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系列身心靈成長的隨筆紀錄。
會寫這些的啟發,是源自於閱讀楊定一老師的一系列書籍,給了我醍醐灌頂之感。內容純粹就是分享自己在路上遇到的一些內省,或可以說是整理自己吧。形式則會很意識流(心流),因為是關於自我成長。當然,如果心領神會的你我都能一起成長,不妨就一同結伴走上這條「知道」之路吧!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時,裡面的利用經典作者和自我虛構對話,批判性思考其實很是精彩,其中有一段寫道:
「看到有些作者為了迎合讀者的喜好,把作品中情色的部分寫到極致,我認為是飲鴆止渴,因為這樣的作品對讀者來說只剩下感官的刺激,對於文學本身來說是自殺的行為(就像很多人看『金瓶梅』只會專注其中色情的描寫,而忽略了它批判當時社會的主軸)。」
不禁胃一緊,「我」的念頭又出現了,覺察到「我」的萎縮又發生了,「我」對號入座了。
歸根結底,是因為這個「我」,才會有批判性思考,「我」批判「你」,是為了強調,「我」與「你」的不同。然而,這世間萬物由一體意識而生,本不分「你」「我」來自同源,沒有這樣的認識,很容易就會回到「你」與「我」的二元對立思考。
覺察到這一點,於是,停下來,回到靜心的瞬間,開始參:
「我」的對號入座,是被餵養的「我」為了強化存活的萎縮反應。站在一體的角度觀察,這就是一種對「自我」的批判,其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接近一體。所以,每當批判他者,其實是在批判自己。而覺得「我」被批判,其實是分化出他者的「你」,才有辦法批判到「我」,你我才會有情緒萎縮。
當看這上面引述的那段文字,其實,是誰在批判誰呢?
一個「我」在批判念相中的「有些作者」。批判若要成立,首先要有「我」然後分割出「他者」,這樣才能強化對立,批判於是才會成立。那這個批判的「我」所追求的又是什麼?
是覺得這個社會(或「我」所指的場域)還「不足」,所以「我」想要批判,「我」想要讓社會變得更圓滿,完整。
但完整是「追求」不來的。完整是存在,是一體,就像這個心靈書寫的當下,這個瞬間,存在便已完整;心靜下來,自意識出發,宇宙便已完整,而不需要「做」什麼去「追求」完整,就是這麼簡單,簡單到讓人懷疑,
這真的就是完整嗎?
批判的「我」,因為萎縮,所以不會喜樂,無法平安。
寫下這些筆記,也只是想分享給讀到這些的你,能夠體會,完整的你,全部的你,覺醒的做,人間這場神聖的遊戲。
寫於2022.01.22
付費支持方格子的讀者,可以解鎖更多私密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