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自己是操控者嗎? 說書—《操控與反操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誰該讀這篇文章?

只要你是人,且有與他人互動的話,那你都該繼續看下去。這篇文章將從《操控與反操控》這本書中擷取第一部分的內容,並結合我自身的經歷,告訴你書中所提到的10大言詞操控法中的前3種,分別是:如何在一無所知的狀況下進行安全對話、用良好形象迷惑他人、迅速建立別人對你的好感。
在開始之前,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個操控者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來探討「操控」的定義。操控是指透過某種隱晦的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聽起來多半給人一種負面的觀感。但你再仔細想想,難道自己真的沒這樣做嗎?小孩會用哭鬧來換取關注,長輩會用情緒勒索來教與小孩,面試時我們的履歷要隱惡揚善,這些都是一種操控行為。
如果你打算反駁我,我的建議是從「操控」的定義去下手。因為現在創造了框架的人是我,在我的框架下行動,都只會對你不利。
即使你不打算操控別人,這篇文章也有助於你辨識出日常生活中他人的一些操控行為。

如何在一無所知的狀況下進行安全對話的技巧

我們都會有不得不裝作很有知識的時候,這時候怎樣才能讓別人不知道其實你什麼都不懂呢?
1.抽象化:講概念,不要講得太詳細。答非所問也可以。
我們研究所有一門課是聽不同實驗室的同學報告,但各個實驗室之間的研究主題差異很大,如果不是相關研究領域,其實很多都聽不懂。但學校偏偏規定每個人都要問問題,而幾乎每次,我都會聽到這樣一個問題:「請問你的研究可以應用在那些地方呢?」這個問題的妙處就在於,即使你今天前面完全沒在聽,你也可以問相同的問題,幾乎所有研究都有它應用的領域。
2.漂走&斷然拒絕:想辦法轉移話題。
書中提到的這兩個方法,個人認為他們背後的本質是一樣的:意即使他問的問題變得不重要。有天我跟我媽聊到現在葡萄的價格,我媽說:「中盤的收購價幾乎沒什麼改變,但零售的價格卻高很多。」其實我不懂為什麼葡萄的價格會這樣,但我把話題轉向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我覺得問題不是在於葡萄的零售價格,而是現在的房價……」
3.認同與稱讚:讓他高興得自己繼續講就行了。
這很常出現在我們實驗室開會的時候,當教授給了一些建議你聽不懂時,只要附和他,讓他自己繼續講完就行了。
4.第三人稱觀點:即使有錯,也不是你的錯。
小時候我們很常聽到:爸爸說、媽媽說、老師說……到了研究所,它變成了某篇參考文獻。他們背後都有某種權威性,即使對方不認同你的觀點,你也可以兩手一攤:「這是XX說的,不是我說的。」
5.反問:把問題丟回去就對了。
我在飲料店打工時,很常遇到客人問的問題是:「你們這杯飲料很甜嗎?」問題是每個人對甜的感受都不同,你的回答只能表你自己。這時我們就會反問說:「你覺得多甜才算甜呢?」
6.假扮哲學家:依情況而定。
這一樣是一個很好用的回覆方式,當有人詢問你的立場時,你只要說:「喔,這要看情況耶。」如此一來就可以顯得自己很中立客觀,若對方繼續追問,記得使用第1點的抽象化,不要講得太詳細。

用良好形象迷惑他人

這一小節書中提到了許多心理學實驗,例如穿西裝的人看起來更專業,長得好看的人更容易被認為有正向特質等等。這裡特別重要的是肢體語言,當我們說的話和表情語調衝突時,人們更願意去相信肢體語言。自信的肢體語言(四肢伸展、抬頭挺胸)甚至可以欺騙自己,刺激睪酮素增加。相反地,不自信的肢體語言(垂頭喪氣、抱腿屈膝)會增加壓力荷爾蒙可體松。
我在補習班當輔導老師時,公司就規定我們一定要穿西裝。不穿西裝的時候,我們看起來其實就是一般的大學生。這恐怕也是為了讓學生覺得老師很專業才如此規定的吧。

迅速建立別人對你的好感

物以類聚,人總是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其中最有用的技巧就是鏡射。
鏡射的定義是:有意無意地模仿對方的語言(包含肢體動作和語調),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
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情侶或夫妻他們會穿共同的衣服,或是有相同的習慣,這是長時間受親近的人影響而產生的鏡射。當有一個人打哈欠時,也會有其他人跟著打哈欠;當有個人的頭突然轉向某個方向時,也會有人跟著轉向同個方向。這些都是鏡射。而今天對方是有目的的想要讓你產生好感時,通常會是短時間的行為。例如今天你想追一個女生,你就會去調查她的喜好,想辦法找到共同話題。相反地,如果今天某人在短時間內迅速博得你的好感,你可以認為對方帶有某種目的。畢竟真的一見如故的機率有多高呢?
這時候破解的方式是:當對方不斷附和你時,問對方具體而詳細的問題。
我時常會去書店裡看有什麼新書,倒不是真的想買,而是想知道最近大家都看什麼樣的書,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趨勢。有次我就遇到直銷的人來搭訕。
「先生,請問你知道XX的書嗎?」(這是用來開場轉移我注意力的話,因為我當時正好站在那一區看書。一旦我選擇搭腔,那他接下來的問題我也得跟著回答,此即本書中所提的:得寸進尺的技巧。)
「喔,那一本書在那邊啊。」(當時的我雖然有點猶豫但還是回答了。)
「哦,謝謝。請問你很常來這邊看書嗎?」
「還好。」
「你平常都看什麼樣的書啊?」(這才是他真正要問的問題。)
「痾,就○○跟XX吧。」(當時的我太嫩了。)
「我也是耶!這麼有緣,要不要加個Line?以後可以一起聊。」(出現了,鏡射。)
當時的我真的好傻好天真。後來他當然沒有和我聊○○和XX的東西,而是邀請我去他們直銷的讀書會。
要是早點看到這本書的話我當下就能夠拒絕了吧?順道一提,問具體而詳細的問題這方法,只能適用在偶遇,在對方早已掌握你資料的情況下,他也可能答得出來。

