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做藝術,也可以追求效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高中畢業,我對人生非常迷惘。

剛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在教務處電腦查榜看到自己上了台大,終於卸下重擔與忐忑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簡短輕盈,卻又無比沈重的問句:

「然後呢?」

「三年來我的人生就為了考上台大而活,現在我考上了,然後呢?」

放榜當下的心情

放榜當下的心情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昆德拉所謂「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人生的意義」就好像小屁孩抽疊疊樂一樣砰一聲垮掉。那一刻開始我活在意義的真空裡頭,我急著想找到意義,每個月找教會的牧師聊天,聊的內容大多都忘了,只記得他曾給的一句忠告:

「生命的成長不能追求效率」

時間快轉十年,我從不紅的喜劇演員換上製作人身份,在新創公司上班,試著學習商業思維,私心地想要將商場學到的方法論,運用在喜劇創作上。我曾經設定目標讓自己去追跑,例如「半年內youtube頻道訂閱要達到1萬人」之類的,但總說不出來哪裡怪怪的,也總是不了了之。

我心裡頭思考的問題是:難道創作就無法追求效率,只能在一片混亂中期望自己能成功嗎?


直到我看到這本書:

作者Nick Winter用三個月寫完這本書,同時完成了17項計畫:創立一間新創公司、發行iphone App、學會3000中文單字、馬拉松訓練、滑滑板、跳傘、讀20本書...並且保持每天8小時睡眠,跟100個朋友出去玩、約會10次,還幫自己量測開心指標從6.3進步到7.3分。就是個瘋子。

作者Nick Winter用三個月寫完這本書,同時完成了17項計畫:創立一間新創公司、發行iphone App、學會3000中文單字、馬拉松訓練、滑滑板、跳傘、讀20本書...並且保持每天8小時睡眠,跟100個朋友出去玩、約會10次,還幫自己量測開心指標從6.3進步到7.3分。就是個瘋子。

書中提出一個經典的動機公式:《動機=(期望*價值)/(分心*拖延)》

Winters在書中提到他的開發App的過程中遇到撞牆期,他發現他的App充滿了bug,但他已經完全失去動力繼續開發了。身為一個生活黑客,他選擇用科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動機公式。從小地方著手,先把可以用的功能做出來(高期望、高價值的工作事項),再來debug(低價值工作事項)。

動機公式

動機公式

重點是,他在安排執行計畫時以「工作時數」作為目標,而非「顧客滿意度」。只專注在他可以控制的事情,也就是他投入多少時間在開發App上,刻意忽略外在成果上他取得初期的成就感,做好這件工作的動機慢慢恢復,並且比之前更加高漲。

這背後的核心哲學是:我們對外部世界是幾乎沒有可控權的,但對於自己的行為與內在有絕對的控制——非常斯多葛學派的思想。


至此,我終於抓出「創作過程」的底層邏輯:「創作要追求的INPUT,而非OUTPUT。」

我認為不論你做什麼創作,作品好壞是完全運氣決定。創作者的責任是完成這個作品並且對作品負責,而非決定作品好壞。一旦按下「發布」按鈕之後,這件作品就與你完全無關,剩下的要喜歡與否,要如何解讀,就是觀眾的課題了。

寫笑話好不好笑、拍YT影片觀看次數要達到多少、做不插電cover翻唱要發幾隻片才能達到年收百萬...完全是觀眾決定,而創作者沒有任何控制權。

raw-image

也因此,我認為執著在作品表現如何,拍出來的影片觀看次數多少,就是執著一個自己完全無法掌控的數字。創作者只能努力做好你的本分,剩下的不是你的課題,是觀眾的。

這不是說我從此不管觀眾意見,只做我想做的東西了。我的意思是,這些作品的數字(觀看、訂閱、收入)只是一個反饋,而非目標。身為一個創作者,你的目標應該是持續修正你的產出、磨練技藝,而非追求數字反饋作為目標。當反饋被誤認為目標時,那就非常危險了。

raw-image

因為當反饋變成目標,你會開始變成一個people pleaser,在每一隻影片懇求觀眾訂閱,每一場表演裡懇求觀眾笑一笑,懇求每一個人喜歡你。

當反饋變成目標,你就是把你的人生意義綁定在一個你完全無法控制的東西上:他人的想法。你可以想像這樣生活十年,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你活得了十年的話。

重申一次,這不代表我們應該完全不在乎這些數字,而是應該區分反饋與目標的差別。也因為這兩者非常容易被搞混,才會導致創作者的自我混亂。畢竟商業思維下,說出「今年要做個五千萬!」是很理所當然的「目標」。

而創作者的世界是一個鏡像世界(李笑來的概念),創作者不應該說「今年要做個五千萬票房!」或甚至說出「今年要辦三場演唱會!」這種參雜任何不可控因素的目標。

創作者唯一能說出口的目標應該聽起來像這樣:「今年要投入2000小時在寫笑話/拍影片/練琴/畫畫...」因為你只有對自己的投入,那些INPUT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剩下那些你所不能控制的成果,我統稱為OUTPUT。

放下那些阻礙你創作的思維吧。

放下那些阻礙你創作的思維吧。

商業思維下習慣管理OUTPUT,不論是KPI、OKR、OGSM、PDCA等任何流派,要看的都是「最後產出的那個數字」,因為「賺錢」是商業的最終目標。

但是創作的最終目標是「成長」,而且是「生命的成長」,也因此,生命的成長的OUTPUT不能追求效率。但是你可以針對「投入在生命成長的努力INPUT」這個節點追求效率。

