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腦學】酒精、睡眠障礙與體重變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酒精使用障礙在臺灣的盛行率非常高。(圖:Vinicius "amnx" Amano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1/12/16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隨著冬季季節性憂鬱與農曆年關憂鬱症出現,原本病情穩定的許多憂鬱症與焦慮症個案,又開始出現暴飲或是常規性飲酒的行為變化。在社區身心科或成癮科門診,酒精使用障礙的盛行率非常高,當酒精介入生活,憂鬱加劇、睡眠品質惡化、認知功能下降甚至體重下降都變得更為常見。如果您發現您最近酒精使用量在增加,請尋求成癮科專科醫師求助。

酒精使用障礙在臺灣非常常見
酒精使用障礙在臺灣的盛行率非常高。
根據2017年國民健康署歷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臺灣18歲以上人口飲酒率高達43%,推估有843萬飲酒人口。12歲到17歲未成年族群裡,每10個人就有3個喝過酒。18歲以上最近1個月有飲酒經驗者,過去1個月內有21.9%飲酒者曾經單次飲酒超過60g酒精。根據這份調查結果,在臺灣,不管是成年或是未成年族群的飲酒比率都非常高。
另一篇2021年9月發表在《國際藥物政策雜誌》的臺灣國家調查論文研究也顯示:在2018年調查的18,626名國民中,過去1個月內有25.64%曾經飲酒,過去1個月內有3.23%曾經暴飲,5.79%曾有過危險性飲酒使用。
這兩篇報告、研究都在提醒我們,酒精性飲料在臺灣非常氾濫。
何謂酒精使用障礙症?
根據定義,「酒精使用障礙(Alcohol Use Disorder, AUD)」不只包含一般人認知的酒精成癮(Alcohol Addiction)、酒精依賴(Alcohol Dependence)、酗酒患者(Alcoholism),也包含不良飲酒習慣,例如酒精濫用(Alcohol Abuse)、危險性飲酒(At-Risk Drinking)或暴飲(Binge Drinking)行為等導致的後果。
對於AUD的患者來說,最常見的主訴就是失眠、淺眠與多夢。臨床上,大約有7成以上的患者合併從其他人或非身心科醫師開立的安眠藥物幫助睡眠。甚至有許多人就診身心科前已經合併使用超過2年。
酒精使用障礙與睡眠障礙
在社區身心科門診,來訪主訴失眠或睡眠障礙的初診者中,約莫有10%以上符合酒精使用障礙診斷。酒精使用與睡眠障礙彼此互為因果,即便原本不是酒精使用障礙者,睡眠障礙患者或是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患者,也可能選擇透過飲酒行為來助眠。
2020年一篇根據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的論文,將研究族群鎖定在健保資料庫內未曾記錄酒精使用障礙的睡眠障礙患者,追蹤他們在未來被診斷酒精使用障礙的機率。研究結果發現,比起沒有睡眠障礙的對照組,睡眠障礙者有1.75倍的風險發展出酒精使用障礙,特別是女性,風險是3倍。
因此,在社區身心科門診,酒精使用障礙的潛伏率非常高,更讓人擔心的是,前述的10%只包含願意坦承自己飲酒習慣的病患。
社區身心科門診的酒精使用模式
在社區身心科門診的病人裡,社交性飲酒仍是大宗,家庭飲酒次之,獨自飲酒為小眾。
大部分人的確不會嚴重到酒精成癮或酒精依賴的程度,然而酒精濫用、危險性飲酒的發生率依舊不低,值得注意的是,暴飲(定義:2小時內,男生飲用50g酒精以上、女生飲用40g酒精以上)的行為在年輕人身上也不少見。
然而酒精沒有最低安全使用劑量,沒有適當飲用劑量,也沒有建議的健康保養劑量,這是2018年以後,透過醫學研究,醫學界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發現與共識。雖然肝臟功能可能還沒惡化,但年輕人因為飲酒造成短期記憶障礙、專注力不足、動力缺乏、戒斷性焦慮與憂鬱並不少見,甚至有些人已經達到酒精成癮合併憂鬱症的程度。
除了傳統上認為的藍領階層有AUD風險,30幾歲的白領、粉領工作族群也是常見的AUD族群。在追求高效、多工、高頻社交的工作領域,飲酒成為一種流行,成為一種主要的舒壓方式。在超過60歲以上的族群,特別是老闆等級的退休人士,飲酒助眠不只成為一種習慣,也常常影響到整個家庭,打造出家庭飲酒文化。甚至是在孕婦、產婦或新手媽媽族群,酒精也成為女性對抗傳統家庭的一種工具,在失去了部分自我決策的權力後,飲酒成為她們感受自我的最快路徑。
所以,即便現在已是2021年末,元宇宙世代即將興起,酒精性飲料不只沒有隨著時代與網路資訊進步而消失,反而更被大眾所輕忽,甚至在各種媒體或遊戲層出不窮。
非常悲慘的是,透過問診發現,90%以上的身心科門診病患認為喝酒比吃藥安全。
民眾對於身心科的抗拒與標籤依舊非常強烈,即便酒精的後座力與長期傷害性比身心科藥物來的傷腦、傷身也傷心。
飲酒者的體重變化
根據飲酒種類、進食量,飲酒者體重可能會有增加或減少的變化。
單純1克酒精,可以提供7.1大卡的熱量。換句話說,飲用50克酒精,會攝取350大卡左右的熱量。飲酒者體重的變化,取決在酒精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下酒菜、正餐或消夜的進食量。
一般來說,未達酒癮的個案,由於攝取的酒精量不多,食慾或飲食習慣未有太大改變,體重變化不大。然而酒癮程度嚴重者,攝取的酒精當量較高:飲用低濃度酒精性飲料者,會因為飽足感太高,減少正常進食,而體重下降;飲用高濃度酒精性飲料者,會因為整日昏睡,減少正常進食,而體重下降。
當飲酒者突然覺得自己有酒癮時
飲酒者通常不會覺得自己有酒精使用障礙。
然而實際上,即便自覺身體健康良好、體重正常沒有變化,每日飲用40克以上酒精,就可能產生酒精性脂肪肝或是酒精性肝硬化。
當飲酒者突然覺得自己有酒精使用困擾而求助社區身心科門診時,只要曾在腸胃科進行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者,已經100%都被診斷出脂肪肝。
