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態的3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簡單的3個閱讀心態,讓閱讀更高效又美好
不要忘記閱讀的純粹

為什麼要作筆記

學生時期,抄著老師在黑板上所寫的重點,是為了通過考試,出了社會,作筆記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閱讀可能是興趣使然,但大多數都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問題,讀了這麼多書,有些可能淡忘了,有些還記憶深刻,或是在淡忘之際能夠回頭檢視自己的筆記快速回到當初的狀態,我想這就是筆記存在的重要性。
作筆記是為了避免遺忘,更重要的是往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知道去哪裡找到自己所做的筆記。在 《知識複利》書中提到,知識品質的重點在於,提升知識間連結的品質,碰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至於這項知識的細節,你只要知道去哪篇筆記能夠取得相關的內容。
另外,寫筆記是一種是內化知識的過程,學習用自己吸收的,寫下來,融會貫通,才能轉化為自己所用的資產,為了測試自己的筆記有沒有用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分享,他人透過你的分享,能不能達到跟你一樣的理解高度。

你不需要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

這個出發點是釐清你的閱讀動機,心態調整則是你永遠讀不完所有的書

釐清你的閱讀動機

假設你不是在賞析一本書或是讀小說,需要循序漸進建立整體的故事觀,而是想要從書中獲得某些幫助你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觀念,有些章節你的共鳴可能很深刻,這些章節就是需要你仔細咀嚼的,有些章節則是你已經在實踐這些觀念,可以快速瀏覽或是跳過。
最後則是沒辦法引起你共鳴,或是影響你的現實行動的,作者的想法有可能與你有出入,或是內容太艱深難懂,沒必要現在就強迫自己理解所有內容,如果覺得真的很想突破,標記起來,往後遇到類似的現實問題時,再來翻閱,也許就能有所突破,甚至有新的理解。

你永遠讀不完所有的書

在瓦基與104職涯訪談的高效閱讀中提到分享他一年讀一百本書的過程及心得,說道沒有制定讀幾本書的目標,但是制定了要產出一百則讀書心得的目標,怎麼樣定義讀完呢? 如果讀1小時能夠寫出心得嗎? 不能,那寫出心得就是一個很好衡量讀完一本書的方式。
不需要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這件事對於想完食一本書的人會很抗拒,對於我自己很反直覺的是,害怕錯過什麼重要的想法與觀念,或是沒辦法理直氣壯的說自己讀完這本書,只因為想要完整的紀錄讀書心得,以便能從此將這本書束之高閣。
事實上是,這些很重要的概念在書中會重複出現,或被當作總結再度提及。
我們身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反而不是去擔憂錯過什麼資訊,而是放下執著,去擁抱更多的書。

