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即將逝去,我們要如何活出自己滿意的結局?---臨終規劃成果分享

2022/1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鄒存恩(輔大社工)、陳品丞(輔大社工)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很少有人提前為自己的死亡規劃,因為我們總感覺死亡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其實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打亂我們原先規劃的生活。
為了幫助更多人能更好的面對「突然」來臨的死亡,從2022年11月開始設計並且執行了一場臨終規劃的活動,活動內容主要是以一系列的情境搭配問題引導參與者去思考自己的臨終規劃,以下將會跟大家分享我們的活動內容和活動中的互動情況。
死亡種是突然來到,並破壞我們原先的規劃

如果只剩下一年的生命

今天你因為身體不適,而到醫院做檢查,結果被醫生告知罹患了絕症,以現在的技術無法醫治這個疾病,能確定的是你只剩下一年的生命。請問當你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有什麼想法?
你被告知只剩一年的時間可以活著
這個問題是要讓參與者思考當被告知即將要死亡時由何反應,是傷心、生氣、崩潰又或是有其他想法。
在活動中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太相同,有人感到憤怒,為什麼老天爺要讓我罹患絕症,我還未看遍世界的風景,我還有未完成的夢想;有人感到大受打擊,並擔心家人會如何面對自己即將死去的事實;也有人保持冷靜,開始思考如何珍惜並運用僅存不多的時日。

你會選擇延長自己的生命嗎?

過了幾天,你被醫生告知現在有藥物可以延長你的生命,但無法減緩身體的衰退,過了預估死亡的時間(一年後),就算生命延長了,你也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來臨。請問你會選擇服用藥物延長生命嗎?
你被告知有藥物可以延長生命
這個問題是要讓參與者思考當面臨死亡時,是否要用盡一切辦法延長生命,像是呼吸器、插管、葉克膜等,還是要選擇自然死亡。
在這一題參與者一致回答「不延長生命」,理由包含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讓家人付出時間照顧,病情卻絲毫沒有緩和的跡象;或認為這樣沒有尊嚴也不舒適,只是在推延面對死亡的手段;又或者雖然延長了時間,但卻只能躺在床上,維持生命卻喪失了自由,彷彿被囚禁在一片空白、充斥消毒水氣味的監牢之中。
同時我們也有討論到是不是會有人選擇延長生命以及他們的理由,我們想到可能是因為無法接受死亡;或是擔心家人無法接受自己的死亡。

當死亡改變了我的生命,我最重視的事情有哪些改變

又過了一個月,你的行動開始變得不方便,身邊的人都知道你將要死亡,對你的態度開始改變,你發現自己的生活已不再熟悉,一切都變得陌生且讓人不安,需要從新適應新的生活。請從下方表格分別選出健康時和臨終時最重視的三個詞,並根據重視程度進行排列,最後比較健康時和臨終時的差異,並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請從下方表格分別選出健康時和臨終時最重視的三個詞,並根據重視程度進行排列。
這個問題是讓參與者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在臨終時是否會有所改變,將要離開世界了,此刻最重視的事情和一生秉持的信念相同嗎?
在這題中參與者的價值觀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有人在健康時把家人視為最重要的事情,但在臨終時自己的靈性卻成為了最重要的事,原因是在死亡前讓自己能對生命釋懷,其次才是家人的相處;也有人是在健康時最在乎尊嚴,但在臨終時尊嚴卻跑到了最後,變成了愛和舒適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臨終前是否表現的有尊嚴不再那麼重要,能否在一個充滿愛且舒適的環境面對死亡才是最重要的。

在死前你會做什麼?

離死亡只剩八個月,你被醫生告知經過評估你的身體狀況後,判斷你能自由活動的時間只剩下兩個月,接下來半年需要接受其他人的照顧才能生活。請問你會在最後可以自由活動的時間做些什麼?
在最後可以自由活動的兩個月你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參與者思考在生命的最後想做什麼?想完成什麼遺憾,有沒有深藏心底的話想傳達給誰?
在這題大家都提到希望能在最後能自由活動時跟家人一起旅遊,回到充滿回憶的地方;去完成從沒做過的事,並跟有過衝突的人和解。

當結束生命的旅程時,你希望有誰跟你道別呢?

生命終於到了盡頭,感覺虛弱的隨時都會把眼睛永遠閉上。請問在生命的最後你希望有人願意來跟你告別嗎?如果有,會是那些人?
最後的這個問題是想讓人思考是想孤獨的死去,還是在陪伴中死去,又想邀請誰參加最後的告別。
參與者皆表達希望最後是有人陪伴的,且希望家人和朋友能出席。想在最後能確定彼此的狀態,對他們多年來的陪伴表達道謝、道愛;也有人想邀請自己在求學階段幫助過自己的老師向他道謝及道別。

這場活動的最終目的

看完以上的活動內容後,你可能會感覺很有壓力,整個活動像是要事先決定自己人生的結局,但請你放輕鬆,這項活動並不是為了要讓你馬上決定結局,而是以現在的你試想臨終時要面對的狀況,可能過了幾天或是當生命有了新的轉變(例如結婚、身分改變),對臨終時的自己又出現了新的想法,所以這場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開始持續思考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同時也想藉由分享活動的成果,邀請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拿起筆紀錄自己對死亡的想像,並跟家人分享自己希望在臨終時可以被如何照顧,而不是最後以自己最不想要的方式結束一生。
鄒存恩
鄒存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