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軍事事務改革...…的問題(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筆者是認真的,這不是反諷。所以軍事事務改革為何講這麼多,都不提個具體方案出來?因為你在民主國家想要推行改革,要說服的對象就是這種「大部分都不知道,知道無人機就很棒」的民情。覺得可以靠洗媒體洗到民眾支持特定武器的購買,跟推動整個國家從都不想碰軍事改革到願意聽,完全不是同一等級。

承上週,筆者講到,改革方案的提出確實需要專家,但在民主國家中要推動,我們要針對大多數人,畢竟民主國家靠選票,選民如果對改善義務役掃水溝拔草的政見興致不大,對買坦克飛機大砲的反應熱烈,就不要怪政客最後做出讓你翻桌的決定。

誘因決定方向,若我們老以為民眾都是愚蠢的,就當成愚民去欺騙誘導,反對溝通,更有甚者以為民眾就該乖乖聽「我們專家的」,那就不要抱怨到處都民粹。

因為,真的,一般選民就是會對表面工夫大加讚揚──買飛機好棒喔,但是欠飛官怎麼辦?飛官補足了,退伍金跟退伍後的第二人生怎麼辦?退役飛官去管制後投敵的問題怎麼處理?投敵的回來做第五縱隊拉攏又該如何反制?都不知道啦,反正飛機買了就好棒。

截圖自《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

截圖自《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

選民看表面立委沒概念,是要怎麼改?

你以為筆者是在酸?不是,這是現實,就個人有認識的政治人物來說,即便他軍事知識很強,也不敢公開跟選民對嗆,溝通很花時間的,尤其是講解這種一般人不熟的東西。更不要說,國防是中央事務,等到一個有軍事專業的議員爬到立委,都幾歲了。

我們看到的各種軍事立委無能、無知、無恥,是台灣過去數十年的整體結果,不是原因。

那麼,這麼悲觀的情況,軍事事務的改革豈不就是黯淡無光?

的確,但黯淡不代表無望,會無望的另一個原因,是太多人希望一次到定位,覺得沒到他想的定位就是失敗。更多人則是盲信政治人物, 認為他一定可以解決問題,事實完全相反,越被人信任的政治人物,通常就對軍事越沒概念。

而你看到的很多軍事論壇,說多相信哪些政客可以成事,或是接觸過誰覺得他很行或不行……呃,也不能說錯啦,只是跟實際狀況還是有落差。(反過來說也成立,就是軍事論壇上指責哪些立委很蠢,亦不能說這些人就無法成事)

這是在台灣的血淋淋事實。你們以為的軍事專業政客,多數是在一片政治紅海中找到藍海去定位自己,他真的很懂狀況?筆者可以這樣講,不敢說每一個都是,但每兩個人中,一定有一個只是要聲量去蹭的。

唉,就別唉了,我們來談談,軍事事務的改革,到底應該怎麼做。

軍隊是一種企業,它的客人是「想像的戰場」

首先,筆者希望各位讀者,可以在看待軍事的「事務」時,用正常眼光去看,不要動輒想像某種軍工複合體,有幾個陰謀家在那邊「嘿嘿嘿」的討論怎樣分贓利益,當死亡商人超爽。
raw-image

軍隊就是一家超大型企業,裡面有各種部門運作,從產品開發到代理,製造生產到出貨,顧客服務跟產品保固,什麼都有。這也是廢話,現代企業的雛型,管理技術跟發展,都是戰爭催生、軍隊使用後出現的。

但這也不是廢話,多數人並不理解,因為軍隊的原物料到產品,跟一般公司行號不同。正因為指標不同,導致我們很難理解,所以乾脆不去理解,甚至當成一種特別奇怪的存在。忘記的人請回想第一篇,軍事武器的研發到量產都要很多年,這類似從生產到顧客驗收,你小孩都大了,我們一般企業根本不可能做這種規劃。

大致上,軍隊的運作類比企業,要反過來去看。軍隊的顧客就是戰場,是一個虛擬人格,在沒有戰爭的國家,戰場都是一種劇本(Scenario)、假設出的情境,所以顧客反應、產品除錯,很難具體的被解釋。各位可以想成,在台灣這種沒有戰場的國家,產品到顧客使用,也都是虛擬的狀況,這導致一般人更難判斷。

