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倦怠》感想:千禧世代的疲憊與轉型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集體倦怠》已經是一種社會現象
在你心中,有「幸福」的「模樣」嗎?或許就只是一幀「一家四口,還有一隻狗」的全家福,那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期許,上大學才能有好工作的選擇權,好伴侶才是安享後半生的途徑,好兒女才是人生最大的圓滿,但是要符合這些「幸福的條件」,對於1980年代出生的「千禧世代」(2000年左右進入大學的一代)而言,或許是「倦怠感」大於「幸福感」。
《集體倦怠》指出千禧世代面臨三大倦怠:成長倦怠、工作倦怠與親職倦怠,首先是「成長倦怠」,「千禧世代的父母」是歷經戰後經濟奇蹟的一代,是財富迅速累積的世代,憑著自律與努力,就可以達到「中產階級」的經濟水平,而「千禧世代的父母」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教養意識日漸抬頭,「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讓孩子長得像大樹一樣高」,替孩子設計好前往大學、工作,甚至伴侶選擇的人生計劃藍圖,「直升機父母」讓千禧世代的童年嚮往高學歷,且無法忍受無所事事的「暫停」時光,若無法保持前進,千禧世代的自我價值感便產生低落。
這樣的千禧世代,投身工作後,遇上2008年金融海嘯,傳統經濟結構不再穩固,所謂「大學 / 菁英教育」隨著「大學普及化」,自然也「不再菁英」,而走傳統學術路線的研究生,耗費過多的時間資本取得博士資格後,面對教職僧多粥少的現實,「兼任下流」、「流浪講師」也成為這時代的悲歌之一;而真正的危機是,千禧世代剛好處在科技新浪與傳統承繼,尷尬的交接期,科技 / 資訊語言之下,早慧型的創業者成為時代典範,社會也形成一股創意風潮,才華過人、工作狂人,是成功者的樣板;串流平台,讓傳統公司的業務,可以被外包約聘,零工經濟取代了傳統個體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而受到傳統教養的千禧世代,面對工作轉型,越來越難被納入體制的狀態,也會導致個人價值感低落,熱情殆盡,形成倦怠。
這樣的千禧世代,面對「養兒育女」的「幸福圖騰」,自然會感知是否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罔論社交平台的興起,「幸福嬰兒笑臉」勝過千言萬語,而相較於上一輩,千禧世代面對各種社交平台的「幸福展示」、「教養論述」,讓成為父母的千禧世代,更有跑不完的課程與目標,鉅細靡遺從胎教,一路到大學的「優秀教養」,都展示著「完美」之「必要」, 而千禧世代的女性,更是被「完美」折騰,在育兒期許與自我意識中拉扯。
為了活下去,不如躺平?
另一方面,「躺平」、「三拋到N拋」、「極簡」等思維,成為反動思潮,其較為積極的目標便是「FIRE(財務獨立或財富自由)」,離開幸福的刻板印象,至少有獨立的底氣,,儼然是2020年後的熱門語彙,如同新世代的嬉皮,也讓千禧世代與後浪重新思索:時代改變,幸福只有單一的模樣嗎?幾本書相應而生,如「Mz世代」、「高學歷的背債世代」等,都讓讀者可以重新再思索當代中年的轉型焦慮。
Anne Helen Pertersen
《集體倦怠》的作者Anne Helen Pertersen,本身是文化研究的作家、記者,感到從小所受到的教育期待,與自身的學術熱情,與進入社會、試圖獨當一面時,所感受到社會期待、自我期許、生活基本需求,多方面的衝突,也反思「千禧世代」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是陷入了某種結構性的困境,尚在尋求行動的出口?許多事自然也沒有標準答案,時代總是兼容著變異與機會,《集體倦怠》給予讀者最好的啟悟是,對自我多一分寬容,容許自己擁有空白時光,雖然「暫停」可能讓人焦慮,甚至產生批判心理,但如果累了,真的沒關係,沒有什麼事勝過好好呼吸。
你可以用聽的:)
avatar-img
8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向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論點是親職是有期限的,有彈性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
查理蒙格的「普通常識」並不普通:強調終身學習、跨領域能力、道德操守與心理學認知,是要用一生去執行的行動,查理蒙格真正的財富是他對家庭教養的守護與社會責任的意識。
懷抱著受傷的記憶,卻不願遺忘,因為那是唯一的擁有 身體的傷口,視覺是一種治癒的過程,觀看康復的過程,就算緩慢,還是可以洗淨、塗藥、搔癢、結痂,注視與關懷,進而遍尋不著。「好了?」自問一番:「就這麼好了?」情感的傷口,卻難有這樣具體的進程,能依賴的藥是時間與流動的心靈狀態,對於與人互動不多甚至擁抱悲
雖然我必須用成人既定的世界,給你一個保險的答案, 但希望妳能自己選擇,因為能夠擁抱冰冷的知識的妳,要能夠擁抱妳的人生,興趣會是職業的創意來源, 妳認為自己的興趣可以與哪一項傳統職業結合?用妳的想法前進!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論點是親職是有期限的,有彈性的家庭關係,才能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
查理蒙格的「普通常識」並不普通:強調終身學習、跨領域能力、道德操守與心理學認知,是要用一生去執行的行動,查理蒙格真正的財富是他對家庭教養的守護與社會責任的意識。
