長年受妄想所苦的個案,治療後生活回歸正軌……等等。
但由於上述的費用、住院、設備、反對聲浪等因素,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實務上施行的治療手法。現在在日本的施行對象只限於難治型重症精神病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くら(kura)
    くら(kura)
    夢想是靠筆吃飯。特別關注性別、精神疾病、貧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