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回甘的在地記憶 串起內外共生的麻芛體驗

2021/11/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麻芛(ㄨㄟˇ)是中部特有的食材,以臺中南屯區為主要種植區域,每年五月至九月是盛產期,也是中部地區特有的涼菜美食。麻芛其實就是麻的嫩葉和嫩芽,早先日治時期由於需要大量的麻袋用來包裝米、糖等,因此在鼓勵中部農民種植麻芛,以麻的梗皮來做成麻繩及麻布袋,而留下來的嫩葉則被農民做成食物、煮成湯,加入地瓜後就變成了清涼消暑的麻芛湯。
麻芛是台中特有的植物
位在臺中南屯區的楓樹社區,致力推廣在地的麻芛文化,看見臺中最具鄉土代表性的植物卻因農地開發而逐漸消失,且傳統的麻芛湯並不利於推廣和攜帶,因此將麻芛研磨成粉,加入在各式食物裡,例如冰棒、牛軋糖、果凍、吐司等甜點食品中,以最天然的方式與日常飲食結合,找回傳統的滋味。
剛摘收的麻芛都需要經過人工的挑選檢查
八月的這天,臺中市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也是人稱「社造媽祖婆」的江鳳英老師——帶著社區志工和麻芛來到共生宅進行例行工作,剛摘收的麻芛需要經過挑選將嫩葉摘下,因為都是無噴灑農藥的狀態,所以在撕取嫩葉的同時也要檢查葉片上是否有蟲或蟲卵,才能夠安心地食用。這些動作就像日常主婦們在處理挑菜的作業一樣,對於共生宅裡的長輩們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了,因此在志工的陪同下,讓共生宅裡的長輩也跟著楓樹腳協會的夥伴們一起動手,找回那苦中帶甘的麻芛記憶。
「共生」一詞源自於希臘文的「Symbiosis」,也就是「共同」和「生活」的意思,兩種生物體彼此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就好比小丑魚與海葵的共生,因為海葵的觸手有毒刺,可以保護小丑魚不被其他的魚類攻擊,而小丑魚則為其清理身體,或是當作誘餌幫助海葵補食其他魚類,並且食用海葵消化完的殘渣。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共生是生物演化機制的一種,因為共生的成員彼此都能夠得到好處,也因此能夠往更好的方向去進化。共生宅基於「共生」的理念,實踐內外共生的目標願景,除了讓居住在此的人能夠達到內部共生的交流之外,也透過與鄰近社區的互動,讓居民融入社區系統,擴大生活範圍,在人與人的串連中找到互利共生的方式。
因為麻芛 讓大家更靠近了
八月的這天,共生宅裡的長輩有的是第一次認識麻芛,有的是吃過麻芛湯但不知道麻芛的模樣,在江鳳英老師的引導下,讓長輩和社工們都有了彌足珍貴的麻芛體驗。
合勤共生宅
合勤共生宅
提供專為長輩設計的高齡住宅,能自由自在生活,讓身心擁有健康平衡滿足感,更進一步活化長者獨特的專長,在銀齡的生涯具無可取代的智性價值! https://www.facebook.com/hochincohousingcompoun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