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旅念念‖縱走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去這兩年一直好想念長天數的健行,思念的起點是2019年那場為期14天的聖母峰基地營(EBC)之旅,然而直到7天前真的踏上了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之路,才開始認真思考起我想念長天數的健行,究竟是在想念什麼呢?畢竟在EBC之旅時,大概走到第六天我就開始恨不得能立刻下山卻求不得,在冰天雪地的高海拔山區感到痛苦極了。

體驗不同的健行文化

  當然,在尼泊爾健行跟在台灣截然不同。在尼泊爾山區有著村莊以及專為健行者服務的山屋、茶屋與小餐廳,每天大約走5至6小時舒適好走的山徑就可抵達下榻的小屋,雖然住宿環境十分簡陋,但食物和茶水都可以隨時補給。每天到達小屋後還有大把的午後日光,可以在有暖爐的餐廳裡看書、發呆,或是與其他各國旅客閒聊。唯一需要克服的是海拔的高度適應,高山反應出現時總是令人痛苦,嚴重時可能有著生命危險。
  而在台灣的長程縱走,相較之下就克難了一些。離開熱門登山路線後就是無人管理的山屋,除非請山岳協作,否則需要自己料理一日三餐。有的季節山屋水塔無水,還需要再行走一段時間往返水源地取水。睡袋和睡墊等禦寒工具也需要背負在身。而這看似是缺點卻也是優點,行走在台灣的山林裡,可以感受最原始安靜、不被打擾的時光。

用南二段來回味長程縱走

  在努力喘氣上坡、翻越山頭時總忍不住想著自己何苦來爬山?認真輕量化之下背包只有7公斤重,我卻依然感覺自己像是一隻踽踽而行的烏龜。然而走了7天的烏龜也終於悟出了身為烏龜的道理,那便是只要一步挨著一步往前走,無論花費多長的時間都是在前進,終究能抵達終點。
  選在平日又是連假之前的冷門時段出發,從第二天開始便一路都沒遇到任何人。我們在午後走到拉庫音溪畔,看著藍綠色的溪水波光粼粼。在即將抵達轆轆谷的山徑上聽見遠方水鹿被我們的步伐聲嚇到而發出叫聲,水鹿一家人在邊坡上跳躍,毛茸茸的屁股正好向著我們。翻山越嶺終於抵達大水窟,廣闊的草原使我們忍不住對著遠方的山唱歌,想像聲音要傳到對面的山頭,將身體和喉嚨好好地鬆下來,讓這個充滿液體的空腔成為空氣振動的容器。
  當然也難忘夜晚的星星與清晨彎彎的紅色上弦月,天空好安靜。原來這就是我最想念長程健行的地方,安靜地走路,聽自己的呼吸聲,和身體、大自然甚至整個宇宙在一起。我想念長程行走日子的單純,不去思考除了今天以外的事,每天就是順著日程行走、進食與睡眠,把自己照顧好,好好吃、好好睡、好好走。為自己準備一切生活所需:飲水、食糧、拿出睡袋與睡墊、收好背包......

縱走與日常生活

  我有沒有可能將日常生活甚至是我的人生過成一場長程縱走?百分百專注在今天的事情、把自己照顧好、對我以外的環境與人給予真心的觀照?有沒有可能活成我想念的那一場旅行,然後吸氣、吐氣,一步一步穩穩地走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20231104-07 南橫通車之後默默的被放進待爬名單的一段縱走正是南一段,岳界擁有「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之稱,因路程沿途箭竹刺柏密布,加上水源匱乏,可見難度非同小可,也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01/03/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縱走   十一點二十九分,我們現在由梅樂峰往島峰的途中。   這一段,荒無人煙,平均高度在五千公尺的縱走。   走在谷地裏,我今天儘可能感覺享受縱走的快樂。 雖然地形,不是險坡上的小徑,就是在亂石堆中找路。   但是看著遠方,正北方的聖母峰,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Thumbnail
這次溪頭之旅沒設目標、時間 走完神木區跟銀杏區之後 原本打算隨意走走打發一天 好心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去走「天文台」 可以登高望遠,又能運動練身體 單趟5.7公里,來回11.4公里 我們對公里數沒什麼概念 心想、好啊,反正累了就往回走就好啦 於是就出發登山去 一路上都是水泥路,不難走
Thumbnail
其實,來爬十八尖山真的有一段時間了,大學時期跟社團社員一起爬鳶嘴山,其實我不是專業的登山人員,行前有特別跟我交待要準備工作手套,需要攀岩使用,那天下山回家,腳有輕微的擦傷,有一段時間對爬山有一點恐懼。來新竹工作以後,知道十八尖山是新竹市的後花園,新竹高中、交通大學博愛校區、新竹高商以及培英、建華國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803 本來約好的霞喀羅大山因為颱風攪局改往小錐麓/小鬼瀑布, 9:30 南新宮停車場整裝才想到忘記要吃早餐,雜貨店買了二個太陽餅充數後 便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當天的天氣炎熱,抵達南子吝後躲在傘下看著遠處風光, 心想這曾經走過的南子吝怎麼跟印象中的不一樣了~ 接著出發陡下溪
Thumbnail
這是一趟登山旅程的記錄,包括民宿住宿以及行程中的登山路線。文章描述了整個旅程的景點和所見所聞,提供了非常詳盡的資訊。
Thumbnail
20231104-07 南橫通車之後默默的被放進待爬名單的一段縱走正是南一段,岳界擁有「小關難纏,雲水無水,卑南不死,藤枝必亡」之稱,因路程沿途箭竹刺柏密布,加上水源匱乏,可見難度非同小可,也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06/28/2020 逆轉西稜 隨遇而樂   今年是台灣脊樑山脈旅遊年。 台灣雖擁有世界級的高山風景,但觀光局推動起來却並不容易。 登山的議題包山包海,登山口開始到下山這期間的各項安排就已經夠複雜了。 更別說如何到達登山口和下山後如何回家的交通問題,每條路線就需要分別去設計。   縱
01/03/2017 山海中的島與峰—縱走   十一點二十九分,我們現在由梅樂峰往島峰的途中。   這一段,荒無人煙,平均高度在五千公尺的縱走。   走在谷地裏,我今天儘可能感覺享受縱走的快樂。 雖然地形,不是險坡上的小徑,就是在亂石堆中找路。   但是看著遠方,正北方的聖母峰,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Thumbnail
這次溪頭之旅沒設目標、時間 走完神木區跟銀杏區之後 原本打算隨意走走打發一天 好心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去走「天文台」 可以登高望遠,又能運動練身體 單趟5.7公里,來回11.4公里 我們對公里數沒什麼概念 心想、好啊,反正累了就往回走就好啦 於是就出發登山去 一路上都是水泥路,不難走
Thumbnail
其實,來爬十八尖山真的有一段時間了,大學時期跟社團社員一起爬鳶嘴山,其實我不是專業的登山人員,行前有特別跟我交待要準備工作手套,需要攀岩使用,那天下山回家,腳有輕微的擦傷,有一段時間對爬山有一點恐懼。來新竹工作以後,知道十八尖山是新竹市的後花園,新竹高中、交通大學博愛校區、新竹高商以及培英、建華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