結語

這本書幾乎將我們日常對話中所用到的操控方式一併羅列出來,礙於篇幅,只能簡短介紹幾個自己有親身經歷的例子。該書第二部分則會從認知偏誤開始,教我們如何操控他人。而第三部分則是探討操控行為的道德性。
如果看完這些你還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我建議買書來看。最後,作者和我都認為,盡量減少有意識的操控行為,人如果活得表裡不一,這種情緒勞動可是很累的。假的東西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輩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49內容數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大多數人的夢多半脫離不了現實生活,頂多在潛意識中,以毫無邏輯的方式進行組合。然而,我的夢卻大多是現實沒看過的東西,甚至劇情明顯,像是我穿越到其他的時空。 歡迎參觀那稀奇古怪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R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被妖怪追殺,校園內學生離奇失蹤,我莫名其妙捲入其中。 教授,不做死就不會死啊。
我曾經發生一件趣事,就是某天走向公車站牌時,公車從我背後呼嘯而過。但我離站牌大約還有30公尺遠,我開始狂奔,公車準備開往下一個站牌。下一個站牌剛好在紅綠燈附近,而且沒有很遠,如果運氣好剛好紅燈,還有機會趕上。 但我跑得實在不夠快。就在這時,一位機車騎士在我一旁停了下來。 「我載你過去!」 我愣在原地
原本只是想找廁所的我,不但遇到了和尚、外星人,竟然還有部隊跟戰鬥機!?
被妖怪追殺,校園內學生離奇失蹤,我莫名其妙捲入其中。 教授,不做死就不會死啊。
我曾經發生一件趣事,就是某天走向公車站牌時,公車從我背後呼嘯而過。但我離站牌大約還有30公尺遠,我開始狂奔,公車準備開往下一個站牌。下一個站牌剛好在紅綠燈附近,而且沒有很遠,如果運氣好剛好紅燈,還有機會趕上。 但我跑得實在不夠快。就在這時,一位機車騎士在我一旁停了下來。 「我載你過去!」 我愣在原地
原本只是想找廁所的我,不但遇到了和尚、外星人,竟然還有部隊跟戰鬥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善行》一書揭示了道德行為與自我利益之間的衝突,探討人類在追求生存和利益時,如何平衡善良與自利的心理。作者阿曼·法爾克以經濟學博士的身份,運用科學實驗探討人性的深層問題,強調在行善的過程中理解善良的真實意義。這本書促使我們思考真正的善行何在,以及在當今物質社會中,如何才能實踐善良而不迷失自我。
Thumbnail
10月的第一個禮拜真的就非常的精彩。 先是碰到了內在很深的傷痛,那種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感覺自己不夠好、都無法獲得肯定、對自己很深的批判、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糟的感受。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和感受,但當這些情緒浪潮再次襲來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那種心狠狠揪著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學習如何使用讀心術,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這篇文章介紹了《心控》一書中的三個技巧,包括把否定詞換成共鳴詞、壓低期待值以獲得好印象、引導對方說出「對呀」的會話術。
Thumbnail
拿出一張紙和筆,列出你生活中的縱向人際關係和橫向人際關係。 統計一下,縱向關係和橫向關係各佔比多少? 進一步思考,在縱向人際關係中,你是上位還是下位?
Thumbnail
精神控制俗稱PUA,也就是耳熟能詳的「洗腦」,它通常指的是團體或某個人透過非道德的操縱手段,使另一個人在意志上服從於自己。 PUA經常出現於伴侶關係,但普遍來說,社會職場上、師生間、宗教信仰上,我們也會遇到那種站在至高點上,以巧妙的控制手段,反倒過來,讓我們覺得自己才是做錯的人。 PUA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善行》一書揭示了道德行為與自我利益之間的衝突,探討人類在追求生存和利益時,如何平衡善良與自利的心理。作者阿曼·法爾克以經濟學博士的身份,運用科學實驗探討人性的深層問題,強調在行善的過程中理解善良的真實意義。這本書促使我們思考真正的善行何在,以及在當今物質社會中,如何才能實踐善良而不迷失自我。
Thumbnail
10月的第一個禮拜真的就非常的精彩。 先是碰到了內在很深的傷痛,那種無論再怎麼努力都感覺自己不夠好、都無法獲得肯定、對自己很深的批判、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糟的感受。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和感受,但當這些情緒浪潮再次襲來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那種心狠狠揪著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學習如何使用讀心術,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這篇文章介紹了《心控》一書中的三個技巧,包括把否定詞換成共鳴詞、壓低期待值以獲得好印象、引導對方說出「對呀」的會話術。
Thumbnail
拿出一張紙和筆,列出你生活中的縱向人際關係和橫向人際關係。 統計一下,縱向關係和橫向關係各佔比多少? 進一步思考,在縱向人際關係中,你是上位還是下位?
Thumbnail
精神控制俗稱PUA,也就是耳熟能詳的「洗腦」,它通常指的是團體或某個人透過非道德的操縱手段,使另一個人在意志上服從於自己。 PUA經常出現於伴侶關係,但普遍來說,社會職場上、師生間、宗教信仰上,我們也會遇到那種站在至高點上,以巧妙的控制手段,反倒過來,讓我們覺得自己才是做錯的人。 PUA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