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調的分類、特色(四) 外來唱調------婀娜多姿的都馬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臉書貼文:2020.4.1

中日第二次戰爭期間,統治台灣的日本政府禁演歌仔戲,同時中國的國民黨1938年也在閩南禁歌仔戲----可見歌仔戲聲威有多大,台灣文化有多縗(soe1)。

閩南歌仔戲藝人,為了不被國民黨「殺頭」,就鑽法令的縫隙,聲稱演的不是歌仔戲而是「改良戲」,唱的不是「台灣調」而是「改良調」,用的不是台灣樂器,而是六角絃(代替殼仔絃)、「三絃」(代替月琴)、鶴絃(二胡,代替大廣絃)、洞簫(代替笛子)。

1948年,漳州南靖縣金山鄉都美村和馬公村地方的「都馬班」戲團(中國國民黨「御賜」名稱叫「抗建劇團」),不知台灣二二八慘案(1947)後的氣氛有多肅殺,坐船要來台灣公演「改良戲」。結果船進安平港就被國民黨公安扣押,安置在當地空出的豬稠(ti1-tiau5)內。安平地方人士看了很不忍,利用廟會鬧熱時,商請駐警讓戲團演出。鄰近地區也比照請這戲團在廟會節期時公演,當地駐警既不知如何處置這戲班,也樂於丟掉這「燙手山芋」,就這樣,被戲稱為「豬稠班」的「都馬班」,逐漸擴大演出範圍,及於台灣全境。

「都馬班」的演出,最引台灣人興趣的是,經過邵江海改造的「雜碎調」。於是台灣歌仔戲團也紛紛採用,而以戲團名稱叫做「都馬調」。「都馬調」經台灣歌仔戲藝人鍛鍊,逐漸成為歌仔戲唱調中,重要性僅次於「七字調」的唱調。

1992年我去閩南做文化考察時,曾接受安排去「都馬班」的故鄉「朝聖」,看當地的戲班演出----都馬班來台灣後,兩岸敵對而關係中斷,都馬班成員無法再回家鄉,大多流落台灣及南洋。故當地戲團與原來都馬班毫無關連----我與戲團團主坐在觀眾席上看表演,聽台上唱「雜碎調」後,我哼唱許秀年在「漁孃」一戲中唱的都馬調給他聽,他聽後驚奇說:「你們這樣唱的?」可見台灣的都馬調,與他們的「雜碎調」已有很不相同的面貌。

::::::::::::::::::

吸收外來客體文化的素材,經過本體文化的價值轉化,形成彼此不同的面貌,這是文化交流的常態。台灣歌仔戲吸收閩南的「雜碎調」如此發展,更往上探源,閩南的歌仔戲藝人邵江海,根據「雜唸調」,鍛鍊成「雜碎調」,過程也一樣如此。

邵江海是台灣歌仔戲藝人溫紅塗去閩南傳授歌仔戲的得意門生,深懂台灣歌仔調「依字行腔」的「樂合詩」理念,這理念是他改造「雜唸調」成為「雜碎調」的依據。漳州學者陳彬,與邵江海晚年有很深的交集,曾跟我提到,邵江海甚至可以拿起報紙的文章,用雜碎調即興唱出來----可見「依字行腔」的功夫很強。

:::::::::::::::::::

「都馬調」成為台灣歌仔戲的重要唱調,除歌唱觀念「歌仔調化」之外,我認為別有三點原因值得說:

一是「都馬調」和「雜唸調」一樣是「徵(5)調式,歌仔調則為「羽(6)調式」,不同調性產生互補作用。

二是第二次大戰後(正好是都馬調傳來之時),台灣歌仔戲演員逐漸女性化,七字調的高韻唱法和低韻唱法逐漸失傳而趨於平淡----從1920年代就從事歌仔戲演藝事業的蕭守梨(一般稱呼「蕭秀來」),在「蕭守梨生命史」(傳統藝術中心出版)訪談中,曾說:早期到閩南教歌仔戲的藝人,在閩南傳授比較成功,唱調比較活而多變化----這也說明了歌仔戲音樂退化的事實。

而「都馬調」在台灣風行的最大的原因是,都馬調的詞、曲結構比七字調更自由而多變化。

不知是否受「七字調」名稱的拘限,藝人大多有「七字句」為七字調正規詩體的意識。因此七字調顯得比較方正,四平八穩,板眼固定(連過門音樂的拍板長度也一定)。

相對的,都馬調唱法比較自由。以歌詞說,無論三字、五字、七字、甚至更多字都可入樂歌唱;並且可以減板(板指小節。正板為四小節,減板為少一小節)、贈板(增加小節數)。

並且,都馬調以能添加適當的疊字(thiap8-ji7)為「常規」,藝人也競相以添加完美的疊字為能事,疊字不僅更能補足詩句省略的語意,而且使音樂曲調更婀娜多緻,比七字調平易近人。

