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禪 (11)

2023/01/13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十一、金剛經鳩譯白話勘正

1

[鳩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 我這麼聽得:光風荏苒,曾幾何時,世尊漫步在舍衛大城南郊、由祗多太子和給孤獨長者合贈的園林裡,與大比丘、共1250 人、以及許多無畏的菩薩一起。

[鳩譯]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 一天、午前,世尊穿上了他的補丁上裙,拿著缽、披上絡衣,和比丘們走進舍衛大城乞食。乞食回來,吃完飯,世尊收拾起他的缽和絡衣,洗了腳,在已為他準備好的坐具上、結跏趺坐;【他挺直了上身、安詳地看著前方】。

[鳩譯] 【⋯】。

*【許多比丘於是來到世尊的坐處,用額頭頂禮他的雙足,並繞著他、順時鐘右行三圈,然後在一旁坐下】。

2

[鳩譯]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 這時,尊貴的須菩提也來到大眾的集會中,坐下來;接著,他從他的坐處、站了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雙手合十、向佛陀鞠躬作禮,他說:「希有啊!世尊!最極希有!善逝!您、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是多麼無私地、以至高的恩惠、加持無畏的菩薩!您、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是多麼慈悲地、以最勝的付囑、付囑無畏的菩薩!

[鳩譯]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即便如此,世尊!如果高貴家庭的子女、【想要開始實行菩薩乘】,他們應該在何種狀態中安住?【又應該如何修行】?如何降伏他們的心念呢?」

[鳩譯]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 佛陀對尊貴的須菩提說:「說得好啊!須菩提!說得好!的確是這樣,須菩提!誠如你說的:『如來以至高的恩惠、加持無畏的菩薩,以最勝的付囑、付囑無畏的菩薩。』所以,你應該仔細地聽著,須菩提!並好好地思維參究,我將告訴你,那些【想要開始實行菩薩乘】的子女,應該在何種狀態中安住,【又應該如何修行】,如何降伏他們的心念。」

[鳩譯]「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尊貴的須菩提回答:「祈願如此,世尊!」於是,便全神貫注地聽著。

3

[鳩譯]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佛陀對他說:「須菩提!開始實行菩薩乘的子女,應該【生起】這樣的心念:在宇宙中,無論有多少的眾生,也無論他們被歸類為:卵生、胎生、濕生、或變化而生,有形象、或無形象,有想、無想、或非有想非無想;在任何可理解的界域裏,我都將他們置於 (如烈焰焚燒一切般) 什麼都不留下來的涅槃界、消殞寂滅;雖然,無量無數的眾生 (猶如ㄧ點點的小雪片掉入紅通通的爐火) 被置於涅槃界、消殞寂滅,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一個眾生消殞寂滅 。(消殞寂滅,指的是眾生被佛性的光芒所穿透,這叫做「非眾生」;不消殞寂滅,指的是眾生依然存在、而只是被佛性的光芒照澍熙澤著,這叫做「因此稱為眾生」。以下的三句義,都將依照這個模式來理解)。

[鳩譯]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 為什麼呢?須菩提!菩薩的心裡,如果一直懸念駐留著『眾生』的【認知】,他就不應該被稱為菩薩;這又是為什麼呢?須菩提!沒有人堪被稱為菩薩,如果,他仍然懸念駐留著二乘佛法所主張的因緣假合的『眾生』的【認知】、耆那教所主張的『耆婆』的【認知】、或犢子部所主張的『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這些認知,他都應該用心眼去看穿,好比獅子一跳跳出野狐居住的窟穴一般)。

4

[鳩譯]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 進而,須菩提!既然,菩薩在布施的時候,不應該貪求任何事物、或留戀任何處所,那麼,他就不應該佇足停留在任何視覺的對象,也不應該被任何聲音、氣味、味道、可觸摸的東西、或心中的想法所繫絆。須菩提!無畏的菩薩在布施時,應該到達 (空無一物的) 不被任何概念、或【認知】所束縛的境地。為什麼呢?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布施,能夠不被任何事物所繫絆,也不被任何概念、或【認知】所束縛,那麼,他所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將是不可限量的。試想,須菩提!往前方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面對的東方) 直直向前去,那空間的大小、容易測量嗎?」

