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丹路國小|小小射不力,落實七個好習慣的排灣小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丹路國小側門。過渡時期的鐵皮屋教室。(繪圖:Amo)

丹路國小側門。過渡時期的鐵皮屋教室。(繪圖:Amo)

如果你從未聽過「丹路」,邀請你在閱讀這篇文章前,先聽一首阿爆(阿仍仍)的《1-10》。這首歌旋相當律輕快,使人朗朗上口;歌詞以排灣族語的 1-10 描述排灣家庭生活,聽久了也可以學會排灣族語的 1-10;而這首歌 MV,拍攝地點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丹路國小,裡面出場的孩子們,當然就是丹路國小學生囉!

看完了 MV,相信你對「丹路」已經有好多畫面了,接下來就來逛逛丹路國小吧!(順便一提,丹路國小的上、下課鐘聲,都是阿爆的歌唷!據夥伴描述,《1-10》是上課鐘聲,提醒孩子「上課啦!趕快進教室!」;而下課鐘聲,則是 2020 年金曲獎年度歌曲《Thank You》,表示上完了一節課,記得要謝謝老師唷。XD)

「丹路」-通往牡丹之路

丹路國小位於屏東縣獅子鄉,是全屏東縣面積最大的鄉鎮。據悉,早期獅子村因有巨大岩石,形狀很像獅子頭,因而命名為「獅子頭山」,村落也被稱之為「獅子頭社」,之後便以「獅子鄉」為該行政區命名。

獅子鄉全鄉共有八個村,分別為楓林、丹路、草埔、內文、竹坑、獅子、內獅、南世。其中南世村正是今年東京奧運柔道銀牌楊勇緯的家鄉,獅子鄉公所也特別在第三季的季刊收錄柔道男神之相關專題,有興趣者歡迎點此閱讀電子板鄉刊。

SISIGU獅子鄉刊封面。(圖片擷取自獅子鄉公所)

SISIGU獅子鄉刊封面。(圖片擷取自獅子鄉公所)

丹路村位於獅子鄉東南邊,沿著屏鵝公路南下至楓港後,往台東方向駛入南迴線台 9 線,沿途經過楓林、新路後,接著就會抵達丹路(現在已通車的南迴外環道路就是繞過丹路部落),所以要拜訪丹路的話,要記得右轉至原台 9 道路才不會錯過唷!

丹路部落與牡丹鄉以里龍山為界,因此「丹路」是清朝時代獅子鄉與牡丹鄉居民往返的古道,故丹路在日據時代其實是一條名為「牡丹路」的,意指「通往牡丹的道路」。這條路北起上丹路部落,橫越女乃山與牡丹路山間稜線,南抵牡丹鄉之舊女乃社部落(Tjaljunai),過去是兩部落往來與情感交通的管道。直至臺灣光復以後,將「牡」字刪除,改名為「丹路村」。

在靠近丹路國小的路上,還可以看見一座寫有「牡丹路古道」的路牌。

在學校附近,佇立著牡丹路古道之指標。(攝影:Amo)

在學校附近,佇立著牡丹路古道之指標。(攝影:Amo)

然而,正是因為這條古道連結了獅子鄉與牡丹鄉,當年牡丹社事件發生時,日軍兵分三路進攻,其中左路軍隊就是走這條丹路古道,襲擊牡丹社。丹路國小新校舍的牆柱上記錄著這麼一段歷史,而我也才知道,原來丹路與牡丹社事件有著這麼一層顯為人知的關係。而牆柱上畫的三條虛線,其中一條路線指的就是這條「牡丹路」。

丹路國小新校舍牆柱上的圖示。(攝影:Amo)

丹路國小新校舍牆柱上的圖示。(攝影:Amo)

Sapediq-射不力的孩子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是丹路國小的孩子時時被提醒的議題。丹路國小的文化課程十分扎實,堅信著「愈了解自己,才能愈有能力」的理念,讓孩子在了解「射不力」特有的圖紋文化後,學習結合傳統自創圖騰與頭飾。

