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與人情世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看到一個影片在講千禧世代

影片中所謂的「千禧世代」泛指1984年後出生的工作者,他們在2005年之後大量進入企業,也帶來職場文化的衝擊。也有人定義是1980~2000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生的人。

影片連結:七、八年級生的職場悲歌「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

講者Simon O. Sinek提到四個因素造就了「千禧世代」的個性與呈現出來的樣貌:

  • 家庭教養
  • 科技
  • 沒耐心,渴求立即的滿足感
  • 環境

上面四個原因導致千禧世代的自信心在進入職場後,較前一世代的人們更低落。詳細的內容可以看影片,我這邊就不再贅述。


  • 嬰兒潮:從1945戰後至1960年出生的人
  • X世代:1961至1981年之間出生
  • 千禧世代:1982至2004 年出生,又稱為回聲潮(echo boomer)
  • Z世代:2005年後出生

看完影片之後,我覺得「人情世故」,可能就是千禧世代與之後出生的人最需要的歷練。我們因網路而可以將交際圈拉得很遠,但也因為網路而將情感的深度放得很淺。PS: 有一本繪本「誰是真正的朋友? 我有500個網友」將這樣的狀況畫成童書,提醒著小朋友,要珍惜真正的朋友,朋友比網友更珍貴。

而培養了解人情世故的能力,最需要的是「耐心」。而這是絕大多數在青少年時期就接觸社群媒體的網路世代的人比較缺乏的。


人情世故很重要嗎?

我曾經也認為不重要。我曾經認為能力好,做正確的事情,事情自然會自動推向好的方向。但隨著進入職場越久,越覺得擁有能夠應對各種人、各種狀況的彈性應對能力,同樣很重要,相輔相成。

我本身並不是資質特優的天選之人,能力強到是別人要習慣我的方式;我沒有顯赫的家業讓我一開始就能呼風喚雨;我也沒有極端強烈的信念,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我就是個平凡的大眾。

我可以說:學習社會化,就是學習人情世故,學習在「社會中」待人處事的準則。我要特別強調「社會中」三個字,是因為我們認為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準則,不一定跟社會中待人處事的準則完全相同。


什麼叫做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其實很難一言以蔽之,我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達成目標,除了直線的道路外,能夠接受迂迴不直接的路線;能夠瞭解並接受當別人對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時,具備有「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的看法,並且照著你的想法進行交際」的彈性。

舉例有些人對於台灣商場上交際場合的禮節會很反感,覺得是陋習而不願意做

  • 跟主管同桌吃飯,要負責倒酒
  • 跟主管同桌吃飯,要負責點菜
  • 請主管或女生先入座
  • 女生要負責倒酒
  • 不做第一個夾菜的人
  • 不主動夾最後一口菜
  • 遇到有客戶來訪時要負責接待(通常是女同事)
  • 男士不能主動要求女士握手
  • ...

疑惑: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我跟你是平等的,憑什麼我要倒酒,要喝不會自己倒;男女應該平權啊,為什麼女同事要負責接待;男女不是平權嗎,為什麼職場如此不公平?

是,基本上我同意彼此應該是獨立個體、我也同意接待應該大家公平去做。對於某些職場的舊習我有質疑,甚至不認同,但是對我而言,去做這些事情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對許多人而言,有可能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懂人情世故就是偶而需要委曲求全嗎?

我們要理解一件事情,不同世代的人,成長的過程是不同的,在不同的環境下長大的人,會造就出不同的群體個性。有些事情在千禧世代看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在嬰兒潮世代或X世代的人眼中,可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同樣的有些事情在我們千禧世代眼中看起來是合理的,但未來在Z世代的眼中,或許也變成不合理了,到時候我們要維護自己的看法堅持Z世代看法是錯的嗎? 如果我們這麼做了,那嬰兒潮世代的人維護自己的看法與觀念不也具備合理性?

看法與觀念是會隨著時間與文化推演而有所改變的。因此人情世故是不是委曲求全? 我的答案:「不是」。

人情世故是尊重彼此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我不認同你的想法,但現在是在「你的場子中」,我願意依照你的想法做事,而不會硬指你是錯的。但在我的場子中,我還是會依照我認為正確的方式做事。

當一個業務,在公司工作,公司這個場子就是老闆的場子;當一個業務,拜放客戶時,客戶的辦公室就是他的場子。在對方的場子中,用對方認為合理的方式進行社交活動,就是一種社會化。當然,這些行為不能跨法律所規定的界線

「雖然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尊重你的想法,並且照著你的想法進行」。


我也算是千禧世代,但我覺得我滿有耐心的、能為了更大的成果而願意延後滿足自己、具備跳脫思考框架的能力、能夠適應各式的環境。什麼原因造就了我這個不太像千禧世代的千禧世代? 我一直以為我童年的成長歷程是跟大部分同儕一樣,後來我才發現很不一樣,或許是原因之一。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還請按下右邊欄位〔訂閱〕、〔追蹤〕或〔贊助〕。

