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步道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2008-2010我在澳洲,那時在印象還深刻的時候,寫了這篇文章,好懷念啊!還有,很訝異的想著:沒想到,我也可以寫這麼長的文章啊!和你們分享,我在澳洲走步道的小故事。

我到澳洲,走一條長度可以繞台灣一圈的《比布門山道》。

在台灣,很多人知道澳洲,但很少人注意過西澳那片廣大的土地;少數人知道西澳的首府是伯斯,但幾乎沒有一個人知道,西澳政府修築了一條開放給全世界免費體驗的千里步道。

比布門山道(Bibbulmun Track),取名自西南澳的一個原住民部落。是一條可以花費二個月在山林裡健行的步道。總長965.1公里,除了起點和終點以外,途經八個小鎮。旅人們可以在這些小鎮休息,補充糧食,也可以搭公車打道回府,不過沒經過小鎮的夜晚就要在樹林的小木屋渡過。路上沒有路邊攤、沒有7-11、沒辦法天天洗澡,你的手機更是不會有收訊,只有一個三面牆的木屋,一個利用屋頂集水的水塔和一個野外廁所。

何其幸運的,我沒有錯過這條步道。因為,我很幸運的在這條步道的必經小鎮--Pemberton找到一份工作。也因此有機會聽見這條步道的故事,也很榮幸的成為步道故事的一部分。

還記得,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步道的那一天,Pemberton的天空飄著細雨,幾個旅人把大背包往餐廳外一放,如釋重負的走進我工作的餐廳。簡單的咖啡和三明治,在他們的面前有如上天的恩賜。而半年後,我也用相同的步伐踏入另一家在Northcliffe的咖啡廳,把背包往門外一丟,攤在餐桌前享受熱騰騰的一餐。

步道狂—Ricco

大自然的漫遊很迷人,但你相信有人能連續十年都從自己的家鄉飛到澳洲走步道嗎?我就遇到這麼一個人—Ricco,來自德國,在山林裡行進的速度比我小跑步還快;為了減輕重量,他不帶爐具,只靠乾糧果腹;為了省錢,他只在路上經過的小鎮補充糧食,決不上旅館休息。這樣的超級林道健行者,剛好是我的比布門山道入門老師。感謝Ricco的分享,在Pemberton的超市,我觀察一個健行者如何準備自己的食物,他告訴我比布門山道的路況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在他要離開小鎮進入步道時,我試圖要和他走一段路,才發現即使是身無長物的我也跟不上他重裝的行進速度。離開Pemberton前,他留下一個建議:「在決定要挑戰這條千里步道之前,先利用Pemberon和 NorthCliffe之間三天兩夜的步道,測試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接受這樣的步道環境。」

步道初體驗

和Ricoo的相遇,開啟了我對步道「可走性」的疑惑,開始評估我進行步道之旅的可能性:
一個人安全嗎?很多人都獨自完成這個步道,所以應該很安全。
我這個大路痴會迷路嗎?每個路過的旅人都告訴我,我不能再找到標示比比布門山道更完善的步道了。
我的體力足夠嗎?一天可能要在山林裡走上二十公里,但七、八十歲的人也能走這條步道,我想他們行,我也沒問題。
我的裝備齊全嗎?我有睡袋,但沒有帳蓬、睡墊、旅行用爐具和大背包。
沒有帳蓬,只要小木屋裡有一小方空間給我就足夠我睡一晚;
沒有睡墊,咬牙想想,就當作是睡木板床吧;
沒有爐具,我猜我可以學德國的Ricco,只吃乾糧、放膽喝未煮過的雨水;
沒有大背包,呃,我想這真的會是個問題,我總不能拉我的行李箱上路吧。

一個店裡當廚房助手的媽媽,聽到我的困難,「我年輕時也是背包客,而且去過紐西蘭哦!我的背包雖然很舊了,你不介意的話可以借你用。」這樣一來,似乎沒有我不能出發的理由了。

如果還要說有什麼不能出發的理由,大概是家人的同意了。好在,我媽媽在台灣是個熱愛爬山的登山客,人稱登山界的「二姐」。在我刻意的不提到我會自己一個人進入山林,媽媽很阿沙力的答應了。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背著同事給我的背包,和三天兩夜的糧食,我踏上比布門山道,我面對的是五十五公里的林道。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距離不是最困難的部分。

早上八點出發,順著比布門山道的彩虹巨蛇三角指標,我一步一步的向前行,後面追上一個旅行者,打了聲招呼後就飛也似的超前了,我不禁感嘆,Ricco原來不是唯一「走好像飛」的健行者,這個步道上,像這樣的超級旅人大概很多吧!

