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調的分類、特色(三)---- 歌仔外調

2022/02/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臉書貼文:2020.3.18
唸歌的歌仔不可免的也採用一些歌謠小調,特別是蛻化為歌仔戲之後,來自其他劇種的演員,或「技癢」或為投合特定觀眾喜好 ,也會採用其他劇種如北管、南管、平劇、九甲的唱調。這類唱調,如「牛犁歌」、「車鼓調」、「五更鼓」、「百家春」、「倍士調」、「大調」、「腔仔」、「吟詩調」、「陰調」、「慢頭」、「將水」、「十二丈」等等,這些唱調原本不失傳統音樂的風格特色,使用這類唱調實際也有豐富歌仔戲音樂內涵的意義和價值。但是這類唱調,與江湖調演化成板腔體系的「歌仔調」,歌唱觀念還是有基本上的差異,因此我稱這類唱調為「歌仔外調」。
「歌仔調」純是江湖藝人根據台灣人的「詩樂諧合」美感觀念上鍛鍊出來的唱調,而「歌仔外調」大部分是淵源自其他地區的唱調,在台灣傳唱的歷史比歌仔調早,有些甚至不是閩南語歌樂系統的唱調。也因為淵源關係不同,它們與歌仔調「依字行腔」的觀念有很大的不同,使用方法偏向以固定的曲調去套唱不同的歌詞。
在西洋音樂和流行歌興盛之前,深諳歌仔調歌唱精神的藝人,如果以固定曲調的觀念使用這些歌仔外調」,會有唱不出口的礙難,因此會把原來曲調做些迎合「語言」做曲調的修飾或改變,使聽眾比較能聽懂歌詞,聽起來也比較順耳。但是隨著西化教育和流行歌的盛行,這類唱調的傳唱,常以固定化的曲調來套唱不同的歌詞,自然越來越像「新調」,這是很不利的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站在文化高位的洋涇濱音樂家,因為不瞭解傳統歌樂精神,常以洋歌的觀念污染和扭曲傳統歌樂,使得這類「歌仔外調」的發展更形惡化,越來越像流行歌化的「新調」。
曾經有歌仔戲班的新成員質疑:老師的都馬調怎麼與他學的「都馬調」都不同?原來他學過劉福助唱的「都馬調」,這「都馬調」以固定的曲調套唱幾葩不同的歌詞,第一葩第一句「含露牡丹正當紅」,就「詰屈聱牙」的厲害。
歌仔戲唱「都馬調」已經七八十年,使用頻率也非常高,這位學生卻只聽過劉福助的唱法,還以之為標準,驚怪我們唱的不一樣。可見以唱片流行歌名目流傳的影響力有多大,也可見洋涇濱音樂家污染傳統歌樂有多嚴重。
劉福助唱的「都馬調」不確定曲、詞出自何人的手,但污染傳統的方法卻與「牛犁歌」、「丟丟銅」、「思想起」沒有差別。頌揚「思想起」是恆春民謠的人,還說許石是根據陳達的歌唱後的採譜,簡直貼金得太離譜。陳達「思想起」大家一定很熟,他的「思想起」那一點像流行歌「思想起」了?哪一首才算「恆春民謠」?
