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的時代:20世紀初期臺灣高山植物探險」:講座側記與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薰風》雜誌在今年初發行了第15期,主題是「冒險家:開啟台灣博物學時代」,邀請本期的作者們舉辦講座,不過卻因為疫情而延宕多時。

書封取自網路

書封取自網路

由作者之一的蔡思薇博士,所主講的日期,剛好就在我開刀出院之後的第一個周日。9月26日,還在行動不太方便的情況下,緩慢移動到北車旁邊的「台北記憶倉庫」,聽講座去囉!

這場講座是以日治初期的台灣的高山探險為經,植物採集活動為緯,講述當時來台的日籍學者,在群山間的探險活動,尤其是對玉山(日治時期的「新高山」)的認識,從模糊的摸索,通過數次入山探險與植物採集,逐漸獲致較清晰樣貌的過程。

現今的高山旅行活動,已少有濃厚的「探險」質素。我們能夠以3C設備或紙本資訊,對各種內山的情況,做事前的掌握,諸如地圖、天候預報、交通、食宿、健行步道、文件裝備,甚至四季植物景觀的變化與秘境景點(例如哪裡有楓葉、落羽松等),係過往由眾多冒險家為開端,對內山從事博物學踏查,從篳路藍縷的挫折中,逐步建構各類山林知識,加上其後觀光事業的導入,才演進成至今的山旅活動樣貌。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高山旅行活動,也是旅行史的其中的一個環節。尤其是觀光制度在落地、生根與推廣,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旅行觀念與經驗,這箇中的過去式、進行式,這些與現今旅行生活無用的旅行史,一向是我很關注的部分。


西方近代的植物學的發展,係為當時仍不被世人所認識的植物們,從其外貌、特徵,賦予學名,進一步加以分類、解釋,並從事研究,背後反映的是複雜的宗教、哲學意義,與現代知識探求得現實意識。而日本在近世以降,開始通過蘭學與洋學,接觸並學習西方的植物/博物學系統,開國之後,外國人漸次能進入奧地旅行,並從事植物採集。

筆者曾在日旅史系列文章裡,提到的幾位旅人,像是英國公使薩道義、旅行家伊莎貝拉博兒,或多或少都有在日旅途中,從事植物觀察與採集的活動。通過外人來日踏查採集所建立的植物學知識,並介紹給西方世界,使日本的植物知識較為容易成為世界植物學系譜的一部分。不過,可以說近代以降日本的植物研究成果,幾乎出自外國人,而非本國人。


此後,日本大力培養本國的植物研究人才與機構,背後有奪還植物學研究之話語權的重要意義。隨著台灣進入日治時代,總督府基於政經統治的需要,展開一系列科學調查,包括進入高山探險採集植物之旅,與上述的知識權力的歷史脈絡有關。

於是,帝國統治台灣未幾,隨即在1896與1898年,動員地質、博物、氣候、人類學等專門研究學者,先後進行了三次的玉山的探勘,每次上山的人數,少則20人,多則4、50人。此外,玉山在1897年,由天皇賜名為「新高山」。

這樣的大隊人馬進行登山的模式,除了各類知識能相互提供對照、印證之外,當時登山成本與風險高昂,需要仰賴各項機制確保安全、行旅動線無礙,例如原住民作為嚮導,警察單位的協力、挑夫搬運行李與動植物標本等,探勘新高山的冒險之旅,就此揭開序幕。

時序進入20世紀初,人類學家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與植物學家川上瀧彌,也陸續加入了探勘新高山的行列。

川上瀧彌 photo by Cathy Tsai

川上瀧彌 photo by Cathy Tsai

現今我們很難想像當時進入新高山從事踏查旅行,需要配備通譯、測候、製圖、日誌紀錄、造屋架橋人員與護衛兵等人力隨行,甚至醫師與牧師也加入旅途,以備生死之需的場景,但那就是世紀之交,山旅探險的真實樣貌。


1920年代以前,探勘新高山的日本人,透過清代官僚的詩文、西方人的書寫,還有套用富士山的意象,來作為認識新高山的先行資訊與腦補。但是隨著探勘的進行,才發現新高山並非他們原本所能想像。

首先,新高山的連峰,常讓日人登上以為是主峰的頂端,才發現並非新高山真正的主峰。重點是新高山的峰與峰之間,有極高的相似度,使新高山的探勘過程中,往往帶有山況難以捉摸,進而懷疑人生的情緒。

其次,帶著對富士山的既定印象,期待在新高山的踏查過程中,能看到類似富士山樣貌的事物,但新高山畢竟不是富士山,對早期入山探險的日人來說,富士山的意象難以概括比擬新高山,情感上難免有著苦痛與掙扎。

例如1900年,鳥居龍藏在踏查高山部落之際,對於自身要登頂的新高山峰,究竟是否為主峰,就曾有很強烈的不確定感。最後,動用(ㄑㄧㄤˊㄆㄛˋ)鄒族原住民協助,進入布農族地域的情況下,鳥居才成功登上新高山主峰。

