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漢崛起》:俠盜的史實箭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 Usually movie archery is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nimation and limited knowledge about historical archery, the new Robin Hood movie is different!! “

(電影中的箭術往往是電腦特效加上有限的歷史見聞,這部新的羅賓漢電影完全不同!)

- Archery In the upcoming Robin Hood Movie, Lars Andersen

發生過這麼一回事,當筆者坐在電影院,盯著演員名單回味劇情時,隱約感覺有些東西不對勁。不是電影不怎麼樣這事不對勁。太慢去看院線片的優勢,是有第一手心得這種降低期望的預防針。雖然拿角弓(指材料使用了動物角的弓)的羅賓漢很稀奇,但影視作品裡拿角弓的弓箭手並不稀奇(比如《海格力士》)。下過苦功的弓箭指導或許值得讚揚,但對已經受影評洗禮的筆者來說,依然是不期不待。筆者拿出手機開機,暫時將視線從電影螢幕轉向自己的拇指。

沒有拇指。

就是這個,沒有拇指。主角在返家後棄長弓不用,轉而學習阿拉伯箭術。在傳統認知中,阿拉伯弓箭手同亞洲弓箭手一樣以拇指拉弦,此法通稱蒙古式。原本以地中海式(三指拉弦)為主的主角,卻沒有改用拇指。設定上為阿拉伯弓箭手的約翰,指導時也只要求主角換邊搭箭以提高射速,卻沒有改變手法的指示。之後射出的每一支箭,主角也從未用過拇指。

raw-image

改學阿拉伯箭術卻沒有學蒙古式。這看似有違常識,但在這部號稱「弓箭指導上特別下過苦功」的電影裡卻不奇怪。在電影的幕後特輯Archery In the upcoming Robin Hood Movie,箭術指導拉爾斯安德森(Lars Andersen),揭露了專為電影裡的箭術動作使用的拉弦手法。為簡化訓練難度,安德森並未讓主角泰隆艾格頓(Taron David Egerton)學習蒙古式,而是以有如地中海式變體的手法為主,二指拉弦,並以空出的食指扣住箭身。

由於手法相似,演員(乃至電影主角)都可以更快熟悉右搭的射法,安德森指出,此手法也見於古埃及和波斯弓箭手,因此與歷史並不衝突。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並非該手法的初登場。2015年時,導演奧托巴瑟斯特(Otto Bathurst)就前往丹麥會見安德森,向他了解箭術的相關知識,為電影做準備。這是個微妙的年份,因為也是在這一年,影片A new level of archery引發廣泛迴響,這是一部展示拉爾斯安德森自我訓練及研究成果的紀錄片。不熟悉弓箭的一般群眾因此認識了這位箭術好手,變體地中海式的手法,也在這部紀錄片正式亮相。

raw-image

與電影使用的版本相比,這個版本依然用三指拉弦,抵銷扭轉的方法是犧牲一點穩地性,翹起持弓手的拇指勾住箭身。安德森研究各個時代的繪畫,發現理應左搭的射手,繪畫卻常以右搭的方式呈現。因此他認為現代西方箭術雖以地中海式左搭為主流,但古歐洲弓兵其實發展了右搭的手法。正好切合電影中,約翰要求羅賓漢換邊搭箭,卻不必提醒他改變手法。因為在安德森的預想中,長弓兵已經具備右搭的技法,沒有需要時間適應的問題。

英國弓箭手是否想過換邊搭箭來提高射速?電影之後未對長弓兵的技巧有更多著墨,但在2015年時,如果你對A new level of archery不是看過即忘,便知安德森當時不只引來觀眾對箭術造詣的讚嘆,也引發了一場箭術論戰。紀錄片集合了各種技巧的演示,也分享了安德森的研究成果。包括歐洲弓箭手的右搭技法在內,內容圍繞著所謂的「史實箭術」打轉。

