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時刊登在 Medium 和 Matters)
老實說,從訂好部落格主題 ,到今天開始下筆,就這樣過了兩年多,這中間當然多次有想正式開張的衝動,但面對這種擠想法、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過程,覺得既陌生又害怕,所以塵封部落格成了當下最好的選擇。
或許,老天爺聽到我內心的召喚,決定給我一次開張部落格的機會, 誘拐我從去十一月加入
TEA — 台灣網商協會路跑團,開始人生中從來沒有過的、瘋狂跑步之旅(如何瘋狂,請見最下方後記分享)。
路跑團集結熱愛戶外運動、喜愛跑步的夥伴,其中不乏鐵人113、226、超級馬拉松的好手,更可怕的是,這些人大多同時也是公司的大老闆,認真打拼、透過運動來超越自己,讓我深深的佩服這些人。
跑團每年會搭配當時的賽事,設計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 PK 賽,像我去年11月第一次參加 PK 賽,目標是瞄準 2021 年 1 月的渣打馬 13K(雖然後來因疫情取消了),上個月第二次參加則是為時 33 天的
運動筆記 2021 線上環台挑戰賽,我們這隊 — 生命有一種絕隊,透過滾動式策略調整,在 53 個隊伍中,進到前十名後一路爬到第三名,成功站上凸台,這篇想來用身為隊員的我的視角,分享我們的隊長 Mimi ,如何在這 33 天帶領 29 位隊友一起逆轉勝的絕招!
根據運動筆記統計,全團隊總公里數為 348,721.14 km,等於繞行台灣 290 圈半,身為第三名的我們,則是繞了台灣快 17 圈啊!(圖片取自:運動筆記貼文)
進入正題之前,先讓我們聽一下特別為我們隊而做(?)的千萬級主題曲吧!
「如果我不曾走過這一遍,生命中還有多少苦和甜美」,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真實地訴說了我參加一個多月比賽的感想,因為有瘋狂的夥伴們一起向前,我破了個人一天走/跑 24 公里、一個月 300+ 公里的紀錄,究竟是什麼樣的領導策略,能讓因疫情已經好幾個月沒穿上跑鞋的我,願意動起來?
信仰是精髓 不怕多說 只怕說得不夠
我一直相信人是信仰的動物,不必然是宗教的信仰,而是一種會驅使人類向前的價值觀,而我們的隊名 — 生命有一種絕隊(真心覺得取名的夥伴真的很厲害),起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它從隊名變成口號,最後進化成信仰,它讓每一位夥伴、透過每天不斷地跑,就能體會到「生命的絕對」,相信只要願意跑起來,就能一起達到目標、持續超越自己,相信不只是一個人在跑,還有 29 位夥伴一起跑。
而這樣的信仰,必須要不斷被提醒、被提及才可能內化到每位夥伴的心中,所以無論是線上連線、實體團練,都會不畏旁人眼光的、大聲喊出我們的信仰,在群組內夥伴在分享每天的跑步成果之餘,也不忘加上「生命有一種絕隊」,時刻提醒自己,也鼓舞其他夥伴持續向前。
運用在組織內,信仰其實和企業的使命和願景一脈相承,因為信仰談的是價值觀、理念,企業存在的價值、要解決什麼問題,都造就了使命和願景,帶領企業走上不同的方向。
「使命和願景?我創業這麼久,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這是我在工作上,常常得到的、來自企業主的回饋,而這其實是千禧世代、Z 世代的年輕人在選擇工作時,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據
《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的調查,新青世代(25–45歲)對於職場上的成功,已經不在以名聲、薪水為唯一考量,反而是這份工作能不能同時實現夢想和興趣,能不能創造自我的價值,變得更加重要,因此企業不僅要能清楚闡述使命和願景,更要將之結合未來發展、教育訓練、績效考核等,深化成 DNA,才有機會吸引認同這樣價值的年輕世代。
依夥伴能力滾動式調整個人目標
讀到這邊,你很可能以為網商協會今年只派一隊出賽?!
