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如何「賽」出好作品

2022/01/1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記得高中時同學間最流行的一句話:「運氣也是一種實力」,通常適用於遇上毫無把握的選擇題,只能盲猜最後竟然賽中答案的情境。這句話時常伴隨隔壁同學鄙視的眼光一起出現,以及附帶增加下一次考試沒賽中被恥笑的自傷屬性。
長大後出社會,身邊開始出現同事總說著去哪邊祭改,哪邊拜拜很靈,做人要行善積德才能改運。「運氣」似乎從選擇題來到了申論題,從考場來到商場情場,變成身兼靈性與銅臭的東方神秘力量。
記憶卡呢?
難道除了玄學,就沒有別的理解「運氣」的方法嗎?還真的有。
2003年,神經科學家James Austin提出「運氣的四種類別」,我沒有看過原文,只有在萬維綱老師的精英日課專欄看到內容,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對萬老師的一種抄襲或者致敬,也試著說明James Austin對於運氣的分析框架,以及為什麼這對於創作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所以,運氣分為四種。

第一種運氣:盲目的隨機性

基本上就是樂透彩之類,第一種運氣是對於我們來說最沒有用的運氣,為什麼我生下來窮,他生下來富?為何我就是矮,偏偏想追的女生我連肩膀都摸不到(也差太多)。沒有任何解釋,機率而已。
大部分人講到運氣都是這一種,去廟裡改運、跟上帝禱告、捐錢給慈善機構大致上都也是想要這部分的運氣好一點。偏偏,這種運氣在科學上是完全不可控的。玄學上命理老師會說可以,但那畢竟是玄學。

第二種運氣:大量累積的好運

一年發三隻YouTube影片,爆紅的機率就比人家發50隻影片的低;玩攝影每天拍35張照片,一年下來一千張照片中總有十張是值得辦展覽的。喜劇尤其如此,每週寫一百則爛笑話,總有一則會是好笑的。丟掉其他99則,下週繼續寫一百則笑話...如此重複一年,你就會有至少半小時可以表演的材料。
只能說,好的作品還真的是賽到的,但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靠努力去「賽」出來。
事實上這也是James Austin提出的觀點:大部分的發現、發明、創作都是多次測試實驗之下「賽」出來的產物。
ex: 愛迪生有1093項專利;畢卡索總共創作了1800幅油畫、1200件雕娑、2800件瓷器、1.2萬張素描與無法計算的版畫、地毯....;巴哈有超過1000部音樂作品。這些人在成為傳奇之前,都有一段長長的「試錯」過程。
這邊雖然舉愛迪生當例子,但他還是爭議大於傳奇啦...相傳他可能只是一個不斷瓢竊Nikola Tesla的想法的商人而非發明家
這對想要創作的人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
因為在這公式裡面,「天份」不是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在創作的領域中,上天還是公平的。只要提高你的爛作品數量,一定會有少數的好作品。只要你知道什麼是好作品,你的大腦是無法容忍你做出1000份爛作品的。持續地勞動,你就會慢慢修正往好的作品產出。
只是沒有人能告訴你這個持續的過程要多久,有種怪物叫做勤勞的天才,他們可能試誤個一兩年就變成行家,我們凡人只能遠觀不可競爭焉。在喜劇界,熬個五年十年還沒出名都是正常的。
英文中有個片語叫做 “Get your reps in.” ,直譯是「去累積那些次數」。Reps是Repitions,意指健身中每一個動作的重複次數。Get your reps in意思就是要你一次又一次累積你的重複次數,肌肉才會生長。
去健身房只是去自拍的話,就別去了吧
創意的肌肉與健身的肌肉,底層邏輯非常類似。每個人自帶不同的基因(天份),生理極限決定你是否可以練成宇宙先生的大肌肌。但只要肯下功夫,get your reps in,你一定會在常人範圍內有成果。
當然你可能問,難道不會練習一萬次,做出一萬個爛作品嗎?
沒錯,沒錯,就讓認知失調流遍你的血液吧
第二種運氣的底層邏輯運用上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支點,那就是「大腦非常排斥認知失調」這件事。認知失調簡單說就是「眼高手低」:你看的是100分的作品,但做出來是10分的垃圾。大腦是非常不能容忍認知失調的,只要你知道100分的樣子長什麼樣,並且逼自己持續創作,你一定會從10分慢慢修正到逼近100分。
前提是,你必須知道100分長什麼樣子。所以下一個運氣就很重要了。

