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後,擁有「輸出」的能力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有人提出一個問題,當看完一本書之後要怎麼「輸出」?也就是要怎麼將心得、想法呈現出來?她並不是找上我特別詢問這個問題,而是我在一旁聽到她的問題,便提供了幾個方式,除了我,還有許多人也熱心的提供,在這個學習的團體裡,有人有問題,不管再多小,都有人提出解答。
她表示,她從小受到僵化的思想影響,他人說什麼,她就是聽話、順從,很少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她察覺到這一點,卻又有點茫然,不知道該怎麼突破?有人建議她可以多參加一些讀書會,藉由現場的互動,可以訓練自我思考。
而我提供的是一個人在家裡看完一本書,或是部好電影時,或是參加一場座談會後,可以藉由跟自己的提問、對話,來得到回饋。也就是當大量的內容進入到你的腦袋,要怎麼讓它從自己的腦袋瓜有條有理的列出來?
就像我去採訪時,會接觸到大量的訊息,在採訪的過程中,訊息量是非常龐大的,現場時間有限,根本沒空好好消化,都是等到回家之後整理時才慢慢的消化。但是在看書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因為閱讀的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可以隨時停下來慢慢的「思考」。以提出問題的那個人而言,她表示因為以前都沒有「自己的思想」,所以現在就算看了書(接觸到大量的訊息),也不知道怎麼將它「輸出」(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我建議她的方式如下:
📷
1. 你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你為什麼選擇財經書閱讀,而不是散文?或是你為什麼選擇時尚美妝的雜誌,而不是選擇小說?你為什麼選擇看親子書,而不是烹飪書?在這裡,就很明確了。因為財經、時尚美妝、親子,是你所需要的,或是想要加強、補足這部份,所以你選擇了這些。如此一來,「目標」就很明確了。目標明確之後,對於自己匱乏的部份,就會特別注意了。
📷
2. 遇到「停下來反覆看兩遍以上」的時候。
考試的時候為什麼要劃紅線?因為是「重點」。劃紅線的目地在於「捉重點」,至於什麼是重點?當你看到一本書裡面,有一篇文章,或是幾句話,你覺得很有感觸,會不會停下來?我會停下來看,雖然不會真的拿出紅筆來劃,但在我心中,會讓我「停下來反覆看兩遍以上」的文章或是話,就是重點。
📷
3. 停下來思考。
延續第2點,當我「停下來反覆看兩遍以上」就是在「思考」了。為什麼我會特別思考這篇文章或這段話?是什麼樣的內容打動我的心?或是作者的經驗和我的經驗有雷同,所以我對它產生「共鳴」?這個「共鳴」如果沒辦法用文字整理出來,就用「畫面」,也就是當你看到這裡時,在你腦海浮出的,是你的人生當中哪一個片段?它為什麼會出現在你腦海?這些問題都可以好好想一想。
📷
4. 合上最後一頁「之後」。
看完書之後,你可以花個三十秒,或是一、兩分鐘的時間,將我所說的第2、3點重覆一遍,合上最後一頁,不是思考就停止了,而是再重新整理。這時候,才是我所謂的「消化」。書看完之後,要注入自己的思考、想法,才算內化,才能有所收獲。
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如果想要投資理財,我會選擇跟基金相關的書籍來看,這就是我所提到的第一點。理財書不乏觀念跟實際面,如果我缺乏的是實際面,比如當我看到理財書提到「複利」時,我就會停下來,將複利的這部份多看個幾遍,這就是我提到的第二點跟第三點。
看完書之後,我打算化為行動,例如我開始想要投資,可是書上提到「每個月投資一萬」,但以我現在的能力不可能每個月放一萬到基金市場,所以我選擇三千、五千。這是我看完書之後,把書裡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的實際層面上,而我也不能完全照著書做,因為我的狀況跟書裡所提到的狀況是有差距的,書可以做為「參考」用。這一點,要有辨別的能力。書不是無用,而是要取對你有用的部分。
再以另外一個例子而言:市面上那麼多的心靈勵志書那麼多,你為什麼選擇這本跟人生挫折有關的書,而不是女性在婚姻兩性的書籍閱讀?因為你可能還是單身,或是剛好遇到人生的問題,如失業、失戀等。你拿了這本書閱讀之後,書中的某句話或某個片段,你特別有感,因為你可能在這裡受過創傷,或作者經驗跟你雷同,你覺得心中一團亂,而有人將這份心情一字一句詳述出來,你無疑找到知音,胸口的鬱悶抒解了,你釐清了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最後才是重點,當你看完書,或許你振作了,或許你沒有,因為這本書而改變你的觀念,觀念影響行動,這點固然很好,但看完書之後,什麼也沒做也沒關係,因為讀完書之後,壓力減輕了,有動能面對你每天的生活,就算生活沒有改變,心境改變了,這也是讀書所帶來的成長。
「輸入」之後,要擁有「內化」的能力,然後將它「輸出」,就會覺得自己獲得成長。這裡所提的「閱讀」,還可以改成去學習課程,去參加一場座談會。有時候讀書不一定會將自己再往前推一步,但是,也有可能在讀書的過程中,找了支撐自己信念的內容。
