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譯文——
佛告訴須菩提:「諸位大菩薩應該這樣降伏妄念:所有眾生,包括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物質形體的眾生,沒有物質形體的眾生;有心識活動的眾生,沒有心識活動的眾生,或兩者都不是的眾生,我都要使他們達到脫離生死輪迴的涅槃境界,斷絕煩惱和痛苦,獲得最終解脫。
如此度化了無數眾生,但心中卻不認為度化了任何眾生。為什麼呢?須菩提,若菩薩心中還存有自我的相狀、他人的相狀、眾生的相狀、壽命的相狀,就不是菩薩了。」
——隨想——
此處所說降伏妄念的方法是針對菩薩們,而不是普羅大眾。在上一個單元中提到菩薩,是「發願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的善男善女」,也就是說,心中要先有這樣的願,再來談降伏妄念。
菩薩們要如何降伏妄念呢?
1. 發宏願——度化眾生
佛的世界中,所謂眾生,除了各類生物之外,還包括沒有形體的,甚至沒有心識活動的一切存在,菩薩要幫助所有眾生,使大家都能脫離輪迴,獲得最終解脫。
注意,菩薩要幫的不是豐衣足食、升官發財這類我們經常祈求的願望,而是脫離輪迴,渡到彼岸的終極解脫。世俗價值觀所關切的是生理和物質上的滿足、心靈的快樂。而菩薩指出的方向,卻是一條完全不同的價值座標軸。
即使我們依然無法完全放棄世俗的座標,但加入一條新座標確實能讓心更豁達一些、更包容一些。名與利的價值不再那麼絕對,而失去和離別也有了更多層次的意義,平凡的人原來也有不凡的一面,貌似粗鄙之人卻擁有一顆寬和的心......加入一條新座標,所見風景也不一樣了。
在時間尺度上,凡夫俗子們寄望的是此生,而佛所指的卻是超越今生、來生,而至永生的究竟理想,因為超越了我們所能理解的時間經驗,所以需要菩薩來指引。
2. 心中無相
菩薩不執著於我、人、眾生、壽命這些因緣和合的表象,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沒有分別、不需取捨。因此「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雖然度化了無數眾生,但在菩薩心中卻沒有度化任何眾生。
因為證悟了空性,所以菩薩心中沒有「度化者」,也沒有「被度化者」,沒有誰去度化誰,一切所為都是悲心所使,自然而然。
既要發下宏願,又要無所為而為地去實現這個願,此番境界玄妙,一時間難以領會,且聽佛陀繼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