不要忘記閱讀的純粹

我閱讀時有作筆記的習慣,看到某個重要章節,想要馬上紀錄下來,而絞盡腦汁整理筆記,有時於通勤時間閱讀,手邊不方便紀錄,反而會讓我覺得躁鬱,更忘記享受閱讀沿途的美麗風景,無法好好享受順暢不停閱讀的感受,於是我改成將重要的章節頁碼記錄在手機內,事後在第二次閱讀時,更能好好的寫下自己心得。
閱讀回歸原點,可以是徜徉在無邊際世界的神遊,也是尋覓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抑或充實自我的滿足感,總之,閱讀這件事不應該是帶給你壓力或是不好的感受,才能夠開啟正循環,讓你一再的想要再次徜徉書海。
你有什麼特別的閱讀心態或閱讀技巧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也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
avatar-img
8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鉉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受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書摘以及閱讀前哨站所寫的讀書心得啟發,我才發現過往筆記所寫都不是自己吸收後的想法,而是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段落,這樣的結果最終只是單純的紀錄,沒有內化透過自己的想法輸出的稱作不上”心得”。
《First Love 初戀》是由宇多田光的歌曲《First love》啟蒙而發想的故事。劇情講述也英和晴道相戀,長大後卻因為一些變故而分開,場景不斷在現在與過去的穿插,逐步揭露彼此人生的起伏跌宕,昔日分開的原因也逐漸浮上檯面
受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書摘以及閱讀前哨站所寫的讀書心得啟發,我才發現過往筆記所寫都不是自己吸收後的想法,而是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段落,這樣的結果最終只是單純的紀錄,沒有內化透過自己的想法輸出的稱作不上”心得”。
《First Love 初戀》是由宇多田光的歌曲《First love》啟蒙而發想的故事。劇情講述也英和晴道相戀,長大後卻因為一些變故而分開,場景不斷在現在與過去的穿插,逐步揭露彼此人生的起伏跌宕,昔日分開的原因也逐漸浮上檯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看到「海雲繼夢法師」的一則影片,大意是: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多看人優點,少看人缺點。 由此受到啟發,聯想到讀歷史,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閱讀歷史? 譬如地上有糞便、黃金。 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會去撿黃金,而捨棄糞便。 黃金者,人之優點。 糞便者,人之缺點。 多看別人的優點,將之吸納成
Thumbnail
當你看到很喜歡的物品,是不是習慣性會看一下價錢,再決定要不要買?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非買不可嗎?如果真的很高價,有沒有問過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買得起?本篇分享改變「我買不起」的匱乏心態,取自書籍《Money Isn’t the Problem, You Are》之摘要。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改變金錢心態來實現財務自由,特別適合對FIRE(財務獨立、提前退休)感興趣的讀者。文章分享了幾個關鍵概念包括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智慧消費、打造安全的投資組合及水桶調節方案等實踐技巧,希望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財務,提升生活品質,從而更接近財務自由的目標。
Thumbnail
書中分享《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重點整理,包含存錢、財富是看不見的資產以及自由,亦提及來不及分享的長尾效應、預留犯錯空間,期待閱讀完文章的人都能有更好的理財觀念,並推薦大家有閒暇之餘可以完整閱讀。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Thumbnail
《致富心態(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書從理財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金錢的意義。小編在重覆閱讀兩次後,彙整書籍18節重點,帶領大家踏上一段致富心態的探索之旅,也願我們都能夠重新審視對財富自由的本質,洞察金錢心理學的世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看到「海雲繼夢法師」的一則影片,大意是: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多看人優點,少看人缺點。 由此受到啟發,聯想到讀歷史,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閱讀歷史? 譬如地上有糞便、黃金。 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會去撿黃金,而捨棄糞便。 黃金者,人之優點。 糞便者,人之缺點。 多看別人的優點,將之吸納成
Thumbnail
當你看到很喜歡的物品,是不是習慣性會看一下價錢,再決定要不要買?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非買不可嗎?如果真的很高價,有沒有問過自己要怎麼做才能買得起?本篇分享改變「我買不起」的匱乏心態,取自書籍《Money Isn’t the Problem, You Are》之摘要。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如何通過改變金錢心態來實現財務自由,特別適合對FIRE(財務獨立、提前退休)感興趣的讀者。文章分享了幾個關鍵概念包括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智慧消費、打造安全的投資組合及水桶調節方案等實踐技巧,希望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財務,提升生活品質,從而更接近財務自由的目標。
Thumbnail
書中分享《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重點整理,包含存錢、財富是看不見的資產以及自由,亦提及來不及分享的長尾效應、預留犯錯空間,期待閱讀完文章的人都能有更好的理財觀念,並推薦大家有閒暇之餘可以完整閱讀。
「啟發筆記」由「摘錄」+「 自由寫作 」兩個部分構成。 「摘錄」的部分是指你閱讀的「文章」「書本」上的原汁原味內容, 你需要將原文一字不漏照抄,以避免斷章取義或者轉述上出現落差。 而「自由寫作」則是你做完「摘錄」後, 馬上紀錄自己心中的想法, 抓住自己各種念頭, 用寫作讓他們現形成文字,
1. 追求整本書讀完 - 很多學生會執著於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卻忽略了是否真正吸收了書中的重要知識點。這種追求完美的閱讀方式容易讓人感到壓力,反而無法從閱讀中獲得真正的啟發與樂趣。其實,與其專注於讀完每一頁,不如專注於書中對你有啟發的部分,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你的時間和精力。 2.
Thumbnail
《致富心態(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書從理財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索了金錢的意義。小編在重覆閱讀兩次後,彙整書籍18節重點,帶領大家踏上一段致富心態的探索之旅,也願我們都能夠重新審視對財富自由的本質,洞察金錢心理學的世界。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作筆記,但千萬不要狂作筆記。這是在講啥?簡單說,如果真的想要讀懂一本書,至少讀懂一些,那筆記就是必要的行為。但整本書寫滿密密麻麻的筆記就沒必要,除非你是大學生,下個月要期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