身為創作者,你可以追蹤這週花了幾個小時在創作,這個月交出幾篇作品,練習了幾場表演。你不需要追蹤這些作品與表演的成績如何,那些都是參雜極大運氣成分的參考依據。你可以根據那些反饋修正作品,但那不是你要追求的東西。畢竟,在你交出作品之後,成功與否,剩下的一切都是運氣了。

其實舉凡牽扯到運氣成分的任何領域都有這樣的特點。例如約會,你如果曾經設定過「一年內找到適合結婚的真命天子/女」這樣的目標,99.9%的機率是以自我痛苦與失敗收場,因為這是追求OUTPUT的思維,真命天子/女的出現與否並非你可以完全控制的。

愛情的本質就是兩個人一問彼此「你等等想吃什麼」,直到一方老死。其實戀愛也沒那麼重要啦

愛情的本質就是兩個人一問彼此「你等等想吃什麼」,直到一方老死。其實戀愛也沒那麼重要啦

但「一年內參加兩次魅力工作坊、認識50個新對象」這樣的目標是你可以完全控制的,你只能要求自己做到自己能做的,剩下全部都是運氣了。

聽起來有點Sad嗎?

好消息是,運氣還真的是一種實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加恩說
232會員
70內容數
我討論「AI 電馭寫作」與「卡片筆記法」。
加恩說的其他內容
2024/06/21
Cleo Abram,270 萬訂閱,曾在 Vox 頻道擔任五年的影像記者,目前獨立製作「Huge if true」科技與科學頻道。󠀠 她的產量不高,一個月才上傳一隻影片,但幾乎每一隻都在 YouTube 上爆紅。 󠀠光是頻道的第一支影片就有 72 萬次觀看。
Thumbnail
2024/06/21
Cleo Abram,270 萬訂閱,曾在 Vox 頻道擔任五年的影像記者,目前獨立製作「Huge if true」科技與科學頻道。󠀠 她的產量不高,一個月才上傳一隻影片,但幾乎每一隻都在 YouTube 上爆紅。 󠀠光是頻道的第一支影片就有 72 萬次觀看。
Thumbnail
2024/06/19
2001 年 1 月美國,一個不務正業的研究生,在網路上幹了一件歷史級惡搞。 󠀠 他發現 Nike 推出了客製化球鞋服務,可以在鞋子上印上任何自己想要的字,於是他下了訂單:他要求 Nike 在球鞋上面印「sweatshop」(血汗工廠)。 󠀠 Nike 拒絕了,原因是「使用不當語言」。研
Thumbnail
2024/06/19
2001 年 1 月美國,一個不務正業的研究生,在網路上幹了一件歷史級惡搞。 󠀠 他發現 Nike 推出了客製化球鞋服務,可以在鞋子上印上任何自己想要的字,於是他下了訂單:他要求 Nike 在球鞋上面印「sweatshop」(血汗工廠)。 󠀠 Nike 拒絕了,原因是「使用不當語言」。研
Thumbnail
2024/05/31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2024/05/31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想終結拖延症?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想終結拖延症?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做到最好? 只要一週沒去上舞蹈課、沒去健身、一項專案沒達成績效,甚至一句話沒講好,都讓你懊悔不已?覺得這樣的自己一文不值,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行?💩
Thumbnail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想做到最好? 只要一週沒去上舞蹈課、沒去健身、一項專案沒達成績效,甚至一句話沒講好,都讓你懊悔不已?覺得這樣的自己一文不值,別人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行?💩
Thumbnail
我自己也當過學生,甚至現在也還是學生。要成為一個比別人厲害的人,要犧牲的事情本來就比一般人多,不過我們是真的只能在比較閒的時候去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或經營自己的興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經營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呢?
Thumbnail
我自己也當過學生,甚至現在也還是學生。要成為一個比別人厲害的人,要犧牲的事情本來就比一般人多,不過我們是真的只能在比較閒的時候去慢慢培養自己的興趣,或經營自己的興趣嗎?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經營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呢?
Thumbnail
喜歡創作的人,有多少人能走上創作之路? 半吊子的喜愛是撐不起職業水準。 興趣當飯吃,去了解自己是"學開心"還是想"當作謀生技能"。 下定決心,人生最怕"將就"及"妥協",堅持做下去就對了。 成功之於我是什麼? 你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是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是? 你理想中的生活是如何? 想要就去做!
Thumbnail
喜歡創作的人,有多少人能走上創作之路? 半吊子的喜愛是撐不起職業水準。 興趣當飯吃,去了解自己是"學開心"還是想"當作謀生技能"。 下定決心,人生最怕"將就"及"妥協",堅持做下去就對了。 成功之於我是什麼? 你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是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是? 你理想中的生活是如何? 想要就去做!
Thumbnail
創作藝術不容易。 《藝術家的正職》就是那本你需要的務實守則指南,幫助我們建立創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創作藝術不容易。 《藝術家的正職》就是那本你需要的務實守則指南,幫助我們建立創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關於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專注在INPUT上,刻意降低OUTPUT的加權比重,創作這條路可以走得更穩。
Thumbnail
關於藝術創作的底層邏輯,專注在INPUT上,刻意降低OUTPUT的加權比重,創作這條路可以走得更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