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母親記事》文、圖/林廉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母親記事》作者用兩個世代母親的育兒日記的方式來對比呈現,在習俗上或許會有差異,但在對孩子的關愛上,我想不論是哪個世代的母親都會是一樣的。書裡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大量出現的鳥、籠子;雖然不知道作者加入這麼多鳥的元素在故事中代表著什麼,就我的感受來說那一隻隻的鳥都是做為母親的自己,是不同面向的自己、很多小劇場的自己,若孩子有任何不預期(不論是媽媽自己的或是社會期待的),那尖銳的喙隨時會往自己身上刺,然後帶著剛結痂或是正流著血的傷繼續育兒。而那些鳥籠暗示著作為母親所被限制的人生,甚至連母親所穿的衣服都很像籠子,好像成為母親就要把以前的自己關起來,或者把對自己未來的想像關起來,一切都等孩子長大再說吧。

這本繪本寫實到完全打中我心,這才是成為母親實際的樣貌呀!而且從我孕期開始就有意識到,「母親」這個角色真的超容易被威脅的,「妳要吃什麼,孩子才會長得好」、「妳不能做什麼,孩子會有缺陷」,一直到孩子出生都有各種儀式要應付,各種比較要面對,一堆過來人長輩因為自己孩子大了,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身上的牢籠往別人身上丟,好讓自己輕鬆點。我必須很努力且專注的與女兒相處,才能不去在意各種指指點點,才能好好同理她們也都曾是被壓迫且無助的「母親」,也想在育兒的過程試著告訴那些曾經被緊緊關在牢籠的母親們走出來,不是背著牢籠,也不是把牢籠丟給別人;而是把門打開然後「走出來」。

會開始想寫些關於繪本的感受,是想在育兒的路上也能同時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我喜歡繪本更喜歡寫作,寫作能更深刻的幫我紀錄我的感受。我的目標是一週一篇,而今天是開始執行目標第一週的最後一天;育兒不容易,育兒同時又做自己喜歡的事更不容易,即使步調緩慢我仍然會漫步前行。2020/02/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繪本與生活碎片
3會員
5內容數
–眾多育兒碎片拼湊起的日常。 –與繪本相遇後迸出的思想火花。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年年中,童里邀請了藝術治療師江年依舉辦「看見繪本裡的爸媽身影」講座,並為童里撰寫了一篇專文《阿根廷繪本的親子關係三部曲》,無論身為人父人母,或者為人子女,似乎都能從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 已成為爸媽的你,可能感受過自己的成長經驗會偶然地浮出水面激盪著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尚未成為爸媽的你,也可能發覺到
Thumbnail
今年年中,童里邀請了藝術治療師江年依舉辦「看見繪本裡的爸媽身影」講座,並為童里撰寫了一篇專文《阿根廷繪本的親子關係三部曲》,無論身為人父人母,或者為人子女,似乎都能從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 已成為爸媽的你,可能感受過自己的成長經驗會偶然地浮出水面激盪著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尚未成為爸媽的你,也可能發覺到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北美館的藝術書店內。 架上高高的端放著,一如母親在我們心中的位置。 我被那狂放的畫風、極其貼切的書名吸引, 忍不住取下翻閱,當下便肯定是我會珍藏的書。 畫家的畫風,並不是我特別偏愛的類型 但其細節的設計,總讓我誤以為在看一部偵探小說 我無法一眼看懂,總是得輔以文字的搭配 才能慢
Thumbnail
我在這裡閱讀,用孩子們的童心、初心閱讀世界;我在這裡書寫,書寫我所理解的世界。愛的傷痛與遺憾,願在文字的世界裡得到撫平與原諒。 —獻給我的兩個孩子— 小太陽與小天使 ,生命縱始誘惑、殘缺、困難重重。請相信永遠有一道光在前方指引守護。 作者:史蒂芬.塞凡 圖:艾曼紐.伍達赫
Thumbnail
我在這裡閱讀,用孩子們的童心、初心閱讀世界;我在這裡書寫,書寫我所理解的世界。愛的傷痛與遺憾,願在文字的世界裡得到撫平與原諒。 —獻給我的兩個孩子— 小太陽與小天使 ,生命縱始誘惑、殘缺、困難重重。請相信永遠有一道光在前方指引守護。 作者:史蒂芬.塞凡 圖:艾曼紐.伍達赫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關於母職的書籍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傾巢而出,尤其韓國出版業似乎特別也針對這一塊去做大量的行銷與出版,而我特別被吸引的不只是關於「媽媽」的主題,而是封面設計總是有一位女性圖像,而傳遞出來的視覺感受是溫柔且療癒的,也因此忍不住就讓人產生想閱讀的慾望。
Thumbnail
母親節前,高中的小百合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國中的小壯丁則是說他想吃比薩、炸雞的母親節大餐。我想了一下,還真的想不出需要什麼耶,有時候會有一種,啊~我居然已經當媽十幾年了~~突然想起這本繪本,因為孩子的到來,我才有機會成為媽媽呀。
Thumbnail
母親節前,高中的小百合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國中的小壯丁則是說他想吃比薩、炸雞的母親節大餐。我想了一下,還真的想不出需要什麼耶,有時候會有一種,啊~我居然已經當媽十幾年了~~突然想起這本繪本,因為孩子的到來,我才有機會成為媽媽呀。
Thumbnail
其實,我寫不出來 為了舉辦五月份的繪本講座,最近我又重讀新生代插畫家林廉恩的《母親記事》,對於書中刻劃不同世代的母職經驗頗有感觸。孕育一個孩子,似乎成為女性的「天職」,儘管社會對母親的期待變得不一樣了,但壓力從未減少。每天都要面對身旁各種「教養專家」的質疑,說孩子怎麼不這樣、怎麼不那樣,彷彿這些人比
Thumbnail
其實,我寫不出來 為了舉辦五月份的繪本講座,最近我又重讀新生代插畫家林廉恩的《母親記事》,對於書中刻劃不同世代的母職經驗頗有感觸。孕育一個孩子,似乎成為女性的「天職」,儘管社會對母親的期待變得不一樣了,但壓力從未減少。每天都要面對身旁各種「教養專家」的質疑,說孩子怎麼不這樣、怎麼不那樣,彷彿這些人比
Thumbnail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Thumbnail
會知道這本書是友人送的,她是一位使用繪本做藝術教育的老師,也是在我產後唯一送媽媽禮物的朋友。 這個月是我做為母親的第六個月,成為父母這件事是我跟先生在婚前就有的共識,即便在還未有孩子及懷孕期間,對孩子來到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的想像,但那些想像都遠不及實際與女兒相處來得震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