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何謂諸法空相?

更新於 2024/10/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修行人平常的禪定功夫,深入經藏的專注,清淨修持,已經有很大的根基了,在遇到佛陀要他放下,立刻大澈大悟,證得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在佛教是七地以上菩薩的境界。無生法忍是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心經》:「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法」是一切的事物;「諸法」就是種種的事物現象。都能夠當體皆空,都能知道這一些本質都是空性,叫「諸法空相」,能夠當下認取,而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樣一個狀態。

對「諸法空相,不生不滅」這個道理深心地認可。「我已經體會到、佛陀教我了、我讀經了、上師講了、我禪修了、我已經體會到、我深心認可,諸法空性 ,不生不滅。」心再也不動搖,就證無生法忍。

聽起來很容易,對不對?你修修看,要下功夫的!無生法忍是大菩薩的境界。人生在世都在這種因緣生滅、假合裡面不斷地遷流流轉,包括生死。沒有值遇佛法,永遠都沒有辦法停止輪迴。

希望大家都能實修佛法,用珍貴短暫的人生,追求涅槃極樂的境界。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5會員
2.3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圓滿的人生境界何處尋?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新竹金剛手道場於10月13日新竹縣政府大禮堂,舉辦心靈講座「傾聽生命圓滿樂章」,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法駕蒞臨主講,旨在宣揚以佛法趨向人生至臻圓滿境界的妙道。這是觀音山 新竹金剛手道場首度於在地籌辦大型的佛法講座,以淺顯親民的方式銘印在大眾心中。
👑 觀音山 2024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我要參加▸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慈悲 龍德上師:布施供養僧服的功德 供養僧服的功德。供養僧衣代表延續佛燈明,統領大眾 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的僧寶。供養僧衣,得色身莊嚴、色身
👑 觀音山 2024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我要參加▸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慈悲 龍德上師:供千僧消除學佛修行逆境 一般我們在供養出家眾,就可以當下發善願:「以此供養的殊勝緣起,如何的善願能夠早日成就。」這是很殊勝的。
👑 觀音山 2024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我要參加▸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慈悲 龍德上師:觀音山 結夏安居 供千僧道糧 「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舉辦一場特殊的千僧供。
🔮臺灣薩迦寺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我要參加▸https://www.sakya.org.tw/prayer-wheel |特別結緣: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 親自修法開光加持之珍稀「殊勝轉經輪」乙座。
🔮臺灣薩迦寺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我要參加▸https://www.sakya.org.tw/prayer-wheel |特別結緣: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 親自修法開光加持之珍稀「殊勝轉經輪」乙座。
圓滿的人生境界何處尋?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新竹金剛手道場於10月13日新竹縣政府大禮堂,舉辦心靈講座「傾聽生命圓滿樂章」,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法駕蒞臨主講,旨在宣揚以佛法趨向人生至臻圓滿境界的妙道。這是觀音山 新竹金剛手道場首度於在地籌辦大型的佛法講座,以淺顯親民的方式銘印在大眾心中。
👑 觀音山 2024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我要參加▸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慈悲 龍德上師:布施供養僧服的功德 供養僧服的功德。供養僧衣代表延續佛燈明,統領大眾 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的僧寶。供養僧衣,得色身莊嚴、色身
👑 觀音山 2024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我要參加▸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慈悲 龍德上師:供千僧消除學佛修行逆境 一般我們在供養出家眾,就可以當下發善願:「以此供養的殊勝緣起,如何的善願能夠早日成就。」這是很殊勝的。
👑 觀音山 2024年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 ✦我要參加▸ https://www.fazang.org/sangha-offering ▍慈悲 龍德上師:觀音山 結夏安居 供千僧道糧 「結夏安居 全球供千僧道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舉辦一場特殊的千僧供。
🔮臺灣薩迦寺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我要參加▸https://www.sakya.org.tw/prayer-wheel |特別結緣: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 親自修法開光加持之珍稀「殊勝轉經輪」乙座。
🔮臺灣薩迦寺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我要參加▸https://www.sakya.org.tw/prayer-wheel |特別結緣: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確吉蔣稱金剛上師) 親自修法開光加持之珍稀「殊勝轉經輪」乙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言:前說如來清淨心中,見諸法空相,語默皆如,任用無心,如來說而無說,如來無所說。法空者,十二因緣空,四聖諦也空,是破二乘聖人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念佛就是以佛號作為所緣境,修密的話可能以咒語或本尊的形相作為所緣境。所有的禪法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外道、大小顯密,都要有個所緣境。這是第一個善緣心。 第二個「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說,有了這個善的所緣境之後,你的心要在這個所緣境上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讓心保持在這個境界上。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言:前說如來清淨心中,見諸法空相,語默皆如,任用無心,如來說而無說,如來無所說。法空者,十二因緣空,四聖諦也空,是破二乘聖人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佛三種說法,一、方便說,二、譬喻說,三、因緣說。唯以方便說,為對最上機。今淨土法門,為方便中之方便,故曰異方便。三根普被,九界同收,乃諸佛之最上大法,為正法輪。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