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初衷變不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其實是很妙的問題,最近跟人聊天,尤其遇到「政治類」的事務,反對方最後都是大絕招「你初衷變了」,試圖結束當下回合。
為何很妙?因為,人家是有把初衷說得一清二楚給你聽嗎?
大部分的反對意見,所謂「初衷變了」,後面都是要接利益至上,想要轉進到「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等等道德性的戰略高地。畢竟,對一般人來說,若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或是瞭解現實運作狀態,那麼還想要獲得戰術性勝利,就只能居高臨下用道德批判。
筆者會這樣講,倒不是想嘲弄,而是多數人都這樣,尤其看到自己學生長大後,也常常幹這類事情。像在臉書上跟同學爭辯,爭到後面發現講不下去,就只能拿非常虛無縹緲的概念擋回去,然後接句「哈哈」,結束這場論爭。

變的到底是什麼?

這種問題,說到底就是該項專業具不具備,或是經驗夠不夠的差異。因為知識不足,無法理解時代變了,因為經驗太少,無法體會運作困難。
用軍事上有點地獄的比喻,欠缺知識,無法理解時代轉變,技術性的成長,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反方的說法會是這樣:
「你這個常勝衝鋒大將軍的招牌該換成烏龜懦夫了,敵軍不僅少於我方,我軍都進入了半包圍陣形,你卻下令全軍就地挖壕溝固守,這像話嗎?」
「什麼?敵軍有機關槍跟鐵絲網,那又怎樣!!!戰爭首要就是犧牲的精神,哪個江山不是用血打出來的,懦夫就是懦夫,為何不敢下令全軍衝鋒?」
「少來!!!!我軍就算都只有長矛又如何?距離百米,脫下盔甲衝鋒不用20秒,一個百人隊頂多死傷一半就可以衝進敵方壕溝,發揮我軍武勇實力,一個打五個,你是不是怕了?」
…………好笑嗎?其實不好笑,因為現實上,這種狀況一直發生,尤其進入現代,工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有些相互影響,事前很難看出。我們原先以為可行的方案,很可能三年後就發覺行不通;或原先覺得辦不到,現在卻好像可以試試看。
所以,初衷變了?這可不,如果我們的初衷,叫做「改善農民生活」,那麼手段從「發補貼」轉成「技術輔導」,有差嗎?還是更好?初心是保護環境,手段從直接抗爭,轉為發展降污技術產業,這難道就是投入財團懷抱?
可相信這套「絕不能變」說法的人,真是不少。

技術改變與「政策髮夾彎」

技術的進步,往往不是線性,而是呈現網狀分布,就算專家也是一樣,通常都是到了相當晚期,才驚覺原來還有另一條路,這又是為什麼?很像下圖的概念:
簡單講,兩種彼此相關性很低的產業,各自在個別的發展上,兩邊的專家都不認為對方有可採用的。但到了第四年,出現了另一種第三產業的技術K,原本兩邊的第四年D跟Y,也不是說完全無關,只是沒有什麼相關,但卻因為K的出現,竟可以讓兩邊技術整合,從而提升個別的技術,從E變成EY、Y成為YD,兼具部分優點,效能超越原本預期的E跟Z。
為何當初想不到?就沒想到啊,一個人是有多少時間,可以全部產業通通深入了解。在沒那麼多時間下,忽略掉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這款整合技術,很可能跟原本這兩個產業相關性極低,從業人員沒事不會去研究的。
所以,這兩個產業的專家都是智障,還是每個人都失去初衷?並沒有啊,初衷就是提高技術、增進效率。既然如此,多了另一種更棒的做法,將之採用,產業水平整合,為何不行?
「當然不行」,因為這兩個產業,若有被政治人物拿來當成政績,那麼就會有敵對勢力,批評不走原本的路線,就是髮夾彎。然後編故事說,轉彎都是因為廠商K是御用的,新的技術EY對某人有利,某高官持有ZD的技術股份。

「圖利」與編故事

這種說法看來好像很合理?的確合理,但通常都是事後編故事。合理的地方在於,產業跟政治分不開,若一個政治人物當選市長,或是進入某個政府職位,基於他的人脈背景,當然會對自己認識的人及相關產業比較熟。跟認識的不能很熟,難道要他去相信一個陌生人才合理?
很多所謂的專業意見相互矛盾,通常都是出現在這種大型技術整合的狀況,尤其是跨領域,對社會造成系統影響的更多時。
我們可以這麼自信,堅持某個技術一定推到底才是對的,中間一丁點的更改都不行?只要改了就是圖利特定廠商?
坦白說,「圖利」是個很好用但不精確的說法,像是全民退稅、消費券,沒人會說這叫做圖利全民。問題總是出在,範圍多小才是圖利特定對象,這有沒標準可言?今天我們說某方案圖利XX業,但XX業全國相關人口有300萬人,這難道就是錯的?
而若是說會損害他產業權益,那這能不能量化一下,不然A產業平均每人損失10元,可以換得B產業每人多賺100元,這在國家整體來說不挺好的?我們開個補貼案給A不就得了?還是這種補貼也是圖利?(編按:司法上當然是以有無違法等要件來判斷「圖利」,但一般評論或日常用語中又是另一回事)

