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據典,不如在世修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很多年前我看過一篇「生活襌」文章,到了今天仍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在我們刻板的二元性觀念中,大概會認定每天持戒諗佛的和尚最接近「佛」的境界,而每天在市場殺生的屠夫則與「佛」距離最遠。但作者不以為然。作者認為,正正因為屠夫每天面對生死,所以才最明白甚麼是生死。到了一刻,或許他會突然頓悟,然後「放下屠刀,立定成佛」。

相反,躲在佛寺中諗經的和尚,若從未真正面對過生命(生死、財富、女色),從未真正經歷過,他所說的一切只是空話。他分享的只是未經考驗的說法與理論,而非他活出的智慧。當有天真的遇上難關,或許他便立刻動搖起來。沒有親身經歷過,就無法真正知道。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正正就是經歷過皇子的奢華生活後,才決意出家修行,尋求離苦之道(生老病死),過程中備受追隨,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身心靈工作者也一樣。若要能夠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質,親身走進生命是不二法門。否則只是被一套又一套的智識系統規範和制約,滿口理論,卻只懂紙上談兵,跟圍在下棋者旁說三道四的看棋者沒兩樣。

正正因為這個原因,除了在每天的生活中好好實踐「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外,我也很喜歡走進他人的生命,去用其它人的濾鏡看世界。當然我不會因此天真自認為可以完全同理對方,但至少能讓我看見更多。

在過去兩星期,我分別參加了兩個很有趣的活動。第一個是由島內散步舉辦的「夜的林森北」導賞活動。「林森北」總是帶點神秘感。社會對它的印象大概就是有很多日式料理/居酒屋、精品酒店和情色行業。而對香港人來說,即使沒有聽過,或許大概也曾在這裡住過。

帶路人席耶娜 Siena 25歲已經在日式酒店當小姐,一直在「林森北」打滾十多年,今天已經是日式酒吧的媽媽桑。關於行業形態和她的故事,我在此就不多說了,若有興趣,誠意推薦大家參加(連結在最下面)。在此我更想與大家分享一個發現。

想起情色產業,我們大概會有很多先入為主的想法。或許認為他們不潔身自愛,或許覺得有傷風化,社會應該將其取締。然而,聽著席耶娜的分享,我開始發現,酒店販賣的不全是性,而是一種人性的需求。她說道,對於很多在台工作的日本人來說,酒店小姐和媽媽桑彷彿是他們在台灣唯一的家人。在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沒有誰比她們來得更可靠。凡有新的派遣員工從日本到台灣,除了基本工作交接,新同事必定會被帶到常去的日式酒店走一遍,讓他們與小姐/媽媽桑彼此認識,確保接下來的生活可以有所照應。小姐/媽媽桑更會盡地主之宜,帶日本人遊覽台灣,正因如此,席耶娜笑說,九份和101她已到過上千次。

請別誤會,我無意將情色行業美化(也無意這樣做,因為根本不醜)。我只是相信,每個人做每件事,皆有他們背後的背景與動機,我們大可不認同,但不妨先放下偏執和有色眼鏡,虛心聆聽一下。這樣能讓我們看見更多。

另一個活動,是由「芒草心」所舉辦的「36小時流浪生活體驗營」。過程中我們被收起所有金錢,然後跟隨街頭導師去體驗無家者的生活。這群街頭導師,要不本來就是街友,要不就是剛脫離街友不久的低收入戶。在這36小時裡,我們跟隨他們的足跡,做他們平日的工作,也睡在他們平常睡的地方。

街友,是近年普通使用的一個名字,以往較常稱作無家者、露宿者、遊民、流浪漢。跟「情色產業」一樣,普遍社會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街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懶惰、不求上進、髒髒。但這真的是事實的全部嗎?

剛好香港在一年多前,也有一篇關於「維園犀利哥」的訪問。這位以維園為家的街友Simon是大學化學系畢業生,更曾是一位養得起車子的中產。但他最後選擇了睡在街頭,還寫起了自己的博客。沒錯。對他來說,「無家」是一種選擇。

這跟我流浪體驗中所看見的不謀而合。我的街頭導師跟我們分享,他從來不乞不求,因為沒有住屋的負擔,所以每天用多少全取決於每天賺多少。他說吃饅頭可飽一餐,吃泡面也可飽一餐,只要肯好好努力,在台灣是沒有可能餓死的。換句換說,睡在街頭,是他的選擇。

當然這並非說他並不想有自己的家,而確實在流浪了十多年後,最近他也真的租了一個小蝸居。分別在於,在時間還未成熟時,他願意坦承接受眼前這現實,然後作出對他來說最負責任的決定。