raw-image

情況如某高手在武林大會發難,表示經過研究,發現各門派的武功都不正統,自己有復興正統武學的責任一般。安德森大力撻伐現代器材及好萊塢對箭術造成的不良影響,表示只有丟棄這些,才能重拾古代箭術的精髓。迴響沒多久就完全變成一場箭術論戰。各種辯證「安德森理論」的影片紛紛出籠,安德森也無懼戰之意,不少「箭術專家」遭到刪文處理。爭論雖然激烈,但也只限於對射箭有所了解的群體。與明星八卦相比,並不是一般人會感興趣的話題(路人:他的理論是錯的?可他不是射的很準嗎?),風暴也就只在網路一角肆虐,然後無疾而終。

raw-image
raw-image


論戰對筆者來說算是記憶猶新。安德森的研究方法並不嚴謹,但掌握了大量資料。反方就算論述邏輯清楚,具備射手的實作經驗,也可能因為沒看過某本書,就直接被視為空談的弓箭宅淘汰。證據比如判斷長弓兵懂得右搭技巧的繪畫細節,就被指出來自畫家對弓箭知識錯誤產生的誤會,跟現代人誤將弓弦裝反的情況相似。中東弓箭手的文獻(相較之下,東亞弓箭手資料就少的多)只能證實這種手法存在,無法證明類似的技術演變,在不同地區都會發生。

類似的歷史解讀問題還有很多,但電影在這部分沒多做糾結,就讓新一代羅賓漢借助異國弓箭手的幫助直接進化。Archery In the upcoming Robin Hood Movie中的安德森,與導演討論長弓兵該如何適應亞洲箭術,開發簡化訓練的手法。同時也建立訓練系統,力求演員的演出效果盡可能不依賴電腦後製。並查找歷史文獻,協助巴瑟斯特建構電影中的動作場景。與2010年版羅賓漢相比,安德森的任務已不像史蒂芬勞爾夫(Steve Ralphs)負責訓練,等同身兼動作設計和歷史顧問。

筆者一直到電影快上映時,才知道安德森參與了製作,之後有段時間則疑惑一個控訴好萊塢虛構史實的人,如何會攪和進一部非歷史向的商業動作片。導演的方向明確,比起製作符合某個歷史背景的羅賓漢電影,商業動作片的偏向更有發揮空間(「羅賓漢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幾個世紀,因此這部電影在製作上歷史的部分並不會準確。」),美術設計甚至坦承,電影背景是「三分之一的歷史,三分之一的現代風,三分之一的未來感!」,藉此說一個更現代的故事。如史蒂芬一般的傳統弓射手,勢必可能會在其中受挫--如電影中的長弓兵--同時又被認定符合史實。

raw-image

這種偏向對安德森的好處,在可以將他拋棄殺傷力(安德森力量不足,用不了古代弓箭手的高磅數弓),以方方面面的花式技巧代替的技法,與實戰應用蓋一而論。即便某個技巧並不適合集團戰鬥運用,可能只是比賽中的表演項目,但只要確有記載,就會被A new level of archery宣揚為能逆轉戰局的絕技。這也讓前述的歷史文獻查找,更像是從玩具箱翻出上相的玩具,電影也就逐漸脫離歷史,轉為箭術指導的想法服務,演示安德森版本的史實箭術。

事實上,若不問技巧的起源,這種史實箭術與Combat Archery運動--參與者穿戴護具,在設有掩蔽物的場地裡用安全箭頭駁火--有高度相似性。安德森的YOUTUBE頻道,除了展示所謂「從文獻裡發現」的新技巧,內容無不與這種運動相關。也是這種競技性質,決定了羅賓漢的戰鬥,得在巷弄間與阿拉伯弓箭手交戰。用射速克服人數劣勢。或是在諾丁漢士兵用連弩掃射時,與掩蔽之間機動並準確回擊。觀影產生的CQB(Close Quarters Battle)即視感,實則為一場盛大的Combat Archery競賽造成的效果。

raw-image

這讓電影與2011年的《弓箭之戰》有相似之處。同樣有弓箭手之間的戰鬥,同樣讓弓箭手憑一己之力殺出重圍。但作為朝鮮弓箭手,主角南伊的箭術表現普通的多,弓箭手之間的風格及實力差距也在伯仲之間。更多時候,南伊面對的不僅是人數,還有硬體裝備上的差距。弓箭之外,他的敵人還是優秀的騎手及獵人。從絕境中脫身求勝倚賴的不全然是箭術,而是追獵的能力與策略。比起用華麗的技巧制敵,南伊更常以非武力手段對抗。