什麼是「射不力」?據載,屏東南排灣社會主要包含兩大地域群體,包括內文(大龜文 tjakuvukuvulj)和射不力(sapediq)。其中,內文社群分布於草山溪、楓港溪之間,核心地帶為枋山溪流域,在文獻屬「琅嶠上十八社」;而射不力社則分布於楓港溪北岸到牡丹鄉,屬「琅嶠下十八社」的一部分,而丹路這裡的原住民,基本上都是屬於自射不力社群。

而 sapediq 在排灣語原意也十分有趣。早期在楓港溪中上游,水生動物繁多,當地居民涉溪渡河時,成群之小魚會來啃食雙腳,造成行走困難,因此族人會將手伸進水裡、把魚趕走,這個動作在排灣語就稱為「sapediq、sapediq」(夥伴堅持要講兩次),後來便以近似音「射不力」而得名。

南迴公路台東端新開通的丹路外環道,經由獅子鄉公所舉行部落會議討論後,決議將此高架橋命名為「沙布鐵橋」,公路總局公告指出,該橋名之涵義為「楓港溪源頭至楓港村四社19個部落所組成之酋邦社會傳統名稱」,指的就是 sapediq(射不力)。

於 2020 年射不力年祭,感受部落魅力。(攝影:Amo)

於 2020 年射不力年祭,感受部落魅力。(攝影:Amo)

在丹路,部落文化是活的。

「射不力文化事務組」(又稱「射不力小組」)不僅致力維護射不力主權,追尋射不力古往今來之事,每年的射不力年祭,部落成員都會返回舊部落舉辦各式傳統祭典,更開放部落巡禮活動,沿途導覽地景文史,藉由拜訪舊部落尋根,連結與祖先之間的情感。而射不力小組的成員,也是成就丹路國小「射不力小學堂」的重要夥伴。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這句來自非洲的諺語,恰好呼應了我在丹路的看見。

「射不力小學堂」,是學校為了讓孩子能夠認識自己,而與部落族人合作、共同開設的系列課程。課程中邀請部落裡的長輩擔任老師,帶著孩子們進入山林裡認識環境、認識採集、以及自身的文化。去(2020)年,丹路的孩子在老師與部落耆老的協助下,完成各種部落手作品,如屏風帽、圖騰,並在獅子鄉文物陳列館舉辦「VuVu 帶我飛,頂上天馬行空」展覽,由學生擔任導覽員,解說設計理念,並分享圖騰代表的傳統文化意涵。在這些過程中,慢慢培養、發揚射不力精神。

當時策展人指出,「丹路國小的孩子是獅子鄉目前唯一了解,並強調自己來自射不力族的孩子。」我想,在所有排灣學校裡,能夠如此清楚自己是誰、來自哪裡,在部落、學校、家庭都能看見部落文化的元素,丹路的孩子絕對是其中之一。

丹路孩子手作評風帽。拍攝於 2020 年射不力年祭。(攝影:Amo)

丹路孩子手作評風帽。拍攝於 2020 年射不力年祭。(攝影:Amo)

將七個好習慣實踐於生活

在丹路國小,除了可以感受到豐沛的排灣文化氛圍,更能感受學校對於「領導力」實踐的重視。丹路國小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校長引入「七個好習慣」概念,轉化成孩子們可以吸收的內容,期待孩子在學校能習得思考的工具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領導者,能夠看見、並發揮自己身上獨有的能力與價值。

這七個好習慣分別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他們在校歌歌詞裡、在老師教案的學習目標、在各年級教室的牆外,甚至連校園器材設施的使用,都是學習七個好習慣的地方,真的是在校園生活中徹底落實七個好習慣的模範學校。

處處可見七個好習慣。(攝影:Amo)

處處可見七個好習慣。(攝影:Amo)

