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讀書人選書】從小說的複眼 看見我們假裝看不見的現實—《複眼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其實自然並不殘酷。至少沒有對人類特別殘酷。自然也不反撲,因為沒有意志的東西是不會『反撲』的。自然只是在做它應該做的事而已(後略)⋯⋯」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但實的卻是災難的部分。


在談論自然與人類的小說中 鑲嵌的「瓦憂瓦憂」寶石

如果說《苦雨之地》是關於語言與溝通、《單車失竊記》是關於台灣歷史與本土產業興衰、《天橋上的魔術師》是關於老台北人的魔幻記憶,那《複眼人》這部由一篇關於垃圾島撞擊台灣的長篇小說,與訴說追蝶人回憶的短篇小說構成的作品,所談的或許可歸類成科學、人類及自然間的衝突。儘管精湛的自然書寫、口吻輕柔卻隱含一點抑鬱的特色依舊,但在長篇作品中由吳明益創造的「瓦憂瓦憂」這顆寶石,卻讓《複眼人》顯得更加與眾不同。

瓦憂瓦憂人相信世界就是海,而卡邦(瓦憂瓦憂語中「神」的意思)創造了這個島給他們,就像在一個大水盆裡放了個小小的空蚌殼。瓦憂瓦憂島會隨著潮汐在海裡四處飄移,海就是瓦憂瓦憂人的食物來源。但有些種類是卡邦所化身的,比方說被稱為「阿薩摩」的一種黑白色交雜的魚,便是卡邦派來隨時窺探、試探瓦憂瓦憂人的,因此被瓦憂瓦憂人歸納為不能吃的種類。

一個因為貪婪而受難的民族,有著自己的語言、神話、信仰,及各種無法想像的風俗,縱使在其他作品中也有魔幻的劇情,但瓦憂瓦憂卻是少見,完全虛構的存在。而因為這個特別的民族,也讓書中的台灣島民有了另一個比較的對象,除了使常見的「原住民—平地人」、「自然—開發」光譜變得更為複雜,也藉由三者(平地人、原住民及瓦憂瓦憂)間的交會,在這本探討環境的作品中,創造了更多層次與衝突點。

當然,書名既然是「複眼人」,複眼人的角色想必吃重,除了貫穿於兩作品外,它全知全能,卻又自外於世界之外,可說是神、自然的化身,卻似乎又只是個旁觀者。相當於《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魔術師」,作者賦予它在小說中關鍵的身份,卻又難以說明它具體是什麼,而這也正好緊扣著整本作品對於人類與科學求知的反思。

Why? Why? Why?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I think you land people waste a lot of time asking yourselves why

(我認為你們這些岸上的人浪費了大把時間在問自己為什麼)

                              —〈海上鋼琴師,1998〉


因為求知而進步 人類卻也因此失去自我

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在船上長大的1900不懂為什麼岸上的人總喜歡追根究底,反而錯過了享受的機會;對於筆者而言,《複眼人》中似乎也呼應著這樣的說法,在探討人類造成生態浩劫的同時,作者似乎也質疑著人類總是想要「解釋」各種現象,卻在過程中遺失了對自然的崇敬,甚至想要藉由創造科學、經濟等工具,證明自己握有主導權,最後迷失於其中,直到災難發生才了解自我的渺小,並且引來反噬。

「複眼人」如其名,它的眼睛就如同無數個小窗口,讓望進去的人們能夠看見世界的百態,而《複眼人》這本作品或許也是一個類似的存在,只是藉由小說中的情節,讀者同時能夠看見的是正在發生的現在、虛構卻近似於過去的民族,與很有可能在未來出現的災難,另外還有一些空白的部分,則是讀完這本書後,我們又會如何的各種選擇當中,繼續接下來的人生。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7eRWa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ZrXzKa