前來身心科門診求助的酒癮者,常見的臨床表現是:高頻率高劑量飲酒、焦慮、憂鬱、常常感覺壓力大、心情煩躁、沒有胃口、精神不濟、專注力不佳、不想出門、不想學習或工作、常常躺床划手機或看影片、手抖明顯、體重下降(嚴重個案,可能在3個月內體重下降10%以上)但體脂肪上升、腹部肥胖,且被腸胃科診斷脂肪肝、胃食道逆流,被新陳代謝科診斷膽固醇高,被心臟科診斷高血壓開始服藥治療。
最好的治療是滴酒不沾
酒精性飲料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巨大,來到身心科門診的病患通常都已經嚴重到影響學業、工作才來求助,通常都已經是符合中度或重度酒精性使用障礙診斷。預防勝於治療,學會以水代酒、以茶代酒、避免酒聚才是維持身心健康的最佳生活方式。
不管您有睡眠障礙,或是發現自己飲酒出了一點狀況,請盡速尋找成癮科專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評估與治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1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般人談到失眠,都只會想到跟自己的心理壓力、身心疾病有關。然而臨床上,有許多人的失眠與身體的慢性疾病或其他藥物有關。特別是長期飲酒的人,身體常常出現許多內外科疾病,這些身體疾病也會影響到睡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先來談談臺灣常見的痛風。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什麼?丁香居然是運動禁藥!丁香不是常見的香料嗎?如果平常吃吃喝喝都會吃到運動禁藥,那會不會平常看精神科服用的藥物或是芳療精油也會有運動禁藥成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翻閱了2021年世界運動禁藥管制組織規定的運動禁藥成分,歡迎大家一起來進一步討論。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很多人認為喝酒只要不要喝太多、不要長期喝酒,就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的負擔。然而科學文獻顯示,只要1/4瓶啤酒,酒精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腸道通透性,增加身體感染與發炎的風險,並改變了腸腦通道,影響腦部功能。酒癮患者的精神症狀與內科疾病也可能和酒精性腸漏有關!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一般人談到失眠,都只會想到跟自己的心理壓力、身心疾病有關。然而臨床上,有許多人的失眠與身體的慢性疾病或其他藥物有關。特別是長期飲酒的人,身體常常出現許多內外科疾病,這些身體疾病也會影響到睡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先來談談臺灣常見的痛風。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童年負面經驗會影響到成年的焦慮、憂鬱、社會關係與自殺風險。最近一篇臺灣本土研究發現,接觸甲基安非他命,會顯著增加童年負面經驗者的自殺風險。讓我們一起透過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童年負面經驗與甲基安非他命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什麼?丁香居然是運動禁藥!丁香不是常見的香料嗎?如果平常吃吃喝喝都會吃到運動禁藥,那會不會平常看精神科服用的藥物或是芳療精油也會有運動禁藥成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翻閱了2021年世界運動禁藥管制組織規定的運動禁藥成分,歡迎大家一起來進一步討論。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很多人認為喝酒只要不要喝太多、不要長期喝酒,就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的負擔。然而科學文獻顯示,只要1/4瓶啤酒,酒精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腸道通透性,增加身體感染與發炎的風險,並改變了腸腦通道,影響腦部功能。酒癮患者的精神症狀與內科疾病也可能和酒精性腸漏有關!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1年上半年的精神科門診,新罹患酒癮的病患越來越多。COVID-19疫情不但沒有阻止酒癮者飲酒,反而造成許多人酒精使用量增加,從酒精輕度使用變成了酒癮。在本篇文章中,我們簡單整理了酒癮如何發生與共病憂鬱症的結果,希望在家防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染上酒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常被視為社交和慶祝的核心,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觀念的變化,無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無酒生活會成為新潮流?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酒生活的各種好處,從社會觀念轉變、自我挑戰、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到新型社交模式和長期規劃等角度,全面分析。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社交場合的必備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酒精的必要性,並轉向無酒生活。這一健康生活新風潮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無酒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本文將探討選擇無酒生活的五大理由,並深入分析這種生活方式如何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文淺談酒精在身體中的影響和解酒方法,探討宿醉的原因、症狀,以及降低宿醉的方法,並提供了對於酒精和藥物交互作用的初步解釋和建議。
