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楓林國小|陶壺、彩繪與人形紋,位於獅子鄉行政區的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根據教育部資料顯示,楓林國小於 1924 年建校。該時期仍屬日據時期,在網路上可尋之資料甚少,唯「點亮明日閱讀」提及該校前身為「外麻里巴社教育所」,後隨麻里巴社移居至現址,稱為「楓教育所」。於民國 35 年改稱楓林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為楓林國民小學。
楓林國小校門。(繪圖:Amo)
楓林-獅子鄉的行政中心
楓林村位於台 9 線與台 26 線交界,主要有兩大部落:楓林部落(Kaidi)和新路部落(Yungkilu),其中楓林部落為屏東開往台東之南迴公路之起點,也是獅子鄉主要行政區,鄉公所、衛生所、文物陳列館,以及本篇主角-楓林國小-皆位於此部落。
我們在丹路國小文章提過,屏東的南排灣社會主要有內文(大龜文 tjakuvukuvulj)和射不力(sapediq)兩大地域群體,丹路部落屬射不力群,楓林部落則是屬於內文群,兩部落雖然車程只要十分鐘,卻是全然不同的排灣族群體,可見排灣族的歷史及發展相當複雜。
「楓林」之名很詩意,但卻與楓樹無關。據悉,當地因為落山風強勁,樹林枝葉皆成下垂之姿已抵抗強風,故稱「風林」,光復設村時為美其名,故取「楓林」。(臨近楓林的「楓港」,舊名為「風港」,意為落山風的港口、常起大風的港口,兩者地名之演變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新路」一名由來,其實和丹路很像,都與牡丹鄉(牡丹社)有關。丹路舊名「牡丹路」,意為「通往牡丹的道路」,而新路早期為「家新路社」之領域,因為該區域位於楓港通往牡丹社的新路,漢人隧以「家新路」稱之,簡稱「新路」。
楓林國小校門,大大的陶壺為主要特色。(攝影:Amo)
藏在圖騰背後的故事
初訪楓林國小,必為校門口的大型陶壺所吸引。陶壺為部落領袖之象徵,分為四個等級,依次為陰陽壺、母壺、人形壺、公壺。佇立於校門口的陶壺兼具公壺(百步蛇紋)、母壺(乳釘狀凸紋)之紋飾,推測應屬最尊貴的陰陽壺。
圍牆上滿滿排灣元素。(攝影:Amo)
楓林國小校舍主要為紅底搭配黑色圖騰之設計,為排灣族主要配色。其中圖騰主要包括:綠色圓底搭配陶壺、楓葉及「楓林」二字,為楓林國小校徽; 圓形為底,黑、紅三角形排列之百步蛇紋,好似一顆太陽、一具獅頭,為獅子鄉鄉徽(八道光芒代表獅子鄉的八個村落);另外兩個圖騰,三人臉與四個人頭,較難一眼了解其意涵,應屬排灣族在地故事,基於好奇,我上網 google 了好一陣子,儘管資料不多,所幸在《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找到其可能的由來。
發表於 2013 年《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冬季號的一篇論文,以歌舞劇、祭儀展演與博物館展示作為歷史敘說的形式,分析近年大龜文/內文社群具歷史再現意義的活動,其中由安朔國小演出之歌舞劇「宗親的印記」,便提及四個人頭圖騰之故事。
1914 年的南番事件,內文社人為反抗日本人的欺壓而被迫離家,每一個家庭都被分為四組,分別遷徙到四處:東邊的安朔、西邊的楓林、北邊的南世與南邊的東源。在分離之前,一家四兄弟的母親在四兄弟的衣服上繡出了四個人頭的圖案,作為日後相認的信物,而這裡的「四個人頭」,便是校舍上所看見的紋飾。在「宗親的印記」劇情裡,四個人頭為分散的手足之標記,人頭紋在內文社群的服飾上很常見,現今也是象徵大龜文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楓林國小校舍,以排灣族代表色紅、黑二色為主。(攝影:Amo)
司令台頂端也可見人頭紋飾。逛校園這天陰雨綿綿。(攝影:Amo)
如階梯般的校園
過去逛過的學校裡,有些部落學校因為位於斜坡上,使得校園呈明顯的階梯格局,校舍與操場之間有明顯落差而需要走樓梯,像是羅娜國小長榮百合國小、丹路國小都有類似的狀況。
楓林國小也不例外。校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最底層為操場、司令台與遊樂器材區,中層為籃球場、風雨教室以及校門口,最高層則是主要校舍區,包括六班教室、辦公室等行政區。從校舍二樓往外眺望,依稀可見枋山藍藍的海,為這所群山環繞的學校增添不同的景色。
從校舍二樓往下看,校園呈現階梯格局,操場位於最下層。(攝影:Amo)
從遊樂器材區往校舍看。(攝影:Amo)
而隱藏在校園裡的大圖彩繪,都記錄著這塊土地的一段歷史與過去。像是風雨教室的牆面彩繪,講述著排灣族戰士與清朝對抗的英勇故事;司令台的牆面,一隻氣宇非凡雄獅象徵獅子鄉,這塊孕育部落的土地;而最令人驚喜的是,在操場一隅的牆面,更繪製了原住民族各族服飾,讓孩子除了自身排灣文化之外,也能認識其他原族民族的服飾,從而暸解台灣的多元文化與包容。(雖然牆上只畫了 14 族,缺少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
風雨教室的牆面彩繪。(攝影:Amo)
象徵生活在獅子鄉的族人。(攝影:Amo)
