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看了一部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故事發展從韓國的首爾到海邊的療養院,療養院不像是都市裡常見的急性病房或是日間留院的概念,比較是整個人都待在外地安心休養的地方。換言之,日常的生活已經是持續不下去了,憂鬱、酗酒、創傷壓力症候群、解離型人格,大家在各自的時空中迷惘與懵懂,找尋自己的出口,如同三位男女主角。
身為心理師我一開始對該片有點排斥,不喜歡消費精神病患的影片,結果某次和朋友聊起,她問我:「人真的會這樣嗎?人格疾患或是小時候的創傷,真的會影響這麼大嗎?不斷地渴求又不斷的搞砸自己的努力,最後變成不斷的逃跑?真的會這樣嗎?每個人身上都壓著自己的結,一開始看起來生活適應功能良好的男主角,其實也藏著一個沒有被照顧和認可的小孩,看起來是為了哥哥好,其實自己也在不斷地逃跑。」聽了朋友一言我決定找來看,才第一集就看見向電影小丑Joker致敬的畫面,讓我好感度大增。
-----(劇透分隔線)------
城堡裡的魔女,愛與依附如何煉成?
因為一場相遇,讓三個人彼此最鮮為人知又痛苦的回憶慢慢浮現。以華麗的魔女劇情開場,故事線刻畫了華麗城堡後的空虛與痛苦,文英雖然美麗卻很孤獨。而另個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沒辦法理解溫暖和殘酷為何的她,不斷地渴望與人相遇,但又在坦露自己之後被背叛和拋棄,漸漸地覺得自己差勁、不值得和人交往,也覺得外面都是不穩定且勢力的,再也不相信別人,其中的孤單和辛酸,在旁觀者眼中發酵。
然而失去感覺他人痛苦的能力,背後內建的毀損正是自己感覺不出來飢餓與孤獨,大量的痛苦累積在體內。記得順德媽媽向代表回憶第一次見到女主角,「這麼小一個孩子竟然可以吃下一大碗飯。」
母親給文英的愛是黏膩而沒有分化的,其中既沒有滋潤也沒有溫暖,你相信愛是需要學的嗎?從依附的觀點來說,的確是需要的。開始的好幾幕,女主角做了惡夢害怕自己對幸福的渴望會害到男主角鋼太,
一邊渴望安撫與照顧,一邊又口出惡言要對方滾出去,如何從混亂型依附過渡到安全型依附,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自己的渴望是安全與可被接受的,相信自己可以踏出去追尋自己的,這是一道漫長的練習題。
渴望與失落、痛苦與羈絆-狐狸媽媽
在狐狸媽媽的故事線中,刻畫出鋼太渴望母愛的深層悲傷,看起來盡心盡力的付出者,連自己的表情都捨棄好安撫哥哥,好好先生背後竟然是追尋不到永恆的失落,母親的背影、母親的指責、哥哥的枷鎖,生命似乎失去了期盼,像是機器人一樣,夜幕低垂時竟是如此的孤寂與悲傷。
那些曾經因為失言而失落的人都是痛苦的,因為最愛又最生氣的那個人已經不在人世,無法面對面的好好傾吐、好好道歉、好好道別。
同時留在身邊的哥哥尚太,既是唯一的親愛的又是沈重地可恨的。並不需要複雜的心思,就可理解男主角對哥哥的恨,如果你死掉就好了,一天也好,這樣我才可以放心地享用對媽媽的愛。
這樣的情緒狀態也是沒有長大的,如同無根的植物飄在空中,看到穩定安全的滋養就攀附而上,實際上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向何處去,只要能讓我喘息的地方都是渴望的好地方,這樣的狀態反應在鋼太和男閨密載洙的關係中,像是狐狸精一樣因為貧乏到處勾引別人,卻留下一堆錯愕的爛攤子拍拍屁股就走,其實背後也是不相信會有人真的愛自己,愛是稀缺品,所以小狐狸到處偷,卻永遠無法把偷到的愛給藏在心裡,「我能夠任性嗎?如果不是工具人有人會愛我嗎?如果不當作好好先生有人會和我說話嗎?」實在不得不佩服編劇的精湛隱喻。
越是痛苦越是忘不掉-自閉與創傷
自閉症光譜的哥哥尚泰,時常會搗蛋又依賴弟弟的安撫,像孩子一般胡鬧任性,因為過往的創傷和弟弟過著游牧民族般的生活。這是另一條寫實的感情線,刻畫出特殊兒童家長的無助與疲累,家人的無奈與痛苦。
當文英面對無法讓尚泰接受自己的挫折時,憤怒地向鋼太大罵,鋼太幫我們示範了理解哥哥和重新架構的能力。這是每一個和情障孩子相處家長的日常練習題,當哥哥拒絕文英是因為經驗到弟弟要被搶走了,自己會失去最重要弟弟。本來連惡夢娃娃都分文不讓的尚泰和文英,尚泰選擇把娃娃讓給文英。自閉症對於得到和失去的概念有時非常弔詭,當鋼太說出:「哥哥不願意把我讓給你是因為他經驗到失去,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讓哥哥知道,他是多了一個家人不是失去一個家人。」這樣很常見重組家庭的如何和年幼的小孩溝通,
我們不是否定他的害怕,而是想個辦法讓害怕變成希望。
劇中最感人的幾幕中,其中一幕正是尚泰哥哥在公車上用以前弟弟幫助他的方式,安撫因創傷壓力被激起而驚駭的畢翁老伯。終於尚泰學會看見別人與在乎別人,甚至更有能力主動去應用自己所學會的去安撫別人。不知道有看過的人會不會覺得有能力安撫別人的尚泰顯得更帥氣了呢?
另一個部分特別值得留意的是情障的孩子面對創傷時,難以說出的口語,過動衝擊的情緒反應,卻容易讓原本的情緒困擾加劇,甚至被誤診為比較激動或是退化的症狀,關於這點精神科學能夠如何幫忙,未來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