Thumbnail
大學生飲酒現象日益嚴重,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顯示,台灣大專院校學生飲酒率高達38.45%,表示近四成大學生接觸過酒精。儘管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率(喝超過6杯),自109年的20%下降至111年的14.39%,但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翁德志指出,大學生飲酒行為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容忽視。
Thumbnail
觀察一個人在酒精影響下的行為,可以揭示出那個人的隱藏性格,包括壓抑的情緒、內在的矛盾衝突、自信心的強弱,甚至是對他人的尊重程度。 基本上我會遠離失態及有酗酒行為的人 人生不如意10 8 9 你可以選擇運動及睡覺 1.喝酒就囉嗦個沒完沒了 一位朋友自從南遷工作後,便常借酒澆愁,深夜電話中
Thumbnail
前兩年住高雄的日子喝太多了,2024 決定立下少喝酒的目標:一年喝酒不超過 12 次。 在這段期間,身邊友人偶爾會勸少喝,但我總是聽而不聞,最多酒後出包後安分個幾天,然後又再犯錯。明白喝酒傷身但還是繼續,甚至隨著酒量變好還越喝越多,就像是抽菸者明知抽菸不好仍三不五時來一根一樣。
Thumbnail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市面上販賣酒類飲料商店林立取得便利,民眾下班或閒暇之餘會小酌一杯,適量的飲酒會帶來短暫歡愉及興奮感,但飲酒過量,會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亦會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問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守護市民身心健康,持續爭取衛生福利部「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讓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者每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常被視為社交和慶祝的核心,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和社會觀念的變化,無酒生活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那麼,為什麼無酒生活會成為新潮流?本文將深入探討無酒生活的各種好處,從社會觀念轉變、自我挑戰、自我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到新型社交模式和長期規劃等角度,全面分析。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酒精似乎已經成為許多社交場合的必備品。然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酒精的必要性,並轉向無酒生活。這一健康生活新風潮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無酒生活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本文將探討選擇無酒生活的五大理由,並深入分析這種生活方式如何促進身心健康,改善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文淺談酒精在身體中的影響和解酒方法,探討宿醉的原因、症狀,以及降低宿醉的方法,並提供了對於酒精和藥物交互作用的初步解釋和建議。
Thumbnail
大學生飲酒現象日益嚴重,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顯示,台灣大專院校學生飲酒率高達38.45%,表示近四成大學生接觸過酒精。儘管過去30天內飲酒過量率(喝超過6杯),自109年的20%下降至111年的14.39%,但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翁德志指出,大學生飲酒行為對健康構成的風險不容忽視。
Thumbnail
觀察一個人在酒精影響下的行為,可以揭示出那個人的隱藏性格,包括壓抑的情緒、內在的矛盾衝突、自信心的強弱,甚至是對他人的尊重程度。 基本上我會遠離失態及有酗酒行為的人 人生不如意10 8 9 你可以選擇運動及睡覺 1.喝酒就囉嗦個沒完沒了 一位朋友自從南遷工作後,便常借酒澆愁,深夜電話中
Thumbnail
前兩年住高雄的日子喝太多了,2024 決定立下少喝酒的目標:一年喝酒不超過 12 次。 在這段期間,身邊友人偶爾會勸少喝,但我總是聽而不聞,最多酒後出包後安分個幾天,然後又再犯錯。明白喝酒傷身但還是繼續,甚至隨著酒量變好還越喝越多,就像是抽菸者明知抽菸不好仍三不五時來一根一樣。
Thumbnail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市面上販賣酒類飲料商店林立取得便利,民眾下班或閒暇之餘會小酌一杯,適量的飲酒會帶來短暫歡愉及興奮感,但飲酒過量,會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亦會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問題。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守護市民身心健康,持續爭取衛生福利部「酒癮治療費用補助方案」,讓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者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