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的書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傳播史、傳播理論與科技中介傳播專區

《人際網絡解密》(The Human Network)

本書是當代網絡經濟學大師馬修.傑克森(Matthew O. Jackson)的著作,作者用淺顯易懂的口問解釋「人際網絡如何影響人類社會」。書中有談論到人際網絡對於傳染病的影響,十分貼合疫情下的世界。

.

《傳播大師》(Masters of Mass Communication)

一直以來,傳播學的定位十分模糊,甚至經常被詬病「傳播有甚麼好學的」然而,傳播學也有許多大師,他們在形成傳播學與其相關學科的領域中,提出許多有價值的理論,為學術研究做出重大貢獻;這些理論,或有不同爭議,但都在傳播研究中提供不同的價值。本書可作為初逢傳播的學生入手的讀本。

.

《McQuail’s 大眾傳播理論》(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當代傳播理論研究的著名學者 McQuail 所編著的大眾傳播理論,書中涵蓋傳播的研究如何興起,傳播在歷史上如何演變以及現今科技如何中介當代的傳播環境。本書可做為研究傳播史以及專研於傳播理論研究的人閱讀。

.

《觀光客的凝視 3.0》(The Tourist Gaze 3.0)

本書為同名著作的第三版,書中討論觀光的形成以及觀光對於在地文化的影響。重點皆具焦在「觀光客的凝視如何改變了地方的生態?」全球化之下的旅遊業正默默地改變當地的文化變遷,讓每一個觀光客一落地便踏進事前塑造好的舞台之中。

.

《電腦中介傳播》(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這一本是我做為研究科技中介傳播的教科書。電腦中介傳播是一容易平易近人但由學術界所領導的學門,探究線上人類傳播的本質以及網際網路在國際化脈絡下對認同、關係與社群的影響。書中提供了很多過往學者在該領域研究的論文連結,若是對於電腦中介傳播有興趣,肯定能從中收穫甚多。

📚📑📝:科技史、社會學以及社會變遷專區

《媒體失效的年代》(Geeks Bearing Gifts)

網路如何改變傳統媒體以及新聞業者的生態,以及新聞應該如何轉型?本書的作者以資深記者兼學者的角度剖析當代媒體如何瓦解以及未來可能的走向。

.

《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なぜ日本は若者に冷酷なのか)

這一本書是日本著名的社會學家研究日本社會階級下滑的現象,雖然書中專為日本民族所描述,然而,書中仍有不少論述值得台灣社會借鑒。

.

《The Idea of a Social Science and its Relation to Philosophy》

這一本是爾然在二手書攤買到的,主要論及如何以哲學詮釋社會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形成路程?作者為英國著名哲學家維根斯坦的學生,因此本書不少分析的方法有著維根斯坦的軌跡。

.

《老科技的全球史》(The Shock of the Old)

一項科技要能獲得相當廣泛的使用,距離其發明必然已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然而,大多數的科技史研究乃至通俗文化都把焦點放在發明、創新以及新科技早期的應用,這使得我們對於科技與社會的關係以及科技在歷史上如何發揮作用,理解有所偏差。

.

《科技渴望參與》(Engaging the Public)

大二下的暑假接觸到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科技與社會研究)這一本是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普及讀本,內容為多篇學者的論文叢集,以通俗的釋例讓讀者了解科技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

.

《綁架本能的世界》(Engaging the Public)

這一本的定位雖然是生物學,而作者本身也是從事相關的研究。然而,這本書我認為可以作為當代資訊社會如何利用書中所提及的「超常刺激」讓人們習慣接受高刺激的來源,享受在其中也逐漸讓自己麻痺。

📚📑📝:文學、短篇小說以及語錄專區

《呼吸》(Exhalation)

《呼吸》是美國作家姜峰楠的短篇小說集。這一本小說集仍是以科幻作為創作主軸(Sci-Fi),比起姜峰楠前幾本以命定論以及自由意志作為文學的命題,這一本相對好讀,可做為睡前的科幻讀本。

.

《我們幹過的蠢事》

這一本是系上的學長極力推薦的長篇小說集。賀景濱的小說世界可謂極其魔幻且超脫現實,然而,卻又戲謔地諷刺了人類的科技現況。《我們幹過的蠢事》是一本十分挑人的書,你要不一翻就會愛上,要不就是連看都不想看。

.

《機械時代》

前文策院院長胡晴舫的短篇小說集,書中46則故事每一篇都是極短篇,卻又深刻描寫了科技時代下的人類關係。如圖書中〈我愛你〉所述:機械時代的愛,可能存在於虛幻的網路,而「正是因為你完全不存在,我才能夠如此愛你。」「你的真實存在,只會讓我奄奄一息。」

.

