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之日》雖然我一直都很厭世,但還是會努力活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生死這個議題總是許多人迴避,但人生在世實際上就是往死裡去,只是何時?什麼方式?沒有一個定數,只有到最後的那一刻才會明白,而作者透過這本書描述著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討死亡,從我個人的觀點,過去對於死亡總是會用墓誌銘來形容,死後想被人紀念什麼,隨著年齡漸長,或許都沒有人記得,才是最好的,這樣沒有別離也沒有傷痛,但身為基督徒而言,更是希望能被記住的是神的工作,而不是我過去做了些什麼。

在世之日談論的就是活著的日子,活著並不是一帆風順,總會有著不同的際遇,不管是何種身分都會經歷到不同的苦難,或許是病痛、或許是失喪,若是有幸活到年長,就得面對老化的議題,特別在現在高齡的社會中,若是有跟我交流過的人,或許就會知道,我不太建議教會只關注青年工作,反而要關注一群尚未得救的中老年,畢竟福音不只是傳給年輕人,也不應該只思考教會事工的人力,而是得面對這個社會廣大需要福音的對象。

另一個就是善終,這個議題正好讓我想回應那群把末世掛在嘴邊的信徒,末世的預備並不是如此,也不是用任何的危言聳聽,真正該關注的是活著到結束的這個階段,每個人最終的末世就是死亡,不論是世界的終了,還是生命的終了,都是一種結束,該被探討和關注的反而是當下,是否能好好活著問心無愧的面對神面對人,秉持的神的愛,去實踐去回應,這才是真正善終和末世的議題。

作者最後提到了三個倫理問題,自殺、死刑和生命改造,當然這個議題不可能簡單的回應,但作者闡述了他的想法,生命終歸是在神的主宰中,人相當的渺小,或許我們能成就什麼,判定什麼,但在最終的審判,我們一樣都得面對,並不會因為生前判定了什麼就能改變。自殺這件事我只能保持不可知的心情,但不鼓勵自殺,努力的活著面對每一刻,另一個就是死刑,不管支持和反對,但生命是無可復返,對於支持死刑者,那就要去更加努力在避免誤判的發生,至於反對者,需要思考的反而是如何帶給失喪者安慰。

生命的議題就是如此複雜,但這本書我個人是推薦,作者用相當活潑和貼近時事的內容撰寫,很多事件都還是在腦海未淡忘,而生死議題,生為基督徒更應該勇於去面對,去思想我們活著的意義,雖然我是一個很厭世的人,但又害怕帶給人傷痛,所以我還是會努力活著,或許活著得面對孤寂,但也是給身邊每個人最好的祝福。

在世之日:一個基督徒對生死的思索

raw-image

作者: 陳南州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21/06/19
ISBN:9789860639025
叢書系列:Soul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適讀年齡:0歲~99歲
購買資訊:在世之日

內容簡介:
死亡,從來就不是生命的消失,
而是轉換與重生。

★談論「生死議題」的必讀之作★

出生和死亡都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事,
但在生與死之間的日子要怎麼過,是可以掌握的。
思索死亡是為了更好地活著,真正活出身而為人的價值與尊嚴;
肉體何時結束,都不再有遺憾。

陳南州牧師自述不是一個經常思索「人為什麼活著」、「如何面對死亡」等問題的人,然而,他的生命經歷以及數十年教學與牧會過程中所面對的各樣生命和死亡,卻一再向他提出這類問題,使他不得不探討與回應。

這本書是他作為一位在大學開設「生死學」課程的牧師,對生死的體認和信仰反思,以大量生活中的案例帶領讀者探討每個人在世之日都會面臨的問題、疑惑與解決之道,並帶出聖經的看法與信仰的關懷,兼具學術性及實用性。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探討生與死,內容包括忌諱死亡話題的社會文化、人對於死亡的畏懼、生與死的關連,以及探討聖經中的生與死。第二部接著探討人生在世一定會遭遇的經驗,諸如病痛、失落、苦難、老化、善終等議題,以及我們該如何正向面對。第三部則分別探討三個跟生死學相關的倫理議題──自殺、死刑、生命改造工程。