並不是羅賓漢遇上的威脅不夠重大,也不單與南伊花了大半劇情逃離追兵有關。跟南伊比起來,羅賓漢的敵人經過精心設計,而且是精心到一種刻意的境界。在與阿拉伯弓箭手的戰鬥中,雙方有如約定好一般,都沒有專職的步兵掩護。為了凸顯一秒兩支箭的射速,羅賓漢遭遇的敵人無不身著輕甲,長弓兵在阿金庫爾戰役遭遇的,身著三層盔甲的重步兵一般的敵人,電影裡從未出現。電影不能讓箭無法擊殺的敵人弱化技巧優勢,結果就是諾丁漢士兵在對付弓箭手時,連盾牌都不能用,改以性能莫名優異的連弩替代。在敵人皆未持有重武器的狀態下,新一代羅賓漢也就連近身戰鬥,都只憑弓箭解決。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2010年與國王辯論、促成大憲章之後,2018年的羅賓漢試著相信觀眾不想聽歷史故事,改用現代英雄故事決勝負。在以各種差評做結的現在看來,這絲毫沒有討到便宜。就算純粹以動作場面來評價,箭術訓練也只降低了電腦特效的依賴度,要說成果已超越以往作品,恐怕難服眾望。安德森對電影的感言,僅有在Archery In the upcoming Robin Hood Movie表示好萊塢「雖有其預算限制跟極限,但很多我們想展現的成果,最後都會出現在電影裡」。阿拉伯箭術不用拇指是小細節,或是也在成果之列無從得知。只是在動作場面之外,安德森沒阻止自己參與製作的電影充滿各種想像元素。不但讓史實箭術的呈現缺乏說服力,也讓安德森自己成了所謂「虛構史實的好萊塢」的一員。

raw-image

2018年11月,電影上映前一個月。安德森因模仿威廉泰爾(Wilhelm Tell)的演示未讓參與者穿戴護具,再次爆發了爭議。演示影片這回不但遭到刪除,也讓質疑從研究理論,轉移到個人道德層面。這讓筆者不禁回想起2015年論戰的結尾。在爭論延燒了三個月之後,安德森發佈另一部影片回應反論。其中對於反方指出:安德森所謂的史實箭術,融合了多個文化的技巧。他坦承確實如此,但也反駁,能夠使用的手法就那麼多,說不定「波斯弓箭手用過的方法,石器時代的弓箭手也用過」。

說不定英國長弓兵真的想到了右搭的手法,只是並不覺得實用。安德森只求電影在射箭細節上正確的結果,不但讓電影的成果打折扣,也讓他錯失替理論辯駁的機會。安德森的史實箭術會作為Combat Archery運動技巧繼續存在,理論則會繼續等待駁斥或證明。短時間內,這還會是一場「沒有證據證明存在,也沒有證據證明不存在」的邏輯論戰。

編按:本文寫於2019年3月18日,原文在此:

