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04:如何行善才能福德無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説佈施「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譯文——
佛繼續說:「菩薩對於萬法,都應該無所執著,以不執著的心態去行佈施。不執著於形色,不執著於聲音、香氣、味道、觸覺、意識去行佈施。為什麼呢?若菩薩以這種不執著的心態去佈施,其福德將不可思量。須菩提,你認為呢?東方的虛空可以想像和度量嗎?」
須菩提答:「不可,世尊。」
佛又問:「那麽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及上下方的虛空可以想像和度量嗎?」
須菩提答:「不可,世尊。」
佛說:「菩薩不執著於諸相去行佈施,其福德亦是無法想像和度量。須菩提,菩薩應如我所教導的這樣安住本心。」
—————
梁昭明太子為此段經文所下標題為「妙行無住分」,解說行善佈施之心法。
1. 不住相布施
直接按字面上的意思,有兩種可能解釋:一是不帶任何目的去佈施;一是不拘泥於布施的形式。仔細一想,後一種解釋已涵蓋前一種解釋的內涵,甚至超越「佈施目的性」命題——帶有目的也好,不帶目的也好,不需執著,更不必以此衡量佈施的真偽與價值。
他人對我的善意,感恩領受便是,不要懷疑他的用心,即使再微小的佈施,也是珍貴的。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更要毫無窒礙地去行佈施,「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他的好惡美醜而猶豫。發自本心的善不受限制、不講條件,是對萬物的憐惜,是一種慈悲心向,落實於行為上即是「無住相布施」。
佛說做善事不拘泥形式,難道就可以隨心所欲嗎?生活中曾遇到那些「我為你好」、「我這是幫你」,但被幫助者卻備感困擾的情況,怎解?
答案在「佈施」本身。所謂佈施,不僅僅是「給出去」,而是一種實質利他行為,由為他人著想的心意出發,就不會把整箱發霉衣物直接寄去育幼院,不會贈以過期食品,不會以高調「幫忙」之名彰顯優越感,滿足自身各式慾望。真正的佈施是體貼與同理心,不會給受施者帶來困擾甚至傷害。
2. 如八方虛空之無量福德
為何行「不住相布施」呢?佛說因為這樣能帶來無可限量之福德。才剛講完佈施不求回報,接著就說這樣可獲福德無限,前後似乎有所矛盾,我想最適合的解釋就在宗教與哲學相異之處——哲學講究邏輯縝密,而宗教除了哲學辯思之外,更有勸人向善的追求,需要使用更通俗的話語去和眾生溝通,那些識字的、不識字的、聰明的、不聰明的、單純的、貪婪的、自私的......芸芸眾生,所以道理不用講得太透徹,卻要夠吸引人,因此佛許以無可限量的福德作為回報,勸人行不住相布施。
此段經文以八方虛空比喻福德,也有深意。福德是極其抽象的概念,如同虛空一般,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精準定義,卻無限浩大。而此無盡之虛空,正是佛陀修行最高境界,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無盡的虛空便是福德呢?
avatar-img
5會員
14內容數
天地遼闊,開心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鉛筆羊 的其他內容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彿陀隨機說法,後由弟子們寫下其言行,是為「經」。其中《金剛經》是最重要的佛經之一,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釋:以金剛石般無堅不摧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到達覺悟的彼岸。
兩千多年來,佛陀的事蹟已被傳頌過無數次。 佛陀悟道的事蹟告訴我們——修行,是全身心的探索與實踐。
一個尋求解脫的人,必須了解自己在做什麼。面對令人心動的訓示教誨,仍別忘記深思而後行。盲目的服從絕對無法帶領我們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 ——佛爾克‧佐慈《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彿陀隨機說法,後由弟子們寫下其言行,是為「經」。其中《金剛經》是最重要的佛經之一,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話解釋:以金剛石般無堅不摧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到達覺悟的彼岸。
兩千多年來,佛陀的事蹟已被傳頌過無數次。 佛陀悟道的事蹟告訴我們——修行,是全身心的探索與實踐。
一個尋求解脫的人,必須了解自己在做什麼。面對令人心動的訓示教誨,仍別忘記深思而後行。盲目的服從絕對無法帶領我們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 ——佛爾克‧佐慈《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前言: 上一分〈淨心行善第二十三〉,佛陀針對「云何修行」略說法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導讀: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經文: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導讀: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