在伴奏音樂上也顯得自由,視表演需要,隨時可在過門音樂的半途開始歌唱,如果劇情需要,過門音樂可一直持續下去,直到表演者開始歌唱。

以上說明都馬調這「外來唱調」在台灣風行, 重要性幾乎與七字調並駕齊驅的主要原因。

::::::::::::::::::::::

在台灣歌仔學會的劇本中,使用都馬調幾乎比七字調還多,學員甚至有劇團變「都馬班」的笑談。

底下是「新編周成過台灣」劇中,「阿六」勸「周成」不要耽迷於「花間」時的「都馬調」對唱。



王振義 2020.3.3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振義的沙龍
4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王振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6
寫於2020.8.25 至於訪談用什麼語言就更不用問了,邱教授應該瞭解我的「毛病」,以前即使去文建會等單位開會,一向都用台語。心中抱定,即使他用北京話發問,我照樣說我的台語。 訪談節目如何我不很關心,何時播出也不經心。倒是昨天女兒把第一單元節目內容轉寄給我,我就把它轉po出去,並寫下一些感想。
2022/02/06
寫於2020.8.25 至於訪談用什麼語言就更不用問了,邱教授應該瞭解我的「毛病」,以前即使去文建會等單位開會,一向都用台語。心中抱定,即使他用北京話發問,我照樣說我的台語。 訪談節目如何我不很關心,何時播出也不經心。倒是昨天女兒把第一單元節目內容轉寄給我,我就把它轉po出去,並寫下一些感想。
2022/02/06
寫於2018.10.4 中國方言確實有把「蛙」叫作「雞」的情形,如蘇州說是「田雞」, 揚州說為「水雞」,我戴眼鏡,常有人說我是「四眼田雞」。不過,別人「指鹿為馬」 我們沒必要跟著說「水鹿」為「水馬」吧! 其實,教典有不少用字讓我「直覺」的反彈。 對「互」字的造字原理,講解最爽心的是「象形字典」:
2022/02/06
寫於2018.10.4 中國方言確實有把「蛙」叫作「雞」的情形,如蘇州說是「田雞」, 揚州說為「水雞」,我戴眼鏡,常有人說我是「四眼田雞」。不過,別人「指鹿為馬」 我們沒必要跟著說「水鹿」為「水馬」吧! 其實,教典有不少用字讓我「直覺」的反彈。 對「互」字的造字原理,講解最爽心的是「象形字典」:
2022/02/06
寫於2020.9.4 昨天(9.3.)文章,是看臉書顯示我四年前9.2寫的「給上街的軍公教」(他們隔天9.3要上街抗議年改)後引發的感想。但原來的「給上街的軍公教」文章卻反而不見啦。失去話頭,就不知我說「愛因斯坦的年金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啦。 ::::::::: ::::::::::
2022/02/06
寫於2020.9.4 昨天(9.3.)文章,是看臉書顯示我四年前9.2寫的「給上街的軍公教」(他們隔天9.3要上街抗議年改)後引發的感想。但原來的「給上街的軍公教」文章卻反而不見啦。失去話頭,就不知我說「愛因斯坦的年金問題」是怎麼一回事啦。 ::::::::: ::::::::::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在收音機尚未問世的古早時代,閩系先民從事採茶、渡船、採礦等工作時,喜愛吟唱一種即興的七字四句聯,有相褒傳情,也有互虧互酸,以排解單調重複的工作壓力,稱為相褒歌(sio-po-kua)。一直到日治時代、1950年代,相褒歌仍風行,1970年後,因生活型態改變而沒落。林金城老師20多年來四處採集相褒歌,
Thumbnail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Thumbnail
9月的《文化問.診》,我們走入百年前的人們家中,聆聽透過留聲機放送的旋律。本月的講者──知名曲盤收藏家陳明章,以珍藏的第一手史料「蟲膠唱片」,帶領民眾穿越時空,體驗那些年人們一起聽的歌。
Thumbnail
新聞連結:台語瀕危 30年後滅亡?  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徽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幾種;書面文字都是同一個,漢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文,所謂的官話,隨著朝代的更迭,各有所偏,在元明清之後,官話為北京方言音,就是現在的國語,英文稱為Mandarian language 顧名思義
Thumbnail
新聞連結:台語瀕危 30年後滅亡?  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徽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幾種;書面文字都是同一個,漢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文,所謂的官話,隨著朝代的更迭,各有所偏,在元明清之後,官話為北京方言音,就是現在的國語,英文稱為Mandarian language 顧名思義