這些人生與社會的重大課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面對與省思。透過這本書,一同領受神在我們人生中所給予的恩典與啟發,並且珍惜、善用生命,如同陳牧師所說的:「若是有人因為閱讀這本書,在世之日好好地活,使自己活得好些,那我會欣喜又得安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雷克的沙龍
38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布雷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3
我在閱讀《一同坐席》之前,正好在思考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我心裡一直覺得,如果不能一起吃飯,那還能算是朋友嗎?就像我在Facebook上加朋友的條件,只加跟我吃過飯的人;同樣地,我也在想,如果沒有愛宴,那還能算是教會嗎?這個想法可能有些偏頗,但我就是按照這個理念,創立了「愛宴教會」的粉絲專頁,分享我和
Thumbnail
2023/12/03
我在閱讀《一同坐席》之前,正好在思考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我心裡一直覺得,如果不能一起吃飯,那還能算是朋友嗎?就像我在Facebook上加朋友的條件,只加跟我吃過飯的人;同樣地,我也在想,如果沒有愛宴,那還能算是教會嗎?這個想法可能有些偏頗,但我就是按照這個理念,創立了「愛宴教會」的粉絲專頁,分享我和
Thumbnail
2023/11/08
愛書成癡會是怎樣呢?《心想事成二手書店》描寫尤安因為船難而失去了他的摯愛黎娜,在這樣的背景中,有著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出現了許多奇幻的經歷,書中的人物一一向他現身,為尤安提出不同的看法,並協助他解決更腫的難題,並預告了許多的事情,或許是一種精神疾病,但這也讓人有些欣羨,畢竟書中的人物從文字變
Thumbnail
2023/11/08
愛書成癡會是怎樣呢?《心想事成二手書店》描寫尤安因為船難而失去了他的摯愛黎娜,在這樣的背景中,有著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出現了許多奇幻的經歷,書中的人物一一向他現身,為尤安提出不同的看法,並協助他解決更腫的難題,並預告了許多的事情,或許是一種精神疾病,但這也讓人有些欣羨,畢竟書中的人物從文字變
Thumbnail
2023/11/07
萬華一個熟悉的地方,有著許多不熟悉的故事,人的經歷本來就是相當有限,但卻又會用這有限,認為知道這世界的一切,反而讓我們錯看了眼前很多事物的面貌,形成了各種的偏見或是歧視,每個人生活本來就不相同,想要為了生活做出的選擇,但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能決定,只是被大環境所選擇,看著《茶室女人心》不同遭遇的茶室工作
Thumbnail
2023/11/07
萬華一個熟悉的地方,有著許多不熟悉的故事,人的經歷本來就是相當有限,但卻又會用這有限,認為知道這世界的一切,反而讓我們錯看了眼前很多事物的面貌,形成了各種的偏見或是歧視,每個人生活本來就不相同,想要為了生活做出的選擇,但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能決定,只是被大環境所選擇,看著《茶室女人心》不同遭遇的茶室工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這些年在醫院的安寧病房,會看到穿著袈裟的法師跟著醫療團隊查房,他們不是到醫院化緣、作法事,更不是來傳教的,而是安寧醫療團隊的成員,協助臨終病人探索生命與死亡的靈性層面,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引導病人進行瀕死的準備,讓他們能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產生內在的生命力量,進而學習超越生死障礙的能力。 佛教臨床
Thumbnail
聖嚴法師曾提醒:「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隨時準備死亡的到來。」但是,絕大多數人或許來自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所以總是以忙碌工作或追逐聲光刺激來逃避,不知不覺陷入華人社會對人最惡毒的詛咒:「不得好死。」其實這句罵人的話,也顯露了我們對善終的渴望。 根據專家,也就是本書作者臨床宗教師的經驗
Thumbnail
聖嚴法師曾提醒:「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隨時準備死亡的到來。」但是,絕大多數人或許來自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所以總是以忙碌工作或追逐聲光刺激來逃避,不知不覺陷入華人社會對人最惡毒的詛咒:「不得好死。」其實這句罵人的話,也顯露了我們對善終的渴望。 根據專家,也就是本書作者臨床宗教師的經驗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從沒有人說過要規劃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感覺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讓我們「突然」離開原先規劃的生活。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從沒有人說過要規劃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感覺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讓我們「突然」離開原先規劃的生活。
Thumbnail
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你想在哪裡度過呢?最後的願望又是什麼呢?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也會對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你是否想像過自己變老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心境呢?在知道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裡,你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臨終,你相信有面帶微笑、不留遺憾的告別嗎?
Thumbnail
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你想在哪裡度過呢?最後的願望又是什麼呢?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也會對一個人造成很大的影響,你是否想像過自己變老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心境呢?在知道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裡,你又會如何安排自己的臨終,你相信有面帶微笑、不留遺憾的告別嗎?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生死這個議題總是許多人迴避,但人生在世實際上就是往死裡去,只是何時?什麼方式?沒有一個定數,只有到最後的那一刻才會明白,而作者透過這本書描述著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討死亡,從我個人的觀點,過去對於死亡總是會用墓誌銘來形容,死後想被人紀念什麼,隨著年齡漸長,或許都沒有人記得,才是最好的。
Thumbnail
生死這個議題總是許多人迴避,但人生在世實際上就是往死裡去,只是何時?什麼方式?沒有一個定數,只有到最後的那一刻才會明白,而作者透過這本書描述著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討死亡,從我個人的觀點,過去對於死亡總是會用墓誌銘來形容,死後想被人紀念什麼,隨著年齡漸長,或許都沒有人記得,才是最好的。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Thumbnail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Thumbnail
以前讀過由喬治.李齊寫的「死亡九分鐘」中文翻譯版,閱讀到關於一些自殺者到了另依時空的觀察。寫道:「如果是自殺的人或者對親人不好的人,他即使信仰是上帝也會有惡循環,並不得永生」。這樣的畫面透過文字敘述,讓我們有更多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以及如何與人相處,以下繼續說與上帝的事情囉! 我曾經是中華文化最流
Thumbnail
以前讀過由喬治.李齊寫的「死亡九分鐘」中文翻譯版,閱讀到關於一些自殺者到了另依時空的觀察。寫道:「如果是自殺的人或者對親人不好的人,他即使信仰是上帝也會有惡循環,並不得永生」。這樣的畫面透過文字敘述,讓我們有更多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以及如何與人相處,以下繼續說與上帝的事情囉! 我曾經是中華文化最流
Thumbnail
死亡的議題是我們終就要面對的議題,只是因為一些避諱,一些心理因素,讓我們逃避面對而閉口不談,死亡只是人生必經的路程,正視它才能不備死亡的毒鈎所轄制,才能真正談論生命的自由。
Thumbnail
死亡的議題是我們終就要面對的議題,只是因為一些避諱,一些心理因素,讓我們逃避面對而閉口不談,死亡只是人生必經的路程,正視它才能不備死亡的毒鈎所轄制,才能真正談論生命的自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