有人會說,武器的顧客就是軍隊,怎麼會這樣比?呃,這是常見的誤解,我們在談的是軍事事務改革,不是武器生產實作,武器的顧客是軍隊,軍隊使用後依照意見回饋。

但國家軍隊這家公司的顧客,就是戰場,或者說是為了保護人民而存在,而保護人民只是一個最終結果,畢竟失敗就沒了,所以軍隊要怎樣確實回饋「顧客反應」、「使用者經驗」?就是打仗。

軍改則是企業專案,買武器只是專案的一部分

總之,若我們把武器開發的概念套進去,忘記軍事事務在台灣,是一種國家全體參與的概念,這種超級巨大的企業組織,武器開發只能算是內部審核,還沒有通過商場實戰。我們要關注的是軍事的改革,不是武器,這點真的要請讀者注意。

搞錯方向,就會以為把武器就定位,其他都沒問題。這種思維就會促成政客,只買表面的武器,至於後面的操作到編制,編制後的預算問題全部都忽略。

實際上國防部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會只管買武器嗎?人家的參謀作業,光是編制人員就夠雞飛狗跳,人員不足要怎麼辦,訓練怎樣排,不夠的怎樣去募,每一項都是花時間寫計畫去推,定期審核成果回饋。

講到這邊,有些讀者或許想到了。對,沒錯,這就是現代企業的專案管理,只是國軍沒有正式的這樣講,但實務運作上大大小小都是計畫,每一個負責專人都是PM。.

台灣中小企業太多,讓我們一般上班族,常常是校長兼撞鐘,技術兼業務,忘了大型組織不是這樣運作的,尤其是軍隊這種階級分明的地方。

所以,軍事事務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認識組織的複雜,承認「自己在意的,在整體上也許沒那麼值得在意」。

用白話文解釋,步兵軍官覺得增加戰鬥、戰術訓練,每天練槍跟城鎮戰模擬,不然打仗會輸。裝甲兵認為坦克火炮要強、裝甲要厚、機動性要高、夜戰能力加強,不然怎麼對抗中國新銳坦克,很容易被步兵抄掉。

但就防區司令的看法,他可能會認為,我們需要的是裝步砲的聯合演訓,所以要多練習協同作戰,裝甲跟步兵兩個單位要好好配合……

然後基層部隊的心理都這樣

然後基層部隊的心理都這樣

可是兩個單位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啊,你總不能一天48小時,還要士兵不休息。那麼當你推了這種要兩邊協作的計畫,會發生什麼事?這事情,就類似兩個不同的生產部門,要合作一款可以匹配的新產品,問題會多大?

「適於戰爭」的軍隊標準到底如何制訂

這不是沒工作過的中學生在那邊想,不就兩個部門開開會討論就好?

不是欸,步兵營跟戰車營的來開會,一個是少校一個是中校,你覺得會發生何事?就算找了一個上校或是中校10級(編:國軍中校依俸祿總共分12級,10級資歷通常很老)的來當計畫主持人,兩邊的人就都會聽話?

主持人是步兵出身,作出的決定就算再怎樣合理,戰車營長只要覺得有部分計畫跟他想的不一樣,一定會覺得這是偏心。如果你找個政戰上校去主持,兩邊的心底都會說來個不懂裝懂的。所以主官為何要輪調,各種單位都要待過,不是沒有道理。

更重要的是品管,兩個部門生產出的東西去品管,標準誰訂?如果是外銷,客戶決定,那大家都沒意見。軍隊的顧客是戰場,沒實戰測試的誰知道,很容易變成各單位認為自己的標準比較合理,這也是為何到後面,常常是實彈測試,或是演習測驗,不然就是去找外國打過仗的標準來修改。

不然還能怎麼辦?

講這麼多,筆者只是想讓一般人了解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軍官都是人,就跟你上班的主管一樣。你也曉得副總技術出身,向來輕視業務,所以業務經理頭就很大,反過來老闆業務出身,總是跟客戶承諾做不到的事,現場生產人員跳腳。

但你說誰是對的?

客戶是對的,只是軍隊的客戶是誰,誰來定義產品好壞?