[鳩譯]「不也,世尊!」

* 須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

[鳩譯]「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 佛陀又問:「同樣地,右 (南)、後 (西)、左 (北)、下、上、中、週十方的空間大小,容易測量嗎?」

[鳩譯]「不也,世尊!」

* 須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

[鳩譯]「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 佛陀說:「的確是這樣,須菩提!如果菩薩的布施,能夠不被任何事物所繫絆,也不被任何概念、或認知所束縛,那麼,須菩提!他所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也是不可測量的。所以,須菩提!開始實行菩薩乘的子女,應該這麼布施,到達 (空無一物的) 不被任何概念、或認知所束縛的境地。

5

[鳩譯]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 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可以用看到如來 (表面上) 的美好相貌具足,來說看到了如來嗎?」

[鳩譯]「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 須菩提回答:「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看到如來 (表面上) 的美好相貌具足,來說看到了如來。為什麼呢?世尊!因為,如來所說 (真正的) 好相具足,是 (從佛性觀點來看到的)『非好相具足』。」

[鳩譯]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 說已,佛陀對尊貴的須菩提說:「既然『好相具足』都是虛妄的,須菩提!【那麼,『非好相具足』就都是不虛妄的】;因此,應該用看到如來 (表面上) 的『好相』、就是 (佛性觀點的)『非好相』、這樣子的方式來看,才可以說是真正地看到了如來。」

(這兩個比喻,一個是虛空之中有萬事萬物,一個是如來的身體有相貌,都是在說明第三節的「將眾生置於涅槃界、消殞寂滅,但實際上,眾生還是眾生、依然存在,並沒有消殞寂滅」的道理。)

6

[鳩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 說已,尊貴的須菩提問佛陀:「世尊!是否會有眾生,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當他們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教導,能夠【生起真實的心念】、(並證悟佛性的內涵) 呢?」

[鳩譯]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 佛陀說:「須菩提!不要這麼問:『是否會有眾生,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當他們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教導,能夠【生起真實的心念】、(並證悟佛性的內涵) 呢?』是的,須菩提!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會有無畏的菩薩,【成就戒究竟、功德究竟、智慧究竟】。

[鳩譯]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 須菩提!這些無畏的菩薩,不只親近供養了一位佛陀,也不只跟隨著一位佛陀種下了善根種子,事實上,須菩提!這些無謂的菩薩,已經不僅止親近供養了一、百、千位佛陀,也不僅止跟隨著一、百、千位佛陀種下了善根種子;當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時,都將【生起清淨信念的真實一心】,(也就是真實的佛心)。須菩提!他們知道了如來【佛智】,(如來佛智也知道他們);須菩提!他們見到了如來【佛眼】,(如來佛眼也見到他們);須菩提!他們 (都生起了佛心),並得到無數、不可測量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鳩譯]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 為什麼呢?因為,須菩提!這些無畏的菩薩的心裡,並不懸念駐留著婆羅門吠陀教義所主張的『梵我』的【認知】,也不懸念駐留著二乘佛法所主張的因緣假合的『眾生』的【認知】、耆那教所主張的『耆婆』的【認知】、或犢子部所主張的『補特伽羅』的【認知】。須菩提!這些無畏的菩薩,不懸念駐留在任何『概念』的【認知】、或『無概念』的【認知】(的層次);【甚而,須菩提!不懸念駐留在任何『認知』、或『無認知』】(的層次。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都只是修行的過程中,必須歷經的階段、必須穿越的荊棘叢林)。

[鳩譯]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 為什麼呢?因為,須菩提!這些無畏的菩薩的心裡,如果一直懸念駐留著【『概念』的認知】,代表他們還緊緊地抓著『梵我』、『眾生』、『耆婆』、或『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同樣地,如果一直懸念駐留著【『無概念』的認知】,代表他們還緊緊地抓著『梵我』、『眾生』、『耆婆』、或『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

