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假新聞時代的媒體生態變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拜科技發達所賜,眾多假新聞比起過去更加猖獗,不僅年輕世代逐漸失去對新聞的信任,就連新聞工作者也面臨巨大挑戰,整個新聞生態圈衝擊震盪。要如何透過過去調查新聞的技巧,轉化成為假新聞驗證的方式?抑或是傳統調查技巧要如何轉型應用在科技變化的新傳播生態?
 
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共同舉辦的「2018調查報導工作坊」,7月21日在台大新聞研究所舉辦。邀請資深媒體人一同與會分享。
 
TVBS新聞部副總監 楊樺觀察,現在是新聞環境傾向「情緒傳播」,國外主播播報方式大多非常情緒化,如果沒有情緒表達就無法吸引觀眾注目。在這新聞傳播速度及方式快速變化的時代,每秒都有可能發生變數。短文字夾帶圖片的新聞一時當道,影響力巨大,卻也陷入「新聞風險社會」,新聞來源正確性及圖片真實性受到挑戰。過去花數月,甚至數年調查一則新聞的成本及回收效益難以比較,現今媒體更需要因應不同受眾、載具的需求,調整新聞報導內容及呈現方式。
風傳媒總編輯 吳典蓉分享國外選舉調查新聞的運作,認為比起灑狗血、關注八卦或選舉說詞,選舉新聞應該著重「選情」及「政策」。大多數人關心中央政策,但是地方施政也是關鍵,特別在選前政府通常放利多,用以刺激選票。吳典蓉也提出目前選舉新聞需突破的困境:
  1. 政治兩極化:記者也陷入藍綠之戰,只偏向報導同溫層新聞。
  2. 政治人物習慣使用臉書發言、宣傳:記者很難採訪到政治人物。
  3. 為吸引流量,媒體成為「標題黨」。
 