1990年我第一次探訪閩南文化,聽他們歌仔戲唱「丟丟銅」,與台灣流行歌宜蘭民謠「丟丟銅」曲調與韻味真有天壤之別。這「丟丟銅」是1930年代台灣歌仔藝人去閩南傳藝時的唱法。
::::::::::::
我把話扯遠了。今天要談的,是想回應江武昌兄的問題。他針對我3/1的貼說:
「 這麼多好聽曲調,現在天王歌仔戲班為何不用,偏要新
編那些難聽又唱不好、讓人也聽不懂的『新調』?」
江兄說的「天王歌仔戲班」指什麼我不知道,不過為什麼喜歡搞新調,我在「為什麼新調猖獗」一文已作了點分析。至於說,為什麼不用如「牛犁歌」般「好聽的」「歌仔外調」,部分原因和喜歡用「新調」一樣,認為這類比歌仔調還早存在的唱調已經是「古董」啦,新時代總得有新東西,而更大的原因是,這類唱調比歌仔調更難用,除非已經像「送哥調」那樣,已經「流行歌化」了,他們才會用。
他們「不會用」這類「歌仔外調」,主只要因是他們不會「安排語調與曲調諧合」的方法。----舉簡單實例說比較清楚,例如曲調如果是是「1 2 3],得填上諸如「坐機車」或「大箍呆」之類的字詞,語調與樂調才會相諧合。如果隨便填上如「做田人」或「飲燒酒」的歌詞來唱,就會「詰屈聱牙」,聽來耳孔毛會「挌折了了----」----有時我還感謝他們不用這類「歌仔外調」,因為我我常常一聽,就想跑去「穎水」洗耳朵。
我這樣說,久入「鮑魚之肆」的人,可能不知我在說什麼 。我換個角度,說說古時候讀書人(士大夫階層),按舊樂調填作新詩詞時候,得講究新填詩詞的平仄、四聲、陰陽,所謂詩律、詞律、曲律,規則、方法一大堆,他們大費周章的目的,就是要安排語調與舊樂調諧合一致 。我藉古讀書人的做法,來說明「按樂填詞」得注意語調的安排,也許比較明白,也比較有說服力。
3/1的貼文,我介紹台灣歌仔學會的「牛犁歌」的時候,我說:「....唱調填詞儘量安排語調與樂調的諧合一致,但是必要時,會修飾曲調迎合歌詞」,前一句說明「按樂填詞」需注重語調安排,後一句意思表示必要時,改變樂調唱法,去迎合樂調。前後意思好像「牛頭不對馬嘴」?這是因為按樂填詞要安排一字與樂調諧合一致,有實際的困難,因為語言受語意囿限,不像音樂曲調可自由高低上下。例如歌詞的「行路」兩字,如果與樂調不合,改為「散步」或「行徙」也都與樂調不合,那怎麼辦?不是「固步自封」嗎?因此必要時應適當的改變曲調唱法。
這意思還需進一步舉簡單的實例說明:
一、歌唱是詩與樂結合。過程可以是「以樂合詩」,就是以詩詞為主體,音樂曲調順應詩詞的音樂性而得。歌詞「錄音機」,唱「1 2 3]或「1 3 5」或「低6 2 3」等等模式的音樂曲調。
二、或過程相反,「以詩合樂」的「按樂填詞」,是以樂調為主體,而填作新歌詞來歌唱。樂調如果是「32 1 低61」,只適合填上如「做田人」或「顧田園」之類的歌詞。
三、以上面第二點說,樂調如果是「32 1 低61」,無果無法填上適當的對應詞句,只能作「我不知」,則改變曲調唱如「32 低6 3」;歌詞如果是「古意人」改唱如「3 32 低61]。說明:因是「按樂填詞」,改變曲調最好只能照原樂調的「音位」中去做改變,在這例子中,原調的音位是「低6 →3」,因此聲調低的字唱於「低6],高的字唱於「3」,聲調中的字唱於「1」或「2」。
結論說,使用「歌仔外調」歌唱,不是歌詞「字數」適當就可以按上去唱,而是需要講究安排語調與樂調相對應的「詩合樂」。如果某些歌詞無法安排與樂調諧合,應該改變樂調去與語調諧合。
:::::::::::::::::::
最後,聽聽台灣歌仔學會「新白蛇傳」中「梆 腔仔」吧。
源自北管「三仙會」(扮仙音樂),眾仙下凡時唱。歌仔戲界有人叫此曲為「腔仔」,歌仔戲一般在「趕路」時唱。
此曲,白蛇與小靑,寧可放棄仙界正修而認同為人,相偕下凡的過程中唱。
小靑唱的曲調,接近歌仔戲一般唱法。白蛇唱的曲調,接近北管的原來唱法。
(此曲藝人說有「公、母」之分。忘了哪種唱法是「公」的)
歌詞:(因曲體不合「七言句」,所以歌仔戲界一向用疊字,句法也不同,別有風味)
小靑唱:
叫聲我个姊姊 姊姊隨我來
來去遊賞繁華个世界
快樂歡喜在心內
白蛇唱:
叫聲小妹 小妹輳陣行
來去遊賞杭州城
趕緊輳陣行
王振義 2020.3.1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會員
    38內容數
    王振義倒騎驢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