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治療這傷痛? — Drive My Ca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看了兩次《Drive My Car》,而且對於這六個小時感覺非常的好。喜歡的除了是仿佛成為了濱口龍介專利的質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一個本來篇幅很短的小說,如何發展成為一個三小時的完滿故事。但更讓我喜歡的,是他在不同的空間很完整的帶出了幾個人的心路歷程 — 不管他當下在不在這個時空。

不過先說明一點,外面《凡尼亞舅舅》太多了,所以不贅,繼續寫我想到的東西就夠。

讓偶然延續下去

家福悠介(西島秀俊)和老婆音(霧島麗香)二人看似極度恩愛,經歷失去女兒後看似仍然恩愛,但一切都已經變了而自己也不肯承認,直到一次意外,悠介發現音,看到和另外一個男人在床上愉快地開著音樂….

悠介頭也不回的離開了家,跑到了酒店過夜然後出國工作,回家後某日音表示有事想告訴他,但悠介最後選擇開著自己的車,漫無目的的到處走。結果回家發現音昏迷,最後離開了他 — 是永遠地離開。

從此以後,悠介只能憑對練的錄音帶,當作是與妻子的對話。這錄音帶代表的,除了練習,大概是背負著自己害死了老婆的責任,而這個責任,也只有他一個人背負著。

結果因為在廣島的合作計畫,在不同的巧合情況下,他遇上了幫他操控這部紅色SAAB的美沙紀(三浦透子),還有當天和音在床上的耕史(岡田將生)…

無獨有偶,悠介這次演出,就是契訶夫戲劇《凡尼亞舅舅》。悠介說他自己再不想演凡尼亞,因為經歷讓他感到痛苦。於是,在一片驚訝聲中選擇了當天的「情敵」耕史。悠介這樣的選擇,是不是有一種報復的心態?最少在我眼中覺得,這是一個摧毀情敵的計劃,而且還要很完美。

也許這是上天賜給悠介最偶然的巧合。

📷當天在家中看著和自己老婆赤裸在床上的耕史,在兩年後竟然在悠介參與製作的舞台劇出現...也許這是讓悠介報復的機會?(但這不是韓劇和大台理論(XD)適用情節啦)

逃避現實的車廂與兩個「殺人犯」的重生

因為大大小小的原因,美沙紀開始駕駛生涯。美沙紀的自身經歷讓她沉默寡言,因為從小到大「被好好」教導的關係而練出一手很好的駕駛技術。因為這樣的駕駛技術,讓她總算過得不賴,但總好像缺了些甚麼。

直至美沙紀遇上悠介。

悠介很愛這部紅色SAAB,就算眼睛有問題都不希望給別人駕駛。但因為主辦方的原因,悠介還是半信半疑的讓美沙紀代為駕駛,結果最後還是安心交給美沙子。

📷紅色的SAAB 900是悠介的私人空間,當然不容許別人進來。但美沙紀出現之後,一切都不再一樣,像是把心中的一切包袱放下。

在一趟又一趟的駕駛旅程當中,二人才發現大家都是一樣。悠介和美沙紀,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才看懂大家都是自己口中的「殺人犯」- 「殺掉」自己曾經最深愛最珍視的人,然後帶著一堆遺憾和包袱,繼續上路 — 說是要努力向前走,但總是停滯不前。

美沙紀覺得自己一直代課駕駛到處走就能撫平自己的傷口,悠介趁在車上對話的練習能夠治好喪妻的傷痛,二人相遇前,貌似能對自己最好的治療方法,其實一點作用也沒有。

也許在這些時候遇上同樣經歷的人,大概才是一個正確的治療過程,而悠介和美沙紀,在最後才能真正放開,獲得自己渴望的救贖。

📷後來到了關鍵時刻,這兩個人終於在這段最長的旅途上,準備告別儀式。

福音與幸福

又很偶然地,在對話當中,二人互相得知音和幸的名字。

結婚的時候,音笑著和悠介說,家福音,就是為家帶來福音。而最初兩口子加上女兒真的好像得到了福音,生活愉快。但好景不常,女兒幾年後身故,兩夫妻用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從傷痛中走出來,但因為悠介發現了音的秘密,結果音突然離他而去,而悠介也只能在這部紅色的SAAB 900,獨自駕車逃避現實,填補一直以來他以為自己已經治療好的傷口。

美沙紀和母親相依為命,但母親對她不太好,強逼她駕駛(還要很穩定地)送她回家,後來發現母親人格分裂,小幸出現,卻挽救了她和母親的關係。直到一次山泥傾瀉意外,母親不幸遇難,美沙紀只好駕車漫無目的的走,最後到了廣島,過著代駕手的日子,但人還是空虛。