《赤腳小羅漢》

這一本是國小退休校長吳家勳的懷舊著作(也是我的專案受訪對象)《赤腳小羅漢 ─ 霄裡溪畔的童年》是一本充滿野趣的童年記錄。它紀錄早期社會的質樸溫情、栩栩如生的鄉情記實,以及來自久遠年代裡的許多傳說與故事。透過家勳校長溫柔敦厚的筆觸,童年的記憶在時光的長河裡流淌,讓人彷彿看見那河水中閃現的粼粼波光。

.

《孤獨一個人的狂歡》(Book of Solitude)

這是我第一本語錄系列的書,這一本的主題關於孤獨,全書中英對照。可以讓讀者穿越古今中外各個文人雅士在孤獨漩渦中的心境。

.

《絕望名人卡夫卡的人生論》(絶望名人カフカの人生論)

第一次認識卡夫卡(Franz Kafka)是透過〈變形記〉,卡夫卡在文學創作界是出了名的悲觀,這一本收錄卡夫卡的語錄也是黑暗面滿滿,保證讓你看完對人生了無希望。

📚📑📝:物質文化以及藝術創作專區

《擺放的方式》(Arrange of Things)

這一本充滿插畫的讀本講述的是關於視覺文化的創作,可以說是「物件的修辭學」或是「視覺文化的詮釋學」。

.

《物裡學》

人不僅創造了各式各樣的物件,同時也被各式各樣的物件,塑造了自己。是以,我們對待事物的方式與態度,也會展現出我們和他人與自己的關係。李明璁老師的「物件筆記」散文集收錄了他觀察生活中各個物件所得的發現。一方斗室,也能有一片物件的天堂。

.

《馬格利特虛假的鏡子》(Rene Magritte: The Revealing Image)

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半自傳作品,書中收錄了許多馬格利特蒐藏的作品,同時也詳細描述了他如何與超現實主義結緣。

.

《資訊》(The Information: A History, a Theory, a Flood)

加拿大傳播理論學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曾說:「人類從食物採集者變身為資訊採集者。」六十年前的如是說,放到而今的資訊社會卻依然刻劃得十分精確。科普作家葛雷易克(James Gleick)帶著讀者爬梳資訊的概念如何產生,以及在這一段資訊洪流中我們能怎麼認識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16會員
253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1/21
2025/01/21
2024/09/24
《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是我整個暑假最愛的一本書,不僅是因為我很歡芬奇的電影,也包含他的電影風格、精緻的軌道運鏡,經常打破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架,自成一種「芬奇的黑暗寫實」風格。
Thumbnail
2024/09/24
《解謎大衛.芬奇:暗黑系天才導演,與他眼中的心理遊戲》是我整個暑假最愛的一本書,不僅是因為我很歡芬奇的電影,也包含他的電影風格、精緻的軌道運鏡,經常打破傳統類型電影的框架,自成一種「芬奇的黑暗寫實」風格。
Thumbnail
2024/09/17
2024/09/17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線上直播,是實體宗教活動的「延伸」 社科小常識:媒體理論家麥克魯漢(McLuhan)提出,「媒體即人類身體的延伸」 應用小撇步:社群媒體有強大的影響力,是過去任何媒體所不能相比的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線上直播,是實體宗教活動的「延伸」 社科小常識:媒體理論家麥克魯漢(McLuhan)提出,「媒體即人類身體的延伸」 應用小撇步:社群媒體有強大的影響力,是過去任何媒體所不能相比的
Thumbnail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2009_時報出版
Thumbnail
作者:村上春樹 譯者:賴明珠 2009_時報出版
Thumbnail
*鬆散無序筆記文,慎讀 近兩年的疫情,固閉居家,隔絕中僅能在互聯網中連結世界。 期中,關注了在地社區的三个领域。即(表)演藝(術),社區(產業),還有中(華)文(化)。初旨,前者是與本身事業相關,再者是觀察社會動向,而後則是大環境的氣氛。 說著的是—建築圈。 「公共性」
Thumbnail
*鬆散無序筆記文,慎讀 近兩年的疫情,固閉居家,隔絕中僅能在互聯網中連結世界。 期中,關注了在地社區的三个领域。即(表)演藝(術),社區(產業),還有中(華)文(化)。初旨,前者是與本身事業相關,再者是觀察社會動向,而後則是大環境的氣氛。 說著的是—建築圈。 「公共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