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離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週為了一場演講趕在兩點前從台北回到花蓮,沒想到演講開始不久,14:47,接到國家災害防救中心的通知,台鐵中斷,這是花蓮新日常。

raw-image


我們其實已經沒有「回到舊況」的選擇了,只能創造新的路徑,用島上離島特質去思考下一步。不過當然,這是我的淺見,整體花蓮社會氛圍還在「撐」一下、期待黑夜過去的明日曙光。但最近做了許多災難訪談,理解到基本上在花蓮年紀夠大的人,都明確告訴我地震的影響不只是搖晃當下,而是未來數年。

「山上的石頭都鬆了呀。」再遇上水,就會走出不一樣的路。2001年,花蓮光復鄉大興滅村事件,四十幾條人命因桃芝颱風強降雨帶來的土石流,一夜殞落。但當地人都知道,前一年是921。

「空隆空隆......晚上你可以聽到石頭滾下來的聲音。」村裡長輩這樣告訴我,但形容的不是災難當年,而是 2024 此刻,

我想看看1920年的蘇花公路

演講過程投放出畫家陳澄波於 1930 年繪製的作品《東台灣臨海道路》。講者從畫中屋舍、人物穿著談起太魯閣族遷移背景。但我卻忍不住問旁邊的朋友,你覺得畫中的清水斷崖,跟現在(2024)土黃慘綠交錯比較像,還是之前的鬱鬱山野?


就在陳澄波作品完成的前十年,1920年,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 8 的地震,創下台灣史上地震矩最大規模(不是災害規模) ,我好奇這場強震為當時的東台灣帶來什麼影響?

花蓮住家全倒202戶、半倒231戶、大破350戶、小破514戶,其他建物全倒71棟、半倒46棟、大破52棟、小破64棟

當時蘇花前身的東台灣臨海道路,坍了嗎?(顯然沒有,因為臨海道路的前身「東海徒步道」,1916年著手開鑿,1923年完工,1925年工程繼續將路幅拓寬至可行車。)


當時太魯閣山區崩了嗎?(顯然沒有,因為1937年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成立)

這場孕震於琉球海溝的強震,沒有為東台灣帶來不可恢復的衝擊,卻隨著百年週期到來,成為近期台灣地震學界高度關注的潛在危機(畢竟台灣周遭要達到規模 8 ,只有它做得到了。而如果真的出現規模 8 的地震,各位準備好了嗎?)

自然與文明互為因果

演講的主題是東台灣林業史,但之所以會有「林業史」,是因為在原本空間中生活的人被抽離,國家才登堂入室。這些人怎麼與土地離散?除了日本總督府 1910-1915 年進行的五年理蕃計畫,也因為隨之而來 1917 年反聖嬰現象(低溫造成山林種植不易,產生饑荒)、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

自然與文明的推進是彼此交錯,族人被迫遠離山林不只單單是人為的制度與戰爭,也跟大環境(包括氣候)有關。

這正是我這些日子以來好奇的,地震作為一種可預期的不可預期自然,並不是無跡可尋。1951 年縱谷系列地震重創東台灣,當時在花蓮市摧毀的舊警察宿舍是 0206 倒掉的統帥飯店位址。首震沒有全垮、在後續被搖平的天主教若石醫院,是 0403 天王星大樓位址。更不用說 0918 玉里鎮上破裂帶,基本上重現1951年現場。)*更多比較詳見黃家榮老師撰寫的老照片探花蓮大地震

左為天王星大樓(2024),右為天主教若石醫院(1951)

左為天王星大樓(2024),右為天主教若石醫院(1951)

這一切可預期的不可預期,70年來是怎麼被花蓮人逃避 / 接受 / 掌握 ?

一代人的時間尺度內就得以重現的災難,過去花蓮人怎麼面對?現在的我們又將怎麼看待?這些態度決定了東台灣的發展。自然與文明互為因果,這是如果文明將自然放入視線內、思考內的話。

今年是你餘生最涼快的一個夏天

我們可以繼續假裝未來的發展裡沒有自然影響,假裝海水沒有升溫、降雨依如往常,室內裝潢仍以十年前的氣候標準來施作。假裝花蓮沒有在上一個世紀巨震後,滿佈土石流風險。假裝地震沒有百年週期,斷層間也不會彼此引動。

即便有不願假裝的人,其實也很難輕易在社會上找到過去自然災害的蛛絲馬跡(進而學習應對),因為台灣人對災害的記憶力求模糊與遺忘。

就在餘生最後一場涼快夏天要結束的此刻,我其實已經無法再相信花蓮可以回到舊況。所以我開始尋找那些跟我們一樣遭遇重創、不得不尋找新路的區域。2004年南亞海嘯,一舉摧毀了非常多以觀光維生的區域,斯里蘭卡、泰國、馬爾地夫......都是以「年」為單位的在恢復。

他們做了什麼?後來成為什麼?我還不知道,但或許這個城市裡有些人也已經理解花蓮回不去了,失去太魯閣與蘇花路廊的穩定性,我們必須開始談些新的發展路徑。

我們只能往前走了,
石頭正在空隆空隆地掉下來。

 

