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11年,兄弟象終於拿到了冠軍,所有的壓力隨著最後一名打者的出局,全部都在那一刻釋放,每一個專案的結束,我們也期待都能享受黃金瀑布(勝利的彩帶),但現實生活中,可能真的就是要等11年或更久才能開心那麼一天。
當去年兄弟在最後一戰遭到逆轉敗時,不論球團或是選手受到"安心亞"、"六連亞"、"詹子晴"等,鍵盤嘲諷因為努力而失敗的人,或許真的很容易,但沒拿到冠軍真的就不是勝者嗎?
沒拿到冠軍真的就不是勝者嗎?
今年東京奧運賽場上出現不少英雄惜英雄的溫馨畫面,在跳高項目中,來自卡達的巴爾希姆與義大利的選手坦貝里,同樣跳過了自己的嚐試過的最高高度2.37米,2人m繼續挑戰2.39米的高度,卻3度失敗,雖然二人仍可以比出高下,但他們最後卻決定不再向上挑戰改而開口向主辦單位問「我們可以有2面金牌嗎?」一起共享這份榮耀,這也是奧運田徑項目自1912年以來,首度在同項目發出雙金,主要的理由就是二人彼此知道,能走到奧運的殿堂是多麼的不容易,也因為努力過與痛苦過,所以他們覺得對方值得這一面金牌。
阿媽我不想努力了可以嗎
記得小學時,冬天早晨最難離開被窩,最期待台東的阿媽來台北作客,似乎可以拿阿媽當藉口,躱過一次上學(但天下的媽媽都不會讓小孩得逞)。"阿媽,我不想再努力可以嗎?"當然,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放棄,只要一秒鐘,但堅持卻可能需要一輩子。
每天跑5K,每周累計個30K,或許就可以去跑個21K的半程馬拉松,看起來或許不難,但真的每天不斷的累積哩程,對抗自已的隋性與藉口,卻可能耗盡心力,如果勝利是這麼難以親近,究竟為何這麼多的前浪後浪,都要衝向這片沙灘,真相或許只有一個,就是我們都渴望能夠證明自己的那一天,哪怕真的快樂只有在那一瞬間,在那一天!
在賽場上,殘酷舞台只告訴我們最後只有一個贏家,但放大職涯旅程來看,那些曾堅持努力過的匠人早已是無冕王,那錦上添花的桂冠,也不過只是人生的一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