業務可頌 杭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2B Sales&Business Development
130會員
228內容數
B2B業務行銷 筆者是專職於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者,以旅行國家或城市來說,在台灣應該是PR99的等級,數十個國家,數百個城市。在2024年末改任職於一間德國公司,也是擔任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本專欄主要分享B2B工作中的案例、觀念、經驗,與在德國公司的工作日常。
2025/04/15
一板一眼把產品做好,這是普羅大眾對日本與德國人的認知。在日本,我們常聽說要款待客戶,意思是要把服務做好讓客戶很滿意。在德國有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把產品做好,要替客戶想怎樣的產品功能可以讓客戶使用起來更方便,更滿意。但我目前只感受到產品面這塊。 對於工作,德國人分工非常的清楚,明確,該我做的就是我做,
Thumbnail
2025/04/15
一板一眼把產品做好,這是普羅大眾對日本與德國人的認知。在日本,我們常聽說要款待客戶,意思是要把服務做好讓客戶很滿意。在德國有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把產品做好,要替客戶想怎樣的產品功能可以讓客戶使用起來更方便,更滿意。但我目前只感受到產品面這塊。 對於工作,德國人分工非常的清楚,明確,該我做的就是我做,
Thumbnail
2025/03/18
部門同事說,同事A就像是典型的德國政府,一板一眼的做事。 最近一個案例: 我請同事A幫我做一份報價單,並要求給我報價單的同時也給我大概的包裝材積重量。這樣可幫助客戶計算運費。由於都是標準品,我也列出所有的品項需求,同事A所需要做的就是進系統幫我把報價單做好,然後告訴我材積。 即使看似如此單純的
Thumbnail
2025/03/18
部門同事說,同事A就像是典型的德國政府,一板一眼的做事。 最近一個案例: 我請同事A幫我做一份報價單,並要求給我報價單的同時也給我大概的包裝材積重量。這樣可幫助客戶計算運費。由於都是標準品,我也列出所有的品項需求,同事A所需要做的就是進系統幫我把報價單做好,然後告訴我材積。 即使看似如此單純的
Thumbnail
2025/03/11
Job at a Germany Company 記得我兩個月前寫到我在做跟有關產品經理有關的工作嗎?現在我真的多了一個頭銜Product Manager。(我的本業是Global Sales Director)。 當時我發現的問題如下 針對其中第五點我發現產品缺了一塊,由於我的背景關係,老闆
Thumbnail
2025/03/11
Job at a Germany Company 記得我兩個月前寫到我在做跟有關產品經理有關的工作嗎?現在我真的多了一個頭銜Product Manager。(我的本業是Global Sales Director)。 當時我發現的問題如下 針對其中第五點我發現產品缺了一塊,由於我的背景關係,老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年前同主題的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在不同世代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中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們』或老闆; 當年的『主管』,如今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
Thumbnail
20年前同主題的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在不同世代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中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們』或老闆; 當年的『主管』,如今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
Thumbnail
最近遇到好幾位大專應屆畢業的求職者,普遍都帶給我相似的感受,讓我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一種世代差異呢?
Thumbnail
最近遇到好幾位大專應屆畢業的求職者,普遍都帶給我相似的感受,讓我不禁懷疑,這是不是一種世代差異呢?
Thumbnail
朋友要我給大一新鮮人一些大學生活建議,我看著眼前這千禧世代(2000-2005年間生)孩子,我想著像我這樣「上世紀」的人類,能給千禧孩子們什麼建議?我向來不是那種會說「好好讀書」這種話的大人,左思右想我給了千禧孩子未來的大學生涯三個建議。
Thumbnail
朋友要我給大一新鮮人一些大學生活建議,我看著眼前這千禧世代(2000-2005年間生)孩子,我想著像我這樣「上世紀」的人類,能給千禧孩子們什麼建議?我向來不是那種會說「好好讀書」這種話的大人,左思右想我給了千禧孩子未來的大學生涯三個建議。
Thumbnail
看到一個影片在講千禧世代 影片中所謂的「千禧世代」泛指1984年後出生的工作者,他們在2005年之後大量進入企業,也帶來職場文化的衝擊。也有人定義是1980~2000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生的人。 影片連結:七、八年級生的職場悲歌「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 家庭教養 科技 沒耐心,渴求立即的滿足感
Thumbnail
看到一個影片在講千禧世代 影片中所謂的「千禧世代」泛指1984年後出生的工作者,他們在2005年之後大量進入企業,也帶來職場文化的衝擊。也有人定義是1980~2000年左右這段時間出生的人。 影片連結:七、八年級生的職場悲歌「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出了什麼問題」 家庭教養 科技 沒耐心,渴求立即的滿足感
Thumbnail
「集體倦怠」,都在陳述千禧世代面臨科技膨脹、經濟結構斷裂,所產生轉型焦慮的倦怠感。
Thumbnail
「集體倦怠」,都在陳述千禧世代面臨科技膨脹、經濟結構斷裂,所產生轉型焦慮的倦怠感。
Thumbnail
Y世代通常會綜觀職場的價值觀、所精通和擅長的能力等依據來選擇工作哪些是合適他們的。
Thumbnail
Y世代通常會綜觀職場的價值觀、所精通和擅長的能力等依據來選擇工作哪些是合適他們的。
Thumbnail
1.千禧世代的思維與行為 2.千禧世代喜歡怎樣的工作環境 3.千禧世代期望的領導者 4.教練如何幫助具有多數千禧世代員工的企業發展 5.千禧世代想要具備以下7點的教練式領導者
Thumbnail
1.千禧世代的思維與行為 2.千禧世代喜歡怎樣的工作環境 3.千禧世代期望的領導者 4.教練如何幫助具有多數千禧世代員工的企業發展 5.千禧世代想要具備以下7點的教練式領導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