不到一個小時,天空開始飄下細雨,我心想,我不能被點小雨阻擋,而且我也不想回頭。只是沒想到這埸雨越下越大,下成這一區近年來最大的暴風雨,我出發的小鎮位於著名的大樹森林之中,那一天許多樹倒在馬路上中斷了公路交通,暴雨還導致小鎮停電一天。不過當時在林子裡的我對這些事一無所知,一心只想著前進、完成我的步道之旅。

雨,一直下,最初,我以為雨會漸漸的停下來,停在一棵Kerry樹下,抬頭一看,我心裡害怕了起來。高高的Kerry樹,樹榦沒有太多分枝,一下子就長到天頂。我抬頭看見的是成片的Kerry樹頂,一起搖擺,間或有些被風雨打落的樹枝和樹葉落下來,心裡有些不安,我還是繼續向前。

隨著時間的過去,雨勢沒有減弱,倒是路上的阻礙增加了。一開始,我踩過這些樹枝,接著我得彎腰、抬腳才能通過倒下的小樹。有時候,倒下樹讓步道隱沒了,我必須停下來觀察、判斷,才龍找出前進的正確路線。好幾次,我的分心讓阻擋道路的樹叢們誤導而走到樹林深處,在我發覺我已偏離步道一段距離時,我只能強壓住心裡的恐慌,努力走回被誤導的原點,再重新出發。又走到了下一個被落樹湮沒的步道,還來不及驚慌,就驚喜的發現我走到了步道說明書上標明的牧場邊,柵欄裡的牛群為了躲雨,在雨中成群的奔跑,可惜我太狼狽,眼鏡都打溼了,又急著找路,沒能停下來欣賞這牛群狂奔的一幕。

下午二點,全身溼透的我,總算看見今天該抵達的小木屋和今天那個超前的旅人—來自瑞士的Florian,特地從家鄉飛來澳洲走步道。我到達時他已經在休息了,還有禮的問我需不需要幫我煮東西。出發前,Pemberton遊客中心的主任很熱情的送我一包泡麵,本以為只能吃捏碎麵,沒想到來自瑞士的這位朋友,讓我有機會在山林裡熱熱的把泡麵吃掉。

晚上,沒有睡墊的我,整晚冷的無法入眠,半夢半醒之間只知道,雨,整晚都沒停。我心想,下吧,希望明天會是個好天。

接下來的二天天氣轉好許多,不過一路上還是得和礙障物搏鬥,還要注意不要迷失真正的步道路線。

踩過、跨過、繞過無數的斷枝,迷路又找回步道好多次,總算完成了我的三天二夜步。老闆、同事、遊客中心主任都歡迎我安全完成我的旅程,我寫email告訴我的健行前輩Ricco我完成了,而且我還是想挑戰更長的步道。

