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妞麻的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4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年假期你是否有忍住、沒有罵小孩呢?

我懂我懂!假期裡總有一個時刻讓你感到繃緊的那條神經正瀕臨斷裂的邊緣⋯先深呼吸一口氣吧~

下午,兩個孩子在客廳玩耍,只聽兩人嘻嘻哈哈地笑得很大聲。走過去一看,一個假裝橫眉豎目地說道「你以為這樣很好玩嗎?!」

一個笑倒在沙發上「我知道、我知道,是爸爸!」

一個緊盯了左手掌,右手拇指動啊動,另一個馬上大喊「媽媽滑手機」!

現正上演、讓人無言的「模仿秀」提醒了我。

大人常會要求孩子「多看書不要一直看影片」、「去練鋼琴」、「要有禮貌」、「自己的事自己做」⋯等,會這麼要求是不是因為認爲孩子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呢?是不是表示,在大人心中有一個「好孩子」標準,所以期待自家孩子能百分之百達成呢?

但捫心自問,我們自身是否已成為孩子心中那個「完美大人」了呢?

「完美小孩」這本繪本用另一個觀點使人深省,所謂的「完美」、所謂的「標準」,是不是不夠合理的要求?

(於假期中與孩子共讀此繪本,在笑鬧中用愛填補我們的不完美。)

(於假期中與孩子共讀此繪本,在笑鬧中用愛填補我們的不完美。)



書名:完美小孩(Un enfant parfait)

作者:艾可菲

圖:馬修莫德

出版社:格林文化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繪本【教出乖巧好爸媽:父母教養手冊】。

同樣是探究親子議題的繪本,本書是以主角小女孩的視角出發,直指親子議題中最關鍵的核心:到底「教養」是什麼?

雖然這本書已入手很久,但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其說是和孩子一起共讀的好故事,倒不如說是一種提醒自己養育孩子初心的存在更為洽當。

「教養」是為了打造出心中的完美嗎?「教養」是為了訓練出聽話的孩子嗎?「教養」難道不是為了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有助於釐清育兒初衷的繪本)

(有助於釐清育兒初衷的繪本)


書名:教出乖巧好爸媽:父母教養手冊(Eltern Richtig Erziehen)

作者:卡特琳娜‧高斯曼‧漢瑟爾

( Katharina Grossmann-Hensel)