[鳩譯]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 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須菩提!無畏的菩薩、不應該緊緊地抓著『概念』、或『無概念』,而不肯放捨。也正因為如此,如來才把這些 (在修行過程中必須歷經的) 概念、或認知、比喻為竹筏,(當心念向前邁進時),任何的『概念』都應該被棄捨,更何況是『無概念』呢?」

7

[鳩譯]「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 再一次,佛陀問尊貴的須菩提:「你認為如何?須菩提!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有沒有證悟任何 (現象界的) 境界?又有沒有傳授什麼 (現象界的) 意旨呢?」

[鳩譯]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尊貴的須菩提於是回答:「世尊!就我對於佛陀的教導的理解,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沒有證悟【任何】(現象界的) 境界、也沒有傳授【什麼】(現象界的) 意旨。為什麼呢?因為如來所傳授的 (佛性境界的) 意旨,不可以用思維義解來領會、也不可以用言語來描述,它不是 (現象界的) 意旨、也不是 (現象界的) 無意旨。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那不屬於現象界中因緣假生假滅的) 無為法、彰顯明示了一切聖人 (所同證同悟的境界、及意旨)。

8

[鳩譯]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 佛陀又問道:「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果,有高貴家庭的子女、用七種寶物、填滿宇宙中的十億個世界,並施與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這些子女、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多嗎?」

[鳩譯]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這些高貴家庭的子女、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很多。為什麼呢?因為,世尊!『福德積聚』,如來說它就是『非福德積聚』,正因如此,世尊!如來才稱它為『福德積聚、福德積聚』。」

[鳩譯]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 佛陀接著說:「須菩提!相較於用七種寶物、填滿宇宙中的十億個世界,並施與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如果,這些高貴家庭的子女,從這部經中、僅僅聽聞一偈的四句,就能夠完全地領受 (如來的意旨)、並詳細地為他人闡釋,那麼,他們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更多、而不可測量。為什麼呢?因為,須菩提!從 (如來意旨) 這裡,生出了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從 (如來意旨) 這裡,誕生了諸佛世尊。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佛法、佛法』,須菩提!如來說它就是『非佛法』,也正因為如此,才稱它為『佛法』。

9

[鳩譯]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 告訴我,須菩提!入流者、(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有『我得到了入流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嗎?」

[鳩譯]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 須菩提回答:「沒有,世尊!他、(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沒有『我得到了入流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根本沒有任何入流的境界或果位、可以進入,因此,才稱他為『入流者』;沒有任何視覺的印象,任何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或心想的印象、可以進入,因此,才稱他為『入流者』。【如果,世尊!他有『我得到了入流果位』的認知 (滯留在心中),代表他還緊緊地抓著『梵我』、『眾生』、『耆婆』、或『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

[鳩譯]「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 佛陀又問:「告訴我,須菩提!一來者、(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有『我得到了一來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嗎?」

[鳩譯]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 須菩提回答:「沒有,世尊!他、(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沒有『我得到了一來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根本沒有任何一來的境界或果位、可以一去一來,因此,才稱他為『一來者』。」

[鳩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 佛陀又問:「告訴我,須菩提!不來者、(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有『我得到了不來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嗎?」

[鳩譯]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 須菩提回答:「沒有,世尊!他、(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沒有『我得到了不來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根本沒有任何不來的境界或果位、可以去而不來,因此,才稱他為『不來者』。」

[鳩譯]「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 佛陀又問:「告訴我,須菩提!阿羅漢、(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有『我得到了阿羅漢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嗎?」

[鳩譯]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 須菩提答:「沒有,世尊!他、(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沒有『我得到了阿羅漢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根本沒有任何阿羅漢的境界或果位、可以脫離六道輪迴之生死,因此,才稱他為『阿羅漢』。如果,世尊!他有『我得到了阿羅漢果位』的認知 (滯留在心中),代表他還緊緊地抓著『梵我』、『眾生』、『耆婆』、或『補特伽羅』的認知,而不肯放捨。