「歡迎成為步道狂的一份子。」Ricco這麼回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ego的沙龍
0會員
6內容數
Ameg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3
小學裡會發現越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家長越是焦慮,越是想了解甚至介小朋友在學校的各種狀況。但是隨著小朋友年歲的增長,爸爸媽媽們好像漸漸的發現,有些事情,其實不會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對孩子教育的介入也會漸漸的減少。我覺得是家長們體會到了,每個孩子會自然而然的長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圓,所以可以漸漸的放鬆了。
2022/02/03
小學裡會發現越是低年級小朋友的家長越是焦慮,越是想了解甚至介小朋友在學校的各種狀況。但是隨著小朋友年歲的增長,爸爸媽媽們好像漸漸的發現,有些事情,其實不會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對孩子教育的介入也會漸漸的減少。我覺得是家長們體會到了,每個孩子會自然而然的長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圓,所以可以漸漸的放鬆了。
2022/01/12
這是一個關於料理包的悲慘故事… 我大約28歲時去澳洲打工渡假,我在出國前幾乎沒有煮過飯,…都在念書>< 我記得在澳洲的有一段時間,我和一個台灣女生和一個德國弟弟一起開車旅行。旅行的途中,我們要自己煮飯。別的國家的人很容易可以在超市就找到食材,在國外作出有自己國家風味的料理。 真的好慘的一餐啊><
2022/01/12
這是一個關於料理包的悲慘故事… 我大約28歲時去澳洲打工渡假,我在出國前幾乎沒有煮過飯,…都在念書>< 我記得在澳洲的有一段時間,我和一個台灣女生和一個德國弟弟一起開車旅行。旅行的途中,我們要自己煮飯。別的國家的人很容易可以在超市就找到食材,在國外作出有自己國家風味的料理。 真的好慘的一餐啊><
2021/09/18
在這個令人不安的時刻,很感謝,我曾經讀過歷史。人類的科技看似進步了,但是,歷史上的很多類似的事件好像是不斷的重複在發生。面對一些事情,有時,會有無能為力的憂傷甚至氣憤。但是,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很多事情的發生,很多人的行為,都只是蒼海一粟罷了。 尤其當執政者的行為,讓人覺得已經完全不是為了人民福祉
2021/09/18
在這個令人不安的時刻,很感謝,我曾經讀過歷史。人類的科技看似進步了,但是,歷史上的很多類似的事件好像是不斷的重複在發生。面對一些事情,有時,會有無能為力的憂傷甚至氣憤。但是,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很多事情的發生,很多人的行為,都只是蒼海一粟罷了。 尤其當執政者的行為,讓人覺得已經完全不是為了人民福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往西岸的公路旅行,第二個停靠點是Haast Pass Lookout Track,純粹是想登高看看周遭景象。步道口就在公路旁,不若Blue Pools的喧囂;景緻雖然沒有特別秀麗,但是整條步道只有我們兩人,換得了一絲靜謐與自由,也是極好。 返回步道口,車子繼續西行,就此正式揮別Otago。
Thumbnail
往西岸的公路旅行,第二個停靠點是Haast Pass Lookout Track,純粹是想登高看看周遭景象。步道口就在公路旁,不若Blue Pools的喧囂;景緻雖然沒有特別秀麗,但是整條步道只有我們兩人,換得了一絲靜謐與自由,也是極好。 返回步道口,車子繼續西行,就此正式揮別Otago。
Thumbnail
謝謝在路上遇到的各位,讓我的旅程更加美好
Thumbnail
謝謝在路上遇到的各位,讓我的旅程更加美好
Thumbnail
無論是穿梭於城市中的街道巷弄,還是縱走於山林間的的漫漫長路,步行中的五官感受,都遠比搭乘任何交通工具來得深刻,令人陶醉。那麼,你曾連續走過多遠的距離呢?全程馬拉松的42.195公里?環島台灣的900多公里?四國遍路的1142公里?還是更遠呢?
Thumbnail
無論是穿梭於城市中的街道巷弄,還是縱走於山林間的的漫漫長路,步行中的五官感受,都遠比搭乘任何交通工具來得深刻,令人陶醉。那麼,你曾連續走過多遠的距離呢?全程馬拉松的42.195公里?環島台灣的900多公里?四國遍路的1142公里?還是更遠呢?
Thumbnail
過去這兩年一直好想念長天數的健行,思念的起點是2019年那場為期14天的聖母峰基地營(EBC)之旅,然而直到7天前真的踏上了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之路,才開始認真思考起我想念長天數的健行,究竟是在想念什麼呢?
Thumbnail
過去這兩年一直好想念長天數的健行,思念的起點是2019年那場為期14天的聖母峰基地營(EBC)之旅,然而直到7天前真的踏上了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之路,才開始認真思考起我想念長天數的健行,究竟是在想念什麼呢?
Thumbnail
我很喜歡散步,多年前如此,如今亦是。手持相機,穿梭大街小巷,捕捉一些別人不會留意的日常風景,那些看似矛盾、逗趣的好笑畫面也在散步的過程中一一成為我的記載。
Thumbnail
我很喜歡散步,多年前如此,如今亦是。手持相機,穿梭大街小巷,捕捉一些別人不會留意的日常風景,那些看似矛盾、逗趣的好笑畫面也在散步的過程中一一成為我的記載。
Thumbnail
【憶】里美步道 近年來,國人的休閒似乎多了與大自然親近,除了登山、自由車、路跑,還有就是走步道,我也不免俗的跟著朋友們一起挑戰難度還算可以的步道─里美步道。 這個步道是在一個叫做【藍色部落】和【達娜依谷】之中的聯絡道路,過去,據說,這是一個兩個部落獵人們的獵場,根本沒有所謂的道路,只有獵人們走的獵徑
Thumbnail
【憶】里美步道 近年來,國人的休閒似乎多了與大自然親近,除了登山、自由車、路跑,還有就是走步道,我也不免俗的跟著朋友們一起挑戰難度還算可以的步道─里美步道。 這個步道是在一個叫做【藍色部落】和【達娜依谷】之中的聯絡道路,過去,據說,這是一個兩個部落獵人們的獵場,根本沒有所謂的道路,只有獵人們走的獵徑
Thumbnail
上週回家後,雖然身體酸痛,但是能夠接近大自然、到戶外走走,心中十分愉悅及滿足;能夠走完步道,也很有成就感!要接著我們第二次健走的挑戰囉~
Thumbnail
上週回家後,雖然身體酸痛,但是能夠接近大自然、到戶外走走,心中十分愉悅及滿足;能夠走完步道,也很有成就感!要接著我們第二次健走的挑戰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