鳥居龍藏 via wikimedia

鳥居龍藏 via wikimedia

鳥居龍藏在抵達新高山主峰之後,留下了當時登頂時攜帶的水壺並裝進郵票,並留下字條,希望日後登頂的後繼者,利用壺中的郵票寄信給他。1905年,在總督府主導之下的科學調查團隊,亦成功前往新高山主峰,找到了鳥居留下的物品。調查成員之一的川上瀧彌,果真以壺中的郵票寄信給鳥居,令他驚喜萬分。

雖然在鳥居之前的踏查隊伍,未能尋得主峰登頂,從今日的眼光來看,難免被視為「敗者」,但若從19世紀末的登山條件來看,有許多當時科學發展難以精確掌握的變數,加以天候變幻莫測,雲霧繚繞,人或因高山反應症狀,意識模糊,無藥物緩解,而多有誤判的情況。

儘管在1900年以前的新高山探勘,探尋主峰的活動其實是不成功的,但仍有不少植物採集上的新發現。例如1896年,發現了台灣特有的高山植物,也就是紅檜。而隨著時序的推移,山旅過程中的植物採集與研究,也逐步累積成果,最終隨著教育的普及,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圖即能分辨的植物基礎知識。


日本人在新高山的探險之旅中,除了各種科學的探勘之外,對於如何將新高山表現、描述為一座有獨立形象的山群,經歷過一段痛苦的摸索與詮釋,這也是建構新高山,也就是現今玉山認識的一部分。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通過日治時期的山旅探險調查,所累積下來的高山植物知識,隨著整個東亞的植物知識譜系越來越豐富,經歷不斷修正、驗證與確認的過程,去蕪存菁。當時的山旅踏查,是理解台灣高山植物的重要途徑,也是其知識型貌建構的基礎,這個過程,經歷重重困難,但往往不被現今大眾所了解。

儘管日治台灣高山探險之旅的植物採集與研究,有當時秉持的科學方法,但其調查旅行的視線,無疑是殖民的與帝國的,是帝國日本理解台灣的一種統治技術,試圖通過對殖民地有系統的調查,建構起符合其統治權力的知識譜系,高山植物的探險旅行,就是其中的一片拼圖。

本文最初發表於Ma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5會員
332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展期開始沒多久跟朋友一同三峽半日遊,這次主題以「山」為主,台灣全島山地面積佔了約三分之二以上,用山岳來表現台灣最適合不過了。
Thumbnail
在展期開始沒多久跟朋友一同三峽半日遊,這次主題以「山」為主,台灣全島山地面積佔了約三分之二以上,用山岳來表現台灣最適合不過了。
Thumbnail
殖民地台灣位於日本國土的最南方,有著帝國領土擴展的象徵意義,使得殖民母國人民想一窺究竟,而陸續舉辦各類的名勝展覽及選拔活動;同樣,台展在創立之初也標榜著「地方色彩」
Thumbnail
殖民地台灣位於日本國土的最南方,有著帝國領土擴展的象徵意義,使得殖民母國人民想一窺究竟,而陸續舉辦各類的名勝展覽及選拔活動;同樣,台展在創立之初也標榜著「地方色彩」
Thumbnail
九月秋意涼,重陽登高時。華人過去有重陽節登高的傳統,而台灣身為多山之國,登山也一直是熱門的運動選擇。但你是否想過,過去400年中,登山對不同時代的台灣人有著甚麼樣意義呢?現代以休閒健身為目的的登山又是甚麼時候,引進台灣並成為主流的呢?
Thumbnail
九月秋意涼,重陽登高時。華人過去有重陽節登高的傳統,而台灣身為多山之國,登山也一直是熱門的運動選擇。但你是否想過,過去400年中,登山對不同時代的台灣人有著甚麼樣意義呢?現代以休閒健身為目的的登山又是甚麼時候,引進台灣並成為主流的呢?
Thumbnail
1920年代以前,探勘新高山的日本人,透過清代官僚的詩文、西方人的書寫,還有套用富士山的意象,來作為認識新高山的先行資訊與腦補。但是隨著探勘的進行,才發現新高山並非他們原本所能想像。
Thumbnail
1920年代以前,探勘新高山的日本人,透過清代官僚的詩文、西方人的書寫,還有套用富士山的意象,來作為認識新高山的先行資訊與腦補。但是隨著探勘的進行,才發現新高山並非他們原本所能想像。
Thumbnail
各位好,魯蛇兼不良歷史學徒蔡凱西我本人,要跟很厲害的旅行指南寫作者與東南亞文化遺產專家合作,明年初準備要開幾堂旅行史小課程。
Thumbnail
各位好,魯蛇兼不良歷史學徒蔡凱西我本人,要跟很厲害的旅行指南寫作者與東南亞文化遺產專家合作,明年初準備要開幾堂旅行史小課程。
Thumbnail
這是克蘭樹、欒樹、美人樹、菅芒花的季節。在前一日的捎來步道暖身後,今日將前往位於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中的「佳保台山」。
Thumbnail
這是克蘭樹、欒樹、美人樹、菅芒花的季節。在前一日的捎來步道暖身後,今日將前往位於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中的「佳保台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