懷抱著受傷的記憶,卻不願遺忘,因為那是唯一的擁有 身體的傷口,視覺是一種治癒的過程,觀看康復的過程,就算緩慢,還是可以洗淨、塗藥、搔癢、結痂,注視與關懷,進而遍尋不著。「好了?」自問一番:「就這麼好了?」情感的傷口,卻難有這樣具體的進程,能依賴的藥是時間與流動的心靈狀態,對於與人互動不多甚至擁抱悲
雖然我必須用成人既定的世界,給你一個保險的答案, 但希望妳能自己選擇,因為能夠擁抱冰冷的知識的妳,要能夠擁抱妳的人生,興趣會是職業的創意來源, 妳認為自己的興趣可以與哪一項傳統職業結合?用妳的想法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大海中,當數萬隻沙丁魚聚集在一起時,它們並不是雜亂無章地游動,而是形成一種極具智慧的集體流動模式。
Thumbnail
想要下載的小天使請在留言區評論Yes,今晚20點為所有評論Yes的小天使們進行感覺的下載^^
Thumbnail
在寧靜的夢鄉小鎮,坐落於起伏的山丘與古老的森林之間,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傳統。每年,小鎮廣場都會懸掛一幅模糊的肖像畫,色調柔和,面容朦朧。今年的畫作在一個霧氣瀰漫的清晨揭幕,畫下方寫著一個名字:「珍」。珍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人們低語中的一種精神象徵——一個串聯起小鎮隱秘故事的存
本文探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根本差異及其對社會結構、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的影響。分析西方個人主義的自由觀與中國集體主義的穩定觀,對比這兩種思潮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運作模式上的差異。文章還聚焦香港面臨的自由與節制失衡問題,強調在現代全球化背景下尋求自由與秩序的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維基條目上寫著:「劇情暗示了女人本質便是罪惡,男人則是女人的『基督』……女主角夏洛特·甘斯柏格(Charlotte Gainsbourg)憑此片在坎城影展封后,也因為本片反女性意象濃厚,坎城評審團特別頒給此片『反獎項』(anti-award)……」,劇情中,女人的瘋魔理當算不上「暗示」了,但男人想要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而年輕人是社會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年輕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就顯得生機蓬蓬。年輕人萎靡不振,消極厭世,整個社會就缺乏活力。當下中國社會,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極為不堪,歲靜、佛系、躺平、擺爛成為時尚和潮流,方興未艾,各領風騷,消極的心態和生活愈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大海中,當數萬隻沙丁魚聚集在一起時,它們並不是雜亂無章地游動,而是形成一種極具智慧的集體流動模式。
Thumbnail
想要下載的小天使請在留言區評論Yes,今晚20點為所有評論Yes的小天使們進行感覺的下載^^
Thumbnail
在寧靜的夢鄉小鎮,坐落於起伏的山丘與古老的森林之間,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傳統。每年,小鎮廣場都會懸掛一幅模糊的肖像畫,色調柔和,面容朦朧。今年的畫作在一個霧氣瀰漫的清晨揭幕,畫下方寫著一個名字:「珍」。珍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人們低語中的一種精神象徵——一個串聯起小鎮隱秘故事的存
本文探討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根本差異及其對社會結構、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的影響。分析西方個人主義的自由觀與中國集體主義的穩定觀,對比這兩種思潮在科技發展和社會運作模式上的差異。文章還聚焦香港面臨的自由與節制失衡問題,強調在現代全球化背景下尋求自由與秩序的平衡的重要性。
Thumbnail
維基條目上寫著:「劇情暗示了女人本質便是罪惡,男人則是女人的『基督』……女主角夏洛特·甘斯柏格(Charlotte Gainsbourg)憑此片在坎城影展封后,也因為本片反女性意象濃厚,坎城評審團特別頒給此片『反獎項』(anti-award)……」,劇情中,女人的瘋魔理當算不上「暗示」了,但男人想要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而年輕人是社會精神面貌的主要方面。年輕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就顯得生機蓬蓬。年輕人萎靡不振,消極厭世,整個社會就缺乏活力。當下中國社會,年輕人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面貌就極為不堪,歲靜、佛系、躺平、擺爛成為時尚和潮流,方興未艾,各領風騷,消極的心態和生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