工作坊最後一位講者,遠見雜誌總主筆 彭杏珠分享,成為新聞報導者應該要對新聞具有熱忱,因為這是一份帶有社會責任的工作。希望能將資深媒體人的經驗及技巧傳承,因為不論時代科技怎麼變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及信任,才是根本。過去擔任記者過程中,因為深度的信任關係,總是能「深喉嚨」面談,取得關鍵情報,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分享的事情,記者若能真實呈現出來反應現狀、甚至推動改變,會覺得與有榮焉。彭杏珠開玩笑說:「記者是在偷東西的人。偷別人腦袋裡面的東西,可以讓你快速的成長。」
很多人擔心未來的變化,但是不論是否有影音或是以何種方式呈現,最重要的還是「內容」、以及「文字力」。調查報導是重要切入點。身為一位調查記者,必須養成當別人跟你講一件事時,不會全然接受,而是以各方面資料訓練自我判斷能力。
人是因為無知而感到害怕,若是了解就不會畏懼,當了解之後,下次再遇到相同議題就會非常有把握。在新聞倫理平衡下,記者要知道哪些是可以寫出來的,而哪些不行。要知道哪些東西該講,哪些東西不用講,這都需要時間及經驗的累積,相對的,若是具備這些實力,就不用擔心無法跟上時代的速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走進房間、站在堆積如山的東西前面,你想不起來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麼多東西?衣服已經滿到塞爆衣櫃、隨意地將衣服丟在床上或掛在椅子上;桌上已經滿到不能再多放,分不清楚要丟掉或是要留下區別是什麼;櫃子裡面有滿滿的東西,從小學時代到現在的書都沒有丟過,還擺滿了朋友送的各種紀念品;地板上有各式各樣紅白藍、牛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年,北韓試射了16次導彈,一次核子試驗,朝鮮半島局勢緊張,聯合國安理會先後四次對北韓進行制裁決議。過了一個新年,從金正恩「新年致辭」的契機中,出現了之後平昌奧運的朝鮮聯隊,甚至被稱為「美女軍團」的朝鮮啦啦隊,及藝術團也傾巢而出,國際媒體爭先報導,北韓從一個恐怖大叔,瞬間變成鎂光燈焦點。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自1980 年代鄧小平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開放經濟特區,中國 GDP 開始以年均10%速度快速增長,個人收入飆升,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富商巨賈的個人勵志故事如雨後春筍,生生不息。
北京大學近期一項研究指出,這個國家 1/3 的財富控制在 1% 的人手裡,而 1/4 不那麼富裕的人家只佔有全中國大概1% 的資產。依照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有兩億人口生活在貧窮門檻之下,每天靠著不到1.25 美元生活。
機械取代的是體力,AI 取代的是判斷。如果人有靈、魂、體的話,機械取代的是「體」,AI 取代的是「魂」,無法被取代的是「靈」。這就是創新工場李開復說,當AI解決了很多「人」的工作之後,人開始做一件事就是「有愛的服務業」。--盧希鵬 《C2B逆商業時代》
由泰德陽光集團旗下加密貨幣交易所 TiDeal 主辦台日韓區塊鏈研討會6/23於 BITZANTIN Taiwan 舉行,與會廠商包含日本區塊鏈廣告交易平台 ACA Network 、遠東航空,以及韓國內容平台 UUNIO。分享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建構新型態商業模式與生態系,打破目前僵固的利潤分配與不
科技變遷速度及人際互動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到企業存在的樣態。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才能跟上改變的潮流,並且提供給客戶「想要」且「需要」的產品及服務。
2017年,北韓試射了16次導彈,一次核子試驗,朝鮮半島局勢緊張,聯合國安理會先後四次對北韓進行制裁決議。過了一個新年,從金正恩「新年致辭」的契機中,出現了之後平昌奧運的朝鮮聯隊,甚至被稱為「美女軍團」的朝鮮啦啦隊,及藝術團也傾巢而出,國際媒體爭先報導,北韓從一個恐怖大叔,瞬間變成鎂光燈焦點。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自1980 年代鄧小平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並開放經濟特區,中國 GDP 開始以年均10%速度快速增長,個人收入飆升,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富商巨賈的個人勵志故事如雨後春筍,生生不息。
北京大學近期一項研究指出,這個國家 1/3 的財富控制在 1% 的人手裡,而 1/4 不那麼富裕的人家只佔有全中國大概1% 的資產。依照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有兩億人口生活在貧窮門檻之下,每天靠著不到1.25 美元生活。
機械取代的是體力,AI 取代的是判斷。如果人有靈、魂、體的話,機械取代的是「體」,AI 取代的是「魂」,無法被取代的是「靈」。這就是創新工場李開復說,當AI解決了很多「人」的工作之後,人開始做一件事就是「有愛的服務業」。--盧希鵬 《C2B逆商業時代》
由泰德陽光集團旗下加密貨幣交易所 TiDeal 主辦台日韓區塊鏈研討會6/23於 BITZANTIN Taiwan 舉行,與會廠商包含日本區塊鏈廣告交易平台 ACA Network 、遠東航空,以及韓國內容平台 UUNIO。分享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建構新型態商業模式與生態系,打破目前僵固的利潤分配與不
科技變遷速度及人際互動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到企業存在的樣態。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才能跟上改變的潮流,並且提供給客戶「想要」且「需要」的產品及服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現代社交媒體使用者經常會被大量抄書仔的內容淹沒, 這些內容雖然精簡,但缺乏真實經驗和深度, 往往會誤導讀者。 以下是幫助你識別和避免這些劣質資訊的三個心態。 ▋心態1 - 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 問問自己,這些內容的來源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近期假新聞和新聞媒體自由議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大眾關注,媒體新聞議題管理上的隱形控制與新聞室社會控制也受到討論。文章指出在社會大眾覺醒媒體識讀並抨擊假新聞假議題的同時,也應該覺察媒體工作者是否能依其自由意志和所掌握的權力程度去篩選議題。文章討論基層新聞媒體工作者是否落入「假自由真控制」的不堪處境。
Thumbnail
呱,不夠看,換個有點內涵的戰將好嗎? 小丑耍低能是吧,呵,不織布種類有幾種都不知道,也敢跟本蛙嗆聲。這些主力就是想要騙你,卻不認真、不用功,他們的資料來源是「經濟日報」,呃,咱們假設記者詳實報導,沒有收公司及主力「黑錢」幫忙炒作。 原文如下,一個字未删,一個字未改~證明「小時不讀書,長大當那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幾乎人人都透過網路作爲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除了透過網路平台取得新聞媒體發佈的消息,也常常仰賴直播節目獲取消息。合法的新聞媒體,大多對於未加查證的消息發佈非常謹慎而且保守,良莠不齊的自媒體則不然。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現代社交媒體使用者經常會被大量抄書仔的內容淹沒, 這些內容雖然精簡,但缺乏真實經驗和深度, 往往會誤導讀者。 以下是幫助你識別和避免這些劣質資訊的三個心態。 ▋心態1 - 培養批判性思維 在面對網路上的各種資訊時,保持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 問問自己,這些內容的來源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Thumbnail
現今的資訊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雜亂,真假資訊交雜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要判斷消息的真實性變得更加困難。有些消息可能只是謠言或誤解,而有些則是真實的事件。因此,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個消息,並且更加積極地尋找證據來支持或反駁它們的真實性。 首先,我們會問自己:這件事情是與事實相反的嗎?也就是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近期假新聞和新聞媒體自由議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大眾關注,媒體新聞議題管理上的隱形控制與新聞室社會控制也受到討論。文章指出在社會大眾覺醒媒體識讀並抨擊假新聞假議題的同時,也應該覺察媒體工作者是否能依其自由意志和所掌握的權力程度去篩選議題。文章討論基層新聞媒體工作者是否落入「假自由真控制」的不堪處境。
Thumbnail
呱,不夠看,換個有點內涵的戰將好嗎? 小丑耍低能是吧,呵,不織布種類有幾種都不知道,也敢跟本蛙嗆聲。這些主力就是想要騙你,卻不認真、不用功,他們的資料來源是「經濟日報」,呃,咱們假設記者詳實報導,沒有收公司及主力「黑錢」幫忙炒作。 原文如下,一個字未删,一個字未改~證明「小時不讀書,長大當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