Thumbnail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產業的興起與衰落,都不是朝夕可成,其中都需要許多人前仆後繼。 有技術不成熟的萌芽期,然後在有些人領著後頭的發展期,再進入有天賦有熱情的人競相產出的盛展期,最後漸漸走入靜寂。 每一個人都在優美動聽中貢獻一些音符,所有旋律的合成,構成了磅礴壯麗的諧暢。
Thumbnail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產業的興起與衰落,都不是朝夕可成,其中都需要許多人前仆後繼。 有技術不成熟的萌芽期,然後在有些人領著後頭的發展期,再進入有天賦有熱情的人競相產出的盛展期,最後漸漸走入靜寂。 每一個人都在優美動聽中貢獻一些音符,所有旋律的合成,構成了磅礴壯麗的諧暢。
Thumbnail
《玩具船長樂隊》成立於2008年底,是一支使用潮汕南澳島方言來演唱的樂隊,創作元素來自汕頭南澳島一帶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作品內容多數講述的是南澳島民與大海之間的故事。南澳縣通行屬於閩南語系潮汕片的後宅話和雲澳話,然而雲澳話在語音系統上因在明、清時期長期受漳州府管治影響,有較多閩南語泉漳話的特徵。
Thumbnail
《玩具船長樂隊》成立於2008年底,是一支使用潮汕南澳島方言來演唱的樂隊,創作元素來自汕頭南澳島一帶的傳統民間音樂文化,作品內容多數講述的是南澳島民與大海之間的故事。南澳縣通行屬於閩南語系潮汕片的後宅話和雲澳話,然而雲澳話在語音系統上因在明、清時期長期受漳州府管治影響,有較多閩南語泉漳話的特徵。
Thumbnail
將上述台語(一,二,三,番外等集)「打擊」語,融為一爐,恆春仔的大作「敨氣」可以講是台語「擊打」動作集大成之作!台語是音韻豐富的語言,非常適合編成歌,不管是唸謠,歌曲,念白,攏真有音樂性!有韻律,音樂的元素,可講是一種真自然的語言!狀聲詞也是台語音最接近原始的聲音!打擊的聲音可講五花十色,來聽看咧
Thumbnail
將上述台語(一,二,三,番外等集)「打擊」語,融為一爐,恆春仔的大作「敨氣」可以講是台語「擊打」動作集大成之作!台語是音韻豐富的語言,非常適合編成歌,不管是唸謠,歌曲,念白,攏真有音樂性!有韻律,音樂的元素,可講是一種真自然的語言!狀聲詞也是台語音最接近原始的聲音!打擊的聲音可講五花十色,來聽看咧
Thumbnail
方言音的書寫,有兩派,存音,保義!前者以假藉字,或口語造字為主幹,後者以訓讀為妥協!存音派,還有一種變體,就是音文共存,有疑義的音,就只用音拼,台灣因為有大量的羅馬白話拼音文獻,所以採用教會常用的羅馬拼音!沒有學過方言拼音的人,就有困難理解!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優劣點,就用下面這篇引文來對照!比較
Thumbnail
方言音的書寫,有兩派,存音,保義!前者以假藉字,或口語造字為主幹,後者以訓讀為妥協!存音派,還有一種變體,就是音文共存,有疑義的音,就只用音拼,台灣因為有大量的羅馬白話拼音文獻,所以採用教會常用的羅馬拼音!沒有學過方言拼音的人,就有困難理解!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優劣點,就用下面這篇引文來對照!比較
Thumbnail
有別於過去「台語片粗製濫造遭到市場淘汰」的刻板印象,《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透過說明歷史背景、國民黨政府政策及國際局勢等多重面向,解釋台語電影的興衰史。不只要讓讀者認識台語片長久遭到忽視的風光過往,作者蘇致亨也希望透過翻案,洗刷台語片長久以來「低俗無文化」的污名。
Thumbnail
有別於過去「台語片粗製濫造遭到市場淘汰」的刻板印象,《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透過說明歷史背景、國民黨政府政策及國際局勢等多重面向,解釋台語電影的興衰史。不只要讓讀者認識台語片長久遭到忽視的風光過往,作者蘇致亨也希望透過翻案,洗刷台語片長久以來「低俗無文化」的污名。
Thumbnail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
Thumbnail
漢字與羅馬字拼寫比較 台語的文字書寫紀錄至少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末期。 同一個語系的戲劇劇本如《荔鏡記》《金花女》《蘇六娘》《同窗琴書記》都是至少在大明帝國時期就已經流傳在廣東的潮州到福建南方的戲劇。 對台灣影響較大的為《荔鏡記》和《同窗琴書記》,前者演變為歌仔
Thumbnail
2017 年初,剛上市就紅遍世界的電腦遊戲《返校》選用《月夜愁》、《望春風》等台語歌曲作配樂。2017 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由台南歌手謝銘祐奪得,他在專輯《舊年》裡也大量運用日本時代台語流行歌元素。究竟日本時代的台語流行歌藏有什麼瑰寶,值得一提再提?
Thumbnail
2017 年初,剛上市就紅遍世界的電腦遊戲《返校》選用《月夜愁》、《望春風》等台語歌曲作配樂。2017 年,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由台南歌手謝銘祐奪得,他在專輯《舊年》裡也大量運用日本時代台語流行歌元素。究竟日本時代的台語流行歌藏有什麼瑰寶,值得一提再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