原住民族各族服飾牆。(攝影:Amo)
因緣際會下,我曾在楓林生活一段時間,住在部落、在學校服務,並與這裡有著不深不淺的連結。現在想來依舊很感謝在楓林遇到的一切,經驗過去不曾接觸的議題與文化,包括對於偏鄉小學的關注、對於原住民族的認識,而我也像是再生的有機體般,重新透過五感瞭解這個世界,為現在的《校園逛逛》埋下一顆種子,雖然不確定現在冒出的芽將長往哪裡,但它終究在成長著。
楓林國小的圖畫得有些歪斜,操場像是飛了起來,以不符合透視的法則往天上飛去。起初有些失落,好像一直無法把加入操場的校園畫好(其實和平國小學田國小也有類似的狀況),但或許這也是在提醒我,不必時時追尋「完美」,就如同方正格局的校舍,還是會有扭曲的線條,如何詮釋並與之相處,則是自己的選擇。
不確定還有幾次拜訪楓林的機會,而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這裡。

參考資料:
1. 教育部各級學校地理資訊及地區別統計查詢網頁
2. 點亮明日閱讀-明日學校:屏東縣縣立楓林國小閱讀日實行成果報告網頁
3. 屏東縣獅子鄉新路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草案報告
4. 排灣族的分佈-部落格
5. 蹲點台灣-在地故事:楓林教會網頁、蹲點成果網頁
6. 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Tjaquvuquvulj的散與聚:跨部落集體性的多重再現論文
7. 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16族簡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o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石門國小前身為蕃童教育所,於 1917 年設於牡丹與四林。光復後(民 34 年)則改為高雄縣立石門國民學校,民國 49 年因應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為石門國小。
民國 41 年,龍泉國民學校大光分班成立,隔年升格為大光分校,直至民國 49 年奉准獨立設校為大光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令改制為大光國民小學。
民國前十年(1901 年)車城公學校成立,民國 30 年改為車城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再更名為車城國民小學。期間歷經溫泉、保力、射寮分校成立,其後分別獨立設校,後因人口外移、生育率降低,三所學校又再度併為分校,保力分校併入本校,成為車城鄉內唯一小學。
新埤公學校餉潭分教場創校於民國 12 年,民國 30 年改名為新埤國民學校餉潭分教場,民國 32 年獨立為餉潭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為餉潭國民小學。民國 107 年,餉潭國小改制為公辦民營實驗小學,由屏東縣慧光圓通普賢文教基金會承辦。
大成國小創校於民國 49 年。面對少子化、人口流失帶來的招生壓力,大成國小一度傳出廢校危機。今年年初,學校早已做好 110 學年度裁併入新埤國小的準備,突然在四月出現轉機,在八月轉型為屏東縣第三所公辦民營小學、全台第一所藝術實驗小學。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石門國小前身為蕃童教育所,於 1917 年設於牡丹與四林。光復後(民 34 年)則改為高雄縣立石門國民學校,民國 49 年因應行政區域調整,改為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民學校,至民國 57 年改為石門國小。
民國 41 年,龍泉國民學校大光分班成立,隔年升格為大光分校,直至民國 49 年奉准獨立設校為大光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奉令改制為大光國民小學。
民國前十年(1901 年)車城公學校成立,民國 30 年改為車城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再更名為車城國民小學。期間歷經溫泉、保力、射寮分校成立,其後分別獨立設校,後因人口外移、生育率降低,三所學校又再度併為分校,保力分校併入本校,成為車城鄉內唯一小學。
新埤公學校餉潭分教場創校於民國 12 年,民國 30 年改名為新埤國民學校餉潭分教場,民國 32 年獨立為餉潭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為餉潭國民小學。民國 107 年,餉潭國小改制為公辦民營實驗小學,由屏東縣慧光圓通普賢文教基金會承辦。