博客來:https://reurl.cc/g0ZEVQ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Ddm8zj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OpVeZ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8會員
411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憤世嫉俗的大海上,這本書是這個世界所需堅固不沉的救生艇。」 人們趨向相信人性險惡,但這樣的認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媒體與虛構作品形塑,因為恐怖和可怕才能吸引人們……
Thumbnail
「在憤世嫉俗的大海上,這本書是這個世界所需堅固不沉的救生艇。」 人們趨向相信人性險惡,但這樣的認知,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媒體與虛構作品形塑,因為恐怖和可怕才能吸引人們……
Thumbnail
這是本奇幻小說,但台灣讀者看來,可能不覺得奇幻,倒有幾分真實。 故事剛開始寫一個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時,居民的風俗民情,其細膩的程度,讀者會誤以為身歷其境。
Thumbnail
這是本奇幻小說,但台灣讀者看來,可能不覺得奇幻,倒有幾分真實。 故事剛開始寫一個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時,居民的風俗民情,其細膩的程度,讀者會誤以為身歷其境。
Thumbnail
小說 #複眼人# 與高低文明: 高文明往低文明處壓迫的線性,在『複眼人』裡反了過來,來自貧瘠「瓦憂瓦憂」島的「阿特烈」,以“登陸”之姿,遇上文明社會裡的「阿莉思」,說不定是作者提出的一種反思。於是,高文明與低文明要如何界定呢?......
Thumbnail
小說 #複眼人# 與高低文明: 高文明往低文明處壓迫的線性,在『複眼人』裡反了過來,來自貧瘠「瓦憂瓦憂」島的「阿特烈」,以“登陸”之姿,遇上文明社會裡的「阿莉思」,說不定是作者提出的一種反思。於是,高文明與低文明要如何界定呢?......
Thumbnail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Thumbnail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Thumbnail
苦雨之地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作者: 吳明益   繪者: 吳明益, 吳亞庭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689274 叢書系列:文學森林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
Thumbnail
苦雨之地 The Land of Little Rain 作者: 吳明益   繪者: 吳明益, 吳亞庭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689274 叢書系列:文學森林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
Thumbnail
《月的另一面》李維史陀 著 十年前在某一間誠品買的書,幾乎是看到書名就心動,月的另一面,隱藏而尚待揭露的部分,未知並非黑暗,只是光還沒照射進來,純粹是雙眼缺乏辨識的能力,而非被視物的無價值。
Thumbnail
《月的另一面》李維史陀 著 十年前在某一間誠品買的書,幾乎是看到書名就心動,月的另一面,隱藏而尚待揭露的部分,未知並非黑暗,只是光還沒照射進來,純粹是雙眼缺乏辨識的能力,而非被視物的無價值。
Thumbnail
海龍王彼得曾經說過「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助你」,沒錯,《在名為未來的波浪裡》你只要懂原子,原子就會邦妮(嗯?),海就是能這樣賦予我們無垠的想像。 ----本月選書人|鄭麗君/前文化部部長
Thumbnail
海龍王彼得曾經說過「只要你懂海,海就會幫助你」,沒錯,《在名為未來的波浪裡》你只要懂原子,原子就會邦妮(嗯?),海就是能這樣賦予我們無垠的想像。 ----本月選書人|鄭麗君/前文化部部長
Thumbnail
自然書寫是用墨筆精煉大自然、是用足跡踏遍稿紙、是用文字鏡頭將腦中所想,無關虛實,紀錄出一部部自然生態紀錄片。
Thumbnail
自然書寫是用墨筆精煉大自然、是用足跡踏遍稿紙、是用文字鏡頭將腦中所想,無關虛實,紀錄出一部部自然生態紀錄片。
Thumbnail
人類是否曾經能夠理解萬物?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失去與萬物對話的機會?雖然擁有共同的語言,人類之間又真的能夠理解彼此到多少程度? 
Thumbnail
人類是否曾經能夠理解萬物?那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失去與萬物對話的機會?雖然擁有共同的語言,人類之間又真的能夠理解彼此到多少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