在他身上,我沒有感受到絲毫的消極,反而他更是積極主動的面對生命,以手頭上可以付出的,每一刻好好回應於生命。他每天跑幾份工作,而且什麼工作都做,社區清潔、回收、寄賣、搬菜甚至抬棺材。當然,他也可以選擇整天躲在圖書館,享受裡面的冷氣,慵慵懶懶的過每一天,等待著慈善團體施予食物。只是對他來說,這大概並非正確的選擇。

可是,正確的選擇,從不代表你不會因此而受苦。而讓街友最受苦的其中一個地方,大概就是無法好好睡一覺。大多數街友都選擇在台北車站或公園休息,而導師為我們挑選的,則是大街上的騎樓底。睡在繁忙大街上的好處就是安全,但換來的卻是更多的干擾。

駱驛不絕的機車汔車,光亮刺眼的路燈,還有街道對面通宵經營的食店、夾娃娃店和自助洗衣店引來的人流,這樣的環境根本無法讓人入眠。好不容易開始適應,卻又遇到蚊子狂襲和警察臨檢,一直折騰至兩點多還是無法好好睡。最後大概真的太累了,終於昏睡過去,但不到一個小時,卻因為開始下雨而必須撤退。凌晨三點多,我們一夥人就這樣呆坐在通宵經營的豆漿店等天亮。

正正因為無法好好睡一覺,所以我們才會在日間看到街友們在公園、圖書館、公廟睡覺補眠。這樣不代表他們遊手好閒,不好好工作,只是他們需要在一天的幾份工作之間補充休息。

就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們每分每刻都是回應着生命而活。有工作的時候他們努力工作,甚至一天連續8小時站在街上派傳單舉牌也在所不惜,但當沒有工作的時候,他們就會挑選最好的地方去補充體力。也正因如此,城市中的資源在哪,甚麼地方可以補給食水、上廁所、洗手和休息,他們比誰都一清二楚。

短短的36小時流浪體驗和2小時林森北導賞,當然不足以讓我們確切感受他們的生活,卻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生命有著眾多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世俗所認定的對錯好壞。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生命的每個路口,回應於環境,作出對自己最正確的決定。這些一連串的回應與決定,自然會構建出生命的軌跡。

說穿了,他們其實都是最有智慧的在世修行者。


夜的林森北:從小姐到媽媽桑條通之路

當我被隔離在街頭——36小時流浪生活體驗營

好書推介:【街頭生存指南】

好書推介:【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維園露宿者blogger


現居台灣的香港人,擁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資深經理人,也是官方認證的HUMAN DESIGN【活出您自己課程】引導師[LYDG]。

提供職場引導服務和開辦人類圖工作坊和課程。閒時喜歡到處旅遊,探索世界。

▌服務與課程: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FB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iveOutTheUnexpected