道德高地上最會轉彎

這很妙的,道德性的批判在罵人時超好用,光從道德批判者,都非常有自信自己絕不會變(意思就是自己在知識上不會成長)。
不過經驗告訴筆者,越會把某件事當作永恆不變,某個政治人物說的概念當成永世不得轉變的真理者。
這種人最會轉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人類的行為受限慣習,與你的學習歷程、生活經驗都有關係,而多數的生活技能,都是單線思考就能學到,因果關係很單純。絕大多數人對於這個社會的思維就是如此,他能想到的範圍沒有那麼大,對於影響範圍較大的,也多是用自己身邊的經驗去擴充。
現代社會發展的非常複雜,你以為自己的計畫有整體考量,很有可能根本就沒有,因為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少,才讓你覺得算無遺漏。
上週講到系統性,後來逛到不少延伸的討論,又看到一種很難解釋,但似乎又言之成理,最後變成公說公有理的論調。 這個論調就是,台北市對全台灣的稅收貢獻最大,所以得到較多發展是合理的。另一邊的就罵,你工廠污染在高雄,公司繳稅在台北,哪來的貢獻。反正就是都有道理,但又好像有點沒道理。
科學問題的前提,還是要處理價值觀衝突,不然就是所謂的獨裁,支持民主自由的讀者,應該不會同意。所謂解決問題的方法,到頭來就是你得要處理各式各樣的衝突,不是單純的算帳本,或是有效果就得要做,更不能把問題極端化。
要「認識問題」的第一步,也就是你到底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達成這個目標?境外汙染源我們無法控制,所以應該要把心力放在自己可以做到的地方,也就是降低境內汙染源,這筆者完全同意。所以要花「多少心力」,能否給一個標準? E 上周講了半天都還沒提到怎麼解決問題,筆者需要檢討檢討。 不過,筆者的目的,是透過類似
上周把環團罵了一遍,其實私下還蠻多人來勸的,除了解釋他們環團的苦衷,跟不要惹到一些有時間的閒人,之外更多的是想要把方向導正的。討論後也發現一些有趣的點,就是這篇的開端。筆者是建議,跟之前理論與實務的部分配合看,會比較能夠理解,怎樣有效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抱怨。
人類的行為受限慣習,與你的學習歷程、生活經驗都有關係,而多數的生活技能,都是單線思考就能學到,因果關係很單純。絕大多數人對於這個社會的思維就是如此,他能想到的範圍沒有那麼大,對於影響範圍較大的,也多是用自己身邊的經驗去擴充。
現代社會發展的非常複雜,你以為自己的計畫有整體考量,很有可能根本就沒有,因為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少,才讓你覺得算無遺漏。
上週講到系統性,後來逛到不少延伸的討論,又看到一種很難解釋,但似乎又言之成理,最後變成公說公有理的論調。 這個論調就是,台北市對全台灣的稅收貢獻最大,所以得到較多發展是合理的。另一邊的就罵,你工廠污染在高雄,公司繳稅在台北,哪來的貢獻。反正就是都有道理,但又好像有點沒道理。
科學問題的前提,還是要處理價值觀衝突,不然就是所謂的獨裁,支持民主自由的讀者,應該不會同意。所謂解決問題的方法,到頭來就是你得要處理各式各樣的衝突,不是單純的算帳本,或是有效果就得要做,更不能把問題極端化。
要「認識問題」的第一步,也就是你到底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來達成這個目標?境外汙染源我們無法控制,所以應該要把心力放在自己可以做到的地方,也就是降低境內汙染源,這筆者完全同意。所以要花「多少心力」,能否給一個標準? E 上周講了半天都還沒提到怎麼解決問題,筆者需要檢討檢討。 不過,筆者的目的,是透過類似
上周把環團罵了一遍,其實私下還蠻多人來勸的,除了解釋他們環團的苦衷,跟不要惹到一些有時間的閒人,之外更多的是想要把方向導正的。討論後也發現一些有趣的點,就是這篇的開端。筆者是建議,跟之前理論與實務的部分配合看,會比較能夠理解,怎樣有效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抱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發動戰爭的因果(1)    淨空法師講述 在現代這個時代,哪一個國家要是對別的國家發動戰爭,那叫大笨蛋,那叫愚痴到極處。用戰爭手段處理問題的時候,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二次大戰就結束了,往後不可以再用這種方式。為什麼呢?科學技術發達了,特別是傳媒發達了,今天無論世界上發生一點什麼小事,全世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Thumbnail
如果說科技是一把鋒利的寶劍,這些武林高手們,不斷精進寶劍鍛造技術,讓他更鋒利,也許俠之大者有江湖道義之感,想維護江湖平靜,不認為寶劍會隨易出鞘?但難保它不會傷及無辜! 我認為可以引用經濟學有名的理論「外部性」就是指這個現象;或者金融學上有名的理論提到「代理問題」也直指少數決策者自利本性的現象。
既然連哲學家皇帝也能安排其誕生,那麼政治為什麼會難在本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發動戰爭的因果(1)    淨空法師講述 在現代這個時代,哪一個國家要是對別的國家發動戰爭,那叫大笨蛋,那叫愚痴到極處。用戰爭手段處理問題的時候,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二次大戰就結束了,往後不可以再用這種方式。為什麼呢?科學技術發達了,特別是傳媒發達了,今天無論世界上發生一點什麼小事,全世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Thumbnail
如果說科技是一把鋒利的寶劍,這些武林高手們,不斷精進寶劍鍛造技術,讓他更鋒利,也許俠之大者有江湖道義之感,想維護江湖平靜,不認為寶劍會隨易出鞘?但難保它不會傷及無辜! 我認為可以引用經濟學有名的理論「外部性」就是指這個現象;或者金融學上有名的理論提到「代理問題」也直指少數決策者自利本性的現象。
既然連哲學家皇帝也能安排其誕生,那麼政治為什麼會難在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