顯示較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這裡有玫瑰就在這裡跳舞吧
3會員
29內容數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
2025/01/28
買了裝備後,朋友驚訝問道: 「你真的買了一堆?」 「對啊。」 「有這麼愛?」 「我對那個有鄉愁。」 「鯉魚潭?」 「不,是費娃湖 (Phewa Lake)。」 住在尼泊爾小鎮波卡拉的日子,依著湖也是分成兩區,我們稱 damside 和 lakeside,有段時間就是每天和朋友租船划出去,不為什麼,
Thumbnail
2025/01/28
買了裝備後,朋友驚訝問道: 「你真的買了一堆?」 「對啊。」 「有這麼愛?」 「我對那個有鄉愁。」 「鯉魚潭?」 「不,是費娃湖 (Phewa Lake)。」 住在尼泊爾小鎮波卡拉的日子,依著湖也是分成兩區,我們稱 damside 和 lakeside,有段時間就是每天和朋友租船划出去,不為什麼,
Thumbnail
2023/08/06
花東有大量就業人口分布在農業與觀光業,這兩個產業都有著明顯淡旺季,休假概念難與城市裡藍白領的見紅就休同步。有時旺季忙起來可以連週不休,等到小月時就又可以放空好幾日。農忙農閒也是如此,人對安逸的渴望和植物對生長的思慕,是這兩個產業的永動來源。於是月曆的輪轉只要軋上假期與日光,從業者就得轆轆前進。
Thumbnail
2023/08/06
花東有大量就業人口分布在農業與觀光業,這兩個產業都有著明顯淡旺季,休假概念難與城市裡藍白領的見紅就休同步。有時旺季忙起來可以連週不休,等到小月時就又可以放空好幾日。農忙農閒也是如此,人對安逸的渴望和植物對生長的思慕,是這兩個產業的永動來源。於是月曆的輪轉只要軋上假期與日光,從業者就得轆轆前進。
Thumbnail
2023/07/25
在傍晚魔幻光線的浸潤中,這座橋就是人與靈溝通的界。連日祭典來到高潮,而人生的高潮也是如此,當你仍有一個舞圈能夠進入,能有一個階級牽手,有一座依山面海的橋作為語言和祖靈們說再見。文化怎麼能夠不叫人依戀,不叫人堅強。
Thumbnail
2023/07/25
在傍晚魔幻光線的浸潤中,這座橋就是人與靈溝通的界。連日祭典來到高潮,而人生的高潮也是如此,當你仍有一個舞圈能夠進入,能有一個階級牽手,有一座依山面海的橋作為語言和祖靈們說再見。文化怎麼能夠不叫人依戀,不叫人堅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乍見書名令人膽顫心驚,並不是為了聳動而刻意下如此標題,語出日本總督府對辛亥大水災的報告資料。
Thumbnail
乍見書名令人膽顫心驚,並不是為了聳動而刻意下如此標題,語出日本總督府對辛亥大水災的報告資料。
Thumbnail
位於苗栗與臺中交界的舊山線保留了臺灣縱貫線鐵道通車以來的史蹟,沿線隧道與橋梁相間,美麗的風景也吸引許多人前來拍照打卡。呈現弓弦狀的大安溪橋是其中頗為知名的古蹟,但你知道這座看似屹立百年的橋樑居然在剛通車三年時就被洪水沖斷。難道這座橋是俗稱的豆腐渣工程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位於苗栗與臺中交界的舊山線保留了臺灣縱貫線鐵道通車以來的史蹟,沿線隧道與橋梁相間,美麗的風景也吸引許多人前來拍照打卡。呈現弓弦狀的大安溪橋是其中頗為知名的古蹟,但你知道這座看似屹立百年的橋樑居然在剛通車三年時就被洪水沖斷。難道這座橋是俗稱的豆腐渣工程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台灣歷史被書寫一頁頁民族抗爭史,事實上由亂入治,確是台灣本土歷史的真相。每一次械鬥、爭執、反抗過後,統治者因應當時民情民意,改變舊日政策,開始發展台灣。一代又一代的外來政權,恆春古城見證了清朝烈的反抗歷史。 1871年、一艘琉球國的船隻遭遇颱風,漂流至九棚灣附近,獲排灣族人收留。但因為彼此語言文化不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1920年,距今百年了,孕育我們爺爺甚至曾祖父的年代,更是台灣文化轉變與革新的時代,奠定台灣文學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風氣劇變,人們因而變得戰後的迷惘,在作品上呈現了戰後的黑暗與混亂,並且打破秩序,漸漸開始懷疑舊有的文化風氣,達達主義誕生,女權運動的開端,平權意識抬頭,世界不同於以往的
Thumbnail
龍騰斷橋|沙畫設計|沙畫推薦 ​紅磚上歲月的痕跡,埋藏著民間的傳說
Thumbnail
龍騰斷橋|沙畫設計|沙畫推薦 ​紅磚上歲月的痕跡,埋藏著民間的傳說
Thumbnail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Thumbnail
成龍溼地中一根根的電線桿,還有一些祖墓等,這些都是曾經「人煙」的證明,在韋恩颱風吞沒他之前。 每見一次,就一再地提醒著他們,韋恩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村民與溼地,連結與再生> 水核心,讓村落與外地產生連結,成功的帶來的人潮,也打響了知名度。
Thumbnail
明治39年(1906年)3月17日,嘉義梅仔坑發生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凌晨6時43分,約莫是農村人家正在吃早餐、準備開始一天辛勞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烈震,震碎了大家的平靜生活... 這次分享的故事講到,三秀園主張禎祥年少時曾就教的兩位日籍校長,他們的特殊經歷說明了日治初期在台灣當老師是多麼危險的事...
Thumbnail
明治39年(1906年)3月17日,嘉義梅仔坑發生驚天動地的大地震。凌晨6時43分,約莫是農村人家正在吃早餐、準備開始一天辛勞的時候;突如其來的烈震,震碎了大家的平靜生活... 這次分享的故事講到,三秀園主張禎祥年少時曾就教的兩位日籍校長,他們的特殊經歷說明了日治初期在台灣當老師是多麼危險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