悠介那時候和音結婚,跟夫姓後就變成了家福音;美沙紀表示母親有人格分裂,偶爾會分裂一個叫「小幸」的人格出來,和平常經常對美沙紀拳打腳踢的母親性格完全不同,是個很會逗人的小女孩。二人在悠介和美沙紀的生命當中也許是最好的存在,但同時也做了讓他們不能忘懷的事,讓他們又愛又怕。

真是諷刺。

📷家福音這個名字 -聽起來很幸福,但二人經歷的傷痛,像是詛咒多於祝福。

離開憂鬱的習慣

最後並沒有交代悠介的結局,而美沙紀卻駕著這部SAAB到韓國。悠介選擇下車離去,相信是對音的離去真正地接受,而情敵的下場相信也是讓他釋懷且可惜的地方;而美沙紀繼續自己的駕駛生活,也許是最適合她的選擇。

雖然真的很老土,但治癒傷口和痛楚的過程,並不是重複做一件事傷口就能撫平。悠介和美沙紀很幸運,能夠在這段路程中遇上彼此,正如《迷失東京》的Bob和Charlotte一樣,在人生最迷失的時候,遇到對方,互相填補了那些傷痛,不管未來怎樣,當下的你我,能夠有人給你互相支撐倚靠,已經是人生中最幸運的事。


