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商工作文化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現在的工作是在日商零售業
前幾天服務一位客人
介紹她商品和她聊天
她很開心最後要走時跟我說:
「妳的服務很日式」
回家時我在想這句話的意涵
車上問了老公
老公說是誇獎的意思
因為日本人是以服務出名
所以是服務很周到的意思
前天坐高鐵去台北總部上課
看到了總經理和營運長(都是日本人)
對於一個一直都在台灣人環境工作的我是很新鮮的事情
大大們講日文,旁邊前輩們翻譯
我們講中文,也透過翻譯給他們
個人覺得日商在工作上是很有SOP制度化的
及很注重守信守時
和很有禮貌很在意對方感受的企業文化
上課時前輩的分享
讓我覺得公司是很注重顧客的感受
站在對方視角去思考
怎樣讓顧客有滿意開心的購物體驗
公司也很注重員工的工作職場環境
杜絕職場霸凌
總經理有提到一句話
他認為工作最有意義的就是大家一群人一起奮鬥完成
還有一個日本人很有當責的概念
把事情做好跟有做事情是兩件不同的概念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職人精神吧!
一生懸命的概念
以上就是我覺得日商文化裡跟台灣職場文化不同地方
以及可以學習的優點
不一定只放在工作上
放在生活上應用也很棒!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歡迎光臨橘橘的美好小天地 分享生活一切美好事物 🌸興趣:料理烘焙🧁/寫作 🏅痞客邦夏日冰品推廣獎 🏅臉書創作者新星 doff19@hot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橘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完Elsa的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一書 裡面最讓我啟發的章節是-認清自己追求金錢的目的 裡面舉出作者自己追求的目的來自於自由 為了之後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另外一個例子是新加坡廠商Angelia-一名女強人 是書本作者,也管理建築公司並創立辦理台灣旅遊的旅行社 她跟Elsa說: 她說如果她一直很認真工
今天休假日 剛剛本來想去買好吃的便當 結果路上看到久違的蒸餃阿姨的店有開門 馬上轉變心意改吃蒸餃
今天來介紹很喜歡的偶像著作: 不上班也有錢-33歲開始Winnie散漫遊 打開書封面是作者一家人的一張旅遊照及一段話: 用10年時間努力,換一輩子財務自由, 展開沒有終點的環遊世界之旅……
2.人生中一切行為的公式,就是「資訊×思考」 選擇=你獲得的「資訊」×你做出的「思考」 人們做出的選擇與行為 很常是從自己既有的大腦資訊量中做出思考判斷 Elsa說很多亞洲小孩對於未來「沒有想法」 因而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 書中內容讓我連結到台大教授葉丙成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位學生畢業前來請問
這次來分享的是在網路世界很紅的Elsa出版的書 作者不甘於在台灣領22k 在25歲時隻身跑到新加坡工作 歷經磨練後在新加坡領高薪 出版幾本著作,創辦海外求職網站,創立自我品牌面膜 現在跟s姐創辦wooman power女力學院倡導女力自我成長的重要 看完作者的介紹是不是覺得好厲害 可以完成那麼多事情
近年來社會流行起財務自由的旋風 大家都開始思考起 怎樣讓自己達到財務自由? 如何加速達到這個步驟? 但我覺得只有這層思考是不夠的 應該還要思考自由後究竟想做什麼
看完Elsa的窮忙世代的翻身準則一書 裡面最讓我啟發的章節是-認清自己追求金錢的目的 裡面舉出作者自己追求的目的來自於自由 為了之後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另外一個例子是新加坡廠商Angelia-一名女強人 是書本作者,也管理建築公司並創立辦理台灣旅遊的旅行社 她跟Elsa說: 她說如果她一直很認真工
今天休假日 剛剛本來想去買好吃的便當 結果路上看到久違的蒸餃阿姨的店有開門 馬上轉變心意改吃蒸餃
今天來介紹很喜歡的偶像著作: 不上班也有錢-33歲開始Winnie散漫遊 打開書封面是作者一家人的一張旅遊照及一段話: 用10年時間努力,換一輩子財務自由, 展開沒有終點的環遊世界之旅……
2.人生中一切行為的公式,就是「資訊×思考」 選擇=你獲得的「資訊」×你做出的「思考」 人們做出的選擇與行為 很常是從自己既有的大腦資訊量中做出思考判斷 Elsa說很多亞洲小孩對於未來「沒有想法」 因而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 書中內容讓我連結到台大教授葉丙成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位學生畢業前來請問
這次來分享的是在網路世界很紅的Elsa出版的書 作者不甘於在台灣領22k 在25歲時隻身跑到新加坡工作 歷經磨練後在新加坡領高薪 出版幾本著作,創辦海外求職網站,創立自我品牌面膜 現在跟s姐創辦wooman power女力學院倡導女力自我成長的重要 看完作者的介紹是不是覺得好厲害 可以完成那麼多事情
