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成家-談《逆女》

2021/11/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她叫丁天使,她的家卻不是天堂。」
很早以前就聽過《逆女》這本小說,但近日拜重新出版所賜,才把小說讀完。電視劇版在我中學時曾風靡好一陣子,女主角還因此得到金鐘獎。然而我當時並未完全認同身分,又加上是悲劇,下意識地不想接觸,因而錯過了當紅的時間點。
讀完之後,發覺這真的是有年代的書。因為裡面用字遣詞滿文藝腔的,現在的我讀來有點不習慣。不過內容上來說,它很把二三十年前的女同志生活,那種閉鎖、壓抑、痛苦的氛圍描述得很清楚,還是很值得稱道的。
我很認同張曼娟在書評裡說的:「這本書是一個尋找『愛』和『家』的故事,充滿艱辛與創痛。」這不僅是個女同志的故事,也是一名女子尖銳而深刻的懺情錄。《逆女》小說和戲劇,都完整呈現大時代裡傳統家庭裡各式各樣的不公、傷害與怨憤。母不成母,父不成父,女不成女,子不成子,家不成家。
不管讀小說或看戲劇時,我對書中和劇中的母親有種不成比例的厭惡與嗔恨。好想衝進去劇情裡面,在她呼天搶地鬧自殺時賞她好幾個巴掌,「協助」她把她推下樓,這是以前罕有的極端情緒。母親就如某些心理學說的「黑暗母親原型」,因為種種匱乏,所以怨憤得要吞噬一切,這樣才能補償。藉由這個角色,我才確實體認到,我心裡面對「無理取鬧」的人(不管大人或小孩)其實非常沒有包容力,對他們懷抱著異乎尋常的憤怒。這點讓我想到,原生家庭裡唯一一個這種類型的人是曾祖母,她因為這樣的性格,害死自己的親生兒子(我的祖父)。不知是否因為如此,她的後代似乎呈現一種刻意的反動,我和我的家人情感上都非常壓抑,好像情緒一顯露出來就會釀出什麼大禍一樣。我做過幾次家排,但不知為何,都沒有排到這位關鍵人物。或許冥冥中,就是要我透過一些管道自行去認回她吧,承認她是我的家人,也是我某些長期忽視的部分。
以前上家族治療課程時,我記得老師最琢磨的,就是母親這個位置。他在治療過程中時常給予母親毫不留情的當頭棒喝。因為母親若是未能在家庭關係中自在獨立,整個家庭都會烏煙瘴氣。過去的年代要女性依附於關係與家庭,造就許許多多不快樂的妻子和母親。若從另一角度思考,母親其實好能幹啊,能在這樣貧瘠的環境中經營商店數十年,換作是現在,應該有機會成為商場上的強人,做出耀眼的成績。時至今日,期望這樣子因為匱乏而傷害家人的母親,可以逐漸消失成為歷史名詞。
丁天使和母親的互動,實在是一種相愛相殺的關係。她們都知道,彼此最想要的是什麼,可是「憑什麼要我做」?藉由對彼此的了解,她們一直故意不給出對方最想要的(天使最想要的是母親的關心與慈愛,母親最想要的是丈夫孩子的理解與疼惜),同時又狠狠攻擊對方的最痛點。小說最後,天使刻意使計讓母親最在乎的家庭徹底破裂,但另一方面,天使死前想求母愛而不可得,只得怏怏抱憾以終。戲劇裡編導比較仁慈,讓奄奄一息的天使回家看到護身符,發現母親尖刻外表下深藏著的母愛,終於放下前女友的遺言,願意給自己再生的機會,留下一個有希望的開放式結局。
說到這裡,好故事真的有一些超越時空而能打動人心的因素。我想過一陣子再翻翻看,或許我會有更多不同的看法浮出來。
31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