故,我們真的能夠確定,一直以來相信的那個標準,真的就是無誤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回到寫作上,怎樣的普及文是好的寫法?以軍普來說,就是要一次只講一件事。這前面幾篇講很多,這邊再強調一次,必須一次只講一件事,最忌諱跨太多層次,例如用「步槍性能推論包含裝步砲、空地一體作戰的勝負」。
Thumbnail
回到寫作上,怎樣的普及文是好的寫法?以軍普來說,就是要一次只講一件事。這前面幾篇講很多,這邊再強調一次,必須一次只講一件事,最忌諱跨太多層次,例如用「步槍性能推論包含裝步砲、空地一體作戰的勝負」。
Thumbnail
這集要談一點跟軍事本身可能比較無關的:台灣人的軍事常識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有政治圈的朋友在問,如果想做這類的節目,要如何表達,ㄧ般人比較容易懂?軍事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很多人對軍事的理解,可能就當過兵。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念軍校、沒有當過軍官,其實根本碰不到一點有關戰術的東西......
Thumbnail
這集要談一點跟軍事本身可能比較無關的:台灣人的軍事常識的程度大概在哪裡?有政治圈的朋友在問,如果想做這類的節目,要如何表達,ㄧ般人比較容易懂?軍事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很多人對軍事的理解,可能就當過兵。除此之外,如果不是念軍校、沒有當過軍官,其實根本碰不到一點有關戰術的東西......
Thumbnail
軍隊就是一家超大型企業,裡面有各種部門運作,從產品開發到代理,製造生產到出貨,顧客服務跟產品保固,什麼都有。這也是廢話,現代企業的雛型,管理技術跟發展,都是戰爭催生、軍隊使用後出現的。
Thumbnail
軍隊就是一家超大型企業,裡面有各種部門運作,從產品開發到代理,製造生產到出貨,顧客服務跟產品保固,什麼都有。這也是廢話,現代企業的雛型,管理技術跟發展,都是戰爭催生、軍隊使用後出現的。
Thumbnail
這個系列來談軍事事務改革,個人其實並…沒有很想講,因為複雜的事物要討論出具體方向,最常出現的問題是:「你在工三小(講啥潲)」。當討論A的改革方案,就跟B產生牴觸,若採取ABCDE全盤都顧好的方法,結果大家都不滿意。這導致不少人最後一頭栽到某一項目,不從這開始改一切休提。每個人都說自己是關鍵,這…
Thumbnail
這個系列來談軍事事務改革,個人其實並…沒有很想講,因為複雜的事物要討論出具體方向,最常出現的問題是:「你在工三小(講啥潲)」。當討論A的改革方案,就跟B產生牴觸,若採取ABCDE全盤都顧好的方法,結果大家都不滿意。這導致不少人最後一頭栽到某一項目,不從這開始改一切休提。每個人都說自己是關鍵,這…
Thumbnail
這其實是很妙的問題,最近跟人聊天,尤其遇到「政治類」的事務,反對方最後都是大絕招「你初衷變了」,試圖結束當下回合。 為何很妙?因為,人家是有把初衷說得一清二楚給你聽嗎? 
Thumbnail
這其實是很妙的問題,最近跟人聊天,尤其遇到「政治類」的事務,反對方最後都是大絕招「你初衷變了」,試圖結束當下回合。 為何很妙?因為,人家是有把初衷說得一清二楚給你聽嗎? 
Thumbnail
文化上,怎樣判定一個國家的軍事能量,聽來是很玄的東西,其實不會。筆者舉幾個例子,相信在台灣只要有上班過的都會懂。
Thumbnail
文化上,怎樣判定一個國家的軍事能量,聽來是很玄的東西,其實不會。筆者舉幾個例子,相信在台灣只要有上班過的都會懂。
Thumbnail
上週拿產線當個概念,解釋了軍事技術,要傳授是沒有那麼簡單的,這次來講一下跟經濟相關的。說是經濟,也非經濟學,僅是很單純的後勤補給等延伸觀念,說到底現代各種知識,數百年前都是從軍事需求開始。
Thumbnail
上週拿產線當個概念,解釋了軍事技術,要傳授是沒有那麼簡單的,這次來講一下跟經濟相關的。說是經濟,也非經濟學,僅是很單純的後勤補給等延伸觀念,說到底現代各種知識,數百年前都是從軍事需求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