[鳩譯]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 為什麼呢?因為,世尊!您、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稱許我是第一寂靜行者;世尊!既然,我已經是全然地脫離了貪欲的阿羅漢,我就更不會有『我是全然地脫離了貪欲的阿羅漢』的認知 (滯留在心中)。如果,世尊!我有『我是全然地脫離了貪欲的阿羅漢』的認知 (滯留在心中),那麼,您、如來、就不會懸記未來,說:『高貴家庭之子須菩提、是第一寂靜行者,因為,(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根本沒有任何的寂靜行,因此,才稱他為寂靜行、寂靜行者。』」

10

[鳩譯]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 佛陀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來有沒有從燃燈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那裡,用他的思維義解、領會到任何 (現象界的) 意旨呢?」

[鳩譯] 「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 須菩提回答:「沒有的,世尊!如來並沒有從燃燈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那裡,用他的思維義解、領會到任何 (現象界的) 意旨。」

[鳩譯]「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佛陀說:「須菩提!如果有菩薩這麼說:『我將創造一個莊嚴的淨土。』【他的這個聲稱,就是虛妄而不實的】。為什麼呢?因為,『莊嚴的淨土』,須菩提!如來說它就是『非莊嚴』,以這個緣故,才稱它為『莊嚴的淨土』。因此,須菩提!無畏的菩薩應該生起不佇足停留、不被繫絆、不受束縛的心:應該生起不佇足停留於任何視覺對象的心,應該生起不被聲音、氣味、味道、可觸摸的東西、或任何心中的想法所繫絆的心,應該生起 (空無一物的) 不被任何概念、或認知所束縛的心。

[鳩譯]「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 須菩提!想像有一個人,他的身體猶如須彌山王。你認為如何?須菩提!他的身體的存在,巨大嗎?」

[鳩譯]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 須菩提回答:「巨大,世尊!他的身體存在很巨大。為什麼呢? 因為,『身體、身體』,世尊!如來說它就是『非身體』,因此,才稱它為『身體』;因為,它的存在就是『非身體』,也正因為如此,才稱它為『身體』。」

11

[鳩譯]「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 佛陀說:「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如果有像恆河沙粒的數量那麽多的恆河,再把這些恆河的沙粒全部加總起來,這數量的總和,多嗎?」

[鳩譯]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 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這些恆河的數量已經很多了,更何況是其中的沙粒呢?」

[鳩譯]「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 佛陀說:「我要告訴你,須菩提!如果有男人或女子、把七種寶物、填滿像這些恆河沙粒的數量總和一樣多的世界,並施與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你認為如何?須菩提!這些男子或女人、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多嗎?」

[鳩譯]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 須菩提答:「很多!世尊!很多!善逝!這些男子或女人、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無數、不可測量。」

[鳩譯]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佛陀說:「須菩提!相較於有男子或女人、用七種寶物、填滿這麽多的世界,並施與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如果,有高貴家庭的子女,從這部經中、僅僅聽聞一偈的四句,就能夠完全地領受 (如來的意旨)、並詳細地為他人闡釋,那麼,他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更多,而無數、不可測量。

12

[鳩譯]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甚者,須菩提!隨處隨地,只要有人,從這部經中、僅僅聽聞一偈的四句,就能夠完全地領受 (如來的意旨)、並詳細地為他人闡釋,那麼,這些地方、就是名副其實的佛塔廟,一切天神、人、阿修羅等,都應該繞著他、順時鐘右行而頂禮;更何況,須菩提!能夠完整地受持這一整部經、又完全地領受 (如來的意旨)、並詳細地為他人讀誦、【解說、和闡釋】呢?這些人,和第一希有的佛性互相輝應!這些地方,須菩提!就是佛陀行化的聖地、大智者駐留的寶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森愛耦諧
森愛耦諧
01 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02 金剛經 Conze 英譯中文 03 金剛經笈多譯本白話釋義 04 金剛經問答 05 金剛經笈譯玄譯二版本比對 06 金剛經詞語置換 (總結) 07 道、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