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養份是周遭人的愛與關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工作職場上,看過非常多父母離異的青少年,跟著某一方生活,後來適應不良,又被推到另一方去,另一方可能另外發展家庭,並育有子女或是之前可能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過程,在和孩子的溝通是有困難的,孩子有可能會在兩邊的家庭來來去去,久了,孩子有時可能覺得自己是兩邊家庭的局外人,所以有的孩子後來很早就離開原生家庭,10幾歲歲就出去獨立生活,在缺乏穩定的依附關係及缺乏專門技術能力,太早進入社會的青少年,有的急於去找到情感對象,想成立自己的婚生家庭,成為了小爸爸小媽媽;也有的可能進入了比較複雜的工作職場,培養了一些物質濫用的習慣;當然也有一些靠自己的力量半工半讀....,筆者在職場裡看到各式各樣缺乏父母親和親友支持,孤單成長的青少年。
當然也看過有親人支持之下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遇到了一些困難,但由於這些週遭親人的愛與支持,成為這個青少年克服成長過程障礙的養份。
筆者希望如果你成為了某個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放輕鬆的陪孩子一起成長,如果有需要社會福利資源可以去跟各個地區的社福中心諮詢;如果需要加強自己親子教育的能力,可以去找每個縣市裡面的家庭教育中心;如果自己有一些心裡面的議題需要協助,可以去詢問各個縣市的心理衛生中心相關資源,不要輕易的放棄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也讓被生下來的孩子都可以健康的成長。
avatar-img
0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始停止以同時在做推動很多件工作為榮,當下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才是美好。 真誠細緻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及心理狀態,好好用心的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不囫圇吞棗。 讓24小時就只是24小時。
開始停止以同時在做推動很多件工作為榮,當下只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才是美好。 真誠細緻的面對自己的情緒及心理狀態,好好用心的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不囫圇吞棗。 讓24小時就只是24小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工作中有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有的是自閉症、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非常緊張,深怕孩子比別人家的慢,於是到處求助醫療資源,從對談之間,不難發現他們都很焦慮,孩子如果在感知情緒方面其實是敏感的,就會捕捉到父母的擔憂,然後情緒也變的不穩定、過動的症狀更加明顯。
孩子面臨人際關係、課業壓力及網路影響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常讓他們感到迷惘與焦慮。作為父母,同理孩子的困境並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重要的。本文探討如何幫助青春期孩子認識自我責任,並一起學習在網路中成長。面對挑戰,父母應以包容的態度,引導孩子尋找解決之道,而非單單施壓學業。親子之間的共同探索將是成長的關鍵。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同卵雙生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不經意地被照顧者分成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照顧者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注,並明白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性。即使是擁有兩個主要照顧者的家庭,也可能出現資源不均的問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照顧者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工作中有時會接觸到不同的孩子,有的是自閉症、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很多時候,家長們會非常緊張,深怕孩子比別人家的慢,於是到處求助醫療資源,從對談之間,不難發現他們都很焦慮,孩子如果在感知情緒方面其實是敏感的,就會捕捉到父母的擔憂,然後情緒也變的不穩定、過動的症狀更加明顯。
孩子面臨人際關係、課業壓力及網路影響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常讓他們感到迷惘與焦慮。作為父母,同理孩子的困境並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重要的。本文探討如何幫助青春期孩子認識自我責任,並一起學習在網路中成長。面對挑戰,父母應以包容的態度,引導孩子尋找解決之道,而非單單施壓學業。親子之間的共同探索將是成長的關鍵。
Thumbnail
 以前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常常必須為了處理兄弟姐妹間互相爭寵搶玩具而傷透腦筋。雖然麻煩,但是孩子也在一次次紛爭當中,學會了等待與輪流使用,彼此妥協,相互合作與分享這些與人相處的重要素養。     但是,現在的家庭孩子愈生愈少,獨生子女享盡父母的關愛,要什麼有什麼,世界都繞著自己轉,等到上了學不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很多人從小到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得不讓自己「快速長大」,那是一種自然界生物求生本能,碰到壓力自然啟動進化系統來防禦自己,然而在孩提時期進化過頭,不小心就會成為父母的父母。  A的母親17歲那年嫁給父親19歲生下她,家境貧困又時常目睹母親被父親羞辱家暴,孩子從小被迫接收母親大量的悲傷、哭泣、
Thumbnail
許多屆齡退休的人,若有孩子,年齡都大概已經二三十歲以上,無論仍舊一起生活或是出去工作、結婚生子在外地定居,關係的品質與維持方式勢必會和從前小時候總是天天黏在一起的生活有些許不同。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同卵雙生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不經意地被照顧者分成一個好的一個壞的。面對這樣的情況,照顧者需要提供足夠的支持和關注,並明白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性。即使是擁有兩個主要照顧者的家庭,也可能出現資源不均的問題。在面對類似情況時,照顧者需要理解每個孩子的獨特性,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