https://medium.com/@ravents645/%E7%BE%85%E8%B3%93%E6%BC%A2%E5%B4%9B%E8%B5%B7-%E4%BF%A0%E7%9B%9C%E7%9A%84%E5%8F%B2%E5%AF%A6%E7%AE%AD%E8%A1%93-1e2fb4a7e96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uginthink的沙龍
4會員
9內容數
Huginthin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8
第三紀元2759年後,不論貴族或平民,洛汗與登蘭德的血脈似乎再次涇渭分明。又或者沒那麼簡單。
Thumbnail
2025/01/18
第三紀元2759年後,不論貴族或平民,洛汗與登蘭德的血脈似乎再次涇渭分明。又或者沒那麼簡單。
Thumbnail
2025/01/11
山民、野人、劫掠者,攻克驃騎國之人。應當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5/01/11
山民、野人、劫掠者,攻克驃騎國之人。應當何去何從?
Thumbnail
2023/08/27
殺入敵陣的武士不慎被擊暈,醒來時只剩一片屍海。其他人都去哪了?
Thumbnail
2023/08/27
殺入敵陣的武士不慎被擊暈,醒來時只剩一片屍海。其他人都去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一位遠近馳名的神射手,名叫楊牧,射箭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從來沒有失手過。有一天皇帝聽到他的傳聞後召見他進宮,想要欣賞他的箭術。找到一個開闊的地方,在靶心上放著一個直徑兩吋的鐵環,想讓楊牧射箭穿過這個鐵環,如果可以成功救賞黃金千兩,如果失敗就取消百戶封地。
Thumbnail
      有一位遠近馳名的神射手,名叫楊牧,射箭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從來沒有失手過。有一天皇帝聽到他的傳聞後召見他進宮,想要欣賞他的箭術。找到一個開闊的地方,在靶心上放著一個直徑兩吋的鐵環,想讓楊牧射箭穿過這個鐵環,如果可以成功救賞黃金千兩,如果失敗就取消百戶封地。
Thumbnail
一提到騎馬打仗,我們腦海中可能出現的場景就是三國演義中,虎牢關前的三英戰呂布,張飛和馬超的幾百回合挑燈夜戰,極其生猛精彩。 但很遺憾,此時此刻,這種馬戰是沒有的。 包括真到了三國時代,這種上將回合製的長兵器馬戰也是沒有的,那都是羅貫中先生為了好看而虛構的。 因為此時馬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而且即便馬
Thumbnail
一提到騎馬打仗,我們腦海中可能出現的場景就是三國演義中,虎牢關前的三英戰呂布,張飛和馬超的幾百回合挑燈夜戰,極其生猛精彩。 但很遺憾,此時此刻,這種馬戰是沒有的。 包括真到了三國時代,這種上將回合製的長兵器馬戰也是沒有的,那都是羅貫中先生為了好看而虛構的。 因為此時馬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而且即便馬
Thumbnail
「師傅,辰時已到,明軍要進攻了。」 少年匍匐在地,手持重弩,靠在岩石上,遠觀險坡下的胡人營寨。 「專心點,瓦格,師傅心裡有數。」 師傅背靠櫸木,半坐著,手舉望遠鏡,腿上擱著算盤。他看了看營寨軍旗擺動,撥了撥算盤,又看了看胡軍的動向,掐指算了算。 「有了,狼背虎腰,八尺,黑鎖衣,騎馬。」 「盯上了。」
Thumbnail
「師傅,辰時已到,明軍要進攻了。」 少年匍匐在地,手持重弩,靠在岩石上,遠觀險坡下的胡人營寨。 「專心點,瓦格,師傅心裡有數。」 師傅背靠櫸木,半坐著,手舉望遠鏡,腿上擱著算盤。他看了看營寨軍旗擺動,撥了撥算盤,又看了看胡軍的動向,掐指算了算。 「有了,狼背虎腰,八尺,黑鎖衣,騎馬。」 「盯上了。」
Thumbnail
李世民向來覺得自己反應過人,不過這一瞬間,高惠通的處理比他更快。 更好。 高惠通吹響的信號,是「部隊收束」。 聞聲者,需向號令來源集合。 如果今天李世民身旁的是任何一名將軍、參謀,都不可能下達這個指令。 一般的做法,肯定是先護送李世民撤退。但高惠通彷彿已經知道李世民在想甚麼。 「戰吧。」
Thumbnail
李世民向來覺得自己反應過人,不過這一瞬間,高惠通的處理比他更快。 更好。 高惠通吹響的信號,是「部隊收束」。 聞聲者,需向號令來源集合。 如果今天李世民身旁的是任何一名將軍、參謀,都不可能下達這個指令。 一般的做法,肯定是先護送李世民撤退。但高惠通彷彿已經知道李世民在想甚麼。 「戰吧。」