求學時,為了考試或分數而讀的書,如果沒有方法內化輸出,只會越來越壅塞,出了社會,自發性的想要讀書,就要懂得「釐清」,從大量的資訊中找出精華,換言之,書是越讀越清爽,而不是加重負擔。
avatar-img
88會員
290內容數
提供新手創作經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梅洛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寫這麼多,到底有沒有人看?」「我這麼辛苦,又沒有收獲,到底寫這些做什麼?」如果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有人看到你釋出的善意,改變了他的想法,並讓他往更好的方法走,我想,這是對於「寫作為什麼要持續下去」的解答。
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夢想?還是成就感?亦或是為了金錢?要了解,夢想和現實是無法分割的。夢想,需要靠麵包來餵養。
文字為什麼會被認為能夠療癒?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詳述下來,甚至審視自己的痛苦點。
我們不用認為自己是聖賢偉人,會說出什麼至理名言,但至少可以確認自己開口之後,可能會有什麼影響?或是造成什麼傷害?我曾經戲謔的說,有些人只要閉嘴,就是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預留工作天」跟「實際工作天」是一樣重要的事,因為在寫稿的期間,可能還會遇到大大小小,或輕或重的雜事,兩種工作天都是很重要的。
「分享」是傳遞自己的經驗,我曾經怎麼做過,並獲得什麼樣的收獲?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通通可以告訴你。因為只是「分享」,心情就輕鬆很多。再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每個人的天資、吸收程度不同,在分享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收獲,那也很好;如果沒有,因為是「分享」,沒有期待,雙方就沒有傷害。
「我寫這麼多,到底有沒有人看?」「我這麼辛苦,又沒有收獲,到底寫這些做什麼?」如果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有人看到你釋出的善意,改變了他的想法,並讓他往更好的方法走,我想,這是對於「寫作為什麼要持續下去」的解答。
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為了夢想?還是成就感?亦或是為了金錢?要了解,夢想和現實是無法分割的。夢想,需要靠麵包來餵養。
文字為什麼會被認為能夠療癒?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心情詳述下來,甚至審視自己的痛苦點。
我們不用認為自己是聖賢偉人,會說出什麼至理名言,但至少可以確認自己開口之後,可能會有什麼影響?或是造成什麼傷害?我曾經戲謔的說,有些人只要閉嘴,就是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預留工作天」跟「實際工作天」是一樣重要的事,因為在寫稿的期間,可能還會遇到大大小小,或輕或重的雜事,兩種工作天都是很重要的。
「分享」是傳遞自己的經驗,我曾經怎麼做過,並獲得什麼樣的收獲?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通通可以告訴你。因為只是「分享」,心情就輕鬆很多。再來,「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每個人的天資、吸收程度不同,在分享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得到很好的收獲,那也很好;如果沒有,因為是「分享」,沒有期待,雙方就沒有傷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這本書跟[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同一個作者,不過是比較早的作品。我是想試試「作者月」,如果讀同一個作者的書,會不會比較了解作者的想法。再來就是覺得自己閱讀的速度不快,還要一邊輸出寫筆記,寫出來的也很凌亂,想知道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筆記整合或是增加思考...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明白輸出的重要性,但一直無法督促自己輸出資訊,以致他人感到意外。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觀念,發現輸出是為了讓自己輸入的內容更加深刻烙印在大腦上,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通過實踐,我開始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