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百問-讚頌大法為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善性導師

諸法百問-124、讚頌大法為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

  為什麼有時候可以輕易的讚頌別人,有時候又做不到呢?因為,如果當時你的心情很好,或者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之下,那個眾生和你有好的因緣,而且那件事情在你的思想觀念裡本來就接受的,你就願意稱讚別人,除此之外,你就不願意了!其實,讚頌大法的意義在於:第一、去掉我執與法執,你才願意讚頌別人。因為我們把讚頌的對象設定在人,在差別相上,所以讚頌的心不是很真切,有時只是敷衍而已。第二、更重要的意義是提升讚頌的對象,讚頌他的佛性、自性,而不是讚頌個人。如果是讚頌個人,就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範圍;但如果是讚頌法性,就可以與法性、佛性結上甚深因緣,就有機會慢慢與 祖師感應、相應,這是證道的一大重點,同時也可以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去掉,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如此就與法性、佛性的因緣愈來愈深,等到有一天因緣具足,再把讚頌的「我」拿掉,就可入法性。
  譬如我們所做的供養,供養就是讚頌;肯供養、肯讚頌都是因為慢慢沒有這個「我」,把「我」縮小才有可能去做。所以,你修的法,每一個都是讚頌大法,沒有一個例外的,若任何時間、地點,任何對象你都能這樣做,久而久之就能入法性。但凡夫往往受到時間、空間、人事物的限制;若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慢慢就進入聖境界,進而可以解脫,所以讚頌大法是法界唯一的大法。「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到了有一天入於法性,那就是真正的法供養,未入法性前,只是往法供養的路邁進,但即使這樣也都是在進步當中。每供養一次,讚頌一次,都在進步當中;只要種善因、結善緣,都是往法性的大道邁進,就離法性愈來愈近。所以,要把讚頌大法列為修行的第一優先,實際上也沒有第二法可以成就。
善性導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怎樣都是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祈求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 讓希望網路群組靜默的弟子得到清淨。 讓需要分享討論佛法的弟子得到自在。 讓導師教給弟子的無上大法, 在網路法界更加的彰顯實證。 感恩祖師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就像我們大家一起考一張數學考卷, 你考98分,我考2分...
如果心不急,急的就是不斷變動的現象。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妙緣善法啟自性 嚴謹清淨礪修行 豈曰無處尋?法界共此心! 讚頌吾導師,窮盡言詞語,任時空過盡,不能表萬一!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祈求祖師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 讓希望網路群組靜默的弟子得到清淨。 讓需要分享討論佛法的弟子得到自在。 讓導師教給弟子的無上大法, 在網路法界更加的彰顯實證。 感恩祖師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就像我們大家一起考一張數學考卷, 你考98分,我考2分...
如果心不急,急的就是不斷變動的現象。
導師從來沒有改變對眾生的愛與對待。 導師知道我們所有一切的不柔軟,但是 導師對我們永遠是那樣的慈悲,不曾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蠢話、做了什麼蠢事就有所改變。
妙緣善法啟自性 嚴謹清淨礪修行 豈曰無處尋?法界共此心! 讚頌吾導師,窮盡言詞語,任時空過盡,不能表萬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