出版社:水滴文化




雙兄妹的正向教養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妞麻&書僮麻的沙龍
10會員
83內容數
2025/04/17
在家有兩寶以上的家庭中,最令人頭痛的教養問題之一莫過於是「手足爭吵」。相信不少父母在連假的時候充當了許多回調解員的角色吧。
2025/04/17
在家有兩寶以上的家庭中,最令人頭痛的教養問題之一莫過於是「手足爭吵」。相信不少父母在連假的時候充當了許多回調解員的角色吧。
2025/04/16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書中舉了三十一個常見、但其實不建議說的家長用語為例,除了為讀者說明最好不要用的原因,還提供建議說法。
2025/04/16
《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 書中舉了三十一個常見、但其實不建議說的家長用語為例,除了為讀者說明最好不要用的原因,還提供建議說法。
2025/04/15
今天搭捷運時看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走在樓梯上的我聽到前方傳來一聲驚呼,原來是前方一位手提紙袋的男子,他的飲料杯從紙袋中掉落,飲料因此灑了一地。 你猜後續怎麼樣了呢?
2025/04/15
今天搭捷運時看到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 走在樓梯上的我聽到前方傳來一聲驚呼,原來是前方一位手提紙袋的男子,他的飲料杯從紙袋中掉落,飲料因此灑了一地。 你猜後續怎麼樣了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孩子在爸媽眼中都是心肝寶貝,時不時就有媽媽們跟我分享 : 我們工作室學習的孩子每每回到家後繼續熱愛畫圖、創作的過程 媽媽喜滋滋笑著講「畫的好好喔」 「孩子快樂好多 好棒怎麼那麼棒~~」 老師我聽了也不禁嘴角上揚🥰 殊不知孩子養成自我因喜愛而去實踐 就是對美術老師最大的肯定! 因為我們工作室
Thumbnail
孩子在爸媽眼中都是心肝寶貝,時不時就有媽媽們跟我分享 : 我們工作室學習的孩子每每回到家後繼續熱愛畫圖、創作的過程 媽媽喜滋滋笑著講「畫的好好喔」 「孩子快樂好多 好棒怎麼那麼棒~~」 老師我聽了也不禁嘴角上揚🥰 殊不知孩子養成自我因喜愛而去實踐 就是對美術老師最大的肯定! 因為我們工作室
Thumbnail
在同事的推薦下收聽了〈王麗芳的親子觀點〉podcast頻道,一聽下去還真是無法停下來,麗芳老師在教養孩子上的觀點非常明確且充滿著力量,但這力量的背後是滿滿的教育與愛,因為希望孩子能長大成獨立自主且具有思維思辨能力的人。這一點是我也非常認同、也在教養孩子路上一路在學習的目標。
Thumbnail
在同事的推薦下收聽了〈王麗芳的親子觀點〉podcast頻道,一聽下去還真是無法停下來,麗芳老師在教養孩子上的觀點非常明確且充滿著力量,但這力量的背後是滿滿的教育與愛,因為希望孩子能長大成獨立自主且具有思維思辨能力的人。這一點是我也非常認同、也在教養孩子路上一路在學習的目標。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適合人群 1. 容易緊張,對育兒這件事感到巨大壓力 2. 孩子覺得我一點都不瞭解他,想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3. 除了大聲責罵,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來遏止孩子的行為 4. 想讓育兒從麻煩吃力的苦差事,變成輕鬆自在的樂事
Thumbnail
※適合人群 1. 容易緊張,對育兒這件事感到巨大壓力 2. 孩子覺得我一點都不瞭解他,想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3. 除了大聲責罵,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來遏止孩子的行為 4. 想讓育兒從麻煩吃力的苦差事,變成輕鬆自在的樂事
Thumbnail
延續 夠好的媽媽 的話題 其實很多父母對於教養有點「擔心」甚至是「恐懼」 很怕自己沒有「管教」好小孩,其實這就點出一個背後的問題就是——大家不知道「怎樣才算教好?」 . 假設現在是孩子做錯事的情景,孩子需要以下幾種能力: 1.發現爸爸媽媽(對方)生氣 2.知道生氣的理由 能做到這些就已經足夠 .
Thumbnail
延續 夠好的媽媽 的話題 其實很多父母對於教養有點「擔心」甚至是「恐懼」 很怕自己沒有「管教」好小孩,其實這就點出一個背後的問題就是——大家不知道「怎樣才算教好?」 . 假設現在是孩子做錯事的情景,孩子需要以下幾種能力: 1.發現爸爸媽媽(對方)生氣 2.知道生氣的理由 能做到這些就已經足夠 .
Thumbnail
「為你好」 過於為他人著想,不是一種關心,反而是控制。 我想當個教師,教小朋友,欣賞他們的純真, 也想當個媽媽,看著我的孩子去闖蕩世界, 我時常閱讀育兒書籍,我感興趣的是, 如何和孩子相處,而不是如何操控他們, 成為我們認為的“好的模樣”。 我是家裡最大的,有一個六歲的表妹, 一個兩歲的妹妹,還有一
Thumbnail
「為你好」 過於為他人著想,不是一種關心,反而是控制。 我想當個教師,教小朋友,欣賞他們的純真, 也想當個媽媽,看著我的孩子去闖蕩世界, 我時常閱讀育兒書籍,我感興趣的是, 如何和孩子相處,而不是如何操控他們, 成為我們認為的“好的模樣”。 我是家裡最大的,有一個六歲的表妹, 一個兩歲的妹妹,還有一
Thumbnail
汪培珽。2014。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出版。 推薦給:想要孩子更會讀書、不知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的「父母」。 封面是作者很感動的一幕,她說,這群孩子,好想好想讀書!所以她把這幕作為封面!其實這種渴望,也令我很感動,我深信應該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這個點,只是現在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讓這個欲望變淡了。我覺得比較
Thumbnail
汪培珽。2014。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出版。 推薦給:想要孩子更會讀書、不知孩子到底會不會讀書的「父母」。 封面是作者很感動的一幕,她說,這群孩子,好想好想讀書!所以她把這幕作為封面!其實這種渴望,也令我很感動,我深信應該每個孩子心裡都有這個點,只是現在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讓這個欲望變淡了。我覺得比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