▌IG 專頁https://www.instagram.com/live.out.the.unexpected

▌Podcast: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podcast

▌遊記: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trave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2022/03/28
你有想過,原來投射者也能夠創造(Generate)和顯化(Manifest)嗎?你有想過,原來生產者和顯示者也可能有一大部份是投射者嗎⋯⋯
Thumbnail
2022/03/28
你有想過,原來投射者也能夠創造(Generate)和顯化(Manifest)嗎?你有想過,原來生產者和顯示者也可能有一大部份是投射者嗎⋯⋯
Thumbnail
2022/02/04
對第一次接觸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人來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人類圖真的很準!」但是所以呢?然後呢?若人類圖的知識無法讓我們獲得實質的改變,只能夠讓你聽完開心,那大概跟看八點檔沒有太大的差別⋯⋯
Thumbnail
2022/02/04
對第一次接觸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人來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內),第一個反應通常是「人類圖真的很準!」但是所以呢?然後呢?若人類圖的知識無法讓我們獲得實質的改變,只能夠讓你聽完開心,那大概跟看八點檔沒有太大的差別⋯⋯
Thumbnail
2022/02/04
大概只有像我這樣偏執而任性的人,才會如此的不顧不切,在一天內下降1500米到谷底的科羅拉多河,再在當天爬升1500米回到大峽谷頂。這可是比陽明山還要高的高度。就算只有我一個人願意走下去,我也會義無反顧的走。我也無法解釋為何一定要這樣做,但我知道我必須這樣做不可⋯⋯
Thumbnail
2022/02/04
大概只有像我這樣偏執而任性的人,才會如此的不顧不切,在一天內下降1500米到谷底的科羅拉多河,再在當天爬升1500米回到大峽谷頂。這可是比陽明山還要高的高度。就算只有我一個人願意走下去,我也會義無反顧的走。我也無法解釋為何一定要這樣做,但我知道我必須這樣做不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不久一位修行或者說內在工作的朋友,說道經歷各式各樣的法門,最後回歸於四個字—安身立命,簡單來說就是回歸於過好生活。
Thumbnail
前不久一位修行或者說內在工作的朋友,說道經歷各式各樣的法門,最後回歸於四個字—安身立命,簡單來說就是回歸於過好生活。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修行是條漫漫長路,看似簡單,但最難的是持續堅持和永保初心。最近有位好友在社群平台PO出先生去世的消息,內容看了讓人動容,也感受到友人對於先生離去的不捨。 人生最無奈、最痛苦的當是生離死別,而「死亡」就是最大的離別。與親人離別的傷痛,不論古人或今人皆無法放下,否則蘇東坡不會寫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修行是條漫漫長路,看似簡單,但最難的是持續堅持和永保初心。最近有位好友在社群平台PO出先生去世的消息,內容看了讓人動容,也感受到友人對於先生離去的不捨。 人生最無奈、最痛苦的當是生離死別,而「死亡」就是最大的離別。與親人離別的傷痛,不論古人或今人皆無法放下,否則蘇東坡不會寫下
Thumbnail
歪理1:靠別人養也能活,被討厭又不會死!
Thumbnail
歪理1:靠別人養也能活,被討厭又不會死!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生就生、死就死,該來就來、該去就去,怕死的最終還是要死。人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每個人要走的時候都要豁達一點,越不怕死就越有機會不會死,心性豁達,把生死的關卡考過,會越長命。」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生就生、死就死,該來就來、該去就去,怕死的最終還是要死。人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每個人要走的時候都要豁達一點,越不怕死就越有機會不會死,心性豁達,把生死的關卡考過,會越長命。」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屠夫每天面對生死,所以才最明白甚麼是生死。到了一刻,或許他會突然頓悟,然後「放下屠刀,立定成佛」。相反,躲在佛寺中諗經的和尚,若從未真正面對過生命,從未真正經歷過,他所說的一切只是空話。他分享的只是未經考驗的說法與理論,而非他活出的智慧⋯⋯
Thumbnail
屠夫每天面對生死,所以才最明白甚麼是生死。到了一刻,或許他會突然頓悟,然後「放下屠刀,立定成佛」。相反,躲在佛寺中諗經的和尚,若從未真正面對過生命,從未真正經歷過,他所說的一切只是空話。他分享的只是未經考驗的說法與理論,而非他活出的智慧⋯⋯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與先生驅車前往大雪山森林,傍晚邊吃柿子邊看夕陽時,來了一位隱居山林二十七年的退休老師與我們分享夕陽的變化;我們聊得很投緣,於是他邀請我們去他蓋的玻璃屋喝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幾天與先生驅車前往大雪山森林,傍晚邊吃柿子邊看夕陽時,來了一位隱居山林二十七年的退休老師與我們分享夕陽的變化;我們聊得很投緣,於是他邀請我們去他蓋的玻璃屋喝茶。
Thumbnail
女兒11歲時,我帶著她一起去南部山上拜訪一位出家師父,由於我的催眠老師經常受邀到監獄演講,也受邀幫醫師或出家師父上課,我也因此與出家師父結緣。   到了山上,也認識了山上禪寺的住持法師,他是一位受人尊崇且常受邀去大陸講經說法的法師,第一眼看見他就讓我感覺很親切祥和的一位長者,後來我知道山上有在辦
Thumbnail
女兒11歲時,我帶著她一起去南部山上拜訪一位出家師父,由於我的催眠老師經常受邀到監獄演講,也受邀幫醫師或出家師父上課,我也因此與出家師父結緣。   到了山上,也認識了山上禪寺的住持法師,他是一位受人尊崇且常受邀去大陸講經說法的法師,第一眼看見他就讓我感覺很親切祥和的一位長者,後來我知道山上有在辦
Thumbnail
朋友聚會,最常聽到一句話: 「如果不用上班也可以夠生活,我超不想上班?」   真的不用上班後,你就快樂嗎?   我們來想像一下,若你真不用上班,你會做甚麼 1. 看劇打電動、到處吃吃,各地旅遊 2. 宅在家吃完就睡 3. 做服務他人的事(如義工) ,做提升自己的事(如閱讀,進修)\ 4. 其他___
Thumbnail
朋友聚會,最常聽到一句話: 「如果不用上班也可以夠生活,我超不想上班?」   真的不用上班後,你就快樂嗎?   我們來想像一下,若你真不用上班,你會做甚麼 1. 看劇打電動、到處吃吃,各地旅遊 2. 宅在家吃完就睡 3. 做服務他人的事(如義工) ,做提升自己的事(如閱讀,進修)\ 4. 其他___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之前的個性剛強、黑白分明,常會為了朋友的事出頭與人槓上。好幾年前,因為朋友的事槓上我們課長。那幾年的時間,常被課長藉故找麻煩,那段時期常萌生「辭職不做」的念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我之前的個性剛強、黑白分明,常會為了朋友的事出頭與人槓上。好幾年前,因為朋友的事槓上我們課長。那幾年的時間,常被課長藉故找麻煩,那段時期常萌生「辭職不做」的念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