近年來社會流行起財務自由的旋風 大家都開始思考起 怎樣讓自己達到財務自由? 如何加速達到這個步驟? 但我覺得只有這層思考是不夠的 應該還要思考自由後究竟想做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說不要把這個分享的小天地變成負能量時間,所以要來分享一些以我的觀點文化差異,今天要來講一下日本公司的適性檢查,這裡不單純指日商公司在日本的外商公司也包含在內喔。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是不是有聽過適性檢查,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會開始頭上浮現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記得初踏入職場時,第一份打工只是個超商小妹,整間店到區經理動輒都是大上五六歲甚至數十歲的前輩們,服務業講求快、狠、準,那些已經百般歷練的人們,是我當時所不能及的。 服務業既不怕人潮、也不怕鈔票。 直營超商經常有自辦的活動,每逢台灣三大節慶,過年、端午、中秋,店裡那絕對是滿山滿海的禮盒牆,不只上司
Thumbnail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甚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金澤跟京都一樣都有外國人同事,雖然人數比較少,但因為都是從鄉下的飯店調過來的,日文和工作能力都是有在鄉下被日本人鍛鍊受苦受難,好幾位都跟我一樣有被欺負的經驗,因此相比京都的同事,日文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好也不會偷懶,平常都是日文溝通;京都則是因為歐美同事多,平常英文溝通多。 金澤這裡有台灣人(本
Thumbnail
身為求職者,相信你一定常常在104或1111等求職平台搜尋外商職缺吧!形形色色的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在台灣外商公司徵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符合外商公司徵才條件呢?無論是美商強調的個人主動性,還是日商所注重的集體協作,都有許多優劣勢隱含其中需要達成平衡。這樣的文化差異既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台商離開以後,輾轉到美商服務,2023年則是進入到日商就職。生活圈從平陽省搬到越南胡志明市來,有種從新竹搬到台北的感覺。進到市區的生活模式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也花了一段時間適應。看完外派人的一天:臺商製造業的外派工廠生活體驗分享,來分享外派人市區版的真實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想去在台日商的朋友們一個認知,也讓大家知道;日商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好,我會把一些自己碰到的事件,擇要而錄;但我不會說出日商名稱,最多點到為止,供給讀者自行思考。 首先我要先說明一下工作模式: 1.管理經銷商: 這是最主要的工作,畢竟有6間經銷商,經銷商都會互相搶客戶,故一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前一篇文章說不要把這個分享的小天地變成負能量時間,所以要來分享一些以我的觀點文化差異,今天要來講一下日本公司的適性檢查,這裡不單純指日商公司在日本的外商公司也包含在內喔。   不知道在台灣的大家是不是有聽過適性檢查,我想很多讀者應該已經會開始頭上浮現一個問號,這到底是什麼
在開始陳述時,我知道很多人會有自己的意見 故這邊也只是一些待在日商時所碰之真人真事,給予看法 小弟先前在某間日商,分A、B、C三大部門, 小弟入職恰巧在C部門,其他部門基本都由台灣人自行管理 只有這C部門有最初是由日本部長帶領的,但那都是舊話了 在2023年時全面改組成台灣人自行管理,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記得初踏入職場時,第一份打工只是個超商小妹,整間店到區經理動輒都是大上五六歲甚至數十歲的前輩們,服務業講求快、狠、準,那些已經百般歷練的人們,是我當時所不能及的。 服務業既不怕人潮、也不怕鈔票。 直營超商經常有自辦的活動,每逢台灣三大節慶,過年、端午、中秋,店裡那絕對是滿山滿海的禮盒牆,不只上司
Thumbnail
朋友在赫赫有名的外商工作,我很羨慕她,歷代頂頭上司儼然聯合國,然清一色均能以中文溝通。中文雖然不到傑出的程度,基本的言說或閱讀暢行無阻。 朋友反倒覺得,這有甚麼好羨慕?要管理台灣市場,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闆,本就天經地義。不但減少很多磨合成本,又能快速取信於各方利害關係人。
金澤跟京都一樣都有外國人同事,雖然人數比較少,但因為都是從鄉下的飯店調過來的,日文和工作能力都是有在鄉下被日本人鍛鍊受苦受難,好幾位都跟我一樣有被欺負的經驗,因此相比京都的同事,日文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好也不會偷懶,平常都是日文溝通;京都則是因為歐美同事多,平常英文溝通多。 金澤這裡有台灣人(本
Thumbnail
身為求職者,相信你一定常常在104或1111等求職平台搜尋外商職缺吧!形形色色的工作中,我們該如何在台灣外商公司徵才中脫穎而出?如何才能符合外商公司徵才條件呢?無論是美商強調的個人主動性,還是日商所注重的集體協作,都有許多優劣勢隱含其中需要達成平衡。這樣的文化差異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