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議題

含有「生死議題」共 2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讀者們是否想過,在可見的未來,網路上的逝者將會超過生者?這不只是資訊的問題,我們在網路上的足跡,實際上就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數位痕跡?誰又有權力決定?我們將面臨「後死亡處境」⋯⋯
Thumbnail
書中有段話語:「人有三種能力:記憶的能力、遺忘的能力,以及懷念的能力。」這句話不僅指引角色,更叩問讀者的內心。記憶記錄著人們的喜悅傷痛,形塑個性與價值觀,人生旅程從非單線前進,有時快樂的回憶比痛苦的更讓人傷懷,它提醒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好,卻再也回不去
Thumbnail
某一日,杜有恆一如既往在櫃檯處理訂房資料與工作事項,一位小女孩跑來他面前說自己叫阿福,福爾摩斯的福,指名杜有恆是她的華生,要協助她探案,找尋一個案件的真相。 阿福的外公在她出生前就跳火山口自殺,沒有人知道為何他自殺……
Thumbnail
《單思的世界》是一部評價兩極的日本電影,它以小清新風格包裝,卻敘述陰陽相隔的故事,令觀眾期待落空。文章分析電影劇情,點出優花母女、美咲初戀及櫻與殺害者執念等三條主線,並評論其優缺點。優花母女線最為動人,而其他兩線則因交代不清或缺乏共鳴而略顯不足。文章認為電影情感真摯,能引起有生死經驗觀眾的共鳴。
Thumbnail
4/5日本電影
《破地獄》以香港殯儀業為題材,探討生與死、性別平等及宗教信仰等議題,並引發觀眾對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死亡的意義及道別方式的省思。此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傳統喪葬習俗背後的意義,以及如何超渡活人的心靈。
Thumbnail
5/5破·地獄
本文分享一位阿嬤如何開明地與子女討論身後事,並探討高齡長者與子女溝通生死議題的重要性。文章藉由作者與阿嬤的對話,闡述處理身後事的必要性和提前規劃的好處,希望能啟發讀者思考如何與長輩溝通此議題,避免未來發生措手不及的窘境。
Thumbnail
《誰先愛上他的(Dear EX)》如宣傳介紹的是部「家常喜劇」-卻又不那麼「喜」;議題涉及充滿爭議的同志關係,本質終究脫離不了「愛」。
Thumbnail
5/5誰先愛上他的
#為什麼要為往生者誦經 「誦經助念」是佛教中特有的一種善終儀式,能讓臨終者或過世不久的人解脫身心靈痛苦,得到圓滿安樂的歸宿。
Thumbnail
鬼才編劇宮藤官九郎筆下的《極度不妥!》,主要講述主角小川市郎(阿部貞夫 飾)從1986年穿越到2024年,與其他人相遇,以及與相依為命的女兒間發生的故事。第六集小川市郎與老闆藉由這段對話,帶出電視台節目對於「俗套」的世代認知差異,以及人生議題的兩條故事線發展。
Thumbnail
人似乎從未有機會思考,死亡是生命最後且最重的創傷,無論對於死者或生者。從前讀過一段話:「唯有面對死亡,人是無法學習與習慣的。」關於生存,人有諸多彌補過錯的可能,但面對死亡,人卻沒有練習的機會。死亡無法修補,而人甚至終其此生未曾思考死後的自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