Thumbnail
隔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才挖回《繩角》,大概沒關係吧?精彩劇集不怕百回看,而如果有朝一日ViuTV成為過去的榮光,這套劇應該全成為日後模仿的對象。 故事細節暫且擱下了,非常大路的廢青熱血成長路。可是,《繩角》如何講這個故事呢?就十分精彩,香港電影史上近十年都沒見過這樣子的鏡頭運用。 利申,不是攝影專業,只
Thumbnail
隔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才挖回《繩角》,大概沒關係吧?精彩劇集不怕百回看,而如果有朝一日ViuTV成為過去的榮光,這套劇應該全成為日後模仿的對象。 故事細節暫且擱下了,非常大路的廢青熱血成長路。可是,《繩角》如何講這個故事呢?就十分精彩,香港電影史上近十年都沒見過這樣子的鏡頭運用。 利申,不是攝影專業,只
Thumbnail
前言須知 看官沒錯,本文又是曾在故事館更新,閒人多花些心力更新與校稿,偶爾還補足之前的故事一些翻譯失誤等。本次閒人要來介紹歷史世界,那些拔劍與王者的故事,先打預防針,本次沒有要談史記:刺客列傳啊,因此不會出現從王者身上拔下來劍故事,看官請放心。也不會有王子手中劍往慈父身上的故事,請安心閱讀。
Thumbnail
前言須知 看官沒錯,本文又是曾在故事館更新,閒人多花些心力更新與校稿,偶爾還補足之前的故事一些翻譯失誤等。本次閒人要來介紹歷史世界,那些拔劍與王者的故事,先打預防針,本次沒有要談史記:刺客列傳啊,因此不會出現從王者身上拔下來劍故事,看官請放心。也不會有王子手中劍往慈父身上的故事,請安心閱讀。
Thumbnail
前言須知 看官別急著走啊,雖本文曾在故事館更新,當然本次搬遷過程閒人多花些心力更新與校稿,偶爾還補足之前的故事一些翻譯失誤等。 最早寫這篇故事,是身邊女性在看完某韓劇後,一直在談的 拔劍梗...想不到閒人搬家到這幾天,恰逢辦公室的女孩們又耍起Netflix的最值得二刷韓劇 談談那些年被拔起來的劍?
Thumbnail
前言須知 看官別急著走啊,雖本文曾在故事館更新,當然本次搬遷過程閒人多花些心力更新與校稿,偶爾還補足之前的故事一些翻譯失誤等。 最早寫這篇故事,是身邊女性在看完某韓劇後,一直在談的 拔劍梗...想不到閒人搬家到這幾天,恰逢辦公室的女孩們又耍起Netflix的最值得二刷韓劇 談談那些年被拔起來的劍?
Thumbnail
作為最新的羅賓漢電影,《羅賓漢崛起》有著雄心壯志。它既要讓羅賓漢作品耳目一新,同時也肩負一個前所未見的任務--推廣「史實箭術」。一個由電影的動作指導在更早以前發起的運動......
Thumbnail
作為最新的羅賓漢電影,《羅賓漢崛起》有著雄心壯志。它既要讓羅賓漢作品耳目一新,同時也肩負一個前所未見的任務--推廣「史實箭術」。一個由電影的動作指導在更早以前發起的運動......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石中劍》的故事吧! 一個孤兒意外拔出封印在石頭裡的寶劍,藉由法力高強的魔法師幫助,最後成為英明偉大的國王。 2021年上映的奇幻風劇情片《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則以現代電影手法,為這則流傳至今的中世紀傳說再填新意。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石中劍》的故事吧! 一個孤兒意外拔出封印在石頭裡的寶劍,藉由法力高強的魔法師幫助,最後成為英明偉大的國王。 2021年上映的奇幻風劇情片《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則以現代電影手法,為這則流傳至今的中世紀傳說再填新意。
Thumbnail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Thumbnail
中國的武術界不分兵器系統還是徒手系統的技術,都沒有經歷過「政府支持的賽制演化」,頂多在各自交流比試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切磋方式,不然就是尋仇鬧事、古代戰場會用的瞬間奪命技術,面對有殖民列強勢力撐腰的擂台賽制,不得不配合卻又尚未完全適應的情況下,也就敗多勝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