📷喜歡《Drive My Car》的原因,大概就是悠介和美沙紀和《迷失東京》的Bob和Charlotte一樣,人生在最迷失的時候,遇上彼此,能夠安心地放下自己的心結和包袱。人生的傷口,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治癒,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和人出現方能成事,也是為甚麼我們要學會等待的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親愛的(日本)電影偏執狂的沙龍
8會員
27內容數
2025/01/30
《青春末世物語》描寫一群高中生在看似正常的「聯合國」校園生活中,挑戰校規與體制的故事,也反映出日本社會隱藏的議題,例如:對於制度與系統盲目服從、社會運動的壓抑、排外的現實甚至是電影不敢觸碰的社會話題等。雖然電影未必得到很多關注,卻也展現了日本社會一些真實樣貌。
Thumbnail
2025/01/30
《青春末世物語》描寫一群高中生在看似正常的「聯合國」校園生活中,挑戰校規與體制的故事,也反映出日本社會隱藏的議題,例如:對於制度與系統盲目服從、社會運動的壓抑、排外的現實甚至是電影不敢觸碰的社會話題等。雖然電影未必得到很多關注,卻也展現了日本社會一些真實樣貌。
Thumbnail
2025/01/02
本片探討AI執政的可能性,以日本歷史人物為AI原型,諷刺日本政治現狀與國民的政治冷感。劇情描述AI執政看似有效率,卻也暴露出民眾缺乏承擔勇氣、只求便利的困境,最終差點失控。文章並提及日本政治題材電影的趨勢。
Thumbnail
2025/01/02
本片探討AI執政的可能性,以日本歷史人物為AI原型,諷刺日本政治現狀與國民的政治冷感。劇情描述AI執政看似有效率,卻也暴露出民眾缺乏承擔勇氣、只求便利的困境,最終差點失控。文章並提及日本政治題材電影的趨勢。
Thumbnail
2025/01/02
(按:當我寫《如果德川家康是總理大臣》的時候才發現我沒有帶這篇過來,當初沒想過那麼我會寫政治題材的電影,但結果還是寫出來了,2020年我寫下了這篇,也許可以比對一下。)
Thumbnail
2025/01/02
(按:當我寫《如果德川家康是總理大臣》的時候才發現我沒有帶這篇過來,當初沒想過那麼我會寫政治題材的電影,但結果還是寫出來了,2020年我寫下了這篇,也許可以比對一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濱口龍介的電影《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將他對於人際關係的描寫提升到了新的層次,而濱口龍介以村上春樹的故事為基底,拍出不同於原著的電影。《在車上》獲獎無數,包含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和坎城影展最佳劇本。這篇文章將從電影和原著的比較來審視這部大作。
Thumbnail
濱口龍介的電影《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將他對於人際關係的描寫提升到了新的層次,而濱口龍介以村上春樹的故事為基底,拍出不同於原著的電影。《在車上》獲獎無數,包含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和坎城影展最佳劇本。這篇文章將從電影和原著的比較來審視這部大作。
Thumbnail
雖然人都是用主觀的角度在看世界,這也就代表能夠改變自己的也就是自己,所以溝通及聆聽將是讓雙方在關係裡和諧相當重要的元素,因為“自己改變了,世界就跟著改變”
Thumbnail
雖然人都是用主觀的角度在看世界,這也就代表能夠改變自己的也就是自己,所以溝通及聆聽將是讓雙方在關係裡和諧相當重要的元素,因為“自己改變了,世界就跟著改變”
Thumbnail
改編自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電影可以分為兩大主題,分別是「直視傷痛的勇氣」,以及「想完全理解他人,終究是不可能的事」。
Thumbnail
改編自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電影可以分為兩大主題,分別是「直視傷痛的勇氣」,以及「想完全理解他人,終究是不可能的事」。
Thumbnail
倘若音還活著,她會想要告訴家福的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的外遇,不過你也殺掉了我的創作活力。不過,故事沒有如此發生,因為殺掉音的創作力,在象徵意義的層面,其實就是殺掉音了。
Thumbnail
倘若音還活著,她會想要告訴家福的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的外遇,不過你也殺掉了我的創作活力。不過,故事沒有如此發生,因為殺掉音的創作力,在象徵意義的層面,其實就是殺掉音了。
Thumbnail
或許我們都是家福,早已傷痕累累,甚或是已經傷重到麻木而不自覺,只因愛得太深,只因太過害怕失去,所以假裝若無其事,假裝到連自己都以為是真的,直到生命透過某些特別事件,才不得不顫巍巍地掀開外皮,看見內在血淋淋的身負重傷的真正自己,但即使痛不可抑,但我們依然得努力的,好好繼續活下去。
Thumbnail
或許我們都是家福,早已傷痕累累,甚或是已經傷重到麻木而不自覺,只因愛得太深,只因太過害怕失去,所以假裝若無其事,假裝到連自己都以為是真的,直到生命透過某些特別事件,才不得不顫巍巍地掀開外皮,看見內在血淋淋的身負重傷的真正自己,但即使痛不可抑,但我們依然得努力的,好好繼續活下去。
Thumbnail
《在車上》有許多對話,語言在這部片本質上是死的狀態,如同男主角家福悠介 希望演員們不帶情緒與表情地讀文本。死或是疏離的狀態,總有那麼一刻,它會濃烈得像故事裡的八目鰻。每滴情感是多麼珍貴,不到最後一刻,它不會輕易流出,但在那之前,又有誰能抵擋得了痛苦與寂寞相伴? 多少人在那之前,早已尋求另一段關係。
Thumbnail
《在車上》有許多對話,語言在這部片本質上是死的狀態,如同男主角家福悠介 希望演員們不帶情緒與表情地讀文本。死或是疏離的狀態,總有那麼一刻,它會濃烈得像故事裡的八目鰻。每滴情感是多麼珍貴,不到最後一刻,它不會輕易流出,但在那之前,又有誰能抵擋得了痛苦與寂寞相伴? 多少人在那之前,早已尋求另一段關係。
Thumbnail
濱口竜介繼《偶然與想像》之後,再次征服眾多影迷的心。新作《在車上》長達三小時,依然保持柔順與勁道,多處停頓、轉折、巧合或隱喻都藏有驚喜,不斷勾起好奇,令人自然沉醉、癡迷於悠悠光影之旅。當然,依照慣例,電影的手法節制又煽情,有極度外放的宣洩,更有精雕細琢的符號。
Thumbnail
濱口竜介繼《偶然與想像》之後,再次征服眾多影迷的心。新作《在車上》長達三小時,依然保持柔順與勁道,多處停頓、轉折、巧合或隱喻都藏有驚喜,不斷勾起好奇,令人自然沉醉、癡迷於悠悠光影之旅。當然,依照慣例,電影的手法節制又煽情,有極度外放的宣洩,更有精雕細琢的符號。
Thumbnail
《在車上》展示了濱口龍介對於故事精準的掌控能力,無論是《在車上》本身的故事,亦或是劇本中所不斷出現的《凡尼亞舅舅》故事,電影都用著最精準簡單的方式,讓故事發揮最大的效益,看似單純是劇中提到的《凡尼亞舅舅》,卻精準的反應主角的內心,甚至因此成為主角心中的畏懼。
Thumbnail
《在車上》展示了濱口龍介對於故事精準的掌控能力,無論是《在車上》本身的故事,亦或是劇本中所不斷出現的《凡尼亞舅舅》故事,電影都用著最精準簡單的方式,讓故事發揮最大的效益,看似單純是劇中提到的《凡尼亞舅舅》,卻精準的反應主角的內心,甚至因此成為主角心中的畏懼。
Thumbnail
《在車上》續留濱口龍介的奇幻風格,所以就算步調慢、片時長,還是能輕易沉醉在其中。《在車上》是一場劇中劇中劇,透過不同層的情感連結、每一層劇情的巧思、和可以有不同解讀的劇情,創造出和前作稍有不同,但還是很精采的奇幻氛圍。
Thumbnail
《在車上》續留濱口龍介的奇幻風格,所以就算步調慢、片時長,還是能輕易沉醉在其中。《在車上》是一場劇中劇中劇,透過不同層的情感連結、每一層劇情的巧思、和可以有不同解讀的劇情,創造出和前作稍有不同,但還是很精采的奇幻氛圍。
Thumbnail
人生的傷口,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治癒,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和人出現方能成事,也是為甚麼我們要學會等待的原因。
Thumbnail
人生的傷口,並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治癒,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和人出現方能成事,也是為甚麼我們要學會等待的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