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及媒體識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隨著大眾媒體、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能夠迅速的獲得最新一手的資訊,電視、電腦、以及近十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載具的普及,更加速了媒體及網路對我們的影響力,毫無疑問的已衝擊了我們的生活,將我們帶往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媒體及網路等傳播技術之發展一日千里,大量唾手可得的知識、新聞、影音,如果缺乏了媒體識讀的能力,就很容易迷失在這個資訊漩渦中,失去自我判斷與思考時事的能力,甚至是被有心人士或特定立場的媒體操弄而鼓動,進而產生社會對立的情形。而台灣媒體普遍的問題有下列幾項:

一、政治議題過度渲染:

臺灣的電視台為博取特定政治族群的收視率、特定政治團體的廣告收益或特定利益團體的贊助,選擇並擷取對某政黨有利的新聞、或有關這該黨的訊息,造成大多新聞台都有其鮮明的政治立場,而當缺乏媒體試圖能力的人民接觸到這些過度偏頗的訊息時,往往會被這些經過篩選的新聞所引導,漸趨於其新聞台之政治立場,而過度重視節目戲劇張力的政論節目,更激化了其政治立場,造成社會上的政治對立,以及「某黨提名我就投」的盲目現象。

二、社會事件過度報導:

為博取收視率背後龐大的商業利益,新聞台往往過度渲染社會事件,車禍時一窩蜂的拍攝家屬抱頭痛哭時的哀淒場面,颱風時記者不風強雨大的威脅站在洪水中報導淹水深度,地震時重複且大量報導災區滿目瘡痍的景象,殺人或搶劫犯永遠會冠上低收入、低教育程度的形象;這些過度且不適切的報導重複且大量的出現在新聞節目之中,而這些新聞消息真的值得這樣大肆渲染嗎?拍攝車禍家屬痛哭畫面,當自己看到時又情何以堪?颱風時記者不顧生命危險報導,就是敬業嗎?不停重複播報地震災情,就是一種關心嗎?低收入或低教育的人,就會殺人、搶劫嗎?而大肆播報這些新聞,真的能幫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嗎?真的提升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深度、廣度了嗎?

三、娛樂八卦侵害隱私:

為滿足觀眾對明星的偷窺欲,大量狗仔隊便應運而生,打著新聞自由的名號,大量侵犯藝人的私生活,過度膨脹的八卦新聞也成為了許多經紀公司炒作新聞的途徑,卻也覆蓋掉其他重要新聞的版面。

四、國際新聞報導邊緣化:

上述三種新聞的過度報導,嚴重的壓縮、侷限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接收到的國際新聞只剩下好萊鎢鉅片、搞笑逗趣的貓狗、小孩的影片,或是西方主流媒體的翻譯報導,且篇幅大多不大,往往隔天就沒有深入的分析或報導,而放眼國際,位在東歐、 1991 年方才獨立的小國克羅埃西亞(或許還有人不知道這個國家的存在),其國際新聞比例可高達近 70%,而整日喊著國際觀的台灣呢?應該心裡有數吧!
而上述現象如何改善呢?當然就是由從培養越聽人自身媒體識讀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去判斷媒體報導的真實性,看穿新聞背後龐大的商業利益、政治手段,多加收看國際新聞比例較高的節目,提高新聞台製播國際新聞的動力,並藉由多看國際新聞、培養自身關注特定議題的能力,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還有哪裡可以做的更好?
責任編輯:黃子維 核稿編輯:黃琬婷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8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政府每天都在做出選擇,面對人民所交出的權力,政府的選擇卻非總是依循人民的心意。對於這點,孟德斯鳩已經預見並提出解方: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亙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濫用權力的方法,就是以權力約束權力」。
兩年前的脫歐大選,讓英國民眾陷入混亂之中,然而首相梅伊也無法改變選舉的結果。而現在的英國民眾似乎是反悔了,許多人改變了立場,二次公投是給於上次未具有投票權的人表達己身想法。然而不想再次公投的英國首相—梅伊,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
今年年底的縣市長、議員選舉和公投案大概是近期國內新聞報導的最大重點了。不論何種類型的頻道或網頁,多在熱烈討論各縣市逐漸白熱化的選情,閱讀的眾多高中生中,亦有不少年滿18歲,符合公投年齡門檻的讀者。因此,藉著近期美國及國內的兩場重要民主盛事,我們想要談談選舉這件事情本身的目的和價值。
二戰過後,上萬挪威女性因曾與德國士兵有過親密關係,而受到挪威社會舉國上下的歧視性對待,在近日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的活動上,挪威首相索柏格(Erna Solberg)道歉曰:「這些和德國士兵有關係、或是被懷疑有關係的挪威女性都是受害者。」、「在這天,我以政府之名,在此致上我的歉意。」
經歷無數的戰火延燒,這場會議即將來到尾聲。 大小國在這場會議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小國能不能對抗強國,在這場會議最佳利益呢? 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本位思考、人類的自私是常有的事情,但當我們將這些行為視為理所當然時,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只會產生更多的裂痕,當我們總是自視甚高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總是認為對方是需要被教化、馴化的時候,我們就是分裂彼此的兇手。
政府每天都在做出選擇,面對人民所交出的權力,政府的選擇卻非總是依循人民的心意。對於這點,孟德斯鳩已經預見並提出解方: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亙古不變的經驗。防止濫用權力的方法,就是以權力約束權力」。
兩年前的脫歐大選,讓英國民眾陷入混亂之中,然而首相梅伊也無法改變選舉的結果。而現在的英國民眾似乎是反悔了,許多人改變了立場,二次公投是給於上次未具有投票權的人表達己身想法。然而不想再次公投的英國首相—梅伊,下一步又該怎麼做呢?
今年年底的縣市長、議員選舉和公投案大概是近期國內新聞報導的最大重點了。不論何種類型的頻道或網頁,多在熱烈討論各縣市逐漸白熱化的選情,閱讀的眾多高中生中,亦有不少年滿18歲,符合公投年齡門檻的讀者。因此,藉著近期美國及國內的兩場重要民主盛事,我們想要談談選舉這件事情本身的目的和價值。
二戰過後,上萬挪威女性因曾與德國士兵有過親密關係,而受到挪威社會舉國上下的歧視性對待,在近日紀念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70周年的活動上,挪威首相索柏格(Erna Solberg)道歉曰:「這些和德國士兵有關係、或是被懷疑有關係的挪威女性都是受害者。」、「在這天,我以政府之名,在此致上我的歉意。」
經歷無數的戰火延燒,這場會議即將來到尾聲。 大小國在這場會議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小國能不能對抗強國,在這場會議最佳利益呢? 快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本位思考、人類的自私是常有的事情,但當我們將這些行為視為理所當然時,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只會產生更多的裂痕,當我們總是自視甚高的認為自己才是對的,總是認為對方是需要被教化、馴化的時候,我們就是分裂彼此的兇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港府以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這天停止營運,最後一期的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寫著「再會」,這不僅是一份報紙的結束,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終結。 「自由就像空氣,失去後才意識到重要性。」電影《讀報人》講述一段150年前的故事,彰顯資訊傳播的功能與責任,以及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身處在台灣,民眾多少都會知道各大電視台、報紙背後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但是明顯偏向單一政黨立場的電視台,到底會不會影響媒體第四權傳遞真相? 
Thumbnail
談自由軟體,不得不談一個語帶雙關的核心字:free。把 freeware 譯作免費軟體,可謂完全捉錯用神。 在新時代,Microsoft 依然是皇者,不過有人可以/不願作順民,公然「以下犯上」,搶皇者的生意! 這是自由的真義,也是本書精彩的原因。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港府以違反《國安法》為由,迫使《蘋果日報》在2021年6月24日這天停止營運,最後一期的報紙上斗大的標題寫著「再會」,這不僅是一份報紙的結束,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終結。 「自由就像空氣,失去後才意識到重要性。」電影《讀報人》講述一段150年前的故事,彰顯資訊傳播的功能與責任,以及媒體對於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隨著報禁解除、科技進步,各家媒體如雨後春筍出現,求快不求的媒體心態,不只破壞了新聞的本質,更賠上了媒體的社會地位。當網路興起之後,資訊流通速度加倍,但媒體的處境卻更加窘迫。面對廣告縮減、社群平台瓜分大餅,媒體難道就只能就此消亡?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身處在台灣,民眾多少都會知道各大電視台、報紙背後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但是明顯偏向單一政黨立場的電視台,到底會不會影響媒體第四權傳遞真相? 
Thumbnail
談自由軟體,不得不談一個語帶雙關的核心字:free。把 freeware 譯作免費軟體,可謂完全捉錯用神。 在新時代,Microsoft 依然是皇者,不過有人可以/不願作順民,公然「以下犯上」,搶皇者的生意! 這是自由的真義,也是本書精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