第三種運氣:認知框架升級

如果腦袋裡沒有準備好高級的認知框架,那高級的機會來了你也認不出來。就這麼簡單。
認知框架不只是讀書變聰明而已,也包括你對你自己的技藝了解深淺。對技藝了解越深,你越看得出「門道」。
高中時,國文老師在穿堂擺了一份全幅的《蘭亭集序》複製品。高一的我每日每夜經過那幅書法,完全不以為意,就是一個裝飾品而已。
高二因緣際會之下我開始跟一位老先生學書法,半年後有天放學經過那同樣的穿堂,我像被雷打到一樣愣住,痴呆地看著那幅習以為常的《蘭亭集序》,手指一筆一捺臨摹著一遍又一遍,回過神一小時半已經過去。我看出了「門道」。
音樂人聽團跟外行人聽團,聽的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喜劇演員去看現場喜劇,笑的次數就是比外行人少,因為內行人看的是技法。
科學史上也充滿第三種運氣。弗萊明發現青黴素,是在洗培養皿時發現有一個小區塊怎麼黴菌沒有長出來,進而判斷那個區塊一定有什麼東西可以殺菌。聽起來像是一種盲目的「賽」到,但是在弗萊明之前,可能有無數個科學家也看到一樣的現象,然後嘩啦啦地把他給洗掉。
對培養皿打個噴嚏就發現了抗生素,夠賽吧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把門道看得透徹不只是單純研究技藝本身而已,也包括對世界、對人性的理解。(這也是我寫部落格的原因,藉由寫作釐清自己的思路)
門道看得越透徹,就看得到越多隨之而來的機會,而你在累積第二種運氣時也比較不會努力在錯的方向。

第四種運氣:人設的原創性

假如你是全台灣研究峇里島甘美朗最透徹的音樂學家,而某天台灣在十三行遺址出土酷似甘美朗樂器的遺跡時(假設啦),有非常高機會這個消息會來到你手上,並且你會是主要研究者之一。畢竟,難不成要找周杰倫來對那樂器呵呵哈兮?
也就是說,你越是特別,越是與其他人不一樣,那些奇異的好東西自然而然就會吸到你這裡。(也可能包括不好的東西...)也就是說,保持原創性,長期來看是會增加好運的。
這個太難翻了...尊重我的權力!!南方公園名言
第四種好運的核心邏輯是:「最稀有的好東西往往要求極其特殊的條件。萬維鋼,2020)」請注意,這裡說的是「特殊的條件」不是「高級的條件」。與職位、官階、收入什麼的都沒有太大關聯,而是你有什麼獨特的點是其他人所沒有的。
我是一個小廢物,何其幸運莫名進入薩泰爾當寫手、進PressPlay當製作人、認識一堆天才強者,可能要歸因於單口喜劇這個標籤。這些都可以被歸類為第四種運氣:人設的特殊性所帶來的機會。

所以,這跟你我有什麼關係?

我是一位創作者,我總是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經營自己、提升我的作品。
每天要寫新笑話時都像是看著空白迷因發呆
創作者成功與否是純然的機率遊戲。了解運氣的結構,就是了解這場遊戲的規則。James Austin四種運氣分析框架給了我們一把奧卡姆剃刀,把所有牽扯到「機率」的領域一次切開來給你分析個徹底。
這四種運氣,對創作者來說可以說是四個經營自己的通用策略:
第一種運氣:盲目的隨機性——拜天拜地沒有太大的用處,專心專注在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比較實在。
第二種運氣:大量累積的好運——運氣是可以藉由努力提升的。單一個作品的結果如何不是我們能控制,但只要不斷持續積累,一定會有好的作品出現。
第三種運氣:認知框架升級——身為一個內行人,把門道看得越透徹,能抓到機會就越多。而把門道看得透徹,就意味著提升自己對「什麼是好的作品」的品味,對本身技藝歷史的了解、以及對世界與人性的了解。
第四種運氣:人設的原創性——講白了,做演員很簡單,做自己難。為了賺錢成為觀眾想要的樣子很簡單,為了自己的原創堅持某種程度的離經叛道很難。但長期來看,是好運的一種的。
第四種運氣是我思考最久的,也是我還沒完全理解的。畢竟,對於藝術家來說,「獨特」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創作者本身都是獨特的。不論音樂、繪畫、表演、文字...你自己定義什麼叫藝術,創作的最終目標不是為了服務市場而存在,是為了實現自我而存在。但飯還是要吃,創作也必須依存市場,在自我實現的路上,服務市場是一種必要的手段。一方是自我實現,一方是服務市場。兩方的拉扯下,堅持成為獨特有時候是好事(觀眾因為你獨特而喜愛你),有時候也是壞事(因為你太獨特而無法被理解,市場不接受)。
辛苦了
但我總相信,創作是一輩子的路。選擇迎合觀眾,那就是成為了藝術服務業(設計師),與創作的本意是相違背的。做自己可能很困難,卻是成為創作者唯一的方案。
祝你好運。
PS:你對第四種運氣的想法是什麼呢?留言或者email給我,我很有興趣討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2會員
81內容數
我是個用幹話抄書的喜劇演員,每天都會發一篇文。 《書不起》,寫給創作者的思維升級電子報。 成為前 3000 位訂閱者 : chiukaun.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