教室外面也貼有大大的好習慣指標。這是二年級教室。(攝影:Amo)

教室外面也貼有大大的好習慣指標。這是二年級教室。(攝影:Amo)

看到上一張照片,你一定對於學校教室竟然是鐵皮屋感到很驚訝!這是因為丹路國小現在正處於過度期。2019 年,三十年的老舊校舍,在阿爆的 MV 之下走入歷史,在新校舍正式啟用前,丹路國小的師生只能暫時在籃球場上臨時搭建的鐵皮屋裡上課,雖然教室空間狹小、夏天很熱,上起課來有些克難,但卻也讓學校增添一筆有趣的紀錄,為師生留下兩年特有的鐵皮屋記憶。

而我也十分榮幸,能在新、舊校舍交接之際多次拜訪丹路國小,看見鐵皮教室的創意,亦能捕捉新校舍第一手的影像。

司令台後方的籃球場,一座座鐵皮屋成為師生上課的臨時教室。(攝影:Amo)

司令台後方的籃球場,一座座鐵皮屋成為師生上課的臨時教室。(攝影:Amo)

司令台對面,三層樓的新校舍正準備迎接師生進駐。(攝影:Amo)

司令台對面,三層樓的新校舍正準備迎接師生進駐。(攝影:Amo)

第一眼看見新校舍的校門,覺得很有民宿的風格,一樓牆柱貼滿許多代表丹路部落、射不力文化的圖騰,每個元件都帶有一段歷史,而層樓的主視覺顏色也都象徵著一則故事。我很喜歡新校舍的設計理念,非常期待啟動那天的到來。

新校舍校門。(攝影:Amo)

新校舍校門。(攝影:Amo)

謝謝夥伴,讓我有機會能踏訪丹路國小,認識這間緊繫著部落文化與七個好習慣的實驗小學。先前生活軌跡與丹路很近,很常聽到來自丹路的故事,也很欽佩這裡的師生竟然在主科之餘,還有眾多校本課程、課外活動等事情需要參與(順便一提,丹路孩子騎獨輪車也是一流的),或許也因為大家一起共甘苦,總能感受到學校夥伴之間的向心力十足,總是充滿熱血的應對學校的一切事務。

現在想想,丹路其實是我第一個拜訪的偏鄉小學,畢竟在當時我們可是起了個大早,從高雄風塵僕僕地,把你們載來這裡教甄呢!