大成國小創校於民國 49 年。面對少子化、人口流失帶來的招生壓力,大成國小一度傳出廢校危機。今年年初,學校早已做好 110 學年度裁併入新埤國小的準備,突然在四月出現轉機,在八月轉型為屏東縣第三所公辦民營小學、全台第一所藝術實驗小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林口長庚醫院往桃園走,就是轉105市道最快,這條路其實就是在山坳之間的山谷一路下坡,這邊水系是南崁溪,從這邊山系一路向南,到學校附近的楓樹坑轉西,續流後在虎頭山下北轉直奔竹圍漁港入海。 學校這邊算是新的社區,新設的學校校區也還算大,有1.8公頃,小娃近千,附近多有新蓋的高樓層大樓,所以學校應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楓林巷,位於桃花源的一道小溪旁。巷道裡住著平和有禮的居民,這天......。
Thumbnail
​根據教育部一份資料指出:至一百一十二 學年度,全國計有四百所國小具有百年老校校史,占全部校數之百分之十五。其中建校時間以在西元一八九八年時期一共有五十六所。這篇介紹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國小就是一個例子。 水返腳公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和平路100巷 ​電話: 02  264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在苗栗頭份地區越過中港溪的省道有兩條,一條是台1,另外則是台13。過中港溪橋後的台13進入一個小小的街市,這邊就是尖山。 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尖山曾經是出產米粉的地方(現在還是有,只是剩兩家吧),小時候我跟大人來這邊,常在中港溪畔看到一排排的竹排,上面放著白白的米粉,正在那邊吹著風、曬太陽,在沒有防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台26西部段屏鵝公路,楓港到鵝鑾鼻路段,往北接台1到枋寮,這段公路應該是全台車流最多的路段之一,因為她是西部高雄、屏東往墾丁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平日,車流也相當多,遑論假日多在塞車的車陣中。 內獅國小就在台1線邊。 . 多數人開這段路目的地就是墾丁、鵝鑾鼻,所以去程是專注往目的;回程多半心力已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林口長庚醫院往桃園走,就是轉105市道最快,這條路其實就是在山坳之間的山谷一路下坡,這邊水系是南崁溪,從這邊山系一路向南,到學校附近的楓樹坑轉西,續流後在虎頭山下北轉直奔竹圍漁港入海。 學校這邊算是新的社區,新設的學校校區也還算大,有1.8公頃,小娃近千,附近多有新蓋的高樓層大樓,所以學校應
Thumbnail
「磺溪書院」俗稱「文昌廟」,位於台中市大肚區距離火車站不遠,騎單車過去才五分鐘就到了,它是該地至今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臺中市現存唯一的書院,供奉文昌帝君等「五文昌」,書院的前身為「西雝社」亦稱「文昌會」,創建於清嘉慶四年(1799年),是當時文人士子的結集之所!
Thumbnail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
Thumbnail
因為附近龍潭國小飽和的娃,設定的龍字新學校。不過,不知道怎樣,看到學校門口四個字,就想到九品芝麻官..... 學校挺大有2.2公頃,而且娃口和班級數也是龍潭第一,達到一千一百娃之多,根據資料,龍潭就只有這校達到一千人。 校門呈現客家伙房的門面,以紅磚為意念,伙房屋造型的紅磚黑瓦在兩旁引導直入
Thumbnail
楓林巷,位於桃花源的一道小溪旁。巷道裡住著平和有禮的居民,這天......。
Thumbnail
​根據教育部一份資料指出:至一百一十二 學年度,全國計有四百所國小具有百年老校校史,占全部校數之百分之十五。其中建校時間以在西元一八九八年時期一共有五十六所。這篇介紹新北市汐止區汐止國小就是一個例子。 水返腳公學校相關資訊:: 地址: ​新北市汐止區和平路100巷 ​電話: 02  264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在苗栗頭份地區越過中港溪的省道有兩條,一條是台1,另外則是台13。過中港溪橋後的台13進入一個小小的街市,這邊就是尖山。 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尖山曾經是出產米粉的地方(現在還是有,只是剩兩家吧),小時候我跟大人來這邊,常在中港溪畔看到一排排的竹排,上面放著白白的米粉,正在那邊吹著風、曬太陽,在沒有防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台26西部段屏鵝公路,楓港到鵝鑾鼻路段,往北接台1到枋寮,這段公路應該是全台車流最多的路段之一,因為她是西部高雄、屏東往墾丁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平日,車流也相當多,遑論假日多在塞車的車陣中。 內獅國小就在台1線邊。 . 多數人開這段路目的地就是墾丁、鵝鑾鼻,所以去程是專注往目的;回程多半心力已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