登登!其實這次總共集結 60 位夥伴、共 2 隊參賽,若未來要參加網商的跑團,千萬要記得:絕不只是跑跑步這麼簡單!他們還會設計獎勵、處罰的規則,刺激各隊努力往前跑,例如輸的那隊要全員絲襪套頭,參加最少線上/實體團練的要接受神秘小懲罰,跑到一定里程以上加碼神秘小獎品。
當人失去要超越的目標時,怠惰就成了唯一的可能。因此,當發現我們隊的里程累積穩定領先友隊時,隊長趕快尋找下一個目標對象,持續激發夥伴的動力。
還沒擊敗魔王身邊的小嘍囉,就想迎戰大魔王,選擇第一名為目標對象是不切實際的,因此我們緊盯前一個名次的隊伍,隊長每週算出里程的落差,將落差的公里數,依個人能力分配,所以我從每天跑 3.03 公里,第二週變成每天 6.75 公里,到最後一週每天要 9.2 公里(我大概都位居最後五名,別問那些前十名的要跑多少了😂)。
當目標變成三倍,夥伴們持續的鼓勵就成了重要的動力來源。前面有分享到,參加最少線上/實體團練的會有小懲罰,因此幾乎每天早上 6 點到凌晨 12點,就隨時有夥伴可以連線跑步/拍照,而這時美麗的 Mimi 隊長就會溫柔問:「Jenny 今天要跑幾公里?」,不給出個明確的數字,還會一直盧,當自己口中說出口的,跪著也都要跑完。
隊長、小組長不定期問候 團練樂趣不能少
如何讓每一位夥伴在每一刻都覺得被需要、被看見、被關懷(?),隊長除了扮演精神指標、努力點燃柴火,也需要有幾支重要的柱仔脚,在一旁煽風、加木柴,才能讓火越來越旺,因此隊長欽點了四位極具影響力、又有領導力的組長,每一組都有小群組,組長不定期的問候跑況,確認每週都有達標。
很多人一起跑步,總比一個人跑步要好玩的多,因此有夥伴開始自主發起週末大團練行程,例如早上 4:30 集合的觀音山逆愛路線、吃吃喝喝大台北一日健行走、邂逅淡水河兩岸與生態藝術一日遊、你要去哪裡?跑遍大台北、板橋薑母鴨水餃趴,累積里程固然重要,但過程中覺得有趣、好玩也是跑團一直以來堅持。
當別人給不了你目標的時候 你能不能給自己目標?
33 天的比賽,每天都是驚喜,可能是我們的名次又往前了,也可能是我們又被超車了,所以跑得快不是重點,而是如何持續跑下去、不要停才是逆轉勝的關鍵。而在最後兩天更是不能鬆懈,隊長號召大家一起在板橋衝刺,比照田中馬的豪華補給,牛排、滷味、炸雞、飲料、餅乾樣樣都不少,甚至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名牌,把信仰別在身上,再疲憊,都願意為了信仰走到最後。
33 天的比賽已經在 9/26(日) 劃下句點,比賽結束了,短期目標也達成了,我們將不可能變成可能,那接下來目標呢?
最後,我想借用一位夥伴在最後團隊總結時說的一段話,「在人生的過程中,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就會有動力往前,但這個目標究竟是別人給你的,還是你給自己的?如果今天別人給不了你目標,你能不能自己訂目標?」
後記:
一開始聽到跑團,我以為只是一群愛跑步的朋友集結在一起的社團,大家有空分享跑步新知,偶爾揪團一起跑步而已,殊不知,從加入跑團 line 群組開始,每天早上 4:30 就開始有人問候早安,然後不到六點,就完成 10 km 的(輕鬆)跑, PK 賽的瘋狂程度也不容小覷,例如每天要跑 2.5 小時(?)、每週要跑 3+1 次,還不能低於十分速(就是每公里必須要在10分鐘內完成)等,我那兩個月的作息都規律的不得了,每天十點準時入睡,隔天五點自動起床開始跑。
聽起來好累,我還記得在最後幾天團練的時候,有一位隊友問我,為什麼還想報名 PK 賽?
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兩個字:好玩,因為我知道只要跟著跑團,總是會有有趣的事情發生,總是非常有創意的、設計各種環節,讓大家不知不覺入坑(?),在跑團 line 群組的接龍串,總是有一種魔力,讓你在不瞭解規則的情況下,就簽了賣身契…
「好玩」這件事情,也讓我對名次有了新的看法。
可能我有讀書的天份,所以從小到大幾乎名列前茅,拿高分、有好的名次漸漸變成我肯定自己,以及受到別人肯定的唯一事項。而身為跑步新手的我,在這次比賽中一直都是倒數幾名(雖然我有種絕不能變成最後一名的焦慮),但隨著比賽的進行,我卻對這個結果安然自得,不是因為不需要努力了,而是承認自己不可能也不需要每件事情都一級棒,重點是我有沒有享受這個過程,有沒有給自己嘗試的機會,把焦點擺在自己的進步,而不是和別人比較的結果。
不跑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一天走 24 公里,不寫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什麼,所以別想了,趕快行動吧!
不要害怕三振,不揮棒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 台灣知名棒球評論家 曾文誠
補記:2021.10.08 跑團慶功宴
始終堅持吃吃喝喝的跑團,也不免要來個慶功宴,最後,分享其中一位夥伴說的:「生命是一種絕對,這個絕對是絕對值的意思,在這 33 天,無論每天跑了多久、累積多少公里,甚至哪幾天偷懶沒跑都沒關係,重點是這過程中一定會為每個人的生命留下什麼。面對人生也一樣,無論我們今天做的事情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開心還是沮喪,套上魔力 |絕對值|,每一步都是正的,每個瞬間都值得精彩,那就是生命有一種絕對的精神,也是我們面對人生每一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