參考資料:
1. 丹路國小網頁粉絲專頁
2. 獅子鄉wiki
3. 獅子鄉公所網頁
4. SISIGU 獅子鄉刊7-10月季刊線上版
5. 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丹路部落網頁
6. 鹿樂-群山環抱下的部落追尋探尋丹路
7. 屏東縣獅子鄉丹路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基礎資源調查報告
8. Sapediq 射不力粉絲專頁
9. 中時新聞網-丹路國小傳承部落文化有一套 自創圖騰與頭飾超自信報導
10. 交通部公路總局公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oLin的沙龍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Amo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4
想到學校的圖書館,你腦袋中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呢?位於屏東縣恆春鎮上的大光國小,歷經一年多的圖書館改造計畫,於今年九月以「大樹房書屋」為名正式啟動,為偏鄉圖書館空間帶來全新的想像。
Thumbnail
2022/11/04
想到學校的圖書館,你腦袋中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呢?位於屏東縣恆春鎮上的大光國小,歷經一年多的圖書館改造計畫,於今年九月以「大樹房書屋」為名正式啟動,為偏鄉圖書館空間帶來全新的想像。
Thumbnail
2022/10/05
民國 40 年,車城國民學校溫泉分校成立,於民國 43 年奉准獨立設校、民國 57 年改名為溫泉國民小學,直至民國 93 年再改為現在的車城國民小學溫泉分校。民國 111 年九月,校內閒置空間轉型為「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成為屏東第一間由學校轉型而成的學校。
Thumbnail
2022/10/05
民國 40 年,車城國民學校溫泉分校成立,於民國 43 年奉准獨立設校、民國 57 年改名為溫泉國民小學,直至民國 93 年再改為現在的車城國民小學溫泉分校。民國 111 年九月,校內閒置空間轉型為「屏東教育創新基地」,成為屏東第一間由學校轉型而成的學校。
Thumbnail
2022/06/14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2022/06/14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054 華興國小 1960 . 去七堵火車站後面一條沿著鐵軌的不知名路上拍火車。 架起腳架後滑地圖才發現剛剛過來的地方右邊叉路上去有座學校,於是在拍完火車後返路一訪。 這地方叫「拔西猴」,一路順泰安路入山會到「後旦旦」,這邊對山友們應該很熟悉,因為經過泰安瀑布後就會到姜子寮山。上述「拔西猴」
Thumbnail
#054 華興國小 1960 . 去七堵火車站後面一條沿著鐵軌的不知名路上拍火車。 架起腳架後滑地圖才發現剛剛過來的地方右邊叉路上去有座學校,於是在拍完火車後返路一訪。 這地方叫「拔西猴」,一路順泰安路入山會到「後旦旦」,這邊對山友們應該很熟悉,因為經過泰安瀑布後就會到姜子寮山。上述「拔西猴」
Thumbnail
從台26線道南田出阿朗壹後一路沿著台9線北奔,我們沿著蔚藍的太平洋岸一路北上。這一路是路寬、風清、雲淡、太陽大到不像話,但是面對眼前這一大片的台東藍,心情特好,。 車過大武後,迎面天空飛來一片看板上書「大鳥」二字!原來這邊是大鳥村。 我
Thumbnail
從台26線道南田出阿朗壹後一路沿著台9線北奔,我們沿著蔚藍的太平洋岸一路北上。這一路是路寬、風清、雲淡、太陽大到不像話,但是面對眼前這一大片的台東藍,心情特好,。 車過大武後,迎面天空飛來一片看板上書「大鳥」二字!原來這邊是大鳥村。 我
Thumbnail
第040校: 牡丹國小. ..... 車行約10k後遇到199縣道,看到前方有餐廳叫做「我就知道」,很有意思。 娃說:「招牌先打預防針,吃完後就知道好不好吃,那樣很有冒險性......」 他問我看到這招牌會不會想進去?
Thumbnail
第040校: 牡丹國小. ..... 車行約10k後遇到199縣道,看到前方有餐廳叫做「我就知道」,很有意思。 娃說:「招牌先打預防針,吃完後就知道好不好吃,那樣很有冒險性......」 他問我看到這招牌會不會想進去?
Thumbnail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44 年,琉球國民學校天南分校成立,民國 61 年改制為琉球國民小學天南分校,直到民國 65 年才獨立設校為天南國民小學。
Thumbnail
不確定何時出現旅行時喜歡到當地國小走走的習慣,畢竟國小不難找,也可視為在地文化的延伸。這趟萬丹之旅隨萬丹、四維兩所國小的巡禮後告一段落,讓那天填補一半的缺憾,遺留在四維國小的彩虹跑道上。
Thumbnail
不確定何時出現旅行時喜歡到當地國小走走的習慣,畢竟國小不難找,也可視為在地文化的延伸。這趟萬丹之旅隨萬丹、四維兩所國小的巡禮後告一段落,讓那天填補一半的缺憾,遺留在四維國小的彩虹跑道上。
Thumbnail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Thumbnail
丹路國小成立於民國 57 (1968 )年,並在民國 107 年轉型為實驗小學。
Thumbnail
民國 50 年,觀音國民學校高寮分校成立,三年後獨立為「高寮國民學校」,並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民 57)正名為「高寮國民小學」。
Thumbnail
民國 50 年,觀音國民學校高寮分校成立,三年後獨立為「高寮國民學校」,並在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民 57)正名為「高寮國民小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